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215部分

隋末逐鹿记-第215部分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靖的烦闷自然不是为了没有马上得到高畅的接见,说实话,他完全是在生自己的闷气。
    在武邑的时候,就算黄晟跟得再紧,他还是有机会出走的,所以,所谓的找不到逃跑的机会,只是他给自己的一个理由而已!
    其实,最重要的是出走之后,他找不到该去何方?
    东都洛阳?
    算了吧?因为他有权浏览敌情司的军报,故而对洛阳的情形了如指掌,现在的洛阳乱得真是可以,在洛阳,有着两大派系,一派是以越王杨侗为首的东都本地派,当然,杨只是一面旗帜,真正决定洛阳政权的是当地的洛阳系,以元文都,卢楚等人为首;另一派则是以王世充为首的外来系。
    这两派,一派位于中枢,掌握着朝政,一派则位于外面,掌握着军队,在瓦岗军的威胁下,两派暂时还能同生共济,若是瓦岗的威胁一去,必定水火不相容。
    李靖只是区区的一个马邑郡丞,而马邑已经落入了发贼刘武周的手中,就算他真的到了东都又有什么用?别人会相信他,会重用他吗?
    也许,不砍他的脑袋就是最好的事情了!
    去江都?
    情况也许会更糟,要是能面见圣上,被圣上所杀也好,却怕的是见不到圣上就被砍了脑袋,听说现在圣上完全不理政事,所有政事全部都交给裴蕴,虞世基,宇文化及等人处理,而如今天下,不晓得这几人是奸贼的可能只有圣上一人罢了!
    报国无门啊!
    李靖饮下一碗烈酒,将酒碗重重地摔在桌面上
    ,残酒溅出,打湿了他的衣襟。
    其实,是舍不得自己这有用之身啊!不想与这残破的河山一起陪葬啊!或许,这才是自己没有毅然出走的原因吧?
    一手一脚建立自己的军队,这样的感觉真好,看见那些新兵蛋子从什么都不懂到熟练地掌握好队形与格斗技巧,到最初的乱糟糟到条件反射地听令行事,那是一种难以表述的满足,自己舍不得离开自己亲手铸造的这支军队啊!
    或许,自己心中并没有所谓的忠诚吧?
    自己还是舍不得自己这条性命,在没有一展抱负之前就如此窝囊地死去吧!
    然而,就为了能够施展抱负,一展胸中之志,就身处在这反贼阵中吗?
    李靖非常痛苦,也非常矛盾,祖辈传下来的忠义二字不停地与他心中的真实欲望搏斗,让他欲罢不能。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啊!
    他满上酒,仰起头,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
    这陶然居的酒采取的配方来自于高畅,其酒性烈无比,绕是李靖酒量过人,几碗急酒下肚,也使得他头晕脑胀起来。
    就在李靖举碗痛饮之际,一辆马车在陶然居外停了下来,坐在车夫旁的一个仆人跳下马车,往陶然居小跑而来。
    他进了门,径自来到柜台前,对柜台内的掌柜说道。
    “我家大人要的酒可准备好?”
    “好了!已经好了!”
    掌柜脸上堆着笑,将早就准备好的一小坛美酒送上,那仆人接过酒坛,转身向外走去,他的视线无意识地在大堂内扫过。
    “噎!”
    他低呼一声,眼中满是讶色,目光落在自斟自饮的李靖身上。
    他的脚步并没有停留,而是用比进来时更加快速的步伐向马车跑去,上了马车后,他掀开布帘,对车中说了几句。
    不一会,一个身着儒衫,头戴高冠的中年文士步下马车,在仆人的带领下,朝陶然居走来。
    那人一进门,就直接朝李靖的座位走去,行走之际,一边朝李靖拱手,一边大声说道。
    “药师兄,多年不见,如何可好?”
    李靖抬起头,他的眼神略微有些迷蒙,不过,现在离醉尚早,他瞧见走来那人的面容,顿时,目光为之一凛,眼神恢复了清明。
    他站起身,略微有些犹疑地说道。
    “你是?公德兄!”
    “呵呵!”
    那人继续笑道。
    “正是我杨仪!”
    说罢,两人见过礼,隔着桌子坐了下来。
    坐下之后,两人齐齐张口,瞧见对方的动作,却又同时欲言又止,李靖笑了笑,摆摆手,说道。
    “公德兄,请先讲!”
    杨仪和李靖是旧识,昔日杨仪游学天下时,曾经在马邑待过半年,为的只是证明书生也能提剑报国,在马邑那段岁月,他和李靖结为了好友,两人相互倾吐各自心中之志,相互勉励,忠君报国,却不想时隔数年之后,在这里见面。
    在那个时候,两个人还曾经相互立下誓言,一人力争登上朝堂,一人力争率领大军,然后,一人为相,一人为帅,共保这大隋江山,让大隋的战旗飘扬在四海。
    然而,这次重逢的时候,两人却都在反贼高畅的营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最初见面时的**过去之后,杨仪也好,李靖也好,都想到了过去,于是,两人都颇有些不自在起来。
    当初,高畅军攻下河间之后,杨仪为了保全家族,为了河间城免遭兵灾涂炭,唯有命令河间城内的士卒放弃抵抗,以免给百姓造成更大的伤害。
    高畅军的军纪严明,进城之后不仅没有大肆烧杀劫掠,就连私自民宅的人都没有一个,他们只是占据了重要的战略要点,然后,命令河间城的士卒出外受降,大军也一直待在城外的军营中。
    高畅的大军班师回乐寿之后,杨仪也随着大军到了乐寿,他要在乐寿接受半个月的培训,然后再重新回到河间,担任地方长官。
    这与他最初报国的誓言相违背,当他坐下和李靖叙旧之时,就开始后悔起来,不该与李靖会面。
    同样,对现在的李靖来说,面对昔日的同伴,这也是一种煎熬。
    所以,两人并没有交谈多久,杨仪就起身告辞,说是有急事要办,希望李靖有时间可以去河间,两人好好畅谈一番。
    目送杨仪离开之后,李靖莫名地感受到了轻松。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苦笑一声,再次给酒碗内倒上酒,仰起头,一饮而尽。
    和李靖告别之后,杨仪坐上马车,朝着自己的目的地驰去,他刚才对李靖说有急事要办,也并非虚言,他的确要去办一件要事。
    只是,他知道,自己完成这件事情的几率并不大,那个人,可是铁了心,不怕死的人啊!
    第三集 第四十二章 学习班
     更新时间:2008…9…4 15:08:02 本章字数:5522
    过长街,进入了一条小街,小街很宁静,两旁是高大在小街的的尽头,有一面朱漆大门,在门口,站立着四五个身披甲冑,腰跨横刀的军汉。
    马车在门口停了下来,杨仪正了正身上的衣冠,走下马车。
    他手中拿着一块令牌,门口的一位军官接过他手中的令牌,瞧了两眼,将令牌还回他手中,摆摆手,让他进入院中。
    待杨仪进入院中之后,那些士卒们互望了一眼,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而站在马车旁的杨仪的车夫和仆人则面色沉重,眼带忧色。
    半个时辰后,杨仪从门内走了出来。
    准确地说,他是一路小跑跑了出来。
    他披头散发,双手捧着原本戴在头上的高冠,长衫的前襟上沾染上了一片污黄,像是被干涸了的茶水。
    “大人!”
    站在马车旁的仆人忙迎了上来,杨仪面色苍白,他摆了摆手,拒绝了仆人的搀扶,头也不回地上了马车,很快,从车内传出一声闷哼。
    “走!”
    “驾!”
    早就坐上马车的车夫扬起马鞭,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响,拉车的两匹瘦马齐齐扬蹄,离开那扇大门,朝小街外驰去。
    “哈哈哈!”
    待那辆马车远去之后,站立在门口地士卒们纷纷捧腹大笑。
    “这家伙还真是的。每次来这里都会被弄得那么狼狈,却几乎天天来此!”
    一个军汉指着远去的马车,对众人笑着说道。
    先前检验令牌的那军官止住笑声,说道。
    “这也难怪他,他到这里来,还不是领受了上面的命令,不过,院子内的那些老家伙还真像是茅厕内的石头。又臭又硬,要想说服这些人,一个字,难!”
    另一个士卒闻言接嘴说道。
    “我就不明白了,上面那些人为什么要把这些老家伙养起来,好酒好菜招呼着。除了不能自由行动之外,比我们这些当兵的待遇还要好!照我说,既然这些老家伙不投降,还不如干脆将他们杀了算了,免得这么麻烦,有一句话是怎么说地呢?缺了张屠夫,难不成还吃不上带毛猪啊!”
    “闭嘴!”
    那个军官盯着说话那人,厉声喝道。
    “你小子晓得什么?院子里那些家伙都是有学问的读书人,我听长官们说,要是那些家伙愿意臣服。愿意投靠夏王老人家,这河北一地的那些郡县长官也都会纷纷来投!我听卢神官说。这叫千金买什么?妈的,记不清楚了。反正里面那些老家伙就是不能杀,宁愿好酒好菜把他们养着,这是夏王老人家亲自下的命令,我们这些小兵不需要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夏王老人家的话,总不会有错地,我们只要好好地看住这些人,不让他们发生意外,也不能让他们逃跑就行了!”
    “是!”
    那些士卒们右拳紧握。放在左胸,齐声应道。
    “夏王英明。神威无敌!”
    风从小街的那头刮来,带起了些许的灰尘和几枚败叶,随即,离开地面,掠上了墙头,墙头的野草忍不住向它摇头示意,风毫不留恋,从墙头一掠而过,在庭院中,随着屋檐绕来绕去,最终,落在一株槐树上面,槐树的枝叶不由沙沙作响,这声音不知是拒绝还是欢喜?
    槐树位于一处清寂的庭院之中。
    槐树下,有一方石桌,在石桌两旁,正有两名身着儒衫,头戴纶巾的文士相对而坐,另有一同样装扮的儒士站立在石桌旁,双手负于身后,弯着腰,双眼炯炯有神地注视着桌面。
    在石桌上,摆放着一张松木棋盘,上面正有黑白两个方阵在纠缠,争斗。
    下棋的两人是原大隋河间郡守王琮,清河通守杨善会,站立在一旁观棋的则是景城户曹张玄素。
    在这个院子里,软禁着十来个如他们一般地大隋官吏。
    这些人被高畅俘获之后,全都拒绝投降,愿意为朝廷尽忠,无论是利诱还是威逼,都无法改变他们心中之志。
    像这些绝不低头的死硬份子,按道理,高畅应该如他们之愿,让他们求仁得仁,干干脆脆,送他们上黄泉路。
    =。。我所用,也不能为别人所用,凡是不为我所用的人和物,统统铲除了事,不得有丝毫地怜悯。
    高畅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并不是他心软,不敢向这些人下杀手,他之所以留下这些人的一条命,一方面自然有惜才的意思,另一方面则是他相信,这些人迟早都会被他所用,只要他稍微多那么一点点耐心。
    这些人的确忠于大隋王朝,只要大隋王朝存在一天,只要江都的那个杨广仍然活着,天下仍然飘扬着大隋的旗帜,他们就会忠心不二,此志不渝。
    但是,若是杨广死了,大隋不复存在了呢?他们还会如此吗?
    尽忠的对象都没有了?他们又该向谁尽忠呢?
    高畅记得,在原来的时空,不久,杨广就会在江都被叛乱地骁果军所杀,叛乱军的首领正是宇文世家地宇文化及。
    他记不清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明年?或者是后年?或是更久一点?
    虽然,由于他的加入,这个时空的历史轨迹已经发生了改变,蝴蝶振动的双翅已经激起了一些时空乱流,有些不该存在的人出现了,有些本该存在的人却消失了,然而,整个天下的大环境仍然没有发生什么巨大的改变,李唐仍然在某个时期于太原起兵反隋了,瓦岗李密依然杀了翟让,依然与王世充展开了宿命的争斗,既然如此,那么江都的杨广同样会命不久矣!高畅深信这一点。
    说到底,这个时空和原来那个时空相比,变化最大的只是他替换了窦建德的位置而已,在他的势力没有向南发展,没有去和南方势力接触之前,这个天下大势多半仍会朝着原来的轨迹发展。
    虽然,高畅只依稀记得发生在原来时空的某些大事情,并且,对那些细节毫不了解,即便如此,他也比那些对手多了几分优势,在某些时候,这样的优势是非常致命的,当然,要是某些事情发生了改变,不再像原来时空进行的那样发展,他偏偏又基于那样的预判做出了应对,也有可能会吃一个大亏。
    谁知道以后的事情究竟会是怎样呢?
    不过,高畅宁愿赌上一把!
    所以,他没有杀王琮他们,第一,他不想因此落个嗜杀的名声,像王琮,杨善会这样的人,只要将他们软禁起来,他们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无须从肉体上消灭他们;第二,像王琮,杨善会,张玄素这些人都是非常有能力的干才,至少,在河北一地,他们声名远播,不仅和世家大族的关系非常良好,也深得那些平民百姓的拥戴,杀之不祥;
    高畅帐下缺少人才,现在还只领四郡之地,行政人员襟见肘了,待得平定河北,统一天下之后,将更加困难,虽然,他也在为将来做人才储备,可是要等那些接受教育的孤儿们长大,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最起码也要十四五年以上,他等不了那么久,现阶段,还是需要那些世家门阀的读书人出来帮他的忙,一起治理天下,在这种情况下,王琮等人投降与否就非常重要了!第四,高畅还是相信,杨广在不久后将会死于叛乱,这是他无法摆脱的宿命,只要杨广一死,不管是关中李唐扶持的代王,还是东都的越王,以及被叛贼宇文化及扶持的大隋宗室,他们都只是傀儡,无法真正代表大隋王朝,可以说,杨广一死,隋朝也就真正覆灭了,而到了那个时候,像王琮,杨善会,张玄素他们也就没有了效忠对象,只要高畅礼贤下士,并且发誓为杨广向宇文家报仇,那些人就会投靠于他,为他效命!
    因此,高畅将他们软禁在这个院子里面,每隔一段时间,在卫士们的陪同下,他们甚至可以出去走走,每十天还可以见一下家人,所有的这些怀柔手段都是为了降伏他们。
    平时,高畅也会派像杨仪这样的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