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223部分

刺明-第223部分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准再次打断她的说话,颇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走吧,去看看你带来的这些宝贝!”沈凌菲诧异的说道:“宝贝?”张准习惯性的拉着她的手,急切的说道:“别扯了,快走”。
    沈凌菲的手被他无意识的拉着,一颗心顿时不争气的跳动起来。
    她想要挣脱张准的手,却又有些舍不得。
    被张准的手握着,她有种很奇妙的感觉,就是这只手,带着强大的力量,可以带给她巨大的安全感。
    要是松开了这只手,她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软弱和无助。
    她已经离开了苏州沈家,再也不能借助沈家的力量。
    现在,她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张准的力量了。
    熟悉的江南,现在已经变得非常的陌生。
    那里的人和事,都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她愿意留在浮山城,不愿意重新返回江南,归根到底,还是这样的依靠心理在作崇。
    “张准,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看重这些东西?”路上,沈凌菲好奇的问道。
    “等你饿肚子的时候,你自然明白了张准随口母答。
    “饿肚子?”沈凌菲还是不太明白。
    好吧,沈家大小姐,乃是金枝玉叶,是从小就含着金钥匙出世的,向来都是锦衣玉食,穿的是最好的锦绣庄出产的布料,吃的是天一楼的饭菜,身边有大群的侍女和仆妇。
    从来都没有吃过苦,挨过饿,只是最近才受了一点委屈。
    她当然不可能明白张准说的意思。
    这一次,沈凌菲让思思从江南带来的,不仅仅是柳如是一个人。
    准确来说,思思这次是带来了足足一船的东西,包括大量的种子和上百个农户。
    都是张准需要的玉米、红薯、土豆、辣椒、番茄等种子,还有相应的农户,这次都全部送过来了。
    沈凌菲办事,倒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张准仔细的看过以后,的确是后世常见的这些农作物。
    有些农作物的样子,虽然有些古怪,好像和后世有些不同,应该是后世经过了不断的改善,外观形状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通过从农户口中的了解,张准得知,其实,这年代的玉米、土豆和红薯,产量和后世相比还是相差很远的。
    比如说,后世的玉米最高产量,每亩可以去到两千斤左右,这年头只有五百斤不到。
    后世的红著,亩产量可以去到三千斤,这年头,也只有五六百斤。
    土豆的产量,还要更少一些,每亩地只有三四百斤。
    幸好,这些农作物胜在不占地,可以长在丘陵、山地上,不跟水稻和麦子抢空间。
    否则,早就没有人种植了。
    同时,可能是口味方面的原因,一般的人,都吃不惯玉米、红薯和土豆。
    因此,没有人将这些农作物,当做是主粮种植,都是用来轮作的。
    种出来的玉米和红著,主要是用来喂养家禽和牲畜。
    除非是实在没有大米和面粉了,才会吃这些杂粮。
    事实上,在当时的江南地区,民间要比北方好一些。
    尤其是江淅一带,向来都是比较富庶的区域。
    陕北的民乱,还有鞋子的肆虐,都影响不到这里。
    玉米、红著、土豆等传入这里,当地人的推广,并不是很积极,因为没有那个需求。
    其实,在万历后期,福建就有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出现了,却始终没有推广。
    但是,在山东,乃是整个北方,就不同了。
    持续的丰早,让水稻和麦子的生长,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时候要是大力推广这些耐旱作物的话,可以极大的提高粮食产妥,填饱饥民的观音十都吃下尖了。
    还会老虑泣此杂粮的口味。
    “沈凌菲跟在张准的后面,很是纳闷。
    看张准专注的样子。
    好像真的是捡到了宝贝。
    看张准的神情。
    就知道,这些东西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显然要比柳如是更高。
    难道,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真的要比八千两银子的美女更值钱?忽然间,张准情不自禁的看了沈凌菲一眼。
    沈凌菲没来由的脸一红,也不知道想到哪里去了,有些不自然的说道:“看我做什么?”张准一本正经的说道:“你办事,我放心。”
    听到张准赞扬自己,沈凌菲这才松了一口气,脸上的红晕渐渐的散去,有些撒娇的说道:“我不要你的赞扬,你不打击我就好。”
    张准似笑非笑的点点头。
    沈凌菲嘟着小嘴,想要说些什么,不过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
    她生怕自己又不小心说错话,破坏自己在张准心目中的好印象。
    她忽然发现。
    自己居然很在乎自己在他面前的形象。
    要是他有一点点的不满意,她都要纠结半天。
    张准当即吩咐,将玉米、红著等农作物。
    还有相应的农户,都全部安排到浮山城,交给王铭宇和老田头,让农科司出面,尽快的推广种植这些农作物。
    一般来说,有新的农作物,是要做实验性的推广的,以策安全。
    但是,情况紧急,张准就取消了这个步骤。
    山东的天气,是越来越干旱了。
    根据张准的记忆,未来一段时间,应该都没有什么雨水。
    要是嵘山储存的水资源都干涸了,水稻不知道能不能继续推广。
    就算可以继续推广,产量可能也会降低的。
    到时候,玉米、红著、土豆,就成了只要的粮食种类。
    原来的田地要播种,那些无法开垦为田地的山地,也要播种。
    反正,只要是有空地,都全部种满它。
    同时,农科司要指导农户,科学的利用这些新型的农作物,进行轮作,改善土壤的肥力。
    无论是水稻还是冬小麦,每年都只能种一茬,相互无法轮换。
    但是,有了玉米和红薯,田地就可以充分的轮作起来。
    水稻收割完毕,可以种一茬的红著。
    小麦收割完毕,可以种一茬的玉米。
    土地的利用率,等于是翻倍了。
    就算这时候的玉米和红著,真的味道不怎么样,好歹也可以用来喂养家禽牲畜,将大米和面粉都节省下来。
    而且,家禽家畜多了,农家肥也就多了。
    这年代没有化学肥料,田地施肥,主要是靠农家肥。
    光靠人的那点粪,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量的饲养家禽牲畜,才有足够的农家肥。
    吩咐下去以后,张准就来到海军议事厅,召集相关的将士,总结海战的经验和教。
    在将水军改名为海军的时候,张准同时在鸠鸠湾建立了海军指挥部,张准担任总指挥,杨国华、周正宇分别担任副总指挥。
    海军总部占地很广。
    反正,鹤鸠湾附近,有的是闲置的土地。
    因为是第一次的海战,大家的经验和教崔,还真不少。
    大家的发言,都相当的踊跃。
    三个船长,刘胜、王鹤、程雷,都是直率的炮筒子,有什么说什么。
    经常有些话题,好像是炸了锅一样,引起大家热烈的讨论。
    通过这次战斗,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互相的炮战。
    相对于登州水师的战舰而言,海军的战船,还是太火炮的数量,也不够多。
    火炮的口径,也不够大。
    所以,大家对海军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
    未来的海军发展,概括起来,其实只有两句话:第一句:更大更坚固的船。
    第二句:更多更大型的炮。
    苍山船还是太不被打中还好,要是被打中,后果还是挺严重的。
    飞龙炮的口径也不大,只有刃毫米的口径,杀伤力还是差了点。
    但是,口径太大的话,苍山船又无法承受后坐力,必须有更大的船只来承载。
    所以,船只和大炮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离开哪一样,都不可行。
    事实上,在海战结束以后,薛知蝶和孙勤怕,就开始忙着设计更大型的战船和火炮了。
    张准也参与了初步计划的制定。
    初步确定,新一代的战舰,排水量在三百吨左右,装载刃门左右的飞龙炮。
    同时,还需要装载数门的大口径(口径在凶毫米以上)火炮。
    张准将新型战舰的名字都确定下来了,就叫“剑牙舰”他要这些战舰,好像利歹,好像狼牙,狠狠地将敌人撕碎。
    为了剑牙舰的尽快下水,张准分别成了两个研究小组。
    一个是专门研究船体的,自然是薛知蝶领头。
    一个是研究大口径火炮的,牵头的当然是孙勤愤。
    “要人,有人!”“有钱,有钱!”“要粮,有粮!”张准向薛知蝶和孙勤怕郑要承诺。
    尽管有登州水师突如其来的袭扰,双方在海面上狠狠的对撞了一下,但是,总体而言,张准目前和官府,还是处于蜜月期的。
    无论是私盐生意,还是玻璃生意,暂时都没有受到影响。
    因此,大量的银子,源源不断的流入张准的控制区域。
    有了银子,自然要尽快的转化为战斗力了。
    当然,有了银子还不够,还要有人才。
    单靠薛知蝶和孙勤怕两人,是无法完成如此繁重的设计和建造工作的。
    所以,张准慷慨的答应,只要是两人看中的人才,都可以尽最大可能的抽调。
    薛知蝶在江南,知道不少的和造船行业相关的人才,可以通过沈凌菲、郭明泰、黄四郎的途径,将这些人挖来。
    至于孙勤怕,知道的人才就更多了。
    他老子以前是山东巡抚,他本人又是搞技术的,对基层相当的熟悉。
    哪些工匠有本事,哪些工匠是混饭吃的,他全部都清楚。
    通过他的关系,可以拉到大量的工匠。
    其中,最令张准感兴趣的,就是除了铸炮工匠之外,还有登州水师的造船工匠。
    不知不觉,就劲章了,闷骚的自武庆祝一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心,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足!)
    ':'
    '  '
刺明
    因为朝廷早就决定,不再为水师增加新的战船,所以,登州水师原来的工匠,一个个都没活干,只能苦苦的熬日子。对于工匠来说,没有活干,就没有收入。所以,他们必须另谋出路。对于张准,他们当然是无法信任的。但是,有孙勤愤出面,他们就会认真的考虑。最终,有相当部分的船匠,来到了浮山城,加入了薛知蝶的造船大军。
    别的不说,单单是一个登州城,就有不少的工匠闲着没事干。张准脑门上挂着反贼这个小金字招牌,他们尽管心动,却始终没有下定决心到这边来谋生。但是,有孙勤怕出面,那就不同了。前任巡抚大人的儿子,都在张准的手下做事,还犹豫什么啊?赶紧过来吧!晚了就没有好位置了!
    结果,在极短的时间,登州城内,就有几百名的工匠,投靠到浮让  城这边来。他们的到来,极大的加强了张准的技术力量。除了部分工匠参与研究铸炮之外,其他的工匠,被分布到不同的行业。各个行业的技术力量,得到充实,带来的,当然是生产效率的提升。
    其中,表现得最显著的,就是虎贲锐的生产能力,从原来的每天三十支,增加到每天四十支。火药和米尼弹的生产,也同时扩张。武器装备的强化生产,让张准的再次扩军成为可能。同时,武器输出也成为可能。
    十一月底,张准回到了鳌山城。
    才进来白宫,就有人迎上来,温柔的说道:“老爷。”
    正是柳如是。
    和刚刊到来的时候相比,柳如是的打扮,显得更加的小女人一些。她身穿白色的招裘大衣,长长的黑发,如流云飞瀑一般,顺畅地垂散在脑后。黛眉弯如新月。眼眸乌黑莹亮,瑶鼻秀挺,樱唇嫣红。秀美的瓜子脸上,肌肤白里透红,娇嫩柔润,吹弹可破。
    张准马上想到了,当日柳如是肯定是被沈凌菲故意打扮过,才会送到自己的面前来。所以,柳如是才会显得如此的性感。事实上,现在的柳如是,才是真正的柳如是。她应该是属于清冷一类的,媚惑并不是他的专长。
    张准点点头,随意的问道:“习惯吗?”
    柳如是低声回答:“习惯。”
    张准没有多说什么,直接走了过去。
    柳如是跟在后面,帮张准将身上的大衣卸下来。
    这时候已经是十一月底,属于隆冬的季节了,山东虽然暂时没有飘雪。却已经是相当的寒冷了。据说莱州湾已经结冰。张准在外面骑马赶路,身上自然要多穿几件大衣。明朝的大衣,其实就是裘。保暖的性能很好,却也有些臃肿,回到家里,肯定是要脱下来的。
    柳如是帮他将大衣拿下来小心翼翼的挂好。
    张准身上的负担减轻,顿时舒爽了很多。他用力的挥了挥自己的双手,感觉在家真的很好。有人在等自己回家的感觉,就更加的好了。明年自己就要结婚了,就可以拥有名正言顺的娇妻了。嗯,憧憬一下,真是不错撒。有了娘子,又有美妾,还想要什么?
    看看四周,不见白娘子小便问道:“小幽呢?”
    柳如是乖巧的回答:“林姐姐在练剑呢?”
    张准饶有兴趣的说道:“是吗?走,去看看。”
    白娘子一个,人住在白宫里,衣食无忧,却始终是有些单调,舞剑就成了她的主要爱好。张准偶尔回来白宫的时候,欣赏白娘子舞剑,也是一大乐事。
    自从那天和红娘子双人舞剑以后,张准对舞剑就产生了兴趣,时不时的和白娘子也来上一回。情到浓处,自然是抱起美人,直奔卧房  巫山**去了。
    两人顺着长长的回廊,来到后面的庭院。果然,远远的就听到略呢略的剑风,还有树叶被卷起来飘散的声音。从回廊里面走出去,就看到一个白色的人影,正在上下翻飞,不是白娘子是哪个?事实上,舞剑并不是红娘子的强项,而是白娘子的强项。娇柔的白娘子,舞起剑来的时候,动作却是相当凶狠的。
    白娘子并没有感觉到张准到来,正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长剑的她的手中,有如彩虹,不断的刺破长空。她的生活很简单,很容易就让自己找到乐趣。即使张准不在身边,她也不会有什么忧愁的情绪。当然,要是张准在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