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觉醒 >

第63部分

帝国的觉醒-第63部分

小说: 帝国的觉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梅!”萧弈天猛地打断了她的话,犹豫了片刻之后沉重地说道:“你刚从日本回来,想必还不知道陕西北部边防的情况吧。在河套前线,俄罗斯人不断进犯我们的边境,他们和蒙古人以前做的一模一样:袭击城池村镇,抢窃牲口粮食,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截至最新一轮边情急报,半年来仅陕西一地我边军和俄罗斯人的冲突就多达百起以上,人员伤亡超过三千,这已经超出我们所能容忍的极限了。”
  “大人,您的意思是要对俄罗斯开战吗?”飒玥郡主低低惊呼道,“那瓦莲莉娅姐姐……”
  “你是支持我的,对吗,华梅?”
  “是,当然……可是,忠武王大人,”李华梅小声说:“俄罗斯可是我们的盟友啊!”
  “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超越盟友的本分了。”忠武王的声音开始变得森冷阴沉,“在一连串的无往不利之后,帝国的臣民已经不习惯看到、听到失败的消息,更不能容忍蛮夷狄戎之类冒犯天威侵我疆土!如果不给予俄罗斯人以惩戒,‘虽远必诛’就是一句空话!”
  “可是瓦莲莉娅姐姐——”
  “华梅,别说了!”萧弈天沉默了半晌,重新换上温和的语气说道:“走吧,陛下在前面等着我们呢。”——
  “……正如我一再向您建议的一样,陛下,我国的政策绝不应该是和中国对抗——那是足以毁灭我国的愚蠢!相反,我们要尽可能和中国绑在一起,利用这条巨龙的可怕力量来削弱和消灭我们的敌人!不仅是俄罗斯,还有英国、甚至汉撒同盟!让中国人去统治整个世界吧,到那时候,至少瑞典也能成为北海的头号霸主。
  ——您忠实的仆人,赫德拉姆…J…伯格斯统”
第二节 涌动的暗流
  VIP章节已——
  欢迎大家加入QQ群5150244讨论,本群由'阿飞三角'提供——
  “帝国内阁邸报:大明飒玥郡主李华梅征东海倭奴凯旋,献虏首十五万级于午门!”酒楼里的说书先生手里拿着一张从托人从六科廊坊抄出的公告榜,向围在身前的一大群酒客眉飞色舞地说道:“各位看官或许已经听说过了,那日飒玥郡主的座船达到通州码头的时候,一千多人足足花了三个时辰才把从倭奴国带回来的战利品全部搬上岸来。骡车排成的长龙一眼望不见头,那一箱箱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乖乖,照你这么说那该有多少银子啊!”几名酒客不由哄闹起来,“听说那倭奴国土地人口尚不及我大明两京之地,哪里会有这许多战利品?”
  说书人微笑着摇摇手中的折扇,啪的一敲桌面,“各位看官,您还别不信!我有个亲戚正是通州码头的军士,那天晚上还随队护送骡车进城了呢。你们知道吗,那一辆辆大车里全是黄澄澄白花花的金银,算起来价值总有四五千万贯!看看铸币局的情况就知道了,那里整天整夜烟火不息还不就是为了尽早把这几千万两金银铸成钱币嘛。”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感慨地叹了口气:“唉,活了大半辈子,倒是第一次听说仗还有这种打法。秦皇扫百越、汉武定匈奴、隋炀征高丽、唐玄讨云南,自古以来凡华夏与四夷为战,那一次不是弄得劳民伤财中原疲弊?故而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却从来没听说过国库越打仗越充实的事情。”
  “所以说嘛,当今首相忠武王殿下雄才大略,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圣贤!”说书人激动得口沫横飞,“《孙子》有云,‘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这才是最上乘的兵法啊!听说现在帝国的臣民可以在倭奴国免税经商开矿,收益可是田产地租的好几十倍!”
  立刻有人应声附和道:“可不是嘛,那些拥有百顷千顷良田的财主们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远的不说,就这京城德胜门外有户破落人家,前年跟别人借了百两银子的债去西洋经商,上个月回来的时候已经有近千两银子的家身了。如今啊,帝国的大军前脚打到哪里,立刻就有精明的商人后脚跟了过去。贩卖军需粮草,收购战利品,这些都是赚钱的买卖啊!”
  “这些算什么?我听人说啊江南很多工坊都在托人找门路向帝国军购买倭国战俘呢!这些奴隶只要给他们管吃管住就行,又不用出半分工钱,哪怕打死了官府也不会过问,在南京一个战俘的价格可都已经炒到两百银币了!”
  “哎,你可别说啊,昨天你们看到送急报进京的军使没?陕西那边又要打仗了!”
  “打仗好啊!等帝国军队凯旋的时候,咱们也买几个鞑子奴隶去!”
  “没见识了吧!这回陕西犯边的可是俄罗斯人!”
  酒客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不时传出一阵阵哄堂大笑,店家乘着众人兴致正高,端茶送水也愈加殷勤。在酒楼靠窗一角,却有两人没有参加这场喧闹,反倒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神情。
  “我们当初支持萧弈天,是为了协助他匡扶国统,并不是要继王锡爵之后塑造另一个挟天子以令天下的独裁者。”李贽发出一声低低的叹息,“现在的他是一意孤行穷兵黩武,这和我们的初衷相去太远了。”
  “卓吾先生,您说得不错。萧弈天自当政以来,就一再打压读书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反倒重用那些鄙下的贩夫走卒之流。如此轻贱文人成何体统?”
  李贽摇摇头,“萧弈天做的未必全错,但他实在是走得太远了!抬高工商士卒的地位、整顿财政吏治、为国家选拔各行业的有用之材,这些本来都不是坏事。但如果不明白中庸的道理,不加以调和让步而一昧蛮干,这样只会纠枉过正造成更大的祸害。”
  “是啊,”他的同伴附和道:“内阁不计后果地限制地租,虽然表面上提高了佃户的生活水平,但也造成了地价的大幅下跌。在全国各地,土地兼并的浪潮愈发猛烈,失去土地的流民多达数十万计。他们或者成为地主的长工,或者进城到工坊干活,实际收入反而不如从前。唉,如此苛政历朝历代可是前所未闻啊!”
  “这还不是为了便宜那些商人?”李贽冷哼一声,不屑地回答。“失去土地的农民越多,工坊就能以越低的价格雇佣到工人。不错,这些商人为帝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收益,但这并不等于帝国的一切政策都应该倾向他们!”他说到这里犹豫了一下,又道:“前日我听若秋所说,内阁已有意向在天相殿设立一个议政院,让士绅甚至平民也参与到帝国行政决策中来,让帝国的决策层能听到更多庙堂之外的声音。”
  “这不是很好吗?”
  “问题在于议政院的人员构成!”李贽脸色铁青,显是极为气恼:“内阁预定的席位分配中超过三分之一是大商人和工坊主,再除去留给四品以下官员和门吏差役的席位,还有乡绅耆老贩夫走卒等等……最终读书人能够得到的不足两成,可以说在里面根本就说不上话!自秦汉以来,也从没有哪个朝代轻觑儒家孔孟之学到了如此的地步!”
  “是啊,卓吾先生,您现在可以说是中原文士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全国数十上百万读书人——他们已经被内阁的暴政剥夺了科举出仕的大部分希望和机会,都期待着您为我们争取一个公道啊!”
  李贽摇摇头:“哪怕是对于一个帝国皇帝而言,庞大的读书人阶层所施加的压力也是难以拒绝的,但这对萧弈天毫无意义。出身行伍的他,习惯于用武力来代替商讨和妥协来解决问题。要想他让步,唯一的可能就是让他别无选择。”
  “但是,萧弈天拥有强大帝国军队的效忠,单凭我们是无力和他对抗的。”
  “不只是军队,”李贽皱着眉头朝大厅中间那群酒客呶呶嘴,“看看那些凡人们的想法吧。商贾和工坊主们支持他,因为内阁的政策给予了他们前所未有的地位和权利;农民们爱戴他,因为他们的短视只能鼠目寸光地看到更低的地租和赋税;士绅和平民们更把他视为战神再世,因为帝国的荣耀每一刻钟都在得到增强。
  “事实即是如此,民众们总是有一种偏执的狂热。他们渴望封狼居胥这样的胜利,追求万国来朝的威仪,崇拜引领帝国走向辉煌之路的铁血领袖。萧弈天做到了,他给予了民众他们所愿意看到的一切:胜利、征服、土地、财富、奴隶……然后再让他们为这些毫无实际意义的东西付出代价。天可怜见,征服海对面的几个岛屿对江南的一个农夫意味着什么?一场凯旋仪式和更沉重的赋税,仅此而已。可悲的他们却还要为此鼓掌喝彩!”
  “卓吾先生,您的意思是我们得不到任何的支持了?”
  “不,还有人比我们更恨他。”李贽干瘦的脸上第一次露出笑容,“就是那些坐拥千百顷祖传田产却变得一天比一天更穷的人。”——
  “真是不可思议!”于庆丰把一叠半寸厚的报告放在枢密院副帅阁的檀木桌上,“你看,这里是乙酉战争的财务支出报告: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的直接军费,八百六十万的抚恤金、奖赏以及其他开支,总值四千七百二十万银万历通宝,相当于帝国太仓一年入账的七成。”
  “战争总是要花钱的。”慵懒地躺在圈椅上的慕容信光挪动身子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端起一杯清茶贴近唇边。“我只是很感兴趣蹇尚侍郎拿到这份报告时是怎样难看一副表情。”
  于庆丰开心地笑了,“什么也没有。事实上他高兴得不得了。看吧,这里是战争的收益帐目表:首先是倭人支付的半数战争赔款即白银一千万两,嗯,准确地说是七百五十万两白银和五十万两黄金,剩下的一半以年产值折合八十到一百万银币的矿山永久开采权代替;按照《丁亥条约》规定,倭奴国每年还要向我们支付一千万石谷物,折价约六百万银币;另外,平倭远征军从占领地各城市得到了大量贵重战利品,总价值相当于两千五百万银币;最后一项收入来自于战俘,朝鲜战场上捕获的四万战俘已经以四百万银币的价格出售给了朝鲜王国,来自倭奴国本岛的第二批总数超过二十五万,就目前的进展来看达到四千万银币毫无困难。”
  慕容信光几乎把茶倒在了自己身上,“四千万!你不是开玩笑吧?那么——”他拿过报告迅速浏览了一下:“总数是……八千五百五十万银币,再加上约七百万的年金!”
  “八千八百万,”于庆丰补充道:“这是考虑了差价和火耗以后的数字,总的盈余则超过四千万银币。哈,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啊,蹇尚都快高兴疯了。”
  “你们兵部怎么能这么便宜他?”慕容信光笑道,“军队挣的钱当然应该由军队来花了。我这里可还有两个师的近卫军没换装新式后膛火枪呢。”
  “就算削减所有官员的俸禄也不会少你的军费,这可是忠武王大人亲口说的。”于庆丰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至于这笔钱嘛,还是要先交给户部销账的。”
  慕容信光动作夸张地摇摇头,“难道我就不会心痛吗?话说回来,那个女孩在倭奴国的表现真的很不错啊。”
  “就一个十九岁的少女而言简直是天才了,”于庆丰漫不经心地回答,“不过她好歹也是出身将门啊。嗯,又多了一个瓦莲莉娅吗?”
  “这方面你完全不用担心。”慕容信光放下茶碗站起身来,神色略显阴沉。“李华梅是地位尊贵的大明飒玥郡主,和非我族类的俄罗斯人完全不同!如果可能的话,我倒希望她真能成为忠武王侧妃。”
  于庆丰苦笑着摇摇头,“上次你不是说再不过问大人的家事了吗?怎么,给长公主做了回媒还嫌不够?还要再来一个郡主?”
  慕容信光重重哼了一声,“我才不去过问呢!上次被你拖累的还不够吗,好端端的扯上我干吗?拜托,别再提这个危险的话题了好吗,我才不到三十岁,不想这么年轻就被御卫队秘密处决。好吧,忠武王大人让我们给予参战建功的军队荣誉性的奖励,你看这事怎么办?”
  “我昨日和大人谈过,他已经同意了兵部的提案:在所有立下卓著战功的近卫军团军旗上添加一道特别的龙纹徽记,按照功勋的大小和次数分为金银铜三等。功勋军团可以得到帝国兵部的政策倾斜,优先获得装备和兵员补充,甚至获得经费自行扩大编制,参与辅助作战的国防军卫也可以参照此例。金龙近卫军团可以提升为御卫队,金龙国防军也可以提升扩编为近卫军。现在就等你们枢密院把功勋单位的名单报过来了。”
  “我改天派人给你送过去。”慕容信光重新拿起财务报告,审视片刻后道:“乙酉战争我军的伤亡并不算小,兵员减员大概在三万五千左右。辽东军的损失当然不用太过操心,但我们自己的士兵缺额就必须要尽快解决了。最近的几次军事会议都和俄罗斯有关,我琢磨着快要和他们动手了。唉,六个师的近卫军,还是不太够用啊。”
  “说到底你还是瞄上了那几千万啊。”于庆丰笑着从他手里抢过报告,“你说的我们不是不清楚,兵部如今也正在对驻守各地的国防军进行全面清查。名义上我们帝国拥有两百万军队,可实际上呢,在籍的往往不过十之三四,真正有战斗力的更为缺少。我的计划是将国防军削减到一百个卫,加上禁军八卫共六十万五千人;相反,近卫军的数量需要大大增加,先期目标是达到十二个师共十八万人。如此一来,再加上十五万外籍兵团和八万海防军,枢密院就有了随时往海外投放四十万士兵的能力。”
  慕容信光不以为然,“我不要计划,要实实在在能够上战场的士兵!陕西边境上的摩擦越来越激烈,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线!一旦忠武王大人定下了战争的决心,帝国军队就必须马上开赴前线。”
  于庆丰轻轻皱起眉头,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你觉得战争真的会爆发吗?我是说,还有没有缓和的余地?”
  “没有。”慕容信光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次边境冲突已经带上了太多政治意义。刑部的探子向我回报,京师的大街小巷都已经开始议论纷纷,几乎所有的民众都支持……或者不如说是要求我们与俄罗斯开战。甚至可以这么说,一次惩戒性的军事行动已经不足以安抚他们,民众想要看到的是一场征服敌人的全面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