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240部分

隋末逐鹿记-第240部分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旦一边聆听曹元畅侃侃而谈,一边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大兄,现在要对付高畅的乃是我们大隋数一数二地世家大族,他们不但家财丰富,而且手握军权,暗地里联系的豪强势力也不计其数,并且大兄也知晓他们地大概行动计划,当知道,面对这样的一张大网,这次高贼是注定在劫难逃了,我们曹家不但不是高畅的亲信,反倒是他一心想要除掉的眼中钉,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我们还要陪他那条船一起沉掉吗?恐怕大兄不会这样想吧?既然知道这条船注定要沉,我们不但需要离开这条船,更应该给这条船多添几个洞,让它沉得快一点,不如此,捞不到什么好处啊!”
    曹元畅走到曹旦身前,来回踱着步子。
    “若是按照对方的行动计划,我们也就会处在风口浪尖之上,这自然不妥,但是,若是对方同意我等的计划,危险性自然就没有这般大了,完全值得我们为之一搏!”
    “唉!”
    曹旦第三次长叹了一口气。
    “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曹元畅笑了笑。
    “大兄不需这般忧心,高畅若想打下幽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幽州罗艺同样也是一个常胜将军,他手底下那五千虎贲铁骑,可不是一般地郡兵和流贼可比的,他长期镇守边关与关外地胡人交战,令得突厥不敢南下,声名可以令胡人小儿不敢夜哭,岂是易于之辈,这次,高畅不但不能攻下幽州,多半还会碰得头破血流,而这个时候,我们再开始行动,贼子注定死无葬身之地!”
    曹旦重新坐回软椅之上,曹元畅端起石桌上的茶壶,帮曹旦的茶碗注上茶水,然后将茶碗送到曹旦面前,曹旦结果茶碗,抿了一口,然后将茶碗放下,这个时候,曹元畅已经回到石桌后坐下。
    “要想搞掉高畅,只是靠我们曹家是不行的,我看,有些将领对高畅的这次整军行动也是抱怨多多,我们是不是也该做些手脚?”
    曹元畅小心翼翼地问道。
    曹旦瞄了他一眼,沉吟片刻,然后说道。
    “这些事情你斟酌着去处理就好了,不过。
    他停顿片刻,目光的焦点紧盯在曹元畅的脸颊上。
    “一切小心为上,若非十拿九稳千万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实目的,监察司的人可不是吃醋的,有些家伙不过是有奶就是娘的角色,当心他们咬你一口,另外,像高雅贤这类的人不要去接触,他们和高畅走得太近了,就算高畅剥夺他们的兵权,这些家伙也不敢吱声!”
    “是!”
    曹元畅点了点头。
    “你去吧!”
    曹旦举起茶碗,端茶送客。
    “你不能在我这里待久了,不然会引起监察司的注意,这些家伙就像影子一样,无处不在啊!”
    “是!”
    曹元畅站起身,躬身行了个礼,然后转身离去,曹旦目视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小院的角门处,第四次长叹了一口气,已经有所决断,前途是福是祸,就看老天的安排了!
    第三集 第七十五章 幽州大战第一阶段(一)
     更新时间:2008…9…4 15:08:12 本章字数:3734
    业十四年,三月中。
    上谷,易县。
    上谷郡虽然是边郡,却非真正意义上的边塞,胡人若想入寇,只能通过郡方面进攻,上谷郡北面巍峨连绵的太行山阻挡了胡人南下之路,面对连绵的群山,擅长轻骑突进的胡人无力撼动。
    大业年间的上谷郡,早就不复开皇年间的光景了!
    在那时,易县虽说不上繁华,远不如长安,洛阳,江都等大城市那般繁华,甚至连中原的一般城市也比不上,但是,作为出塞和胡人做生意的马帮行商的中转站,却也带着几分盛世之象,每年总有那么一些日子格外地热闹,客栈酒肆皆人满为患。
    然而,这一切已然荡然无存。
    进入大业年间后,先是征集民夫修建大运河,这还罢了,后来杨广的三征高丽则完全将这盛世之景粉碎得个一干二净。
    作为靠近东北边境的上谷郡,征伐高丽的士卒和民夫自然大多由此而来,青壮年,甚至老不过六十,少不过十三的少年都打仗去了,境内自然百业凋零,民生不济。
    田地没人耕种,土地自然不出庄稼,要想生存,人们只能拖家带口,远离家乡,沦为流民,更多的人则散于深山大泽,变身为贼,这个世道就是如此,能供人们活下去的物资只有那么一点,需要的人却那么多,要想活下去,只能抢夺了!
    这个时候,就给了某些有野心的人一个机会。
    先是当地豪强王须拔散尽家财,聚集乡民起事,将易县的隋朝官吏驱的驱走,然后打开粮仓,开仓放粮,收拢流民,不多久就聚了十万之众,王须拔自号漫天王,国号燕。
    马贼历山飞魏刀儿同时率众来投,与其一起投入王须拔帐下的还有他的义弟宋金刚。
    王须拔,魏刀儿,宋金刚等人只是莽夫,手下也大多目不识丁的粗汉,由于手底下的人分外痛恨官府,故而,一抓到读书士子,他们就会将其杀掉,就算那些读书人不死,也会沦为奴隶,或成为战场上的炮灰。
    他们虽然有称王称霸的野心,却没有与之相符的力量。
    起事之初,通过烧杀劫掠,他们的势力很快就扩张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被裹挟其中,然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田地却变得荒芜。
    只要手中有刀,就可以抢夺别人的东西,让自己活下来,这远比手握锄头要轻松,何况,就算你想手握锄头,自食其力,那些手里拿刀的家伙也不会同意,既然如此,何不自己拿刀?这样的道理,就算目不识丁的农夫也明白。
    然而,当所有的人都拿起刀来,却没有人拿锄头,到最后,什么都被抢光了,还能够抢别的什么呢?
    很快,王须拔等人就为大军的生存感到了烦恼,十万之众,的确很惊人,一座小小的县城,采用蚁附的战术,很快就能攻下,然而,一座小小的县城,又能供应不事生产的十万之众几日的消耗呢?
    然而,事到如今,他们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要想生存,唯有不停地抢!抢!抢!
    直到抢无可抢为止!
    于是,就有了王须拔亲率大军攻打郡,甄翟儿率军通过狼鼠谷攻打太原之举,然而,这些乌合之众欺负一般的郡兵还可以,一旦面对坚城和隋王朝的大军就无计可施了!
    王须拔死在了郡的蓟县城下,甄翟儿的十万之众被李渊一举击溃,之后,魏刀儿接过了王须拔的位置。
    为了尽量减缓大军的消耗,魏刀儿部和宋金刚部主动分开,他率领本部南下深泽,活动于冀(今河北省。。定县,位安国县西北)二州之间,宋金刚则率领本部人马驻守易县,盘踞上谷一带。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晓了,魏刀儿被高畅所杀,宋金刚败在了高畅手下,不但没能打下河间郡,连容身的上谷郡都被高畅所夺去了,无奈之下,宋金刚只好率领残部翻越太行山,前去雁门投靠刘武周。
    现在,占据易县的是高畅军苏定方部。
    高畅击败宋金刚后,率领主力大军回师乐寿,由苏定方和顾子文率领本部一万人马进入上谷,将宋金刚赶走。
    这一万人中,有一部分是高畅军的嫡系精锐,军中的中低级军官都是长河营的老兵,另一部分来自宋金刚的降兵,宋金刚的这批降兵也算精锐,他们的马战之术尤其出色,高畅排除一些老弱之后,就把三四千降卒安排在了苏定方和顾子文军中,同时将缴获的几千战马也交给了那两人,让他们组建起了两只精骑。
    之所以没有将那几千匹战马留在中军,而是给了那两人的原因非常简单,一是为了那两人能更好地完成驱赶宋金刚的任务,必定骑兵的行动速度
    一些,特别是在地势平缓的平原上,另一个原因是高自己兵出河间北上攻打幽州之际,苏定方和顾子文能率领轻骑出上谷,从侧翼给幽州罗艺重重一击。
    然而,罗艺不愧长期在边塞与胡人交战,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他远没有魏刀儿等人那般愚蠢,久经战事的他一眼就看破了高畅的战略布局。
    打仗就像下棋一样,一方面尽可能地摆好自己的阵势,另一方面就是要尽可能地破坏对方的阵势。
    面对高畅布下的这个局,罗艺早就有了破解之道。
    作为高畅的对手,罗艺也颇为佩服高畅,他曾经就高畅的过往做过一番深入的研究,面对这样的敌人,他颇为兴奋,那是一种将遇良才,棋逢对手般的兴奋!
    高畅布下的这个局虽然简单,然而却很难破解。
    首先,占据河间,清河,博陵,平原,信都,上谷等地的高畅比起他的势力来要强大了许多,如今的他虽然占据了郡,北平等地,然而,这些贫瘠之地,地广人稀,供养不了多少军队,若非他掌握着杨广征伐高丽时留下的几个粮库和军械库,根本负担不起自己那直属五千虎贲铁骑的供给,而那五千虎贲则是他起家的根本和可以依仗的唯一王牌。
    高畅兵多将广,自然可以稳扎稳打地兵分两路,一方面集重兵将自己困在蓟县,另一方面则以轻骑横扫自己的后方,孤城不可守,这是兵书上的至理名言,若真是如此,城破之日指日可待。
    罗艺之所以自信自己能够破解高畅的这个局,那是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前段时间,有信使前来幽州,那是一个大家族的使者,他代表那个大家族来招揽罗艺,罗艺考虑再三,没有答应那个大家族的招揽,只是说自己需要时间考虑,不过,虽然罗艺没有答应投入那个大家族麾下,却没有妨碍他们结成合作关系,这个合作针对的敌人就是雄踞河间对幽州虎视眈眈的高畅。
    高畅给罗艺布下了一个局,那个大家族和罗艺联手,给高畅布下的则是一个更大的局,通晓整个行动计划的罗艺坚信,高畅败亡的命运已然注定。
    在这个局中,罗艺的任务非常简单,那就是他要紧紧拖住高畅的大军,让其进退两难,最终,只能如瓮中之鳖,被一干人等手到擒来。
    怎样才能拖住高畅的大军呢?
    首先,必须将高畅军引出来,而幽州则是一个巨大的饵。
    罗艺知道高畅必定要攻打幽州,以高畅的能力和野心,他的目光绝不仅仅放在河北一地,整个天下都是他的视线所在,而要想夺取天下,他首先要解决的当然是自己这个心腹之患,背后的芒刺,在出兵南下之前,他是不会坐视自己在背后扯他的后腿的。
    所以,除非自己投降,否则高畅和自己之间必定兵戈相见。
    罗艺会投降高畅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高畅虽然是高颍公的孙子,然而高颍公在杨广登位之前站错了位置,他支持的是自己的女婿杨勇,所以,杨广登基之后,找了个名头,将其满门抄斩,如今,高颍的势力早就荡然无存,无法给高畅更多的帮助。
    纵观天下大势,罗艺不认为高畅能够夺取天下。
    高畅虽然有能力,然而,在罗艺看来,他的政略有个最大的问题,他不应该创办邪教,自认为是神君转世,他这样做,将儒家圣人置于何地?并且,他的政策伤害了大量的世家大族的利益,罗艺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也知道站在世家大族对立面的后果,这个天下,实际的掌控者就是那些人啊!
    从汉以来就是如此,几百年了,罗艺不相信高畅能凭一己之力改变这样的态势。
    所以,他坚定不移地站在高畅的对立面,他坚信自己的这个敌人注定是个失败者,而现在,各种各样的迹象都在证实这一点。
    话又说回来了,既然高畅要攻打幽州,并且时间可能是在春耕之后,罗艺虽然希望高畅来攻打自己,但是,这并不表示他愿意将战争的主动权拱手相让。
    为了打乱高畅的部署,他决定先采取行动,将高畅的主力从河间引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将行动的第一个目标放在了一个地方,那就是。
    上谷!
    第三集 第七十六章 幽州大战第一阶段(二)
     更新时间:2008…9…4 15:08:12 本章字数:3478
    水县,古为冀州、幽州城,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辖境年(前201年)置县邑,隶于幽州郡,名遒县(北魏改作“遒”)。隋初曾先后更名为范阳县、固安县、永阳县。开皇十八年(598)始称为水县,以境内有水(今拒马河)流经而得名。
    宋金刚盘踞上谷时,在水驻扎有一只一千来人的部队,他被苏定方和顾子文两人驱赶出上谷之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来得及召集水的驻扎部队,将那一千人留了下来,任其自生自灭。
    苏定方和顾子文率部进驻易县之后,一方面稳定易县民心,一方面要继续派兵驱逐宋金刚余部,并没有派兵去攻打水,而是派出了一个使者去水,要求守军投降。
    在两人看来,水守军不过区区一千人,内无粮草,外无救援,只要水的守将稍微还有那么一丝理智,就绝不会负隅顽抗,自取灭亡。
    然而,两人把事情想得太简单,水守将徐涛乃是郡人,原本是大隋官兵,去年曾随薛世雄南下河间攻打窦建德,河间七里井一役,薛世雄战败后,作为军中校尉的徐涛侥幸逃脱敌军的追赶,不多时,他就纠集败兵一千多人,因为害怕回到郡被军法从事,于是他率领这一千多人遁入乡野,落草为寇,后被宋金刚收降,宋金刚率军南下后,就任命他率领本部驻守水,防止幽州罗艺的侵袭。
    作为薛世雄的旧部,徐涛和薛万彻,薛万钧两兄弟颇有些交情,当薛家兄弟将罗艺迎入幽州之后,薛家兄弟还曾经派人来向他传讯,希望他能倒戈一击,投入罗艺帐下。
    不过,徐涛是个颇讲恩义的人,当初他走投无路时是宋金刚收留了他,不但没有削他的兵权,反而拿了一块地盘给他修生养息,所以,尽管他打心眼愿意投靠幽州,最终还是选择了拒绝。
    当宋金刚被高畅军击败,狼狈逃离上谷之后,徐涛自然打消了所有的顾虑,他拖延数天之后,拒绝了高畅军的招降,将苏定方和顾子文两人派出的使者赶出了水,而在此之前,他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