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372部分

刺明-第372部分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还有四个超大型的地雷。每个水缸的装药,都在一百五十斤以上。这四个大家伙,是准备埋藏在城门的外面。要是仇敌蜂拥聚集在城门外面的话,刚好一锅端。根据守旧的估计,这四个大家伙要是爆炸的话,方圆二十丈之内,是绝对不成能有活物的。
    “距离远一点,别将城墙给炸塌了。”张准提醒着说道。
    一百五十斤的黑色炸药,那可不是开玩笑的,黄县的城墙,可没有这么坚固。不要鞑子炸没了,黄县的城墙也被炸塌了,白白的让鞑子占廉价。
    “大人安心,绝对平安。”郝林勇笑着说道。
    “嗯,你去放置吧”张准点颔首说道。
    “明白”郝林勇承诺着去了。
    张准不再理会他们,自个儿的回去云峰居。他准备将前线的战斗指挥,都交给郝林勇来措置,他自己在后面衡量战略上的事情。回到云峰居,张准先用清水洗洗脸,洗失落一身的灰尘和硝烟,然后吃了一点工具,坐下来,思思的思索今天的战事。
    在前世,张准只是一个士官,不是军官。士官和军官,在很多领域,还是有较大差另外。他晓得带兵兵戈的限度,也就是一个班或者一个排左右,撑死就是一个连。他没有上过专业的军校,不晓得太专业的指挥知识。他的指挥理论,基本上都是后世的大路货,是通过看书学习得来的。
    现在,穿越来到明末,统帅着接近两万的军队,跨越八十万的人口,和后世的士官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张准时常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水平,真的不是很够。最起码,克劳塞维茨的他也没有学过。因此,从大的战略角度来说,他是严重缺乏理论常识的。
    面对如此扑朔迷离的局势,张准不克不及不很是的小心谨慎,以免躲入万劫不复的万丈深渊。每次战斗以后,他都要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看看哪里可以做的更好,哪里需要继续改进,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指挥水平。没体例,人笨只好勤奋一点。好比说现在的他,其实也很想睡觉。可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只好强忍着,要将一天的战斗,都细细的梳理一遍。
    白日的战斗,主要是依靠了武器上的优势。要说战术战略,还真是没有怎么体现。鞑子占领登州城这一手,比他做得要漂亮。在一般人看来,鞑子想要拿下登州城,简直是不成能的。可是,鞑子偏偏做到了。幸好,自己的反应也不慢,马上控制了黄县,将鞑子锁在了登州城里面。
    忽然间,张准觉得,自己的这个行动,从战略上来说,还真是不错。起码,对消耗鞑子的有生力量来说,是绝对不错的。他不是朝廷,没有需要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他的目标,就是杀死鞑子。无论是在什么处所,只要能杀死鞑子就行。
    以前,鞑子在辽东,和他隔海相望,他就算要杀鞑子,都够不到。现在不合了,鞑子到来山东,正好是将*头伸出来,让他伸手就是一刀。从这个角度来说,鞑子是自己送上门来了。
    “来得好啊,来得好”
    张准自言自语的说道,用力的搓了搓自己的手掌。
    要是能够在登州城大量的消耗鞑子的有生力量,以后进入辽东的时候,无疑会减少很多的阻力。满洲八旗,撑死就是二十万人。加上蒙古八旗,加上仆参军,最多也就是几十万人。今天已经干失落了九百,开局还算不错。
    这次九百,下次明天九百,下下次九百,积少成多,鞑子的有生力量,会被不竭的消耗失落。等鞑子杀光了,天下就太平了。现在的关键是,多尔衮千万不要退缩啊,要拼命的扑上来。鞑子的反扑越是凶狠,流的血就越多。
    “如果我是多尔衮,我要怎么办?”
    张准在大厅里来回的踱步,细细的思索着可能产生的战事。
    要是他是多尔衮,他肯定是要首先搞清楚,黄县到底有几多的守军,守军的装备如何,弹药如何,士气如何,粮草如何,指挥如何,指挥官是谁,然后再根据这些情况,做出合理的战略摆设。因此,多尔衮极有可能也会这么做。换言之,在未来的两三天时间里,鞑子可能不会贸然进攻。固然,多铎是个例外。
    多铎还年轻,还很是的感动,鞑子受了这么大的损失,他极有可能忍耐不住,马上带兵杀回来。所以,未来两三天,是否真的没有鞑子前来袭扰,也不见得。多铎要是出动了,多尔衮肯定会跟着出动。因为,鞑子不成能还采纳添油战术了。对指挥官来说,添油战术绝对是大忌,相信多尔衮也是明白的。
    “大人,高顾问来了。”史立威忽然进来述说。
    “哦?”张准有些惊讶的说道。
    高弘图居然在这个时候到来?
    难道,莱州府后方产生了什么事?
    自从鞑子进入山东以后,张准就要求莱州府所有的机构,以及生夏宗的每个成员,都要自觉的抵制谣言的传播,避免人心惶惶的事情呈现。为了避免意外的产生,张准在莱州府还留下了五个营的军力,在大嵩卫也有一个营的军力,帮忙镇压流言。有如此周详的放置,应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啊
    张准站起来,走到云峰居的外面,看到两个熟悉的人影,正向自己的走来。其中一个,正是高弘图。另外一个,则是张慎言。看到张慎言到来,张准就有些明白高弘图为什么到来了。固然,有时候,即使明白也要装作不明白的样子。因此,张准决定,立刻装傻。
    “藐山公,老师,你们怎么来了?”张准很有些惊奇的说道。
    “是老夫将你的老师拉来的。”张慎言脸色凝重的说道。
    “藐山公亲自来到前线,晚辈真是喜出望外啊”张准打着哈哈说道。上次张慎言不辞而别,张准就感觉到,要将这老头子拉到自己的阵营来,恐怕是有些难度了。不过,他是不会抛却努力的。
    “老夫来这里一趟,可真是不容易。”张慎言若无其事的说道。他这番说话,有些没头没脑的意思,好像又蕴含着很多的意思。高弘图听了以后,情不自禁的皱皱眉头。张准反而没感觉到。文人卖弄字眼,张准听得懂才怪了。
    张准微笑着将两人请到云峰居里面,叫人上茶。
    高弘图和张慎言连夜来到这里,固然是有要事。不过,张准装作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等张慎言主动开口。他决定装傻,那就要装到底了。这年头,最高明的本领,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张慎言似乎也希望张准首先开口,结果等了片刻,张准就是不吭声,好像什么都没有觉察到,什么都没有感觉到,他只好关切的说道:“玉麟,鞑子目前情况如何?”
    张准将情况简单的说了一遍。既然有了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心理,他的描述,自然是该说的大说特说,不该说的绝不透露。有些处所还故意往大里说,至于无中生有,瞒天过海,自然也是有的。好比说,虎贲军的伤亡情况,就是一个相昔时夜的数字。打了这么大的胜仗,呈现一些人员伤亡,是完全正常的。
    果然,张慎言听着,不竭的颔首。他显然没有觉察到张准的话有一半是不真实的,还以为张准挺开诚布公的,原本有些绷紧的脸色,逐渐的舒缓开来。良久以后,他才缓缓的说道:“玉麟,老夫并没有看错你,你果然是栋梁之才。有你在黄县盖住鞑子,国之大幸,民之大幸啊”
    张准似笑非笑的说道:“藐山公是从哪里来的?”
    张慎言说道:“南京。”
    张准微微有些惊讶。
    张慎言居然是从南京来的?他的老家不是在山西吗?怎么跑到南京去了?难道不肯意这么快告老还乡,想到南京去走走后门?这可不太像是张慎言的性格。
    似乎觉察到张准的疑惑,还觉察到张准内心的龌龊推测,张慎言落落大方的说道:“老夫去南京,是和刘启东商量一些私事。”
    张准若有所思的点颔首。
    【今天的第四更送到求月票求推荐票】
    '  '
第471章 月光光,心不慌,挖人忙
    第471章月光光,心不慌,挖人忙
    (0471)
    刘启东就是刘宗周,现在的南京兵部尚书。他字启东,故称刘启东。说起刘宗周,可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物。他了不起的处所,不是在他的官职,而是在于他的思想和学术。他是明末最后一个儒学大师,主攻心学。他开创了一个派系,叫做蕺山学派。
    不知道他名字的人可能很多,可是不知道他门生名字的人可能不太多。因为,他的门生,名字叫做黄宗羲。清军南下以后,刘宗周绝食而死,以死明志。后世有人说,刘宗周的死,致使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产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张准漫不经意的说道:“藐山公从江南来,不知道江南的情势如何?鞑子到来山东,对江南有没有影响?”
    张慎言晦涩的说道:“欠好,相当的欠好。”
    以他的稳重性格,连续重复两次欠好,江南的情况,就是真的相当欠好了。事实上,不单单是江南,整个大明朝的情况,都很是的欠好。如果说之前的局势,是摇摇欲坠,现在则是奄奄一息了。
    东江镇投降,登莱巡抚投降,对整个明国来说,都是晴天霹雳一样的坏消息。山东不是辽东,登州城更不是沈阳。一直以来,山东都算是明国的核心腹地,是鞑子无法染指的区域,是相对平安的所在。现在,鞑子居然占据了山东一角,怎么能不让人受惊?
    从鞑子呈现在山东的时候开始,整个明国,都在疯狂的传播有关的消息。闻香教的人四处逃散,带去了大量的或真或假的消息。最后,这些消息经过传播,全部都酿成了漫天飘动的谣言。由于涉及到鞑子,涉及到近在咫尺的山东,谣言的传播速度是相当的快。
    不要指望谣言有什么真实度,有真实度就不会叫做谣言了。越是夸张的谣言,越是有人相信。有的谣言甚至说,鞑子已经控制了济南府,正准备分成两路,一路北上京畿地区,一路南下洗掠江南。一时间,整个江南,人心浮动,惶惶不成终日。
    贫民苍生的恐慌,还可以承受,关键是连官府和士绅都支撑不住了。表示最明显的就是扬州府。扬州府聚集了江南大部分的富商,所有的盐商都在扬州府。山东往南,首当其冲的就是扬州府。那些大盐商听说鞑子呈现在山东,随时会南下,一个个都紧张得不可。有人甚至连夜南逃。整个扬州府,慌乱一片。
    新任南京兵部尚书刘宗周,听说鞑子呈现在山东,也是大吃一惊。鞑子控制了山东,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山东的北面,是北直隶。山东的南面,是南直隶。可以说,鞑子只要控制了山东,就等于是将南北直隶都完全分隔开来了。山东距离南直隶这么近,鞑子的骑兵,只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够达到长江边
    要说以前,大家可能还觉得,依靠长江的天险,还能阻挡一二。可是,上次南京城被张准大闹过一次以后,大家都看穿了南京守军的真面目。张准只有几百人,南京守军都支撑不住,更不要说大量的鞑子了。与其指望这些守军,还如指望自己的家丁呢。鞑子要是真的到了长江边,南京城肯定不保。南京城都保不住,更不要说扬州了。
    以前,无论鞑子是在辽东和明军激战,还是越过长城南下洗掠,受苦受难的,都是辽东的民众,又或者是明国北方的民众,和江南基本没有关系。对北方产生的灾难,江南的苍生,基本上是坐视的。因为,战场距离他们还很远。鞑子越过长城南下,是不成能达到江南的。所以,江南的苍生很淡定。
    可是,在鞑子控制山东以后,江南的苍生就无法淡定了。从山东解缆的鞑子,一个箭步,就能达到江南。想到鞑子的凶残,所有人都毛骨悚然。尤其是那些富商,大户人家,更是如坐针毡,过活如年。有门路的纷繁往苏州、杭州标的目的遁藏,没有门路的,只好呆在家里等死了。
    对京师的朝廷来说,鞑子呈现在山东,也是个晴天霹雳。原本在辽东应对鞑子,就已经是筋疲力尽了。鞑子绕过长城南下,朝廷根本没有体例应付,只能眼睁睁的坐看鞑子烧杀抢掠,满载而归。现在,鞑子居然呈现在山东了,朝廷哪里还有能力对?
    听说鞑子到来山东,第一个做出反应的,就是衡王。有过上次被张准流放的经历,这一次,衡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跑了再说。什么藩王不得擅自离境之类的规定,衡王都不管了。万一被鞑子抓到,连脑袋都没有了,还谈什么礼法?
    衡王一口气跑到了济南,又躲入了德王的家里。和上次不合的是,这一次,德王无法镇定的抚慰衡王了。因为自己也是惶惶不成终日的。天知道鞑子什么时候会打到济南府来,连他也一锅端了?想来想去,茫无头绪,德王只好和兖州的鲁王一起,上书崇祯皇帝,要求派兵呵护。崇祯接报后,自然是下令兵部立刻派兵呵护山东。
    然而,朝廷现在的军力,也是捉襟见肘,哪里有过剩的军力派遣往山东?朱大典手里的战兵,还抽调了两万前往河南设防,避免陕西乱军进入河南呢。这是洪承畴强烈要求的,洪老九决定不让陕西乱军重新进入河南。然而,京师的大动脉,京杭大运河,就从山东经过,要是这条大动脉被鞑子切断,京师也就完蛋了。因此,山东也必须守住。崇祯又急又怒,严令兵部想体例解决。
    那时的北京兵部尚书是张凤翼,他还兼任蓟辽督师。他原本就不是一个能力特别强的人,只是听话罢了。接到崇祯的严令,张凤翼认真是头大如斗。他哪里还有军力抽调到山东?除非是不要辽东,不要宣府,不要大同,不要河南了。他自己没体例解决,干脆将问题抛给了南京兵部尚书刘宗周。
    刘宗周自己没有什么军力,阻挡陕西乱军进入南直隶还不敷,哪里有余力来管山东的事情?现在江南乱糟糟的,处处都在谣传,说鞑子就要从山东南下了。不单平民苍生跑,不单富商跑,甚至连一些卫所,都全部跑光了。南京城内的许多勋臣权贵,都派人到福建去寻找落脚点。
    为什么去福建?因为福建有郑芝龙在那里根据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