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256部分

隋末逐鹿记-第256部分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段的河岸都是低矮的山峦和丘陵,一片翠绿映入眼帘,让人心旷神怡。
    然而,这美景却不能使李靖的心情好上一点。
    自从前几日得到杨广在江都被佞臣宇文化及所杀的消息后,李靖的心情就没有好过,乱七八糟的,就像杂草丛生的荒野一样。
    然而,他的心情虽然难受,却又没有达到痛不欲生的地步,而他原以为自己会如此!
    一些失落!一点悲哀,一丝茫然!
    这就是他此时的心情!
    看来,自己并不是自己当初所想的那样忠贞啊!皇上驾崩了,眼看大隋就要灭亡了,真正的忠臣此刻应该以身殉国才是啊!然而,自己做不到!是的!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一个武将,用自己的宝剑勒自己的脖子,那是最耻辱的死法啊!
    李靖微微裂开嘴角,苦笑一声,他望着奔流的河水,却像在望着一个未知的远方。
    此时,他想起了当初和高畅之间的约定。
    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这一年过去,自己也将恢复自由之身,然而,到那个时候,大隋也应该覆灭了吧?
    李渊那个老贼肯定会逼迫关中的杨让位,至于仍然打着大隋旗号的东都,就算不被瓦岗军攻下,恐怕也支持不了多久吧?
    那时,自己该何去何从呢?
    就这样匿于乡野,做一个山野村夫,躬耕于荒野,这样以来,一身的本领也就荒废了,堂堂的将门世家,却沦落到那样的下场!如此,对得起李家的列祖列宗吗?
    自己已经四十好几了!正是武将的黄金年龄,自己甘心胸中的一腔热血就此变冷吗?
    不!
    李靖心中发出了一声咆哮,他知道自己心中并不甘心!
    在长芦的这段日子,没有硝烟,没有征战,简直把他憋坏了,他总觉得自己身上了少了一些什么?他渴望着骑上战马,率领大军征战沙场!
    这还是在军营之中,只是身处后方而已,他就已经觉得日子难熬了,要是他真的解甲归田,那日子还过得下去吗?
    闻不到马粪的味道,铁锈的气息,浓烈的血腥;听不到嘹亮的军号声,沉闷的鼓声,苍凉的牛角声,壮烈的喊杀声;看不到万马的奔腾,如林的旌旗,惨烈的搏杀。
    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望着奔腾的河水,李靖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一年期满,到时自己该何去何从?
    其实,他心中已经有了决定,只是,现在的他不愿承认而已!
    是的!最好的去路就是留下来,继续留在高畅军中,帮助高畅成为天下之主,一方面满足自己征战沙场的意愿,一方面建功立业,不辱祖上的声名。
    毕竟,现在有资格夺取天下的不过区区几人,关中李唐,夏国高畅,瓦岗李密!
    李密,一忘恩负义的小人,脑生反骨,不屑投之;李渊,与自己有隙,当初,自己从太原逃出,准备向朝廷密告他谋反,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势如水火,若是投到他帐下,多半会被他借故杀掉!
    所以,现在的他唯一能投靠的对象只有高畅一人了!
    既然大隋的灭亡已成必然,自己又能做得了什么呢?
    李靖再次苦笑一声,决定不再对此多想,到时候自己究竟该怎么做?到时再说吧?自己先做好现在的事情再说。
    长芦的驻军虽然有五百人,其中大多数为新兵,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只是作为民兵做过简单的军事训练,真正经历过沙场鏖战的只有一百来人,其中有五十名骑兵,这只军队并不负责押送粮草,他们只需要守住长芦这个后勤中转点,所以,这样的兵力配置已经足够了!
    虽然,这样的一个任务对李靖来说,完全是大材小用,然而,他却对此毫不懈怠,不但每天按照训练条例操练士兵,而且,派出斥候沿着长芦周边侦察,防止敌军靠近,像今日这样自己亲率骑兵出来巡逻这样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事情。
    小心无大错!
    为人如此!统军作战更要如此!
    事实证明,李靖这样做并不多余,过了一阵,当他们离开这处山峦后,就遇见了李靖派出的前哨,当时,那前哨正向他打马狂奔而来,在他身后,乃是一处谷道,在那里,漾起了大量的烟尘,尘嚣直上!
    第三集 第九十七章 西进的变民军
     更新时间:2008…9…4 15:08:17 本章字数:6403
    身杏黄道装的于弄仁高坐在战马上,眼望着前方的那带着一溜尘烟消失在山脚,他心有不甘地放下了高举着的马鞭,终究是没有下达追击的命令,若是他知晓前方那十余骑中有长芦守将李靖的身影,日后恐怕会后悔今日的举动。
    “真人,为何不让儿郎追击?”
    在于弄仁身侧,满脸虬髯的公顺神情不满地问道。
    于弄仁回身望了公顺一眼,笑容像花儿一样在他脸上绽放开来,他小声地回答道。
    “大帅,对方马快,见了我军军容,胆战心惊,早早就逃了开去,追之无益!反正我军已然靠近长芦,就算让贼军得到消息又有何妨?贼军只有区区五百人,大半老弱病残,我方五千浩荡之师,以十当一,长芦弹丸小城,指日可下!”
    这次率军奇袭长芦,截断高畅北征大军赖以生存的水上运输通道,乃是于弄仁从王薄那里讨来的号令,这原本和他当初领得的任务无关。
    于弄仁本来的任务很简单,他作为宇文世家的使者和王薄取得联系,用大量的金银珠宝以及某些空头支票哄得王薄出兵攻击高畅,他根本无须亲自上战场,只需要履行监军职责,看王薄有否出工不出力的举动。
    这个任务他非常顺利地就完成了,原本他以为自己要费一番唇舌才能哄得王薄出兵。对付高畅这个庞然大物,然而,事情地进展比他的想象要简单了许多,可以说,王薄和他是一拍即合,两人稍一接触,王薄就全盘接受了宇文家的条件,一点也没有讨价还价。就决定了出兵。
    之所以如此顺利,有两个原因。
    第一:盘踞在渤海,北海,齐郡,邹平等郡的王薄,杜彦冰。王润,孙宝雅,公顺等变民军的生存空间已然越来越窄,东面是大海,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为了生存,他们只能铤而走险,向西发展,去摸高畅的虎须。
    变民军只懂得破坏,不晓得建设。他们席卷之处,就像蝗灾一样。寸草不生,田里的庄稼被抢光。房子则被烧光,那些失去了家园地人若想活下去,只有拿起武器,跟随这些劫掠自己的人去劫掠别的无辜百姓,过着活一天算一天的日子,从一个谨小慎微的怯懦之辈变成什么事情都敢做的野兽。
    当王薄等变民军在各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地时候,高畅占据的平原。清河,信都。河间等地却在大量收拢流民,给他们分派土地,种子,房屋,耕牛,虽然,赋税沉重,勉强却也能活下去,那种生活与在王薄等变民军的地盘内求生的日子一比,无疑是天堂。
    北海,渤海,邹平,齐郡等地百姓知晓了这个消息,就像溺水之人瞧见一块船板一样,仿佛瞧见了生的希望,于是,大量的百姓离开了自己的家园,拖儿带女,爬山涉水,朝西进发,在这些流民中四处传播着一个消息,说是西面有天上的神君降世,他是特地前来拯救世人,让世人免于战乱之苦。
    最初,王薄等人对领地内百姓的流失并不以为然,后来,才发现事情不对劲,那时,却已经晚了,他们领地内的百姓除了少部分躲在官兵控制地大城内,已然逃匿一空。
    没人耕种田地,庄稼就没有收成,他们就没有东西可抢,军中若是没粮,好不容易聚起来的部队一朝即可消散,像王薄这样地头领自然不愿如此!
    要想继续掌握军队,利用军队为自己谋富贵,该怎么办?
    只能去抢!
    北海,渤海等郡民户已然逃亡一空,成为了贫瘠之地,抢无可抢,而西面的平原等高畅地领地却极其富庶,不仅粮食充足,且有大量的商贾云集,正是一块大肥肉。
    不过,高畅这人威名显赫,只要他在领地内一天,王薄等人就不敢动手,毕竟,像魏刀儿,宋金刚,窦建德等雄才大略之徒皆不是他的对手,杨义臣,杨善会,王琮等能征善战的隋官都曾是他的手下败将,如今,高畅麾下兵多将广,粮食充足,王薄等人若非实在是走投无路,是不敢向西一步的。
    幸好,高畅率领大军北征幽州,离开了河间郡,在王薄看来,高畅率领大军北征之后,平原,清河,河间,信都等地就成为了一块没有防护的肥肉,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好机会。
    当然,尽管如此,他仍然不敢贸然动手,而这时,于弄仁代表宇文世家前来与王薄联盟,送上了众多金银财宝,以及他急需的武器装备,并且,宇文家向他承诺,在王薄进攻之前,会为他制造机会,使得高畅领地内人心惶惶,让他们无暇东顾,再加上,他们保证幽州罗艺一定能拖住高畅大军地步伐,就算高畅知晓后方出事,也抽不出兵力南下,这样,有了宇文家的承诺,王薄也就有了行险一搏地打算。
    王薄并不是完全相信宇文家的承诺,他之所以如此干脆就答应出兵,还有另一个原因,对他来说,那个才是他出兵的真实缘由。
    最初,魏公李密曾经投奔他的帐下,李密身世尊贵,世袭蒲山郡公,再加上名声响彻天下,王薄自然不敢怠慢,他原想依仗李密的声名,扩充自己的军队,然后借助李密的能力,进一步席卷天下,退一步也割据一方。
    然而,通过和李密一段时间的接触,王薄发现自己并没有能力掌控李密这样的人物,在王薄军中不长的一段时间里,李密通过他的人格魅力,以及无双的辩才,很快就交了许多朋友,让那些草莽之辈对他言听计从,这使
    暗生忌惮。
    于是,王薄表面上仍然对李密尊崇有加,暗地里却将他闲置,使其无法掌握军权,无法做实事,同时也故意不采纳他的建议,最终使得李密黯然离去。
    不过,彼此虽然都对对方的想法心知肚明,却也没有正式扯破面皮,当李密在瓦岗风生水起的时候,两人之间的联系却也时常联系。
    如今,李密名震天下,东都似乎旦夕可下,王薄更是不敢断了和李密的联系,王薄虽然没有奉李密为主,像仍然在北海,渤海等地厮混的大部分变民军却已经自认是瓦岗军的一部了。
    这一次,王薄能够作为盟主,将各地的变民军纠集起来,向西进攻高畅,李密在暗中出了很大的力,有许多变民军并不是相应王薄的号令而来,他们其实是得到了李密的命令。
    李密这时虽然还未攻下东都,却已经把目光放到了黄河北岸,他自然不会让高畅轻易统一河北,不然,就算他打下了东都,也很难一统天下,那时,他将要面对的是关中李唐和河北高畅的夹击,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在高畅北征幽州时,他暗中派人联络王薄,赠送了大量的粮草,让他号令北海群雄,向西进犯夏国,正是有李密的存在,王薄才很快聚集了数万大军,这其中,不乏有许多已经暗中投靠了李密地变民军。只是没有在明面上打起瓦岗的旗号而已!
    不管是李密也好,宇文化及也好,他们都不知道对方的打算,王薄自然也不会透露其中的干系,现在,宇文化及正气势汹汹地率领十万精锐隋兵北上,李密也正日夜围攻东都,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啊!王薄当然要脚踏两只船,从中捞取好处。
    有了这样的好处,王薄也就放下了对高畅的畏惧之心,纠集了数万北海之众,向夏国发起了攻击。
    王薄将全军分成了三路。
    第一路,他亲率本部人马从乐陵出发。沿着马颊河进攻平原郡,平原郡乃是最早被高畅占领的地方,经营得也是最好,高畅北征大军的粮食有许多都是由平原郡筹集,然后通过永济渠运往北方。
    若是被王薄攻下了平原郡,那么高畅北征大军就会断粮,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被幽州军猛攻,北征大军又能回来多少人呢?
    这是王薄地战略目的之一,他最终的战略目的还是要占领平原这个富庶之地。进而攻下清河郡,坐拥两郡之地。日后,就算投靠某个强大的势力。本钱雄厚,地盘广大,得到的东西也会更多啊!
    所以,他这才决定率领本部人马攻打平原郡,而将其他地进攻路线交给了那些旁系将领。
    第二路人马由饶安出发,经南皮,越过永济渠,进攻弓高。然后伺机进犯乐寿,这一路人马其实以佯攻为主。主要是想要吸引高畅军的主力,使其将注意力放在这一线上,毕竟,乐寿是夏王王府所在。
    这两路人马是明攻,于弄仁和公顺率领的五千人马则是暗袭了,他们偃旗息鼓,急行军一百多里,目的地就是长芦,那是永济渠上高畅军一个重要的后勤中转基地,要是攻下了长芦,就算王薄无法攻下平原郡,高畅的北征大军也会断粮,只要高畅的北征大军无法南返,王薄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本来,这路人马的统帅是公顺,然而,因为于弄仁对高畅恨之入骨,所以,自告奋勇要率领这一路人马,于弄仁是宇文世家的人,王薄也不好说什么,就从其所愿,让他担任这路人马的主将,率领一千人和公顺地四千人马联合,共同攻打长芦。
    》:高句丽,后来,天下大乱,流民众多,他地势力也很快扩充开来,然而,他之所以没有被大的变民军势力吞并,也没有被官兵剿灭,反倒占据北海一地地真正原因乃是因为他得到了一个人,刘兰成。
    最初,公顺率领三万大军攻打北海郡城,攻下外城后,正全力攻打内城,城中已然粮尽,公顺以为旦夕可下,因而放松了警惕,这时,明经刘兰成率数百健儿突然袭击公顺大营,公顺不备,大败,唯有弃营而走,北海郡城因而得到保全,郡守以当地世家将城中大军分为六部,刘兰成独领一军。
    北海郡有一个叫宋择义的书佐,乃是当地世家出身,一向和刘兰成不和,且嫉妒其功绩,于是离间诸军统领,说刘兰成得众人军心,所有的士卒都听其号令,如此长期下去,恐诸位头颅不保,众人大恐,深以为然。
    宋择义请诸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