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生来是王侯 >

第25部分

生来是王侯-第25部分

小说: 生来是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接的促使灵帝对刘辩的厌恶情绪稍有缓解,并最终在何进。袁逢等人的推波助澜之下,使得刘辩拜卢植为师之事也在灵帝那里顺利的得到了通过。
    当然,伴随着这件事情的广为传播,也有一些人对刘辩产生了不满,甚至深深的忌惮,而在这些人之中,董太后更是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在听手下宫女将此事告知给她的时候,董太后在长乐宫之中勃然大怒,不知道砸碎了多少的瓶瓶罐罐,更是对刘辩其人恨的咬牙切齿。大有要对刘辩下黑手的架势。
    而十常侍等人也针对此事急进的进行了多次磋商,最后赵忠等人商议决定,暂时停止任何对刘辩的敌对措施,并渐渐的有了和董太后疏远的架势。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意外之喜。
    至于何皇后和何进等人,在知道了刘辩今日的作为之后,更是高兴的特意大开筵席,为何氏一族能够出现如此一个人才而非常的庆喜。不过这些他们并不敢非常明确的表示出来,毕竟无论怎么说,刘辩首先是当朝皇子,随后才是何氏一族的族人。
    而这些,还并不是刘辩所注重的,最让刘辩在乎的是曹操,在曹操见识到了刘辩的办事作风之后,内心之中对汉室的轻视也稍微的有了一丝的缓解,而这,也为曹操与刘辩对抗时留下了一丝的阴影。并最终造成了曹操的一场惨败。   
第五十三章 一为帝师,二为帝友,三为
    时过深秋,萧瑟的秋风越加的寒冷刺骨,在这段时间,刘辩与荀彧两人食同桌,寝同榻。两人的感情越加的雄厚。而荀彧在这段时间里,也开始真正的辅助与刘辩,并开始真正的为刘辩出谋划策。算是渐渐的适应了谋主这个角色。
    “文若,这段时间里,我也将现在朝廷的一些大势完全相告与你!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没有?”刘辩端起檀香木桌子之上的香茶,轻轻的泯了一口,满脸期待的看向端坐在他身侧的荀彧。
    荀彧蹙眉摇头,沉默少许之后,才双目灼灼的盯视着刘辩说道:“殿下,可要臣下说实话?”
    眼见荀彧的神情如此的沉重,刘辩已经知道荀彧所要说的话必然非常的严重,不过此时的刘辩已经真正的将荀彧视为心腹,只见其面容踌躇少许,双目一凝,沉声的说道:“文若,有话请直说就可以!”
    荀彧缓慢的点了点头,迟疑了片刻,组织好言语之后,才沉声的说道:“殿下,现在的朝廷已经到了行将朽木的阶段,如果走正常手段的话,恐怕难以挽救的了!”
    刘辩一惊,端着茶杯的手骤然停在了半空之中,迟疑了片刻后,才恢复了常态,平淡的问道:“难道只能如此吗?没有别的办法?此举虽然有可能挽救这八百年大汉基业,却也有伤天和,为我一家江山,舍弃数百万百姓姓名,我真的有些不忍心!”
    “殿下,除此之外,真的没有他法。现在朝廷局势险恶非常,内有十常侍蒙蔽皇上,**皇权。外有外戚当政,为了他一家利益而枉顾大汉基业。正如殿下言,这些还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朝廷羸弱,各地州郡府牧也已经野心膨胀,渐有不臣之意,再加天灾**,大汉朝廷这个魁梧巨汗,已经到了病倒危机之时,只要小小的一个燃点,恐怕这羸弱的朝廷就将走向末路,如果殿下想要以一击之力,挽救着行将朽木一般的朝廷,那么只有行那狠辣手段,置之死地而后生了!”荀彧扶膝而起,面现焦急的上前进言道。
    听了荀彧的话,刘辩在一次的陷入了沉默之中,他知道,虽然荀彧并没有将那计策说出,但这计策也太过狠辣了一些,如果真如荀彧所言的话,那么不仅会断送大汉朝廷上百万的百姓性命,而这九州之地也将陷入数十年不曾休止的战火之中,而就算最后刘辩能够取得这场豪赌的最后胜利,恐怕最少也要用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如果一朝不慎的话,恐怕刘辩也就将亲手断送掉这八百年的大汉基业。
    当然,这些还并不是让刘辩最犹豫的事情。最让刘辩犹豫的是,如果真的行着荀彧之计,那么他就将要以身犯险,虽然他内心之中有把握可在脱险而生,但何皇后与何进等人,最大的可能就会沦为这场惊天阴谋的牺牲品。
    自从以陈道之身穿越过来以后,刘辩见多了阴险诡诈,冷血无情。但在这完全被黑暗无情所笼罩的皇宫之中,却一直有着一股温暖的灯火在照耀着刘辩前行的道路,给这他无私的援助与亲情关怀。刘辩相信,如果没有这个人的帮助的话,以他现在弱小的年龄来说,恐怕真的很难在这险恶的皇宫之中生存下来。更不要说以后茁壮成长了。而这个人,就是虽然和他没有亲情关系的但却有着血脉相连的何皇后。
    而这,才是最让刘辩犹豫之处,虽然在穿越过来以后,刘辩就一直为了生存而努力,但在感受到了何皇后那无私的关爱之后,也曾经暗中下定决心,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也一定要在十常侍乱政,董卓乱京之中将其保护下来。
    至于何进,想到这里,刘辩嘴角缓慢的勾起了一丝的冷笑,这般愚昧自大之人,刘辩还真的未曾想要保护与他,更何况,刘辩也从来没有从何进身上感受到哪怕一丝的亲情,完完全全是利益的结合,或者更应该说是何进对未来皇权的一个深远的投资。如果刘辩能够登基,那么无论是何氏一族还是他何进,都将会获得最大的利益,更何况的是,刘辩身上有着何氏一族一半的血脉,这种情况,容不得何进有所他想,如果何皇后生有多子的话,刘辩相信,恐怕何进对他的态度将会有天壤之别。
    不过虽然刘辩并不在乎何进的生死,但就在不久之前,何皇后通过容姐传来的那一句话,却也让刘辩暗暗的为难,出于对何皇后的尊敬,那句满含深意的话,刘辩无论如何都不能无视。所以,一直一来,刘辩也曾经设法在以后的动乱之中保全何进的性命!
    对于刘辩的犹豫,荀彧很是理解,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能如此轻易的放弃亲情,哪怕是生于皇家之地,为了皇权可以不顾一切,但是能够狠辣的杀兄弑父之人也毕竟太过稀少了一些。但现在的情况确实已经非常的危机,如果想要挽救颓废的大汉皇朝,如果想要在以后的险恶之中生存下来,刘辩就必须要狠心的迈过这个砍,这样一来,才有可能达成刘辩那绝代的雄心壮志。
    更何况,荀彧身为谋臣,则必须要为了主上行那狠辣杀伐之事。而这条计谋,也正是荀彧投身到刘辩旗下,所为其出的第一条计谋,一条设计此后数十年刘辩势力走向的宏伟蓝图大计。正犹如那隆中三分天下一般,荀彧也要行那狠辣杀伐手段,先要设计引导整个天下在可以掌控的尺度之中动乱,他要借助天下动乱一举扫清朝廷之中的内忧外患,不论是**皇权的十常侍,还是高居大将军府邸的何进,亦或者是天下十三州,在这一刻,都已经被荀彧暗中计算在内。
    如果此计真的被刘辩同意施刑的话,不仅会一举铲除隐藏在朝廷深处的那些蛀虫,更能一眼而将天下英雄看透,不论是野心勃勃之辈还是那忠孝之人,刘辩都将一眼而知。只有如此,势力弱小的刘辩才能够凭借那虚无缥缈的皇权大义,在经过艰苦的争斗之后挽回这五百百年的大汉基业。   
第五十四章 纵论
    虽然如此一来,确实也会是十三州百姓深陷战火之中,为此丧生之辈何止百万众。但刘辩对于荀彧有发于草莽,知遇之恩,所以即使有伤天何,心中不忍,荀彧也忍痛设下如此毒计。就是为了能够报答刘辩的恩情,尽其谋主的职责。
    “殿下,事情紧急,不能多做犹豫了,如果你晚下决心一天,那么我们的危险就将曾加不止一分啊!”荀彧沉默少许,快步走到刘辩身前,焦急的催促道。
    刘辩神情复杂的看了眼荀彧,暗中寻思这还是那个有着天下名士风采的荀文若吗?在正史之中,荀彧虽然处身在奸雄曹操手下,也曾献出过辖天子以令诸侯的狠辣计谋,但却也绝对没有这般的冷血杀伐,这种行事作风,在刘辩看来,更应该出现在谋鬼贾诩贾文和的身上。
    不过虽然刘辩心中暗自心惊与荀彧的狠辣,却也稍感宽慰,荀彧能够为其出下如此毒辣的计谋,却也证明了荀彧已经真正的开始融入刘辩的权利集团之中。
    “文若,难道就没有别的计谋了吗?虽然在我心中,也非常清楚的知道,这条计谋是能够彻底改变现在局势的唯一出路,但要为此将母后等人置于险地,我实在于心不忍!”刘辩神情痛楚,略带希望的看向荀彧。
    荀彧痛苦的摇了摇头,沉声的说道:“臣下也知道此计有伤天和,但确实没有他法。”
    听及荀彧的话,刘辩沉默片刻,紧咬牙齿说道:“那就按文若之计行事。不过这般行事,我手下的势力还是太过弱小了些,如果一旦出现什么意外的话,恐怕我们不能完全的引导整个天下的潮流,恐怕会真正的将我们置于险地之中啊!”
    “此事天下不用担心,虽然现在朝廷形势险峻,但还没有真正到大的动乱之时,如果臣下没有判断错误的话,朝廷打乱最少也要在殿下登天之后,不过有一件事情殿下却要多加注意,那就是颍川之地可能在不久之后将有大的动乱,为此,臣下早就已经将家属搬至冀州。”荀彧一笑,随即神色沉重的对刘辩说道。
    刘辩一愣,失神片刻之后已经知道了荀彧所言之事,黄巾之乱的初始之地正史颍州颍川附近,而真正让刘辩惊奇的是,荀彧也不过刚过弱冠之年,居然能够有如此见识与眼光,这般的老辣确实让刘辩即是惊奇又是欣喜。
    “此时我也早有所知,如果不出什么问题的话,应该是颍川之地的民间邪教所致。不过此事也是出于无奈,如果不是朝廷政治混乱,百姓流离失苦的话,即使邪教教义再过邪恶,也不会给他们作乱的机会。不过最让我担心的是,明年如果在颍川之地发生天灾的话,恐怕真的就很难控制了。”刘辩想罢,沉声的说道,
    而在此时,刘辩虽然心中早就已经知道颍川之地会有黄巾作乱,但形势险峻,刘辩即使心中想去阻止,也没有那个能力。更何况,虽然荀彧现在已经成为刘辩的心腹,但刘辩也并不想将自己所有的底牌全部告知与荀彧,而这,也正是上位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殿下所言不错,此时我们只能将希望寄予老天之上。不过这样毕竟太过被动,我们还是应该多做准备,最少也要将这次动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上!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够借助这次动乱的机会,借机发展殿下的势力!”荀彧赞同的轻笑一声,因为心情激荡,荀彧的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可刘辩此时却并没有荀彧那般的乐观,他可是从未来穿越而来,很是清楚这次黄巾之乱的庞大,此次黄巾之乱席卷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地,四方百姓响应者不下上百万。可以说,就是这场黄巾之乱,在彻底的消磨掉了大汉朝廷最后的一丝势力。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我手下不论是谋臣还是武将都太过稀少了些,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控制住这场动乱的。”刘辩黯然的叹息了一声,随即轻声的感叹道:“人才难得啊!如果我手下多几个如文若一般的人才的话,即使现在天下的情况比现在更险恶一些,我也有把握可以完全的控制出的!可是……,天下有有几人能赶得上文若之才呢?”
    刘辩说这句话,即是在赞扬荀彧,又是别有用心,他可是很清楚的记得,荀彧还有一个早慧的侄儿,荀攸荀公达呢!而在正史之中,荀彧将荀攸推荐给曹操,也正是在曹操为难之时。而正因为有了荀攸的加入,才数次的解救了曹操的性命,更数次出力,将曹操的势力发展壮大,最终成为独霸北方的一方霸主。而荀攸其人,也位列在曹操手下的五大谋主之一。
    荀彧听见刘辩的话,沉思了少许之后,只见其神色一定,缓声的对刘辩说道:“殿下,臣下倒是有一个人选,此人有通天之才,远胜臣下数倍。就是这人是我亲侄儿,既然殿下现在迫切需要谋主帮忙的话,那么臣下也就举贤不避亲了!”
    听见了荀彧的话,刘辩心中暗自一喜,低声自语道:“总算是让我等到你将荀攸推荐给我的时候了,如果你在不推荐的话,我就要为如何将荀攸收归旗下而犯愁了!”
    “哦……?文若所说何人?居然能够赶得上文若之才,要知道,通过这短时间的接触,我可是对文若的才学深深佩服不已,已经当作我的汉之张子房。而如果此人真有如此才学的话,那么我当亲自登门拜访!”刘辩扶膝而起,神情兴奋的说道。
    “殿下抬爱于臣下了,臣下微薄学识,那里当的上殿下如此的厚爱!”荀彧感动的一笑,心中对刘辩更加的忠心起来,而心底之间,那犹豫将荀攸带进这乱世之中的想法也渐渐的淡去。能够跟随如此明主,这不正是他这般学习的最终目的吗?
    “文若太过自谦了!文若之才,比之高祖之子房并没有任何的差距,甚至,在我看来,还要过而胜之!”刘辩轻笑了一声,再次确认道。
    “恩……,殿下能够有如此似海胸襟,又能够折节下交。或许,公达跟随殿下也不会辱没了他的才学!”荀彧内心思量少许,随即面色一沉,不再做任何的犹豫:“殿下,臣下所说之人,正是臣下的亲侄儿。也是颍州颍川人,荀攸荀公达!公达天资绝顶,胜过臣下百倍。其在年幼之时,就已经显露出了不一般的才学,在公达十三岁之时,臣下故乡发生过一次凶杀之事,诸人都没有破案之能,而公达其人,则以十三岁之龄。就巧设计谋,识破了杀人之人。因此而名声远播,现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公达的才学已经足以胜过臣下了!”
    “正是此人,我可算等到了!”刘辩心中低呼一声,随即神情兴奋的对荀彧说道:“如此大才,我当亲自拜访!”
    “不可……!”也就在刘辩刚刚说罢,荀彧就厉声的制止住了刘辩的话语,沉声的说道:“殿下收归臣下之时,已经放下了身份。此时那里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