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298部分

隋末逐鹿记-第298部分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李渊的先祖本为赵郡李氏的“破落户”,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迁居柏仁之地,在这一点上,赵道人的身世和李渊相同。
    赵道人的先祖和李渊的先祖一样,同为赵郡李氏的“破落户”,也同样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与李渊的先祖一样迁居柏仁,只不过,和李渊否认自家的传承不一样,赵道人仍然牢记着自家的传承,故而,才以赵道人自称。
    在李渊的祖父李虎时代,李渊家族开始了飞黄腾达,
    李虎因为积极参与后魏权臣宇文泰的政变并获得成功。与宇文泰、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八人一起被称为“八柱国家”。因为功参佐命成为西魏地开国功臣,官为太尉,还被赐予鲜卑姓大野氏。李唐地祖上显然是依靠军功发迹的,后来又倚赖婚姻巩固了这样的家世门风。以八大柱国为核心地军人之家,历史上往往称为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这也是李渊进入关中后,很快就能问鼎关中政局的原因。
    赵道人的祖父乃李虎帐下一员猛将,其家族的命运与李唐紧密相关。赵道人少年时,曾是李渊的伴读书童,后得遇异人,方才出家为道,不过,就在他学艺其间,和李渊的联系也未曾断过,在这段时间。他家人地供养全由李渊一力承当。
    大业九年(公元613),杨广征讨高句丽,李渊督运于怀远镇,赵道人与之密会。从李渊手中正式接过了李唐在河北的所有地下势力,那时。李渊的反叛之心还不明显,只是为了自保而已。
    在赵道人的鼎力相助下,李家在河北的地下势力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和宇文世家所走的路子不同,他并没有大肆进行走私贩盐等敛财之举,而是多方奔波,为李家收集能人异士,为其训练死士,为李渊做一些他不方便出面做的事情。
    在怀远见过李渊后,赵道人见到了还是少年地罗成,一方面是因为罗成骨骼清奇,是个上好的练武奇才,另一方面也是为李渊交好罗艺做准备,赵道人将罗成收为了关门弟子,教他马战之术,常山子龙枪法,以及领兵作战等统兵之道。
    幽州大战之前,他将罗成放下山去,让他助他父亲罗艺一臂之力,对付高畅,却没有想到罗艺惨败,罗成也战没在沙场,被万箭穿心射杀。
    高畅一统河北后,已经成为了李唐最大的心腹之患,在他没有统一河北前,河北,山东的一部分郡县都表示会支持李渊建立地隋西京政府,杨广死后,李渊称帝后,他们也愿意投降李唐,然而,高畅统一河北后,有一些郡县和李家的关系就变得不冷不热起来,转而支持起高畅来,毕竟,现在李唐地势力还出不了潼关以东,而高畅的势力却近在眼前,未来祸总没有眼前灾可怕!
    如今,西秦霸王薛举大兵压境,逼近长安,秦王李世民率领十来万大军前去迎敌,一时之间,李唐的势力无暇东顾,只能任由高畅一步一步地蚕食河北之地,若等他将根基打好,那时,要想击败对方,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高畅其人,虽以邪教立国,将儒,道,释三家得罪了个干净,然而,其政权也不是一无可取之处,为了对付这个人,赵道人和李渊的那些幕僚大臣们仔细地研究了他的起家之道,毕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高畅深知宣传之道,在各种各样铺天盖地的宣传下,他个人的威信达到了顶点,在他的领地内,那些得到了好处的信徒们对他的崇拜狂热无比,
    一声令下,能为他赴死的人不计其数。
    另一方面,他也深知练兵之道,能在野战中击败幽州罗艺,他训练出来的那只军队就算不是天下第一的强兵,也算是第一等的强悍,幽州之战后,他彻底铲除了军中的异己力量,又收服了薛氏兄弟,可以说,这个时候,他的声望在军中已经达到了巅峰,人人都把他当作了百战百胜的战神。
    同时,高畅建立的文官政府虽然不伦不类,大违圣人之道,然而,运转却极其良好,他治下的百工坊生产的各种物事,连长安,洛阳那些大户人家都在使用,有些人居然暗地信奉起灵宝神教来,在他们眼中,也只有天上的神灵转世,才能弄出这些奇妙的东西来吧?
    收拢流民,兴修水利,开垦荒田这些事情都是利民之道,更加增加了百姓庶民对他的向心力,对这些凡夫俗子来说,只要能给他们好处,他可以信奉三清,也可以信奉释迦牟尼,那么。为什么不能信奉灵宝神君呢?
    所有这些都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高畅虽然不可能是什么灵宝神君降世,却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对手,不容小觑。
    二公子李世民在年少的时候曾经和高畅是朋友,那个时候的高畅,还是一个一心沉迷骑马射箭的公子哥,看不出来会成长为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老话说得好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当然,高畅建立的政权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其根基远远算不上固若金汤。
    —
    首先,他的土地政策得罪了大量的世家豪强,大量农庄的建立,使得那些宗族豪强控制下的佃户宁愿抛弃土地,成为流民,以便进入农庄,分得土地,虽然,土地归属国有,不过,他们却拥有绝对的使用权,只是不能转让买卖而已,和归属自己拥有差别也不大。
    失去了人口,也无法兼并土地,那些世家大族自然对高畅不满,只不过,在高畅的强势下,敢怒不敢言而已!
    高畅的宗教政策也得罪了佛,道两家,这会让那些出家人想起数十年前北周武宗灭佛的旧事,为了避免遭受灭顶之灾,他们自然要奋起反抗。
    由于高畅推行邪教,不讲礼仪之道,自以为天,不敬祖宗,那些以礼教传家的士大夫当然心怀不满,在这个时候,士大夫们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不管是谁登上那个位置,都必须得到士大夫的支持才行,而高畅的所作所为很明显是与之相悖的,就算他真能夺得天下,那政权也维持不了多久,其人一旦身死,他建立的政权也多半像秦,隋那样二世而亡。
    可以说,高畅的政权之所以能维持,他的政策之所以能够施行下去,完全依赖于他个人的强势,以及那只绝对听从他一人命令的军队。
    所以,夏国最大的弱点就在高畅身上,一旦高畅身死,他建立的这个基业也就会马上土崩瓦解,在他的部下里面,没有一个人能像他这样压住场子,同样,也没人能够坐稳他的那个位置。
    他建立的政权基础是个人崇拜,他一旦身死,个人崇拜也就灰飞烟灭了,神灵一死,要想再造一个神出来,谈何容易。
    若是李渊身死,像这种以宗族为基础的政权断不会就此完结,世子建成自然会坐上他老爹的位置,那些早就与李家联在了一起的家族也不会因此而断绝和李家的关系,毕竟,他们的利益是紧紧牵连在一起的。
    所以,要想颠覆高畅的政权,让河北重新大乱,只要杀了高畅就行了。
    赵道人武艺高强,交流广阔,手下有一批能人异士,以及一些精通刺杀之道的死士,所以,张道源才会来青阳观拜会他,商量怎样置高畅于死地,据潜伏在高畅身旁的内线传来的消息,近期,高畅会南下,和往常一样,高畅不喜欢大张旗鼓,摆出王驾仪仗,而是准备悄悄行事,轻车简从,这对一心想置他于死地的李唐来说,是个大好机会。
    然而,这边的刺杀行动还没有开始,高畅的人却先下手了,将张道源刺杀在安济桥上,不过,敌情司的那些人不知道的是,张道源只是李唐在河北摆在台面上的人物,真正在背后兴风作浪的另有其人,而这个人已经开始了行动。
    七月一日晚,在青阳观挂单的赵道人离开了赵郡,往东而行。
    第四集 第五章 红莲寺
     更新时间:2008…9…4 15:08:27 本章字数:3383
    暮色将近。
    太阳落在了西边连绵的山岭后面,山头上漂浮的晚霞,红色已然褪尽,天空的颜色变得极其清冷。
    漳水哗啦啦地流着,一座双拱大石桥横跨在河面上,桥头两旁蹲着的两只石狮横眉竖目,在那冷冷的目光中,一行人正从桥上缓缓而过。
    这一行大概有六七十人,里面有马车,有骑士,也有步行的人,人人皆是青状,个个身着皮甲,手持武器,看这行人那副装扮,像是一个来往各地的大型商队。
    如今天下大乱,道路不靖,途中匪盗流贼众多,一旦出了城池三十里之外,就谈不上安全了,虽然,夏国的境内已经没有了大股的流贼响马,却也不能彻底杜绝匪盗,毕竟,有些人一旦干上了这种没本钱的买卖,就沉迷在了其中,难以自拔,让他们丢下刀枪,重新拿起锄头下地劳作,无疑是要了他们的老命,所以,像那些来往于各地的大型商队基本上都是全副武装的,官府也默认其拥有武器的权利,不过,为了杜绝某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在他们的路引条上也标明了他们持有武器的数目和种类。
    表面上看去,这行人像极了一只来往各地的商队,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他们乃是夏王高畅的出巡队伍。
    为了避免劳民伤财,也是为了隐藏自己的行踪,高畅特意将自己的卫队装扮成商队模样,马车上的货物也如假包换,有着政事堂特批的路条。所有地一切都说明了这是一只货真价实地商队。
    这次出巡有三个目的。
    第一。高畅想亲眼看看他治下郡县的民生百态,虽然,平时有各地官员地上疏。有政事堂的奏折,都有讲述各地郡县的施政情况,暗地里,安排在各地的监察司探子也有情报传来,神官系统也有将各地的实际情况上传到神殿,让高畅对最底层的百姓地生活状态有所了解。然而,有句话说得很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事情是不是真像那些人说的那样,高畅需要亲眼目睹才行,当然,这种亲眼目睹只能以微服出巡的方式才可得见。若是大摆王驾,巡视四方,那不是和后世的某些大帝的南巡一般?沦为以后人的笑谈。
    第二,如果有可能的话。高畅想离开自己的控制范围,到河南去看一看。为下一步地战略计划打好基础,虽然,各地的敌情司探子也有将那些山川地理的状况传达上来,不过,作为一个马上帝王,在关键性的战役里面,他还需要亲身去实地确认,当初,罗成率领地重甲骑兵之所以被他不费吹灰之力摧毁,一是因为他布置巧妙,以董康买的三千人为诱饵,使罗成不认为这是陷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罗成没有实地查看战场地环境,一条宽约一里的淤泥地就算平时不知晓也算不了什么?然而,就是这条浅浅的淤泥地,就成了他罗成的灭顶之灾,他高畅不想率军南下,到别人的地盘作战时,步了罗成的后尘。
    第三,宇文化及已经率领十万禁军逼近黎阳,想要夺取黎阳仓,现在,他全军粮食告尽,黎阳仓乃是他救命的稻草,徐世绩深知宇文化及的目的,因此主动放弃黎阳,固守黎阳仓,以深沟高垒与之相抗,同时,李密也率军从东都撤离,进逼宇文化及之后,不停地骚扰宇文化及的大军,与之形成对峙,大战一触即发,如有可能,高畅想要亲眼目睹这场战役,想具体了解瓦岗军和宇文军的战斗力,为下一步与这两个强敌交战做好准备。
    高畅的车队是在七月五日的时候离开河间的,在乐寿他停留了一天,今天是七月十日,他率领车队进入了信都郡,渡过了漳水。
    车队的下一个目的地是信都郡的大城武邑,高畅帐下的小将苏烈苏定方,大将高雅贤就是出身在武邑。
    高畅掀开马车的布帘,抬头望了一眼天色,稍稍皱了皱眉头,这个时候,骑着青花马一直护卫在马车旁的高怀忠迎上前来。
    “今晚能赶到武邑吗?”
    面对高畅的疑问,高怀忠小心地陪着笑脸,轻声说道。
    “王上,武邑离此地还有好几十里,依小的估算,在城门关闭之前是断不能赶到的,按照目前的速度,恐怕要在半夜才能赶到武邑城下!”
    “哦!”
    高畅应了一声,寻思了片刻,继续说道。
    “既然如此,莫得让儿郎们劳累,你找个地方扎营安歇吧?最好能找个挡风遮雨的地方,能够住进农庄最好!”
    —
    高怀忠面有难色地说道。
    “王上,这附近并没有什么农庄,小的找了个原籍在武邑的护卫问话,他说在前面不远处有一条岔道,从岔道往前行两里左右有一个古刹,倒是可以容纳几十个人休息!”
    “是吗?”
    高畅冷冷地瞧了高怀忠一眼,高怀忠面带媚笑,凭住了呼吸,他双手放在自己身前,显得毕恭毕敬,任由坐骑随着马车的步调缓缓前行。
    “你安排吧?到了地方叫我!”
    高畅摆了摆手,不待高怀忠回应,放下布帘,回到了马车中。
    高怀忠拍马向前头赶去,直到拐了一个弯,身后的马车被驰道旁的树林挡住之后,他才抬起手来擦拭额头,不知什么时候,那上面已经满是冷汗。
    不一会,就像一条笔直向上生长的树木长出枝桠一样,一条土路从驰道身上长了出来,在两旁山林的遮盖下,往林间深处延伸。
    高怀忠和前头探路的几个侍卫离开驰道,沿着那条土路往山林深处而去,后面的车队紧随着他们,拐了进去。
    土路比较狭窄,仅容得下一辆马车通行,坐在车厢内,高畅能清楚地听见道路两旁的树木枝桠和车篷相碰撞的声音,土路也很崎岖,马车很是颠簸,高畅端坐在车厢内,闭目养神,身子随着车厢的颠簸微微摇晃,就像一枚随波逐流的叶子。
    很快,马车停了下来。
    布帘被人从外面掀开,薛仁贵出现在高畅面前,高畅站起身来,走下马车。
    一干侍卫簇拥在马车前,领头的雄阔海正大睁着一双眼睛,漫无目的地左右观看,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透过他那巨大的肩膀,一座略显残破的古庙出现在高畅眼前,古庙两旁,长满巨大的柏树,有的柏树身躯极其粗大,甚至需要三四人才能合抱,看来,很有一些历史了。
    一个衣衫褴褛的和尚在高怀忠的带领下出现在了庙门口,他在侍卫们的警戒范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