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22部分

草清-第22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婆子赶紧朝李肆奔过去,却被李肆挥手止住了,现在他还不想跟刘婆子说话。
    走到关凤生身边,李肆一脸凝重,低声问道:“关叔,你真的……会造炮?”
    关凤生咬牙点头:“家里传下的,十多年前帮佛山铁场造过,就被钟老爷记住了。”
    李肆微微抽气,自己这未来的岳父,居然真是个炮匠!之前田大由说起的时候,他还不太相信,一定要先在关凤生这得到确认。
    钟上位想要干什么?
    他要关凤生造炮!
    四门六十斤劈山炮,两个月内造好,如果完成,钟上位就会把村人在矿场上的所有积欠一笔勾销。
    这钟上位到底藏着什么祸心?他们凤田村搞死了赖一品,他却把生意送上门来了?是个人都不会贱到这种地步吧?
    那就是阴谋了,火炮是军国利器,小民私造是死罪,其他书友正常看:。钟上位此举,不仅是把凤田村,连带把自己都送到了铡刀下面,没见过这么蠢的复仇计划。
    非常之事,必有非常的背景,关凤生的解说,让李肆明白了一些。
    “钟老爷是韶州总兵白大人的帮衬,他的矿场和铁匠铺,都是跟白大人一起分匀银子的。更具体的事情我也不太清楚,可钟老爷帮着白大人造军器这事,整个英德的匠人都心里有数。”
    这钟上位,果然根基不浅啊,居然能攀着白总兵做这么忌讳的事,李肆暗自乍舌。
    刘婆子在一边跳脚喊了起来:“关炉头,为了这眼前难事,钟老爷把赖大少的恩怨都放下了,你真要拒了他,惹得他眼急,别说你们凤田村,我们刘村都要跟着一起遭殃!”
    李肆低声道:“看刘婆子这样子,钟老爷是来真的了呢。”
    关凤生摇头:“可这事,我们真不敢碰……”
    李肆皱眉:“我们?”
    田大由走了过来,拍了拍他肩膀:“你关叔会造炮,我田叔嘛……会造枪,造枪造炮虽然大不相同,可有些基本的东西却是相同的,所以真要造炮,我还是你关叔的帮手。”
    李肆张嘴瞪眼,这田大由,居然又是个枪匠!小小的凤田村,怎么全是高人呢?
    田大由接着说道:“可你关叔说得没错,这事我们真不敢碰。贾狗子和吴石头你很熟悉了,他俩的爹跟我们一样,也是枪炮匠,之前和我们一起在佛山干过。五六年前,也是钟老爷找他们帮着上一任总兵造枪,结果绿营简阅的时候,鸟枪炸膛太多,他们就成了替罪羊。挨了板子,家也破了,人也气病而死,不是村里人照顾着,那一对小子还根本活不下来,其他书友正常看:。”
    关凤生点头:“所以从那之后,我们再不敢跟钟上位有这事的牵连。”
    正说到这,刘家二儿子发急,分开村人走了过来。
    “我娘之前的确有过错,可你们不能被这点小恩怨蒙了头脑。这次钟老爷真的被逼急了,事情办不成,缴了咱们刘村挂在他名下的田还只是小事,你们凤田村这山场,他只要给白总戎和李知县报个矿徒窃占,你们的麻烦可就大得没边,四哥儿……”
    他看向李肆:“我知道你认识段老秀才,赖一品的事,知县老爷也伸手帮过你。可这矿场的事,钟老爷真发狠割肉捅出去,段老秀才和李知县也护不住,毕竟这可是黑矿场,你们和钟老爷的白契,应该没说到采矿吧。”
    当然没说到,契书上钟老爷可没留下什么马脚,真正的租约什么的,都只是口头上的,毕竟是黑矿场。
    “赖一品的事,听钟老爷的口气,好像也在怪他自己。如果你们能在这事上帮一把,就算是帮自己吧,之后和钟老爷在赖一品这事上,也能有个回旋不是?”
    刘家这二儿子思维清楚,条理分明,利害摆得头头是道,比他那个只知道跺脚干嚎的母亲强多了。
    李肆有些讶异的哦了一声,看不出这小子还像个人物呢,“你是……”
    “刘兴纯,上有大哥讳兴兆。”
    这个和范晋差不多大的青年朝李肆拱拱手,李肆还礼,心想刘婆子还算生了个好儿子。
    “那后面应该有钟上位的人吧?”
    李肆也没和他细说,只瞄了一眼刘婆子身后那几个伴当,这么问刘兴纯。自从赖一品死了,钟府的人就不敢过来了,矿场上的课长和客长每次都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来这里查验一下,就飞也似地溜掉。
    如果钟上位只派自己的人来谈这事,那肯定是没得谈,所以才要找刘婆子这个中人,但他也不可能不放自己人在场。
    刘兴纯也怔了一下,似乎没料到李肆看事这么准,接着才点了点头。
    “把他叫过来,关炉头和田镶头都在这,他把消息带回去,钟老爷应该就不会为难你娘了。”
    李肆平静地吩咐着,刘兴纯顿时松了口气,听起来似乎还有商量的余地。
    趁着刘兴纯叫人的功夫,关田二人看住李肆,都很不解:“四哥儿,你是啥盘算?”
    尽管这事只直接跟关田二人有关,可牵扯到的是整个凤田村,关凤生和田大由下意识地就将李肆当作了拿主意的人。
    “现在情况不是太清楚,进退都很麻烦,所以先得把事情完全搞明白。”
    李肆已经相信钟老爷确实有求于他们,这事不是他设的套。之前在县衙,段老秀才就说到了白总兵有麻烦,不然李朱绶还下不了决心对付赖一品。而昨天跟萧胜聊天的时候,他也说起了白总兵的生意。但是还有很多细节需要确认,不能随便冒险。
    一个看起来是钟府家仆的人被刘兴纯带了过来,李肆也不跟关田二人商量,直接道:“钟老爷开的价码太低了,我们要三千两银子。”
    那家仆本就在努力掩饰着脸上的不屑,听到这话,差点喷了出来:“三千两!?你以为是造红衣大炮呢!?”
    李肆皱着眉头,逼视着那家仆,冷哼了一声,那人笑容敛去,三根指头还犹自比划着。
    “你回去禀报就是!啰嗦什么?”
    李肆挥手,那家仆下意识地就弯腰打了个千,转身走了,跨了两步,这才醒悟过来,那不过是个穷酸少年,怎么自己还给他行礼!?想着要怎么捞回点脸面,可纠结了片刻,却发现多半是自找没趣,不得不耷拉着脑袋,快步离开。
    求人就得有求人的姿态,李肆是这么想的,就算是钟上位亲自来,他也不会给什么好脸色。呵斥走了那家仆,李肆转向关田二人。
    “咱们先漫天要价,钟老爷肯定得坐地还钱,趁着这个时间,我去走一圈,把事情搞清楚了。”
    关田二人都一个劲地点头,刚才李肆吆喝那家仆的气势,他们想学也学不来,也只能把事情托付给李肆。
    第一个找的就是萧胜,到金山渡的时候,张应和梁得广二人看了看李肆,想说什么,却没敢开口,就眼睁睁看着他进了署房。
    “李肆!?你真是阴魂不散啊!”
    萧胜见到他的神情就像是见到了鬼一样,抱着脑袋***着,等看清他的面目,李肆也吓了一跳,两眼血丝不说,脸颊还像是又瘦了一圈,脸上的疤痕显得更为狰狞。难道就因为自己一句“当今皇上没有剃发”,他居然一夜未眠?
    身子扭着,像是决定不了到底该躲开李肆,还是迎上来直面问题,萧胜挣扎了好一阵,才终于下了决心。
    “我不想看到你,你走吧!”
    他的决定就是逃避。
    李肆怎么可能放过他,自顾自地走了过去,顿时闻到了刺鼻的酒味,眼睛一转,还看到地上躺着好几个瓷酒瓶。
    这单纯的娃,看自己把他害成什么样子了……
第三十四章 文武皆有道
    第三十四章文武皆有道
    “人,活得轻松一些的好,别太自寻烦恼,其他书友正常看:。”
    李肆平静地说着,之前种了蛊,现在再灌点麻药。
    萧胜喘了一会气,他不是没这么给自己开脱过,可终究是一个人发闷,这会终于有了外人开口,纠结成一团乱麻的心也稍稍舒缓,是啊,管那么多干嘛……
    “说吧,是不是又有什么事要坑我?”
    萧胜冷静下来,昨天的对话,他翻来覆去地想着,对这李肆的“阴险”,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其他书友正常看:。
    “我是想来问问你,白总戎是不是家里穷得开不了炊,把炮融去造锅了,他吃空粮还吃不饱吗?”
    李肆毫无忌讳地问着,现在跟这箫胜已经不必见外了。
    “还以为你真懂军中之事呢,原来也只是个门外汉,空粮的事情,你这点见识,也就跟庸民差不多……”
    箫胜嗤笑不已,接着面孔又僵住了。
    “你小子,又要套我什么话?”
    他下意识地就将李肆的话又当作了钓鱼伎俩,昨天的苦头吃得实在太足,也不怪他反应过激。
    “萧大哥,我又不是洞烛万里的仙人,可不是什么都懂的……”
    李肆微汗,这后遗症可真不轻呢。
    把钟老爷的事原原本本说了出来,李肆问:“这该是私造火炮吧?”
    萧胜牙痛似的捧住了腮帮子,长吁短叹起来。
    “私造火炮当然是死罪,可这不是私造,而是公造。白总戎在英德的一桩生意就是这个,看来我又要跟你扯在一起了,啊——”
    大家都是涉事人,萧胜也不再遮掩,认命地开始跟李肆解释。要说清白总兵的生意,就得从绿营薪饷的大背景说起,否则理解不了白总兵的处境。
    听着萧胜的解说,李肆渐渐展眉,这绿营的贪腐,居然是这样一篇文章啊,书迷们还喜欢看:。
    李肆虽然清楚绿营军制,但也只限于军迷能感兴趣的内容,薪饷方面没怎么关心过,只知道绿营将官吃兵缺空饷,也就是所谓的喝兵血,其他的黑幕就没概念了,可萧胜告诉他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绿营空粮分三种,这第一种为的是公事。绿营薪饷不只是兵丁薪饷,军装整治、官署教场修缮、心红纸张,这些公费,也都包在了里面。”
    “所有建署衙的带兵官,包括营协标,都不得不挪出兵缺,用薪饷来应付公差,也就是‘公费名粮’,多少不定。像是台湾,事务繁多,那里的公费名粮能到五分。白总戎所在这韶州,贼多矿徒流民也多,比台湾少不了多少,我估计怎么也得有三分,这都是朝廷默认的旧规,督抚提都知道的事情。”
    三分就是百分之三,韶州镇标账面上是三营三千人,这就能出大概一百个兵缺,算起来每年也就是一千来两,对一个总兵衙门来说,这点办公经费显然不太够。而受韶州镇节制的还有三江口协和南雄协,出于绿营大小相制的原则,白道隆可吃不到他们的兵缺。另外能吃的也就是个二百来人的英清江防营。
    “所以你能看到县城外的教场和中营左营的署房都租了出去,而总兵衙门也破败不堪。这些公费名粮既然不敷使用,历任主官干脆就只用在心红纸张这些事上。虽然他们有心红纸张名义的薪银,可那是补贴他们个人的。”
    公费名粮之外,第二种空粮就是“亲丁名粮”,萧胜说到具体的内容,李肆就跟以后的养廉银联系了起来。
    清代文官薪俸很低,武官就更低得没谱。和知县一个品级的把总,年俸是36两银子,要到守备以上,才会享受额外的蔬菜烛炭银和心红纸张银的补贴。文官吃火耗是潜规则,而武官对应的是吃“亲丁名粮”,也就是以家人亲随的名义,占用若干兵缺。
    “四十二年,朝廷公开认了这亲丁名粮,各省核定的员额不定,其他书友正常看:。广东这里,提督有80份,总兵60份,千总5份,像我这样的值汛2份。”
    听着萧胜的解说,李肆心想,这兵缺本就不合正理,现在却反而成了正二八经的制度,真是搞笑。这么算来,镇有镇缺,协有协缺,营有营缺。纸面上全国绿营有六十来万,实际能有多少?
    “前两种空粮加起来,事轻的地方估计缺额一成,韶州这里,估计能到一成五,这都是成例。而第三种空粮就是贪腐了,摆到台面上,主官是要遭参劾的。这种空粮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离谱,多是营***缺了,主官不补。或者兵丁另作差事,留下的半缺。每任大多只在前任的基础上加一丁点,就不知道若干年后,会累积到什么程度。”
    说了这一大堆,萧胜作了总结。
    “大人们可不会指着吃空粮过日子,这点小钱可养不活他们。”
    李肆点头赞同,算起来这个白总兵不过能吃最多五百兵缺,一年才六七千两,里面还要包括办公经费,这可是二品大员呢,连李朱绶那种“清官”的水平都不如。
    想想现在还是康熙年,绿营还没到败坏的底线,这第三类空粮还没累积到太明显的程度,那么武官捞钱,动的就是别的心思了。
    萧胜总结了两个方向,一个还是在军费上。包括扣建和截旷的挪用,买马经费,也就是朋扣的虚报和贪占。此外薪俸发放的银钱比例,马乾(战马草料折成的银子)的贪冒等等,都是小动作。只要前任没被掀出来,就被后任当作潜规则一直延续下去。
    地位低,没什么人缘的主官,就只能在军费上动手脚,可有本事的人,或者靠着好地方,有好职位的主官,就另有他途。
    “经商?”
    李肆眨巴了下眼睛,暗道自己早该想到这一点,其他书友正常看:。
    “太平钞关就在韶州府,总兵衙门用兵船做买卖,可以免过关商税,有时候也借给商人,可以收到不少孝敬,这是一大桩。”
    “钞关的巡役有好几百号,薪费不低,其中不少都是绿营兵。几任总兵和钞关的监督都有默契,绿营出人去挣半份钞关巡役的饷钱,钞关省下这笔银子。因为是绿营的人上船查货,所以商人们也都会给总兵送些孝敬。”
    李肆暗道,这就是典型的靠水吃水了。
    “还不止经商,白总戎在英德和钟老爷开了好几处矿场,其实这也是历任总兵立下来的事业,既能给兵丁找一份活计,又能分到一些银子。知县老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他还有一份。”
    靠山吃山也有了,粤北这穷地方,总兵居然也都能榨出油花来,真是有才。
    背景解说得差不多了,萧胜就说到了李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