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24部分

刺明-第24部分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对方真正的意思,原来是要这个独家经营权啊。
    杨锐锋反馈的消息,目前整个山东都很缺精盐,精盐的零售价,已经卖到了二百七八十文钱,而且价格还有继续上涨的态势。在这个时候,将精盐全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轻松就可以赚取巨额的利润。甚至可以通过控制精盐的销售,达到其他一些目的。
    虞楠悌话里说得好听,答不答应都无所谓,但是自己是什么人?对方既然有做生意的诚意,自己肯定不会小鸡肚肠。每斤精盐一百六十文钱,对于杨家屯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其他的利润,就交给别人去赚好了。利益捆绑嘛,捆绑到越多的人越好,独食不贰!
    张准当即说道:“行!我张玉麟答应你,所有的精盐,都卖给你们,不再卖给其他人!”
    虞楠悌顿时笑逐颜开,连声感谢。
    杨映菡有些好奇的说道:“虞先生,不知道贵上怎么会认识我?”
    虞楠悌含笑说道:“这个在下也不是很清楚,在下乃是奉命行事,具体详情还请日后杨小姐见到我家主上,再当面询紊!我家主上说了,以后肯定会和杨小姐见面的,她很是羡慕杨小姐的美貌呢!”
    杨映菡只好无奈的说道:“好吧。”
    虞楠悌于是含笑告辞。
    张准点点头,将他送到茅屋之外。
    虞楠悌带着两个随从,很快就消失了。
    他的到来,和他的离开,都显得相当的怪异。
    更怪异的是他的主人,不知道是哪个,竟然认识杨映菡,偏偏又是个女的,还是来自遥远的青州府,真是奇怪。莱州府和青州府,距离实在是太远,青州府的人跑到杨家屯来购买精盐,看来,山东的精盐缺货的确是相当的厉害了。
    杨映菡看着手中的锦盒,又看看张准,拿捏不定的说道:“玉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张准沉着的说道:“我来打开。”
    说着,将锦盒接过来,将锦盒左右上下的检查一遍,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于是慢慢的将锦盒打开。
    “啊?”
    “银锞子!”
    杨映菡情不自禁的惊叫起来。
    原来,锦盒里面没有别的东西,就是二十个小小的银锞子。
    所有的银锞子,都放在红色的丝绸凹陷里,摆放的非常的整齐。光芒映照,银白色一片。一看就知道,这些银锞子,并不是市场上流通的,而是用来专门送礼的。再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银锞子的上面,都有“四海钱庄”的字样和特别的印记,说明是四海钱庄专门生产的礼盒。
    张准将银锞子拿起来掂量一下,发现每个银锞子,至少有五两重。二十个银锞子,就是足足一百两白银了。因为是送礼用的银锞子,所以成色是非常足的,外表也没有丝毫的破损。这样成色十足的银锞子,要是兑换成铜钱的话,每两至少可以兑换一千二百个铜钱。
    其实,根本不需要看其他,单单是四海钱庄的独特印记,就是最大的质量保证。从万历十五年开始,四海钱庄就已经是钱庄行业的代名词了,信誉极好。四海钱庄出品的礼盒,向来都是上层社会极受欢迎的馈赠礼物。
    大明朝的银价向来比较贵,购买力很强,直到万历年以后,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大量的白银从海外流入,才导致银价持续下跌。但是,即使如此,银子还是很值钱的。要知道,崇祯年间,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是三四百万两白银而已。
    一百两银子,足够买一百石的粮食了。
    一百石的粮食,就是差不多两万斤啊!
    如此重礼,难怪杨映菡要惊呼。
    要是这个锦盒是送给张准的,她也不会这么惊讶,别人有求于他。可是,这些银锞子,是对方点名送给她的,而不是送给张准。更古怪的是,听虞楠悌的说法,送礼的居然是个女人!杨映菡实在是搞不懂,自己什么时候遇到这样的贵人了。
    “玉麟……”
    杨映菡又是激动,又是紧张,又有些难以置信,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无功不受禄,她还不习惯收取别人的礼物呢。
    “你先放着吧。”
    张准思索片刻,缓缓的说道。
    要是在这之前,一百两银子,两人肯定要高兴得跳起来,绝对不是失声惊呼那么简单。但是现在,两人已经有了精盐提纯这棵摇钱树,日进斗金,自然不会太激动了。这样的锦盒,他们一天就能赚一个回来。
    这样的金锞子,一般都是用来收藏的,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会拿出来使用。正好杨映菡从来没有什么金银首饰之类的,这个锦盒,就算是她的头份私房钱了。
    【求收藏,求推荐~~~~】
    '  '
第35章 黑豹出动了
    (0035)
    两人回到屯内,杨映菡拿着锦盒找黄氏去了。
    张准则转身来找杨锐锋,通报刚才他答应虞楠悌的决定。
    听完张准的叙述,杨锐锋欣然说道:“不用送到即墨县,那敢情好。我明天亲自送五担精盐过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张准谨慎的说道:“我让尹风毅护送你们去。记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果有变故,立刻将对方扣押起来,带回杨家屯。”
    杨锐锋点头说道:“我知道,不会被他骗的。”
    张准于是转身来找杨凯德,商量别的事情。
    杨凯德现在可忙了,拄着拐杖在屯内到处走,和乡亲们聊天,鼓舞士气。张准好不容易才找到他,开门见山的说道:“杨伯伯,我想要秘密打造一批武器,不知道我们屯内有没有铁匠?”
    杨凯德笑着说道:“你问对人了!我们屯就有几个铁匠,手艺很不错的!只是因为太穷,没有钱买原材料,才不得不荒废了!只要有原材料,他们马上就会开工!我现在就将他们叫过来!你要打造什么武器?”
    张准说道:“三棱刺。”
    当即将三棱刺的规格,数量,特点,简单的解说一番。
    杨凯德毕竟是军户出身,对武器还是有一点了解的,肯定的说道:“应该没有问题,只要不开刃就没有问题。我现在将他们叫过来,你好好的跟他们详细解说。”
    张准说道:“好!”
    杨凯德又说道:“你专心训练护卫队,这等杂务,交给我们这些老头子来办!就算我做不了,屯里也有足够的人手!无论多么紧急,都不会耽误你!”
    当即将小子杨敢生叫来,让他去请几位乡亲。
    一会儿的功夫,乡亲们就来到了,其中有几个是张准认识的,比如说尹风毅的老子尹根盛,邹明加的老子邹火鸣,李家喜的叔叔李奉来。原来,他们三个,就是杨家屯的铁匠。另外几个,则是他们三人的好友亲戚之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玉麟,要我们做什么?尽管开口!”
    邹明加的老子邹火鸣,是个很粗犷的老头子,满头的白发乱糟糟的,嗓门同样很大,和儿子完全不像。邹明加三兄弟,一个在护卫队,两个帮忙提纯私盐,邹家的日子,比以前过得宽松多了,邹火鸣的脸上也有了红光。
    “玉麟要请你们给护卫队打造一些合用的武器。”
    杨凯德开门见山的说道。
    三人表示打造武器完全没有问题,但是缺乏原材料。以往他们的生铁,都是从毛家屯那边买过来的,有时候甚至要到浮山城去买。现在由于战乱,生铁、熟铁什么的,都被管制了,如果要买,只能一点一点的买,大宗购买的话,一来没货,二来容易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李奉来也说道:“主要是没货,除非是自己炼。”
    自己炼铁需要的条件太多,以杨家屯目前的条件暂时还做不到,因此,原材料还是只能立足于买。从每个屯都买一点,从浮山城买一点,凑到一起,基本够用了。护卫队只有八十人,需要的原材料不会很多。
    张准首先将要打造的三棱刺,给三人详细的解说了。张准要打造的三棱刺,不需要质量很好的钢铁,一般的生铁或者是熟铁都能够满足需求。如果材料实在是不够,只有将缴获到的那些腰刀、钢刀、长矛什么的,都重新熔化掉。
    三人都表示没有什么难度。张准的三棱刺,又不需要开刃,其实就是一根顶端锋利的特制铁棒,最大的难度,就是开三个血槽。但是这三个血槽,也不需要十分的平整光滑,反正是三条凹缝就可以了。
    尹根盛简单的计算了一下,说道:“玉麟,每根三棱刺,大概需要五斤的熟铁。每斤熟铁的价格是三钱银子,一根三棱刺的原材料要一两五钱银子。一百根,差不多要一百五十两银子呢。”
    邹火鸣建议说道:“要是用生铁,那就便宜得多,每斤生铁售价不过二钱银子,总价最多不过一百两银子,就是质量没有熟铁好,容易折断。”
    李奉来进一步解释说,生铁太硬太脆,容易折断,很难打造,开血槽更是不用想。熟铁比较软,可塑性高,锻造和开血槽都没有问题。当然,要是有钢那就更好了。只可惜,钢可遇不可求,整个浮山所可能都没有真正的钢。炼钢的操作还是非常繁琐的。
    张准说道:“就用熟铁。”
    说罢,拿出准备好的银两,交到尹根盛的手上。
    尹根盛欣然说道:“原来玉麟已经准备好了资金。这就没有问题了。我保证,五天的时间里,就将一百根的三棱刺交到你手上。”
    张准点点头,说道:“那就谢谢三位叔叔了。”
    三人随即告辞离开。
    尹根盛随即带人前往毛家屯,购买生铁料和木炭。邹火鸣则带人到其他的各个屯去串门,顺便买些铁料。李奉来,则带人连夜清理各自的打铁工具,将其集中到一起,以便明天一大早就开工干活。
    第二天一大早,尹根盛就带着一批原材料从毛家屯回来了。快中午的时候,邹火鸣也满载而归。李奉来已经将所有的工具都收完毕,就地兴建了一个打铁炉,有条不紊的忙碌起来。
    张准需要的三棱刺,对于工艺要求的确不高,就是一根削尖了的铁棒嘛,熟铁锻造起来难度不算很大。加上张准在旁边的指点,样品很快就出来了。
    黑乎乎的一根铁棒,最粗的地方有两指宽(3厘米)。一端是粗壮的握把,大概有四寸长(13厘米)。另外一端是尖的,大概有一尺五寸长(50厘米)。这就是最原始的三棱刺。
    说实在的,这样的一根铁棒,外表是挺难看的,黑不溜秋的,不过,质量还算不错,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很有感觉。从穿透力来说,比油茶木做成的三棱刺要好多了。张准用几十层的棉布做实验,效果还算满意,毕竟这是铁器嘛!
    张准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尹根盛等人自然是虚心的接受了。经过改善以后,三棱刺就定型批量生产。
    很快,护卫队的每个队员,都配发到了一根三棱刺。一些战斗力比较强的队员,甚至配发了两根。有了真正的武器,大伙儿训练起来的时候,劲头当然要高多了。
    红石滩已经俨然成为军事训练基地,每天口号声不断,杨家屯的每个人,都知道这里是他们的守护神所在,也知道这里是军事禁区,轻易是不会靠近的。
    在尹根盛等人开工锻造三棱刺的同时,杨锐锋亲自送了五担盐到赵家屯去,尹风毅带着二十个护卫队队员负责护送。耗子也派人在路上密切留意盐枭的动静。结果,路上并没有什么意外,一伙人下午就回来了。
    虞楠悌确实是言而有信,在赵家屯的确有个赵老八在那里开设了盐仓,收买来自杨家屯的精盐。但是别屯的私盐,一概不收。看起来,好像是专门为杨家屯的精盐开设的一样。
    杨锐锋总共送去了五担的精盐,每担都是一百斤,总重量刚好是五百斤,按照每斤一百六十文钱计算,刚好是八十两白银。赵老八如数支付,一分都没有拖欠。银子的成色也是很足的,经过杨锐锋和尹风毅的检验,确信是货真价实的银子。
    这对于杨家屯来说,算是个不错的消息。从杨家屯到赵家屯这段路,基本上是安全的,每天出盐的时候,安排十个队员护送即可,队员们有更多的时间接受训练。要是遇到盐枭抢劫,只需要派个飞毛腿回来报信,在两个时辰之内,张准等人就能够赶到现场。盐枭就算抢到私盐,也逃不出张准的追杀。
    基本上来说,有了赵家屯这个收购点,杨家屯的精盐销售是没有问题了。杨锐锋需要着重关心的,就是如何提高产量,如何保守秘密了。只要保守住这个秘密,精盐这棵摇钱树,就能源源不断的产生巨额的利润。但是,正因为利润巨大,肯定会有人打杨家屯的主意。
    忙忙碌碌当中,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就是崇祯七年四月初四。
    这天下午,耗子急匆匆的到来红石滩,向张准报告了一个消息。
    “来得正好!”
    张准冷冷的说道。
    护卫队的队员们听到了,情不自禁的面面相觑。
    谁来了?
    谁惹得队长这么不高兴?
    张准将队员们集合起来,沉声说道:“根据最新的情报,黑豹带着六十多个打手,向杨家屯杀来了!”
    听到黑豹这个名字,一众的护卫队员顿时怒火万分。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反反复复的练习刺杀,正是为了消灭这个黑豹!不少战士的假想敌,就是这个黑豹。每天三千次的刺杀,可不是开玩笑的,黑豹这个名字,简直都要融入战士们的血脉里面了。
    郝林勇抢先叫道:“杀了他!”
    杨致远同时振臂高呼:“杀了他!”
    其他的队员们同样大叫起来:“杀了他!”
    一时间,群情汹涌,比王世新亲自来到还要暴烈。
    “大家安静。”
    张准做手势,让护卫队战士暂时安静下来,然后召集军官们开会,研究如何对付黑豹。
    【求收藏,求推荐~~~】
    '  '
第36章 每天训练三千次,为的就是这一招
    (0036)
    对于消灭黑豹,大伙儿的劲头异常的高涨,大有不灭此朝食,决不罢休的意思。
    没办法,黑豹和杨家屯的仇怨,实在是太深了。
    准确来说,是他手上的血债实在是太多了。
    光是杨家屯,死伤在他手中的,就有二三十人。
    以前,广大军户没有能力反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