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326部分

草清-第326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非以前的五爪龙。
    既然李肆变了这华夏之君的定位,这些仪制,自然也不必再一板一眼照着原本的来了。每朝新君,本就在这仪制上有自己的添改,这时礼科那帮腐儒也再无心力喊什么不合礼了。
    李肆展臂,龙袍大袖挥洒,仪卫再度高喊:“拜!”
    欢呼中止,诸臣、众民纷纷拜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这一声落定,李天王成为历史,李肆登基,就此成为皇帝,一位回归了上古三代圣王定位的皇帝。
    “朕……”
    李肆扬臂,示意众人平身,十数万人,黑压压遮蔽视野的跪拜,原本他还没觉得什么,以前在战场上见的人比这还多。可现在一声更改后的自称,却让他感觉到了明显的不同。
    虽说不再是君父,可君王之尊,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消解掉的啊。
    李肆这般感慨着,如此自称,还真是难以适应。
    他朗声道:“朕与天下人之约,非随意口舌,此约将供奉于此,上天看着朕在践约,尔等万民也能以此比照,看朕是不是在践约,天命即是人心,上天能授得朕天命,也能收回这天命,就如尔等万民之心……”
    他捧起一幅文卷,再道:“此约,名为《皇英君宪》,乃我皇英不移之祖训,非独朕遵行,朕之子孙,也必得奉行不悖,否则……天谴之,民弃之,天命当绝于皇英!”
    即便是梁载琛这样的腐儒,看向李肆的目光也生起一股面君的凛然,孔尚任也再度长叹一声,心说以约接下天命,如此帝王法统,还真是史无前例的稳固,更直追三代之圣。李肆那番约定,当然只是粉饰,但只要行得一些善政,治下能稳,这帝王就如铁铸一般,不管是怀念朱明之辈,还是心向满清之人,都难以撼动。
    黄绫包裹的文卷置放在无字的上天主位下,“始平之章”再度奏响,现在是李肆以大英皇帝的身份,再一次祭天。
    就在这一天,也就是大明永历七十一年,满清康熙五十六年,十月初十,李肆登基,国号依旧为英。
    李肆称帝,一番准备很早就开始进行了,包括找前明十六位亲王。只是孔尚任一来,让李肆不得不重新思考帝王法统问题,以至于《皇英君宪》的推出,比计划中的提前了许多,其他书友正常看:。原本李肆是想称帝之后,梳理好了自己的君权结构,再水到渠成地推出这份《皇英君宪》,以此确立自己的帝王法统,重新定位君权。而现在为了安抚自身人心,不得不提前以此大宪来立约,拿下天命,获得君王法统。
    让李肆意外的是,这份君宪不仅确立了自己的君王法统,还拉拢了三贤党等新儒,甚至一些旧儒也心思安定,在后续的朝政筹备工作里没有添什么乱。作了一番了解后,李肆才明白,原来这些人把他关于《君宪》等同于“祖训”的话听了进去,有此祖训,在他们看来,李肆这君王,当真是要学宋时皇帝,即便不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是矮其帝王之尊,克制自己的皇权。
    称帝之后,诸项事务繁杂,即便有所准备,李肆也是四脚朝天,皇帝仪礼规制,内外廷结构,政务处置流程,文武官制、地方官制,财税调整,如山一般涌来。诸多事项又不能直接抄明清之治,李肆只好熬夜加班,竟觉日子苦得跟赶稿的打工仔一般,都没能顾得上跟老婆亲热。
    纳朱雨悠之事也被拖了下来,她作为李肆的文书,更是被指使得团团转。之前的哀苦心思在忙碌中也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谋划一国的新鲜感和成就感。
    一连几天,李肆都跟着朱雨悠在肆草堂忙碌,直到一群高髻华服的宫装丽人出现,将埋头抄文书,忙得额头生火的朱雨悠拉出来,她才醒悟自己还有一摊更重要的事要面对。
    “雨悠妹妹,你的园子,是要叫雨园呢还是悠园?”
    严三娘微微笑着问道,然后朝自己那已经成了皇帝的丈夫投去嗔怪的一眼。不让人家朱雨悠回家待嫁,就把人家一直押在身边当劳力使,你还当是以前在李庄那般用人啊?
    “这这……是不是有言官在说小女子妇人干政?”
    朱雨悠很快代入了身份,手足无措地说着,可似乎角度有些不对。
    这时候李肆才醒过神来,抬头一看,抽了口凉气,其他书友正常看:。
    仙女们下凡来了呢,还是一窝,严三娘、关蒄,还有大腹便便的安九秀都是一身少见的宫装,饰坠环佩叮当,配着或明丽,或婉约,或绮艳的容颜,原本的疲劳骤然消散。
    捻捻自己的小胡子,李肆起身,拉住这个,搂住那个,两眼发光,蠢蠢欲动。
    “四哥哥……今儿晚上不准再睡在肆草堂了。”
    关蒄抱着李肆的胳膊撒娇,她这话的潜台词可非一般人所料,神算姑娘正想炫耀她的神通局又有了什么业绩。
    “关蒄,你四哥哥现在可不一般了,注意称呼哦。”
    安九秀插了一嘴,关蒄碧玉眼瞳一瞪,愣愣地点着头,摆出不知道要作万福还是要跪拜的姿势道:“是喔,该喊万岁爷了……”
    李肆和严三娘同时噗哧一笑,李肆一巴掌拍上关蒄的小屁股。恍惚间,时光似乎又回到了五年多以前,这丫头抱着长矛,也冲到凤田村外,跟着村民一同阻止流民劫掠时的情形。那时李肆可是一顿好揍,抽得关蒄哭了一整天。
    “我可活不了一万岁,也不是什么爷,就是你们的男人而已……”
    李肆揽过三个媳妇,在一边的朱雨悠满面通红,想要退开,却觉太显形迹,正无措间,却被严三娘伸手拉了过来,在李肆身边站了一角。
    朱雨悠就盯着自己的脚尖,听李肆继续说道:“而你们呢,就是我的婆娘,不分大小,尊卑,贵贱,我会一视同仁地疼爱你们,为你们挡风遮雨。”
    严三娘眼波流动,伸手抚住李肆那已经累得有些削瘦的脸颊说:“陛下啊,你已经革了君王的命,现在又要来革男人的命么?”
第四百三十九章 无尽的舞台
    第四百三十九章无尽的舞台
    李肆还真有心搞个大被同眠,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可接着的事情让他意识到,皇权的法理雕琢因他一言而决,但要落到实处,还得跟臣下们进行漫长的斗争和磨合。
    那个腐儒老头梁载琛又找来了,此人虽满心想着扶朱明,但如今英朝砥定,他却没有忿然离朝,而是继续粘着李肆,似乎本心就是扶着皇权,无所谓明、清或者英。李肆没有踢飞他,想着即便是腐儒,在他所设计的天下舆图中也该有一席之地,就让他任了礼部侍郎,继续领着一班腐儒,为本朝效力。
    梁载琛是来发杂音的,他对李肆所起的年号不满,说年号不仅俗,而且有人用过。
    果然,腐儒也是有用处的,起码人家是古书通读,学问满腹。听这腐儒老头一说,李肆也觉得自己年号起得不对。
    原本他起了个“天宪”的年号,寄意为“天道授宪”,同时在一般人看来,又有“口含天宪”的味道,很是威武,嗯嗯,书迷们还喜欢看:。
    他起了这年号,老师段宏时正在埋头为他登基准备一份大礼,没工夫过目,其他人又畏他威严,觉得他该是自有深意,没有异议。
    梁载琛说,这“天宪”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宦者传论》,说“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是讽刺人的话,大家说到天宪,就是“口含”,这怎么能用来当大英年号呢?而且,安南朝也有人用过,还是一个反贼拥立傀儡之王时用了这年号,怎么也不能把他们用过的捡来。
    李肆不得不痛感自己这伪劣秀才没文化,厚起脸皮问梁载琛,年号到底该怎么取。梁载琛却说陛下先出寄意,然后臣子们从经义古典上寻得合适之号。
    “我英朝持天道,求上古三代圣治,叫……圣道如何?”
    李肆回过神来,可不能让这班腐儒去操弄,直接说出了另一个构想,但底气却很是不足,这“圣道”似乎有点……拿他前世的话说,有点小白了吧。
    却不想梁载琛摇头晃脑道:“《庄子…天道》曰,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陛下所言君王之道,乃天道与帝道相谐,遂成圣道,好,好!”
    李肆表情呆滞,好,好个马屁……自己随便一想,这老头就能引经据典,说得浑圆,果然是一张草纸都有它的价值。
    勉力撑开一丝笑容,李肆道:“你们礼部再查核一番,若是没别人用过,我以后就叫……圣道皇帝了。”
    这话出口,旁边一人嗓门打着颤地道:“陛下失言,臣不敢不记,请陛下自尊。”
    嘿……这么快就有人犯贱,不,进谏了?
    转头看去,却是外记注官,估计刚刚从私塾里拔出来,还一脸当年范晋范秀才的酸气,书迷们还喜欢看:。
    既然是皇帝,就得有起居注官,但李肆削了皇权,这记注官就有了内外之分。内记注记录李肆私事,隶属中廷。外记注则在正式场合记录李肆的言行,属于外廷。礼部侍郎觐见李肆,讨论国务,外记注官自然在场。
    起居注记载皇帝一言一行,主要是为了编撰国史,因此间接有监督作用。此刻这个外记注官听到李肆自称“我”而不是“朕”,觉得不合礼法,乍着胆子提醒了一句,一边说还一边在本本上写了一句:“十月十八,上见礼部侍郎梁载琛,失言称我……”
    开战了啊,李肆怒火升腾。
    “谁说要一直朕朕的?宋明时也不是随时都朕朕的吧?只要不是朝会大典,这称呼何须讲究?这一条,抽了!”
    李肆也学起了满清皇帝,要随意抽改起居注,记注官打着哆嗦抱着本本摇头:“臣不奉诏!”
    眼见李肆额头暴起青筋,梁载琛阴恻恻来了一句:“陛下与臣议年号,即便是朝会大典,也不能再比此时正式,陛下自该至公心,正帝尊……”
    这话是说,既然是讨论年号这么严肃的事,你就该把自己完全代入到皇帝的角色里,自称“朕”,否则名不正言不顺。
    李肆沉默,心说跟这帮腐儒较真就是自找罪受。
    换了笑颜,李肆道:“梁卿此言极是,朕……记下了。”
    接着他看向那记注官,笑意更是盈盈:“刚才是朕无心之过,卿当照实记来。”
    外记注官不哆嗦了,眼角升起泪光,“陛下纳谏之心诚诚,日月可昭。”
    本是坐着的,这一感动,跟着梁载琛一同拜下了,拜过之后,还在本本上刷刷写下一行字:“陛下闻过即改,正君心以待国是……”
    目送这两个腐儒告退,李肆的嘴角骤然垮下,你们要君圣臣贤,我就演给你们看吧,反正政治人物该如何表演,前世他看得太多了。
    若是一般的华夏帝王,整个人生都在这个狭小的舞台上演出,可他李肆却不是,这仅仅只是一处舞台。
    “陛下,大中门外已聚了上万民众,按陛下之前所言,该是出面的时候了。”
    一个年轻人在身侧轻声道,李肆呼了口气,从天王到皇帝,看起来只是一步,变化却是天翻地覆,现在他的日程已经排得满满的,竟没有多少自在时间了。
    昨日被老婆们提醒,朱雨悠已经回了家,现在身边人是这个杨适。老李庄人,二十多岁,老实憨厚,在白城书院读了几年,学问不深,但做事细致勤勉。被李肆委任为内廷司谕,其实就是随身助理,主要工作是跟中廷交接李肆的事务流程。
    “格桑,走!”
    李肆起身,招呼着内廷司阙格桑顿珠。
    “陛下稍等,还得去找龙大哥安排护卫呢!”
    这个依旧一身藏服的康巴汉子高声嚷嚷着,还没多少把李肆当什么博格达汗看待的尊崇,可就是这语气才让李肆感觉熟悉,嘴角又泛起欣慰的微笑。
    李肆称帝,安保体系就有了一番大调理。内廷司阙是随身宿卫,由格桑顿珠统领,人数也就五六十人,其中还包括一半女卫,负责李肆和媳妇们的随身安保。担负主要护卫职责的是中廷的禁卫,由龙高山任禁卫统领,负责李肆出行的安保。
    “别那么麻烦,招呼他跟上就好。”
    李肆一边由侍女伺候着穿上朝服龙袍一边说着,再戴上翼善冠,出了肆草堂,跨上马车就叫走,后面龙高山和格桑顿珠急急策马跟上,沿着无涯宫侧道,片刻后就到了大中门,书迷们还喜欢看:。
    天坛自祭天大典后,除了连接大中门的大道和中间那一圈外,其他地方都对外开放。偌大广场上,人来人往,朝着天堂正中那无字“天牌”叩首。让人们如此恭敬的,除了这上天之位外,还有上面供奉着的《皇英君宪》。
    这份君宪的内容已经通过报纸,向英华治下所有民人传播,看着里面的内容,人们都觉恍若置身梦中。从古至今,没有哪个皇帝会这么细致、这么郑重地向天下人许诺,还宣称若是做不到,他这皇帝,连带他的子孙,都随时准备着下台。
    仅仅只是这样的许诺,就足以牢牢地吸聚人心。而随着这份君宪还一同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将之前李肆身为英华天王时的《英华民宪》、《英华商宪》进行了汇总整合,包括简削之后的《皇英刑律》,仅仅是这些法令,就足以让各界民人,乃至读书人满心称颂。在他们看来,靠着这些法令,以及李肆在天王府时期的一系列仁政,就足以保证李肆的治政,朝着他的许诺稳稳前行。
    所以这广场上恭敬行礼的,什么人色都有,甚至有不少一队队而来的蒙学学童。
    除了拜天拜约的,还有不少聚在大中门下,这些都是朴实民人。什么稻米、鸡蛋、蔬菜瓜果和手工品堆在那些立得笔直的侍卫亲军身前,甚至还有人径直朝侍卫亲军身上披他们缝制的衣物,让原本当泥胎菩萨的将士们既是啼笑皆非,又是满心感动,更有一股浓浓的自豪在全身涤荡着。
    英华治下,其他地方不论,至少广东一省,这两年来日子已经大变样。工商茂盛,农人负担减轻,文人虽各有心思,往昔的枷锁却消解了。而英华官府在医卫、救济等各方面做的事比满清时期强了若干倍,贪腐虽说不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