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319部分

隋末逐鹿记-第319部分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那里到关门大概有五里之遥,这五里路,那行人足足花了半个时辰方才走到,可想而知,他们一路行来的艰苦。
    那行人来到关门前,关门仍然紧闭,吊桥也未曾放下。
    虽然,不认为夏军会从其他方向翻越太行山,伪装成运粮的唐军出现在关城的后方,出于谨慎的目的,关冲就算内心极其欣喜,仍然没有下令立刻打开关门,必要的验证手续还是需要的。
    关外的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肃立在车
    从关城前一直延伸到两里远,他们大多沉默着,没有守军立刻打开关门,让他们进城避雨。
    不愧是我大唐的精兵,关冲目睹这一景象,欣慰有加。
    援军的将领来到了关前,这是一个陌生的面孔,至少关冲不认得这人,不过,那家伙说着一口流利的晋阳话,他将文书用去掉箭头的箭矢射上了城楼,关冲打开一看,文书印信皆无疏漏。
    就在他想下令打开城门让援军进城之际,他犹豫了一下,转身向城下提出了一个要求。
    他让那位将领将他所指出来的士卒叫到关前来,这几个士卒分别来自各个方向,所属的上官也有所不同,是关冲一时兴起,随机抽取的。
    他分别向那几个人询问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杂七杂八。什么都有。那些问题,他们中有的人能回答,有地则答不上来。不过,这并不重要,关冲之所以抽这几个人出来问话,并不是真地想问他们问题,他只是想听他们的口音。
    有些人说的是晋阳腔,有地则说的是马邑方向的土话。也有人一口河东腔,不过,没有一个人说话的腔调是来自太行以东的,这使得关冲彻底打消了疑虑,他甚至觉得自己过于谨慎了,眼见友军带着粮食来援,自己居然让他们在关城外淋雨,这未免太过了一点。所以,在放下吊桥,打开关门迎接援军进城时,他站在了城门的通道旁迎候。向对方地主将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对方的主将是一个非常好说话的人,他并不以为甚。而是用热情的态度和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大家都是在为大唐效力,军人嘛,都一样,职责重如山,谨慎一点好,还是谨慎一点好啊!
    既然对方这样通情达理,关冲就按照既定的规程行事了,在守军的指引下,援军推着装满粮食地小车进入了一个军营之中,进入军营后,关冲就让他们只待在军营之内,不能四处乱跑,更不能前往紧要之处。
    不过,一件突发事件扰乱了他的部署。
    —
    刺耳的号角声在东面的关墙上突然响起,然后,一阵紧过一阵地战鼓声急促地响起,敌袭!关冲的心猛地一紧。
    “嗖!嗖!”
    无数地小黑点划过雨幕,带着凄厉的尖啸从天而降,落在东面的城墙上,井关的关城并不大,在西面的关冲能清晰地瞧见东面的关墙在从天而降的巨石冲击下瑟瑟发抖,那早就被夏军的石弹击得破烂不堪的城楼更是再摇摇欲坠。
    一个传令兵跌跌撞撞地穿过有些惶恐不安的人群,来到了关冲身前,他气急败坏地大声嚷道。
    “大人,夏贼开始动用步兵攻城了,他让你快点带兵上去增援!”
    关冲心中惶急,不由望向身侧的那个友军将领,那人大声说道。
    “关将军,形势危急,你快带人上去,这里交给我和我的儿郎就好,若是需要帮助,不用客气,让人来通报一声,我就率领儿郎们冲上去协助将军守城杀贼!”
    “那多谢将军了!”
    关冲不再和那人客气,忙招呼本部人马,迅速集结,朝东面赶去,他知道若不是情势真的危急,李孝利将军是不会下达这个命令的。
    在井关的东面城墙,战事正进行得激烈异常。
    夏军一反常态,以往,他们只是动用投石车发送石弹攻击井关,由于,关内的投石车不多,且极其笨重,只能放在城墙上,当初,在夏军的第一轮攻击下,城墙上的投石车就已尽毁,无法展开还击,不过,对方只是动用投石车发起远程进攻,声势虽然骇人,掌握了应对方法后,对守军造成的实际危害其实并不大,除非极其倒霉,不然不会被飞落下来的巨石砸死,至于建筑物的损毁,那就无法避免了。
    然而,现在不同,就在发动投石车攻击的同时,数百精壮的夏军勇士冒着细雨,冒着被己方石弹误伤的危险,他们驾着简易的由毛竹制造的云梯向高大的关墙冲了过来。
    城楼上的守军被石弹压制得不敢抬起头来,只能蜷缩在女墙的根部,忍受飞溅的碎石袭扰,这是抵挡投石攻击的不二法门,然而,现在他们不能继续如此了,在两个亲卫的卫护下,李孝利从墙垛的空处探出头去,正好看见那数百穿着黑色甲衣的士卒默默地朝关墙冲了过来,有的人运气不好,被失去了方向的己方投石击中,顿时血肉横飞,死于非命,旁边的同伴视若无睹,仍然默默地向前冲,很快就来到了关墙下,冒着不时落下的石弹,将云梯架上了城墙,然后,迅速地爬了上来。
    “敌人上来了,儿郎们,随我杀敌!”
    李孝利一咬牙,不顾亲卫的阻拦,猛地直起身来,挥舞着横刀高吼。
    既然贼子敢于冒着生命的危
    攻城,我大唐堂堂男儿,难道就这样蜷缩在墙根当一的懦夫,虽然,知道直起身来进行战斗。在铺天盖地的石弹打击下。很容易死于非命,只是,要想保住关卡。也只能如此了,对方既然不惜命,我们大唐男儿又有何惧?
    于是,在投石车投射地石弹地疯狂攻击下,敌我双方在城楼上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对攻城的人和守城地人来说。头上方的石弹是同样的威胁,它不会因为攻城的是自己人就会特意避开,在这无差别的攻击下,死亡奏响了激昂的旋律。
    为了抵消守军地占据险要的优势,经过一番思量后,夏军的前军指挥尉持恭决定采用这个无差别的攻击,城内的守军人数不多,光是比拼消耗。它无法拼过攻城的夏军。
    负责投石的士卒眼看攻城的同袍在自己发射地石弹下丧生,他们不由泪流满面,不过,泪水很快被雨水冲走了。他们唯有一边默默流泪,一边继续着自己的工作。当然,也有些士卒心软,他们不由得放慢了动作。
    尉持恭站在一侧督战,他猛地推开那个心软因而动作慢下来的士卒,亲自动起手来,脸色显得极其狰狞地向周遭的士卒高喝。
    “弟兄们,要让攻城地兄弟牺牲得有价值,大家瞄准一点,今日拿下井关!”
    远处的井关地城头,已经变成了一片尸山血海,鲜血飞溅在城头上,被雨水冲刷,缓缓流下城来,猛地望去,就像是由红色的砖石修筑的一般。
    面对夏军不分敌我疯狂的攻击,唐军的损失极其惨重,虽然,由于他们居高临下,占有地利,使得攻城的夏军无法攻上城头,就算爬了上来,也很快被他们赶了下去,关城之下,遍布身着黑甲的夏军的尸首,最后,迫使夏军不得不退了回去。
    然而,他们也损失惨重,大部分夏军投石车发射的石弹还是落在了守军的头上,城楼遍布乱世,到处都是断肢残身,血流成河。
    第一队夏军退下之后,紧跟着,第二队夏军又冲了上来,幸好,关冲把西面的守军带了上来,这才堪堪敌住。
    就在攻城和守城的双方在为城头上的地盘进行殊死搏斗之际,一群唐军装束,左手手臂上却缠着白布的士卒正在井关内由西向东穿行,他们正是刚刚进入关卡的来自苇泽关方向的援军。
    一路上,返身没有臂缠白布的唐军皆被他们无声无息的斩杀,由于守军大部分都在城头上战斗,关内兵力空虚,所以一路行来,这伙人根本就没有受到大的阻碍,也没有引起警讯。
    他们乃是先期进入太行山的苏定方一行。
    一千来人,离开那个采药人的小径,进入井旁的一个山谷时,活着的就只有八百人了,有三四百个士卒的性命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大山之中。
    按照既定计划,他们袭击了苇泽关往井关运送补给的车队,然后,伪装成这只军队混入了井关,幸好,高畅早有准备,这一千多士卒挑选的都是太行以西的人,因而,并没有露出什么破绽,有惊无险地进入了井关。
    就在准备行动之前,苏定方用信鸽与井关外的尉持恭取得了联系,这就是尉持恭为何不顾士卒生死向井关发起强攻的原因,为的就是转移关内守军的注意力,为苏定方的行动作掩护。
    “尔等何人,止步!”
    来到城门前,苏定方一行终于引起了看守城门的士卒的怀疑,城门是个紧要的所在,就算城头上吃紧,李孝利也没有将这队人调上城头。
    “杀!”
    既然已经露出了行藏,再加上已经到达了目的地,苏定方决定不再掩藏行迹,挥舞着腰间的横刀,当先一步,朝城门口冲杀过去,那个喊话之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他一刀砍为了两截。
    数百名悍卒迅速跟着冲了过去,很快,就将守城的这以小股唐军斩杀干净。
    井关的城门已经被唐军从沙石堵上,于是,苏定方命令部下们开展了土木作业,将沙石移开,他则率领数十精锐贴着墙根,紧守楼道,抵挡发觉不对后从城头上冲下来救援的敌军,让他们无法靠近城门。
    很快,堵在城门后的沙石就被苏定方部移开了,城门大开,城外的夏军蜂拥而入,唐军大势已去。
    十月一日,井关陷落,守将李孝利自杀,副将关冲战死,警讯由快马从苇泽关直奔晋阳,河东,关中。
    第四集 第三十三章 平阳出征
     更新时间:2008…9…4 15:08:33 本章字数:3502
    关中长安,皇城内,唐帝李渊的上书房内。
    李渊高坐在软榻上,手中拿着一张绢帛,这是晋阳传来的告急文书,上面清楚地记载了井关陷落,守将李孝利战死的消息。
    放下那张绢帛,李渊深呼了一口气,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抬起头,望着下方坐着的裴寂,用多少显得有些沙哑的腔调说道。
    “玄真,这件事,你怎么看?”
    最近,李世民正率领十余万唐军在浅水原与西秦军对峙,时间也有一个多月了,李渊甚是牵挂那里的战局,却一直没有得到前方传来的准信,不知道己方是占有上风,还是略处下风,由于消息不通,故而他一直焦躁不安,近日,鬓上的白发似乎也多了两根,终日忙于政事,劳累过度,声音也有些变调了,说实话,李渊的本性属于贪图享乐,不喜操劳的那种人,这段时间确实把他累苦了。
    上次,李世民从浅水原被薛举大败,败退回长安,为了减轻这个儿子的罪责,他把责任全推到刘文静的身上,将其除官了事,杜绝了底下人的胡乱猜疑,后来,听闻薛举暴毙,他采用了谋臣们的意见,立刻出兵去攻打在秦王那个位置上还没有坐稳的薛仁果,这次,他力排众议,仍然让李世民领兵,他相信自己的这个儿子,绝不会在同样的石头上摔倒两次。
    然而,相信归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方仍然没有具体的消息传来。他地心也难免有些忐忑,这时,认为李世民不该领兵地那些人又跳了出来。希望他能临阵换将,李渊虽然将这些意见强行压制下去了,但是,要说他一点也不担心前方的战事,那未免不是实话。
    以关中一地的钱粮,要供应十余万大军在前方打仗。一点也不困难,这也是上一次大败回来又马上出兵地原因,然而,这十余万人乃是关中李唐的大部分精锐了,若再次败在西秦军的手中,短时期内,要想征召精壮入伍,未免有些困难。因此,可以说这次战役几乎可以决定李唐的生死,胜就不用多说什么了,若是败。在西秦军的紧逼之下,长安也不见得能保住。那时,只有退回河东固守,紧紧守住太原郡这个老巢了,若真是如此,不要说一统天下,能否保留李家这点血统的延续,也未可知啊!
    偏偏就在这节骨眼上,河北地高畅军又来给他老人家添乱,井关失守,几乎让李渊方寸大乱,难不成高畅放弃了南下中原,而是西进太原,倾一国之力来攻打李唐?
    裴寂沉思了片刻,捻着胡须说道。
    “陛下,无须忧虑,这或许是夏贼的试探性攻击,一方面夺取井关之后,他们就解除了我军的威胁,我军要想出井东征,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另一方面,他是想看我军的反应,若是我军应对不利,也不排除夏贼会乘胜进军,夺取苇泽关,以期进逼晋阳的可能!”
    “那么,以玄真你的意思,我军该如何应对呢?”
    李渊眼中精光四射,牢牢地盯着对面的裴寂。
    裴寂,蒲州桑泉(今山西省临。西省太原市)宫副
    起兵之初,他以晋阳宫米九百万斛、杂彩五万段、铠四十万枚支援出兵,沿途为李渊出谋划策,帮助李渊夺取河东,关中,占据长安,当初,宇文化及在江都叛乱,想挟持杨广以正统之名回师关中,在宇文化及兵变当晚,他让潜伏在宇文家地死间勒死了杨广,破坏了宇文化及的计划,使其成为杀主的卑鄙小人,成为了天下之共敌。
    杨广死后,他立刻支持李渊称帝,唐建国后,他任尚书仆射,最为李渊所宠信,每当遇见什么难以决断的事情,他都会召裴寂来询问,从裴寂这里得到解决之道。
    几乎每一次,他都能从裴寂这里得到让他满意地解决方法,这一次,如他所料,也没有什么例外。
    “眼看就要进入隆冬,夏贼敢冒着大雪纷飞沿井穿越太行山来攻打晋阳,这值得怀疑,移臣之间,他很有可能会派出一只偏师向苇泽关发起攻击,若是能夺下自然最好,若是不能,就算这只偏师全军覆没,对高畅来说,也无伤大雅。”
    裴寂顿了顿,微蹙眉头,继续说道。
    “本来,苇泽关地形险要,关中也有两三千精兵,不惧敌军攻打,可是,井关同样地形险要,李孝利将军也是能攻善守之人,却被夏贼所攻克,可知,夏贼也非无能之
    惜,守军尽丧敌手,无一人回来,我们也不知道对方井关的,因此,也不能就此置苇泽关于不顾,必须派出援军。”
    “援军?”
    李渊苦笑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