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156部分

隋末逐鹿记-第156部分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小校对这样的事情也非常熟悉,他自己也是这样加入到军中来的。故而,对李靖的说辞没有什么怀疑。只是按照旧例再问了一句。
    “汝乃三原人,为何千里迢迢来此?”
    李靖神色不变,抱拳说道。
    “在下虽是三原人,却常年在外,得闻长乐王仁义过人,乃是天下英主,故而前来投效,一是希望以我这身微薄本领博得一场富贵。二乃在下除了身下一马,腰间一刀。已然身无长物,要想活下去,又不想当个剪径的小贼,唯有从军一途!”
    那个小校点点头,相信了李靖的话,他把两个士卒叫了过来。
    “既然你是来投军的,战马和横刀就自己保留吧!我军有专门的征兵处,你随这两人前去,到了征兵处,再好好说话,看样子,你也不是一般人,或许,能够获得上官们的重用,好自为之吧!”
    “如此,多谢这位大人了!”
    李靖朝那个小校抱拳答谢,神情依然不卑不亢,那个小校不自觉地还了一礼,目送李靖和手底下的那两人离开。
    乐寿城,许进不许出已经有一些时日了,在城门口,为了迷惑进城地人,检查得并不严厉,可以说甚是稀松,一旦进程来,就有这些巡逻小队向前盘问质询。
    像李靖这种来投军的军汉,最后都会被送到征兵处做仔细甄别,其他那些人,不管是行商,还是平民百姓,皆送到专门地地方看管,直到高畅解除禁令为止。
    李靖跟着那两个士卒沿着大街朝城内走去,一路上,除了身披铠甲的士卒外,基本上看不到别地人,晕黄的夕照斜斜地照在屋檐上,落在青石板的街面,使得整座城池显得格外的冷清,没有一丝生气。
    李靖容貌不凡,那个小校不敢小视,所以派了两个士卒亲自把他送到征兵处,若是一般投军的单身军汉,那小校是不会这样做的,只会将他扔到城门附近的屋子里,累积到一定的人数,征兵处地人自然会过来把他们押走,是去是留则任由征兵处的人处理,高畅军,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加入地。
    那两个小兵年岁相当,也都二十不到,两人是渤海人,是逃荒到平原的流民,高畅在平原征兵的时候,他们通过了考核,得以加入了高畅军,当兵吃粮。
    在高畅军中,有一份稳定的军饷收入,每个月,除了领取一些粮食和布匹之外,还有一些铜钱,作为军人的家属,还会分到田地耕种,这些田地不能买卖,但是耕种权是属于他们的,并且,军人的田地所收的田赋比平常人要少一半。
    加入了高畅军,对当过流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的两人来说,无疑进入了天堂。
    只要听高畅大人的话,奋勇杀敌,这些待遇就不会变,要是不听高畅大人的话,对敌懦弱,不守军纪,则会受到惩罚,不仅自己要掉脑袋,就连过上幸福生活的家人也会受到连累。为了怕士卒们在残酷的作战中忘了这一点,无论是在巡逻,行军,作战中神官们都会时常提醒他们,有了神君的名义,他们更是不会因为害怕死亡而忘记这些。
    这便是高畅军作战时人人奋勇争先死战不退的原因,虽然他们的人并不多,战斗力却不是一般变民军和官兵可比的,就算他们的个人武勇赶不上那些变民军或者官兵,但是,一旦交锋,只凭那种忘我的狂热意志,就够作为他们的敌人难受了!
    那两个士卒听到小校的命令,让他们将李靖带到征兵处去,这个命令让他们有些疑惑,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不过,军令如山,这是每一个高畅军进营来必须学会的第一条军规,他们自然不会对上官的命令有所迟疑,就算有意见,也只能在日后向军法司反应,在当前,必须执行。
    李靖的容貌
    伟不凡,那两个小兵自然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或许是得的人物吧?故而,一路上,对李靖不敢怠慢,除了不能说的军队机密外,基本上是有问必答。
    当李靖问乐寿城为什么看不见平民百姓的时候,两个人对望了一眼,有些拿不准该怎样回答。
    窦建德攻打乐寿,占据乐寿城的时候,就有很大部分乐寿的富户逃到河间去了,然后,魏刀儿率军前来攻打乐寿,魏刀儿的名声不是很好,乐寿的平民百姓为了躲避战祸,也不得已逃出城去了,接下来,又是薛世雄的大军进犯,自然又逃了一批人,当徐胜治率领高畅军进驻乐寿时,平民百姓基本跑得差不多了,整个乐寿成为了一个大军营,故而,李靖进城之后看到了如此荒凉。
    那两个人没有隐瞒,除了隐瞒高畅军的动向之外,一一回答。
    “听闻薛世雄率领大军进犯乐寿,是前方战况吃紧吗?城中为何如此戒备森严?”
    李靖装作不经意地问道。
    “哪里?长乐王已经在七里井击溃了三万官兵,且收容了一万降兵,前日就回到了乐寿,薛世雄,徒具虚名而已!三万大军,只是土鸡瓦狗,弹指间,灰飞烟灭!”
    其中一个士卒很自豪地答道,将胸膛挺得很高,这个士卒在做流民之前,曾经在族中地私塾念过几年书。为了引起李靖的注意,故意将话说得文绉绉的。
    什么?
    李靖心中大是惊骇!若真是如此,自己的计划就完全行不通了!只是,看那人的样子,又不像是虚言啊!
    心中虽然波涛汹涌,李靖的外表却若无其事,他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不过。那人虽然说了前方的战况,使李靖不至于再盲人摸象,却没有回答李靖乐寿城为何戒备如此森严的原因,于是,李靖费了一番功夫,旁敲侧击。想要问清楚这个原因。
    然而,那两个士卒却警觉起来了,说到这里,立刻闭口不言,怕引起那两人地怀疑,李靖只好调开了话题,说到其他的事情去了。
    不多时,征兵处到了,这时,不仅那两人的姓名。甚至他们的一些遭遇都被李靖套了出来,他们虽然自以为没有说军中的机密。然而,通过他们的话语。李靖很快就整理出来了一件事实,那就是乐寿最近要出大事情。
    不管薛世雄有没有被窦建德击败,既然已经进入乐寿城了,进了虎穴,又岂能空手而回,李靖打好了主意,不能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逃出城去,不管怎样。自己至少要做点什么!
    征兵处是一座宅院,那座宅院原本属于一家富人所有。窦建德占据乐寿前,那家人已经离开乐寿,逃到了河间城,富人留下来看守宅院地家丁则在战火中死于了非命,这处宅院就空了下来,被窦建德当作了征兵处,不过,由于这处宅院比较富丽堂皇,能在这里被接待的人,要不是带着队伍来投靠窦建德的头领,就是武艺高强名头响亮的武士。
    高畅军进城之后,以往窦建德的各种惯例并没有多做改变,这个宅院的功用也是如此。
    那个小校叫自己的士卒将李靖送到这里来,是因为他觉得李靖非比常人,加入高畅军后,必定会扶摇直上。
    征兵处的负责人是一个校尉,瞧见李靖之后,和那个小校一样,觉得李靖并非平常的武士,毕竟,不管李靖如何掩饰,在他身上,总会流溢出一丝堂堂正正的英豪之气,在一般人地身上,是不会拥有的。
    那个校尉地眼光比小校要毒辣了许多,毕竟,他进入过讲武堂受训,算得上是高畅的嫡系门生,眼光还是有地。
    三原,李二郎?
    或许是虚名吧?
    那个校尉皱了皱眉头,他本是平原的一个寒门士子,虽然没有那些世家子弟见多识广,对天下有名的英才却也略知一二,三原这样的地方,有什么出名的人物,他一清二楚,不过,并没有听过李二郎的名字。
    就是因为这个校尉有这样的优点,对天下有名的人物略知一二,并且看人地眼光极其独到,才被高畅调来这里负责征兵处的工作,也算是因人制宜吧!
    李靖没有想到这个看上去有些斯文地校尉居然有这样的本事,在他看来,窦建德只是草寇出身,就算以仁义之名,招纳天下豪杰,并且对士子也优待有加,不过,草寇始终是草寇,真正的英杰和士子是不会投靠他的,在他麾下,大多是些无名之辈,不足为虑,故而,他根本不担心自己的身份被彻穿的问题。
    李靖虽然猜测乐寿会出大事情,却没有猜到现在乐寿真正主事的人已不是窦建德,而是高畅了。
    虽然知道李靖用的是假名,那个校尉却不露声色,毕竟,这样的情况也有,窦建德也好,高畅也好,在天下人眼中,始终是叛贼,有些人害怕给家族丢脸,投入军中用假名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他只是按照常例问了一些问题,然后让几个士卒将李靖引导内宅歇息,毕竟天色已晚了,有什么事情还是等到明天再说不迟。
    那个校尉颇为看中李靖,让他歇息的地方是一个独门小院,当然,这样的院落对李靖来说算不了什么,可以说是极其普通,由于久未住人,甚至显得有些破败了,不过,从晋阳逃出来之后,李靖不是在荒郊野岭中度过,就是在那些只有大通铺的客栈中歇息,故而,虽然他并不贪图享受,对这个小院还是异常满意。
    最让他满意的是,这个小院只有他一个人住,他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自己的计划。
    天色暗了下来,夕照消失在了西边的天际,慢慢地,黑夜笼罩在这片原野之上,乐寿城,除了城楼上,以及几处宅院还有亮光之外,变得漆黑一片。
    当然,也会有例外,在长乐王府,准确的说,是在原长乐王府,却是一片***辉煌,华灯溢彩,热闹非凡。
    长乐王窦建德邀请百官庆贺七里井大胜的酒宴就在今晚举行,至少,这是今
    王府如此热闹的表面原因。
    长乐王府的内宅,原窦建德书房内,高畅和徐胜治相对而坐,在他们中间,摆着一个棋盘,两人正在进行手谈。
    棋盘上,黑白两色的棋子交错在一起,纠缠不断,冲杀不已。
    徐胜治眼睛死死地盯在棋盘上,他执的是白子,如今,已然陷在了黑棋的包围之中,左冲右突,却找不到出路。
    徐胜治天资聪颖,棋道如兵道,故而,他对博弈很有一番心得,自从出师之后,在围棋一道上,他就不曾败过,曾经挑战过洛阳白马寺的慧聪大师,慧聪大师的棋力号称长江以北第一人,却也败在了他的手里,只是,这件事情所知之人不多,才没有传播出去而已。
    然而,击败过长江以北第一的徐胜治在和高畅的博弈之中,却屡处下风,很少能占到便宜,基本上是败多胜少。
    高畅某一世曾经是围棋国手,徐胜治如果知晓这一点,或许就不会对胜负如此执着了,总的说来,他虽然天才绝伦,年岁还是轻了一些,胜负心也强了一点,不过,作为鬼谷传人,精通兵家,阴阳家,纵横家的他若是没有胜负心,那也是不成的。
    “呵呵!”
    徐胜治突然笑了起来,他抬起头,手里夹着的几颗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大人棋力高超。下官甘拜下风!”
    高畅笑了笑,不置可否,每次博弈之后,徐胜治都会如此说,然而,隔一段时间,他自以为有长进之后,若有闲暇。又会主动提出挑战。
    高畅离开清河与徐胜治分开之后,过了好几个月,才与徐胜治见面,他自然要提出挑战,当然,最后地结果和几个月前也没有什么分别。
    “这些人。大人准备怎么办?”
    徐胜治说的是窦建德手下的文武百官们,如今,除了王伏宝一人之外,其余的高级将领都被凌敬矫诏传到乐寿被高畅软禁起来。
    今晚,高畅以窦建德的名义将他们召集到长乐王府来,就是想和那些人摊牌,准备一劳永逸地解决他们。
    “先生,觉得该如何处置这些人啊?”
    高畅笑吟吟地瞧着徐胜治,将属于自己的黑色棋子拣入了棋罐之中,棋子落入陶瓷所做的棋罐之中。叮当作响,宛若珍珠滚银盘。
    徐胜治举起手。做了个向下砍的姿势,他笑眯眯地瞧着高畅。半晌,摇摇头。
    “这样做,虽然一劳永逸,只是对大人地大业并无多大的益处,毕竟,大人想要接收的是窦建德的地盘和军队,若是杀了他们,表面上。永决了后患,实际上。军心却会因此散了,从长远来看,对大人没有好处!”
    “哦!”
    高畅似笑非笑地应了声,低头望着棋盘上七零八落的棋子。
    “大人就算占据了乐寿,在北面,还有一个河间王琮,河间城城墙高大,防守严密,城内的军力出击虽嫌不足,防守却绰绰有余,大人若想要强行攻下河间城,难度不小,何况,在上谷和深泽,还有魏刀儿和宋金刚这两个马贼头子,可以说,要想占据河北之地,这些人都是无法绕过去地坎。”
    徐胜治顿了顿,然后说道。
    “大人若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整合窦建德的余部,将内斗的影响压制到最低点,不能给外面的势力可乘之机。”
    “先生,就算我将他们留了一命,难道这些家伙都会对我感恩戴德,不会在我后面扯我的后腿吗?”
    高畅笑着说道。
    “要让这些人口服心服地跟随大人,自然是不可能的,必要的打压是肯定需要的,不过,在这些人中间,还是需要区别对待的,比如高雅贤,范愿这些原本独霸一方,不得已跟随窦建德地人就以笼络为主,至于阮君明,刘雅这些窦建德的义子们,就要铲除他们地权力,限制他们的举动,像曹旦这个无能之辈,到可以优待,以示大人地宽宏大量!接下来,就是王伏宝了。
    徐胜治皱了皱眉头,说道。
    “据探马来报,王伏宝的大军距离乐寿只有三日的路程了,这一路上,他偃旗息鼓,采取秘密行军,凡路上所见之人不是杀掉就是囚禁起来,看来,他对乐寿是自在必得啊!”
    徐胜治站起身,朝高畅长揖为礼。
    “说起来,都是下官无能,让探子通过了乐寿的封锁,才让王伏宝得到了窦建德身死的消息,请大人降罪!”
    高畅忙站起身,笑着说。
    “先生请坐,先生又有何罪啊!说起来,还是我行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