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392部分

隋末逐鹿记-第392部分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务之急,他必须打下虎牢关。
    虎牢关原本的守将是杨公卿,后来,王世充把荆王王行本(这个王行本不是镇守河东被李唐所杀的王行本)派往了虎牢关,让其担任主将,毕竟。杨公卿不过是平原盗贼,迫于无奈才降的王世充,王世充对他不是很放心,荆王王行本是他地哥哥王世伟的儿子,将虎牢关交给他看守,王世充才能放下心来。
    当初。夏军从河阳渡过黄河之后,尉迟恭率领大军进袭洛阳。王伯当夺取金镛之后,也率部进抵洛阳城下,而刘雅和薛万彻则率领一万多大军东进。林雷
    在夏军敌情司的努力下,偃师守将郑铤打开城门迎接夏军入城。刘雅留下一千人镇守偃师。随后率军继续东进。
    就在他夺取偃师时,薛万彻的兵锋已经进抵虎牢关下。
    薛万彻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洛口仓,一个就是虎牢关,王世充击败李密之后,将洛口仓的粮食大部分移到了东都含嘉粮仓,在瓦岗军围城地时候,东都因为缺粮,王世充吃够了苦头。他不想再来一次。
    虽然,有大部分粮食都转移了,洛口仓还是存储着大量粮草,王世充的大军进驻荥阳,后勤转运大多依靠与此。因此。洛口仓也算是一个重要地目标。
    洛口仓的守将乃是汉王王玄恕,看守仓城的士卒有两千人。
    王玄恕是王世充众多儿子中的一个。说到他地能力,除了吃喝玩乐地话,就找不到还有什么优点了,这样的一个人,却让他镇守洛口仓,如果非要找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他姓王,他是王世充的儿子。
    毕竟是战争时期,又是驻守粮仓,虽然位于战场的后方,按照常理,也应该派一些斥候到仓城外去打探吧?必要的警备还是应该有的吧?
    可是,我们的汉王大人呢?
    他每天只是饮酒作乐,观赏府中的歌姬跳舞唱曲,对于仓城地防务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在他看来,洛口仓位于战场后方,前面又是天下险关虎牢关,在荥阳还有老爹的十几万大军,夏军是打不到这里来的,天下没有比这里更安全的地方了。
    面对这样的对手,薛万彻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洛口仓夺下,一个人也没有走脱,我们地汉王大人,是在酒醉中被夏军擒获地,当他酒醒之后,居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得知自己阶下囚的处境之后,方才面无人色,战战栗栗。
    随后,薛万彻率军进抵虎牢关。
    虎牢关是天下雄关,洛阳地屏障,然而,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抵御敌军从外向内的进攻,当敌人从洛阳方向攻来时,关城的许多设施也就用不上了。
    面对突然出现的夏军,王行本和杨公卿都面无人色,夏军从这个方向出现,洛阳呢?是不是已经落在了夏贼手中。
    杨公卿是郑国的左辅大将军,他麾下有一万人,在这里面,有一两千人随他南征北战的老兄弟,另外几千人则是从洛阳征召而来的新兵。
    薛万彻在洛口仓留有一部分兵力,因此,进抵虎牢关时,他的兵力只有五千多人。
    按照杨公卿的意思,既然敌军兵力不多,那么本方只需要守住关城就好了,虎牢关面向洛阳的一面不是很险峻,但是,郑军已经在关下建立了大营,敌军兵少,只要我军以逸待劳,依靠深沟高垒防守,虎牢关可算是稳如泰山。
    不过,王行本并不赞同杨公卿稳守不出的战术。
    虽然,虎牢关地势重要,它是东面大军的后路,不容有失。
    然而,既然现在夏军已经出现在了关城背后,那么洛阳也就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不要说洛阳,洛口仓多半已经丢失了,洛口仓一失,虎牢关的补给也就成为了问题,军中的粮草仅仅只能供半月之用,固守并非良策。
    既然夏军兵力不多,我军更应该大举出击,击溃面前的这只夏军,随后,一路向西,解洛阳之围。这才是进取之策啊!
    王行本是主将,又是王世充的侄子,有王爷的称号,杨公卿虽然是左辅大将军,虎牢关的兵力也大多掌握在他手中,然而,除非叛乱,不然他只有听从王行本的号令,于是,迫不得已。只好率领大军出击了,不过,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他将一千精锐留在关城。
    虎牢关下的交锋呈一面倒地态势。
    夏军来到关前虽然耀武扬威,然而,在和郑军交锋之中却不堪一击。两军接触没有多久,薛万彻就率军后撤了。
    如果夏军的战斗力如此不济。为何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要挑战呢?
    对此,杨公卿自然充满了疑惑,在他看来,这是非常粗陋的计谋。不过是想引郑军远离关城。一方面设下伏兵伏击,另一方面派兵夺取关城罢了。
    于是,他准备鸣金收兵。
    然而,王行本却有着不同的意见,认为应该乘胜追击,敌军远来疲惫,又是异地作战,士气自然低落,本方获胜也是当然。
    杨公卿再一次妥协了。他任由王行本率军追击,自己则率军押后,如果王行本遇到埋伏,等敌军合围的时候,他再从外面杀出。说不定有意外之喜。
    事情就像杨公卿预想地那样发展了。王行本果然遇伏,他也趁此机会率领后军掩杀了过去。可惜,这个时候的夏军不再像第一次交锋时那般不堪一击,夏军地兵力也比郑军要多,杨公卿自然不知道,这个时候,刘雅已经率领另一只夏军赶到了虎牢关下。
    经过一番死战,杨公卿率领亲卫将王行本从重围中救了出来,沿途经过一番厮杀,方才赶到关前,而这个时候,他在关下修建的大营已经被夏军攻破了,变成了一片火海。
    幸好,由于他事先的布置,关城还在他的手中,夏军攻击了一阵虎牢关,由于攻城器械欠缺,不得不放弃了攻击。
    杨公卿和王行本回到了虎牢关,此时,王行本已经不像当初那般意气风发了。
    后来地事情就简单了,走投无路之下,杨公卿又没有拼死一战,以身殉城地勇气,唯一的一条路就只有开关投降了,不管怎样,这样做至少能保住性命。
    虎牢关的陷落是四月间的事情,而虎牢关一旦打上了夏国的旗号,荥阳的王世充也就腹背受敌,被高畅关在牢笼之中。
    为了返回洛阳,王世充率领主力大军离开荥阳,往西突进,他将荥阳留给了自己的侄子唐王王仁则镇守,在离开荥阳时,他对王仁则说,务必在他攻下虎牢关之前坚守荥阳,挡住西进的高畅大军。
    当初,王世充击败李密后,荥阳郡的郡守郭庆归附了东都,那个时候,东都名义上地掌门人是杨侗,于是,郭庆恢复了原来的姓氏,改名叫杨庆。
    后来,王世充篡位称帝,杨庆又改名为郭庆。
    王世充为了笼络郭庆,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从某方面来看,郭庆也算得上是王氏一族的人,这次,王世充挥师西进时,郭庆依然镇守荥阳,为王仁则的副手。
    就在王世充率军离开荥阳时,阳武落入了夏军手中,高畅军和高雅贤部在阳武会师,第二日,大军并未休整,高畅率军一路疾行,疾奔荥阳。
    王仁则在荥阳城东扎下大营,亲率一万士卒驻守,郭庆则率领荥阳守军守城。
    高畅并没有在荥阳城下和郑军耗时间地打算,他决定再次冒险行事。
    此时,荥阳城下地夏军共有四万人,高畅将其一分为二,他让高雅贤和裴元庆在荥阳城下扎营,与郑军对峙,自己则和徐世绩率领两万夏军轻装突进,绕过荥阳,尾随王世充的主力大军而去。
    就在王世充仓皇西逃地时候,乘着营中混乱,裴元庆的父亲裴仁基在夏军敌情司的帮助下逃出了荥阳,使得裴元庆没有了后顾之忧,因此,在荥阳城下,裴元庆多次只率领少数亲卫前往郑军大营挑战,王仁则不敢出营作战,只能命士卒在营内辱骂。
    王仁则身为王家族人,自然不会轻易背叛王世充,所以,明知局势不利,他仍然没有投降的心思,而郭庆就不同了,虽然,他娶了王世充的侄女,然而,却没有陪王世充殉葬的打算。
    只是,战局一直不明,所以他还在观望。他不知道洛阳是不是还在郑国手中?不知道王世充的主力部队是不是能攻下虎牢关,逃脱高畅军地包围?
    不过,当夏军开始攻城之后,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观望下去了。
    夏军的攻城器械非常犀利,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虽然。在城下有王仁则的大营,拉开了防守的纵深。既便如此,在第一日的攻击下,守城的郑军将士也死伤甚多,王仁则虽然龟缩不出。裴元庆仍然率领小股精骑突入了王仁则地大营。将他的前营烧毁,夏军一路冲杀进来,如入无人之境,他在城头上观望,心惊胆战,不能自已。
    于是,郭庆决定打开城门,投降夏军。
    虽然,他和王世充侄女地婚姻不过是政治婚姻。然而,婚后两人却感情非常的好,因此,他的夫人也知道了他想要投降夏国的想法。
    他地夫人对他说。
    “皇上把我嫁给你,让我侍候你地饮食起居。无非是希望你能够忠心侍奉皇上。为国家效力。而今,你辜负了皇上的信任。作出了背叛之举,只是为了苟合性命,说实话,这让我非常心疼!如果你投降夏贼,我也就不能再做你的夫人,不过是婢女一个,你又何必要我这样的一个婢女呢?希望你能派人把我送到皇上军中!”
    郭庆不肯,等他出去之后,他的夫人对左右亲信说。
    “如果夏国灭郑,我家一定被屠;要是郑国击败夏国,夫君也会被处死,人生至此,又有什么意思呢?”
    随后,郭庆的夫人自杀。
    夫人自杀之后,郭庆虽然哀伤,不过,却也算是斩断了和王世充的联系,让他再无后路可退,于是,派出亲信向城外的高雅贤乞降。
    最初,高雅贤害怕这是郭庆在诈降,不过,裴氏父子和郭庆在瓦岗军,郑国都曾同殿为臣,他们认为郭庆乃是真降。
    当夜,裴元庆率领精锐夏军从荥阳西门入城,随后,从东门而出,从背后袭击王仁则大营,郑军大营告破,死伤无数,降者甚多,王仁则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攻下荥阳之后,高雅贤亲自驻守荥阳,裴氏父子率领大部夏军向西进发,郭庆也率领本部人马混杂其间。
    往东都回师的王世充部共有十万余人,前锋为大将单雄信,率军两万,他亲自统率中军五万,大将张志,郭善才,燕琪为其后队。
    五月十日,单雄信率领前锋进抵虎牢关前,夏军据关固守,单雄信命令前队向虎牢关发起进攻,不克,在关前留下数百具尸体,随后,单雄信命令大军筑营,砍伐树木,修建攻城器械,准备在第二日再次发起攻击。
    五月十一日,徐世绩率领轻骑追上了郑军后队,在孟原向断后地燕琪部发起攻击,燕琪命令士兵停止前进,结阵自保。
    徐世绩并未率领骑兵冲阵,而是围绕郑军的阵型,纵马疾奔,从箭矢攻击郑军战阵,一个时辰后,郑军战阵开始崩溃,徐世绩率军突入敌阵,生擒郑国左建威将军燕琪,郑军降者众多,溃散者不计其数。
    十一日,单雄信强攻虎牢关,不克。
    十二日,王世充主力进抵虎牢关,与单雄信会师。
    徐世绩率领轻骑追上郭善才部,郭善才接受了燕琪的教训,背靠山坡列阵,使徐世绩的骑兵无法围绕郑军战阵攻击。
    十二日下午,徐世绩率军远遁,往西而行,高畅率领主力进抵郭善才军阵之前。
    十二日傍晚,郭善才部崩溃,郭善才被斩。
    十三日,王世充亲自指挥大军围攻虎牢关,郑军分为几个批次,强攻虎牢关,昼夜未息,这一日,郑军在关前丢下了数千具尸首,守关的夏军也多有伤亡,在关下修筑地大营皆被郑军攻破,不过,虎牢关仍然牢牢掌握在夏军之手。
    十三日,徐世绩轻骑追上郑军张志部,张志已然扎下大营固守,这座大营只和王世充地大营隔着一座山。
    见郑军严阵以待,徐世绩放弃了立刻进攻的打算,以轻骑冲营乃是不智之举。虽然立功心切,徐世绩也不会出此昏招。
    十三日晚,高畅率军抵达。
    当晚,高畅率军夜袭张志,张志率部奋勇抵抗,终于击退了夏军地进攻。然而,山下所筑地大营皆被夏军所烧。幸好他将主营建筑在山谷口,附近又有山泉,这才保住了主营,不过。一万人经此一役。只留下了三千人不到。
    十四日,张镇周率领一万精锐前来援助张志,另一面,王世充仍然命令大军猛攻虎牢关,单雄信身先士卒,曾攀上关城,最后却被薛万彻击退。
    这一日,没有了关前的大营阻击,虎牢关的防务变得困难了。幸亏夏军兵力众多,这才没有被郑军夺下关城。
    十四日,张镇周准备在山上筑营,与在山口筑营的张志呈掎角之势,高畅率军猛攻。使得张镇周无法筑营。两军在山坡上激战,郑军虽然有着地利。然而,士气和夏军完全没得比,雄阔海率领陌刀营第一个冲上了山头,砍下了张镇周的帅旗,郑彻底崩溃。
    这一日,张镇周阵前投降,张志在战斗中被杀,夏军打通了山谷通道。
    十五日,王世充的主力部队被包围在了虎牢关前,这时,他还有五万人左右,然而,由于缺乏粮草,士气低落,营中多有士卒逃亡。
    十六日,郑军调转兵锋,在关前列阵,准备与夏军交锋。
    徐世绩劝谏高畅,认为这个时候荥阳既然被我军占据,不必和郑军会战,只需将其困住即可,虎牢关在我军掌控之下,敌人无法夺关而逃,在对方穷途末路之际,何须与其厮杀呢?
    高畅从其言,闭营不出,只让徐世绩率领小股轻骑袭扰郑军侧翼。
    十七日,裴氏父子率领援军赶到。
    就在裴氏父子赶到战场之际,王世充率领数千精锐带着自家亲族南下,在他军中,有几个熟识当地地形地向导,他们告诉王世充,在南面数十里,有一条小道可以通过嵩山回洛阳,只是,那条小道崎岖难行,大军难以通过。
    王世充离开大营后不久,就被夏军斥候发现了行踪,裴元庆得到了高畅命令,率领精骑即刻南下,追击王世充。
    王世充离开后,单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