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367部分

草清-第367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这事御史曾经酝酿过集体上书,可发现李肆将内廷隔开,他们就没什么名义说内廷之事。而且都察院分司,御史也联合不到一起。像前朝御史那般,可以随便就什么话题开火,甚至搞什么风闻奏事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因此没酝酿出结果。
    儒党为主贤党为辅的都察院欲求不满,将枪口转向了朱雨悠之父,回到国子监任职的明襄侯朱慈允,搞得朱慈允焦头烂额,又起了退隐之心。
    严三娘压住怒火,转回正题:“此事很是凶险,不管盘姐姐是什么状况,夫君都会很辛苦,咱们还是得有人陪在夫君身边。”
    那到底谁去呢?
    严三娘肯定去不了,关蒄这个小泪娃也不合适,安九秀和朱雨悠同时请缨,严三娘摇头:“前方可是战场,且不说你们的皇妃身份,万一谁再出点什么问题……”
    安朱两女皱眉,那还有谁?
    严三娘轻咬银牙,决然道:“那位虽是个意外,但进了咱们后园,也就不能出去了,让她去吧。”
    是她啊,关安朱三位同时哼了一声,撅起了嘴巴。
    就这么,宝音公主再次一头雾水地踏上了旅途。
    李肆自然不清楚,自家媳妇以她们的“牺牲”,表达了对自己的支持,书迷们还喜欢看:。十一月二十七日,他已身处岳州以北,临湘县境,心中大石基本落定。
    他收到了雍正的回信,算算脚程,几乎是一日一千二百里,不知道跑废了多少匹好马。
    雍正的回信很有喜感,就一句话,一句跟“御批”不差分毫的话。
    “知道了,朕对张伯行另有旨意,并着湖北巡抚鄂尔泰会办。”
    知道了!?顶头还有个画得浑圆的圈!?如果不是心情依旧沉重,李肆几乎要笑出声来。好你个雍正,也敢吃起老子的豆腐来了!
    这家伙就是用这句御批把他自己摆在主子位置,而李肆只是臣子……
    算了,既然态度端正,这点颜面姑且让给他了,反正自己之前的亲笔信,也该是让雍正吃足了瘪。
    既然雍正服软,李肆也就大人有大量,不去寻思是不是再回一“贴”,把优越感抢下来。
    茹喜已有细报,结合这句“御批”,雍正很积极,直接给张伯行下了谕旨,具体经办人是鄂尔泰,人得由他还。
    由此李肆放了鄂尔泰,让天地会的人在明,军情司的人在暗,扮作鄂尔泰家人,一同直奔武昌。
    即便雍正已有了正面回应,李肆依旧没把希望都放在他身上。除开王堂合一路,格桑顿珠领着希望戴罪立功的禁卫,正从西面直逼武昌。此外,一组黑猫该已进了武昌,后续的黑猫、花猫也已快进武昌,同时天地会也开始牵武昌府城里清廷官员和绿营官兵的线。
    安排妥当,李肆的心绪在茹喜所说的另一件事上扫了一圈,那就是为何之前雍正有所异动。原因正是萧胜所报的南洋之事,不知哪路欧人正蠢蠢欲动,其他书友正常看:。具体是谁,跟雍正商谈进展如何,茹喜说没有探到,而她所下的判断也很公允,让李肆难以怀疑她在耍什么花招。
    茹喜说,此事不可不信,却又难以全信,也符合李肆的判断。雍正多半是在恫吓。如果此事真有把握,他就没必要张扬。
    接着又是个问题,雍正为何要虚张声势?是不是他要对老八开刀,动静可能很大,所以不愿有外在干扰?
    罗堂远说了一件事,似乎与此有关,说在喇萨审问准噶尔俘虏时,有人说青海哪个台吉会投准噶尔。但青海之事隔得有些远,不该值得雍正这么上心。
    情报不足,此事难以继续深想,李肆收回心绪,目送载着鄂尔泰的快蛟船离去,开始思考又一个问题,接回盘金铃后,此事该如何了结呢?
    武昌府,总督衙门后堂偏厅里,马见伯正坐着等人。他恢复了一些血色,但眼神依旧恍惚,这是扯直了睡足两三天的结果。可他心神完全清醒,脑子也转着一个念头,此事到底会如何了结。
    不多时,一个清瘦老者现身,正是湖广总督张伯行。马见伯起身打千,张伯行扶住,正要说什么,马见伯却道:“之前所移人犯,有劳制台处置。下官相信,制台定会奉公而断,下官还积有公务……告辞!”
    他已下了决断,拍屁股走人!
    到了武昌府,交了人,得了休息,几乎快绷断的神经松弛下来,马见伯细一回想,已基本明白,自己冒死一搏,却真是抓了个烫手山芋回来。可此时后悔也再无用,不管是不该在天庙抓盘金铃,还是就该在安乡交给鄂尔泰。
    万幸的是,自己终究还有个能扛下这桩祸事的上司。张伯行是个清官,是个寻常官员眼中的二愣子,他该是能体会自己一心为国的用心。由他处置盘金铃,应该不会像鄂尔泰那几个家伙,总给他一股市侩的恶感,书迷们还喜欢看:。
    张伯行如果要放掉盘金铃,他也认了,就当自己空欢喜一场,平白丢了数十心腹部下的性命。如果丢开立场,盘金铃这个人,他是怎么也不愿为敌的,她让他想起了自己见过的那些在青康旷原苦修的高僧。盘金铃眼中那清澈,就如他们一般,蕴着透悟和深深的悯怀。
    但他怎么也不愿当面听到张伯行将这个决定说出口,只好拱手而别。
    看着马见伯如落荒而逃的身影,张伯行楞了好半天,才一叉腰,挥着扇子骂道:“马见伯!靠你这搓逼驴蛋……靠#^!”
    张伯行并非穿越客,他是河南人,所以才会骂“靠”,这字其实就是“操”……
    他当然得骂,虽然对盘金铃知之不深,但身为前朝孤臣,政治智慧可比骂他白痴的那些人高多了。听了师爷大致解说,他就恍然,马见伯丢来的是一个烫手山芋,还是特大号的。
    现在马见伯这白痴一觉睡醒,终于回过了神。看他脸色,已经知道自己捅了马蜂窝。而这混账倒是光棍,一拍屁股就跑了!?然后让自己来顶缸!?
    骂归骂,张伯行却没追出去,他也知道,这事终究得落到自己手上,因为他是湖广总督,湖北湖南两省军政的老大。虽然还有个荆州将军衮泰,但一般情况下,他是不管地方政务的。
    早前当马见伯把人带进总督衙门时,张伯行就跟师爷连夜商量对策,已有了底调,这不是该怎么要挟李肆的问题,而是要怎么平息祸患。
    自先皇康熙跟李肆在湖南惊天动地打过一场后,朝廷跟南蛮已经平静了一年多,正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和平,乃至蕴生了一些无言的默契。大家虽都当是敌国,却两不相犯。甚至以张伯行的级别,已经大略知道一些双方在藏地联手的事情,南北两位皇帝的关系,压根就不像是生死之敌。
    民间甚至都有戏言,上联“一拥就正坐北”,下联“圣人无道朝南”,横批“一团和气”,书迷们还喜欢看:。这自是嘲讽南北两个皇帝都是一丘之貉,一个是反贼叛逆,一个是篡位夺嫡。
    在如此格局下,如果马见伯真是干掉了李肆,那是不世奇功,可弄来一个盘大姑要挟李肆,这事就真荒唐了。
    先不说朝廷拿不拿得出这个脸面,就说盘大姑面上可只是个民女,什么要挟,李肆认,他下面人也不认。李肆第二日就挥大军而上,这才是一个枭雄的本色。这小子在仁治盛世都能造反,几年间就从乡野里崛起,旷古绝今!就算他如传闻那般,是借了洋人之力,可非枭雄的话,怎么能开今日这局面?
    所以张伯行确定,人肯定是要礼送回去的。
    但绝不是现在,他可不想自己顶住了这个屎盆子,至少先得把官面流程做足,不然可架不住朝堂的汹汹弹劾。
    一方面急报雍正,让雍正给自己下谕,自己就此不留手尾。马见伯在鄂尔泰那打了一转才找到自己,张伯行甚至猜想,雍正给自己的谕旨该是已在路上了。
    另一方面,他既任了湖广总督,以后还得跟南蛮打交道,是不是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解决自己上任后的一系列麻烦呢?比如缺粮少饷,比如两地通关……
    可等了几天,上面还没什么动静,张伯行开始焦躁起来,南蛮大军直插武昌的迹象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他怕的就是在对方大军逼城的情况下被迫放人,那自己名声可就毁了。急调督标人马护城的同时,依旧敞开城门,摆出内紧外松的架势,这是显示自己心中无惧,可张伯行心中就一个劲地念叨,皇上的谕旨怎么还不到?再不到的话自己恐怕得把这个烫手山芋再度转手,比如丢给刚转任陕甘总督的年羹尧,或者是给正侯着接任两江总督的李卫。这两人是今上的心腹,他们随便怎么折腾都该没事。
    “东翁,荆州将军衮泰来了!急急奔波,人都累瘫了,正睡着呢,书迷们还喜欢看:。”
    师爷过来禀报,张伯行不以为意地挥手,那家伙也是来要他放人的,先让他躺着吧,大家现在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蚱蜢。
    还不解恨地再骂了一阵马见伯,张伯行出府巡城,这是他展示官声的一贯风格,却遇到武昌城守营的守备前来禀报,这守备请求封城。
    南蛮打过来了!?张伯行吓了一大跳。
    守备道:“制台之前驱赶了大批南蛮邪教之人出城,现在他们又回来了。说什么盘大姑在城里,要求官府放了盘大姑。这些人聚众鼓噪,标下怕起事端,特请暂时封城。”
    张伯行大惊,他可真没想到,那盘大姑还有这般惑人之能!?
    上了中和门城楼,看向下方,张伯行倒抽一口凉气,数千人正静静跪在城下,扯着形形色色的长幅,写着“积善行德,行医治人,无一可罪,恳求宽释盘大姑”一类的话。
    “果然是遭了邪魔迷惑的愚昧男女……”
    张伯行摇头下了城门楼,就吩咐着防备偷袭,再不理这些民人。
    他本还不是特别上心,可回到总督衙门,师爷又递来消息,“岳州塘报说,正有无数江船顺江而下,不几日就要到武昌。看情形大多还是南蛮民人,怕有数万之众……”
    数万!?算算时间,这该还只是先头赶到的!他们来干什么?
    正诧异间,想到刚才城下那些教民,张伯行恍然,那定是来鼓噪要人的!
    张伯行一颗心如铅一般沉了下去,忽然觉得,自己对盘金铃的认识有些肤浅了,他朝师爷吩咐道:“此女不止掌英慈院,还是那什么天主教的首脑?有此两处的文档么?速速找来!”
第四百九十三章 人心和肉包子
    第四百九十三章人心和肉包子
    “就关在这里,没怎么为难,还找了安份婆子伺候……”
    武昌府总督衙门一侧是一座小道观,现在却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既有衙役,又有绿营,还有套着“亲”字的戈什哈,个个精悍,显是特选之人,其他书友正常看:。
    甘凤池和李四娘、贺默娘几人缩在街道远处打量道观,线人在一边低声介绍着。
    甘凤池皱眉道:“强来的话,怎么也要三组黑猫,外围还得有花猫甚至军队接应。”
    四娘摇头:“还不知里面布置,得翻一倍才能保稳,只能用天地会的人凑数。”
    甘凤池鄙夷道:“天地会?那些人也就能下点迷药,洒点石灰而已……”
    黑猫总共就二十来队,现在能汇聚到湖南的不到三分之一,而对方这布置还只是面上的,劫总督特监可不像劫县府监牢那般容易。
    四娘也没丧气:“咱们只是预作准备,鞑子皇帝多半是要下谕旨放人的。”
    甘凤池转向线人:“能有机会让咱们混进去看看么?”
    线人皱眉:“守内房的是府衙班房的班头,我倒是都认识,可得有合适的由头。”
    正说到这,门口的戈什哈朝这边扫视过来,几人赶紧装作路人,朝一侧的包子铺走过去。
    铺主是个慈眉善目的大娘,笑着吆喝道:“上好的精肉包子,买包子送粥……”
    贺默娘在后面佝偻着,看起来跟甘凤池和四娘不是一路的,她是在顾虑自己的装扮会不会吓到里面的食客。大娘却当是饿着了的穷苦人,朝她招呼道:“大妹子,这道观不施粥,得去城北的和尚庙。大娘帮不了什么,来拿个窝头吧。”
    一个路***声哎哟:“包大娘,还在卖呢?知不知那道观里关着什么?妖孽啊,一身带毒!前日就是从你铺子这过的!还不知蛊啊毒啊邪气啊是不是都飘到你包子上了!”
    包子铺里,食客和大娘同时惊住。
    包大娘勉强笑道:“你王二傻满嘴就是昏话,真有什么毒飘着,那道观站几百号军爷,怕是早就没命了。”
    道理是这般,可铺子里食客却都放下了包子,搁下了粥碗。
    那路人丢了一句就走了,食客们一边起身丢铜板,一边议论起来。
    “该不会是真的吧……”
    “那里还真关着个妖女!知道为啥封城不?就因为好大帮受她邪惑的愚人跑来鼓噪!”
    “是啊,听说那妖女浑身蛊毒,两眼还会勾魂,瞅谁谁就得跟她走,不然怎么来那么多邪人?”
    “前阵子张青天驱的就是这帮人,依着我的话,就该全都劈了!现在可好,城里有妖女,城外有妖人!”
    “不怕不怕,张青天是谁?往咱们武昌府一坐,妖魔鬼怪都要跑掉!一身三昧真火,用得着出刀子劈?”
    “那倒是,得亏有张青天在,不然还镇不住这妖女,不过就这么关在城里,心头渗得慌啊。”
    片刻后,铺子里再无食客,看包大娘脸色也变了,四娘不忍,说咱们不在乎,伸手要掏钱买包子,包大娘却连连摇手。
    “大娘不想害人,别吃了!是觉得这两日家中狗儿不安生,原来是来了妖女!怎么就不赶紧剁碎了她呢!?这包子我得扔了,连蒸笼都得烧了,对,得烧了……”
    包大娘吓得够呛,哆嗦着手脚,自言自语起来。这言语,这反应,让四娘觉得无比怪异,看这包大娘的脸,也像是一半慈眉善目,一半恐怖狰狞。
    湖北武昌府浦圻县,浦圻知县领着县城佐僚站在城门外,迎着一拨急驰而来,挥着一面大红旗帜的马队。这帮戴着冬帽的满清官员虽然昂首挺胸,可马蹄袖都微微颤着,将他们心中的惶惧展露无遗,此时此景,显得分外怪异。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