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457部分

草清-第457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干啥?我的杀猪刀和斩骨刀都得换了,杭州、松江和苏州的杀猪刀次得很,价又高,听说广东钢刀不错,龙门离石门又这么近,我就来看看。”
    “王先生,你认识卖钢刀的人么?帮我牵个线嘛。”
    王之彦听得啼笑皆非,果然是憨实的民人啊,勇闯龙门,只是想买到质优价廉的杀猪刀。
    “我现在叫刘文朗,是啊,换个名字,是怕江南官府知道我在这,要用关外的家人来胁逼我,至于说杀猪刀么……”,
    王之彦提醒着张屠子,接着他心中一动,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如果……,那么……,但去”,…
    他正在思忖,张屠子不敢打扰他,恭恭敬敬在一边立着,心中就道,听说南蛮连火枪都敞开了卖,难道杀猪刀还有什么忌讳?
    另一个人急急而来,远远就照王之彦喊道:“走走,行营开工商大会,江南事要理清眉目了,其他书友正常看:!”
    来人是盛良盐业公司的总司梁博俦,王之彦吩咐公司员工将张屠子带到他的办公室等候,跟着梁博俦去了。
    张屠子叫张三旺,世代都是杀猪匠,脑子里就很难塞下其他东西。
    但当王之彦,不,刘文朗开会回来,一脸红晕地将一件事道出时,张三旺顿时觉得,天也开了,地也阔了。
    刘文朗让自己卖盐,不再杀猪!?
    “从这里批盐,十文一斤,你照着康熙时的盐价卖,三十文一斤,能赚两倍利!你那杀猪生意能比么?”
    “你还不必亲自卖,如果你有那胆气,敢跟石门海宁的盐商斗,自己招呼起一帮兄弟,二十文批给他们,让他们三十文出手,让石门海宁甚至其他县的人都吃你卖的盐,你能赚多少!?”
    刘文朗的话,就如一把刀子,逼到了他这头猪的脖子上,把他惊得心中嗷嗷惨叫,是幸福地惨叫。
    张三旺两眼充血地道:“不不,我就给下家十五文出价,我虽然赚得少,但下家得利多,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当我的下家,这样我就能赚得更多!”
    刘夹朗眼中也放了光,这个人,很不持”,…
    “干不干!?”
    “干!当然干!”
    刘文朗问得直接,张三旺回得俐落,其他书友正常看:。么一桩大生意,他张三旺怎么不愿干,怎么没胆气!?就算他一年只卖一万斤盐,纯利就抵平了他杀猪铺子的生意,够他一家吃喝了。可一万斤盐……,石门县城的民人,一年都要吃几十万斤盐呢。光是石门海宁两县,他起码就能挣一万两银子!一万两……,对他这么个杀猪匠来说那简直就是天上的星星全是银子在闪光。
    但张三旺还有很多顾虑,从龙门贩盐到石门海宁最大的问题是安府盘查,海上有江南水师,现在这帮水师都不举官旗,扮成民人渔船货船,如海贼一般巡海。陆上又有绿营和官差,十里设卡,层层盘这该怎么办?
    刘文朗撇嘴道:“鞑子的水师别去管他,咱们英华海巡马上就要控制整个杭州湾,公司也会派护卫帮你们走海路。至于陆路,知分寸的花小钱买通,贪得无厌的拉起咱们英华大旗,这都看你自己的本事。”
    张三旺心火呼啦啦烧着目露凶光地再问:“龙门……,卖火枪么?”
    得了肯定的答复,张三旺脑袋却又耷拉下来,他没钱。
    刘文朗笑道:“你们这批江南盐代,公司特别照顾,用盐入份子。以后你们赚的钱,可得分公司两成。既是公司自己的生意了,就可以赊货!可以给账期!”
    当时张三旺又要给刘文朗跪下了,这可是大恩啊人家还只分两成利口寻常人十辈子都得不着的天降之机,竟然落在自己身上了。
    刘文朗扶起张三旺,暗道这是你自己挣得的机会,因为我信你。再说这利虽是公司给的,却也是朝廷撑着的。为推动国内工商入江南,朝廷不仅免出口税,还补贴运费,同时补贴护卫费用,统管公司护卫的镖局,可是朝廷出钱雇的。
    拉着张三旺走了一圈流程让他搞明白该怎么出盐,怎么结款,张三旺整个人都燃烧了急急赶回石门,张罗这一桩大富贵至于他此行原本的目的,杀猪刀……,早就被他丢到了九霄云外。
    就盐这一事上,英华盐业联合体事先划了大致的分区,然后在各自的分区里寻找张三旺这种有心气有胆量,勇于开拓和担当的盐代。而具体人选,虽是猫走猫路,狗走狗路,原则却是一致的,就两条。一是找类似于张三旺这样的草民,二是找信得过的自己人。
    这自己人,自然就要攀人情了,刘文朗因一番未实现的恩情而认定了张三旺。而在镇海县龙头村的龙头盐场,因为英华高州盐业不少中层的祖辈都出自这里,所以龙头盐场那些盐户就成了宁波府的盐代。
    “咱们可以松口气了,不必自己煮,就把英华的盐卖给场商老爷,日子该能好过一些了。”
    龙头村的村长想得很单纯,对送上门来的富贵是这么理解的。他们这些盐户,要按灶数,每月给场商缴盐。除了额定数目,多的也必须卖给场商,但场商的收购价却很低。
    收购价再低,也没低过英华的盐口如果算上他们花费的柴火人工,比英华的盐高出不少。现在高州盐业以十来文一斤的价大量卖盐给他们,他们赚的自然能多一些。
    村长是这么想的,可村中年轻人却跳脚不已,“额盐缴了也就够了,多的为什么还要卖给他们!?这么大的利,咱们为什么不自己赚!?”
    村长冷声道:“这就是造反!咱们往镇海卖一些盐,能补贴家用也就够了,要继续朝外卖,看那些盐商老爷不把咱们生吞活剥了!”
    江南本地也产盐,他们这些盐户,也在卖私盐,但数目不多,毕竟江南盐业被皇商、官商到官府层层把控着,就没他们这些鱼虾多少翻腾的空间。
    但现在英华海量运盐入江南,除了找张三旺那样的本地人当盐代,江南当地盐户也被列为盐代发展的对象,这是要铲江南盐商的根。一面是英华盐业,一面是江南盐商,他们盐户就夹在了这中间。
    老村长是想两面得利,置身事外,年轻人却想要向前踏步。
    正吵闹不休,村口一片喧嚣。
    “宁波总巡带人来了,说咱们贩运私盐!”
    村人急急来报,老村长面若死灰。
    村里的年轻人群情激愤:“瞧,咱们还没作,他们就扣上了这帽子!总之他们就是见不得咱们能得利!”
    老村长咬牙道:“其他事别管,把高州盐业赊给咱们的三万斤盐护好!”
    一场微型战争在龙头村爆发,上百盐丁冲入村子里,要抓人抢盐,开头还耀武扬威,却被闻讯赶来的上千盐户围住。
    枪声起了,盐丁用火枪轰开一条血路,仓皇退却,盐户们对着十数具村人的尸体,群体沉默了。
    在众人的目光逼视下,老村长颤颤巍巍地挥着拐杖:“好啊,老头我也是看清了,这帮盐商,就是不要咱们下面人活!既然如此,咱们也就再不给他们供盐,英华的盐,咱们自己卖!”
    有血气的年轻人更道:“英华盐业的人跟我们说过,如果有麻烦,他们可以派护卫来,可以卖火枪给我们。
    村人们鼓噪而起,龙头村盐乱,成为江南原本官商一体的盐业崩塌的里程碑事件。
    无关政治,无关民族,以龙头盐场为代表,江南十多处盐场,原本那些处于盐业最底层的盐户们,得了英华盐业的支持,揭竿而起,丢开了江南盐业供应链那肮脏血腥奢靡的中上层,开始为自己谋利。
    之后英华盐业联合体以这些盐户为核心,重组了江南盐业公司,将闽粤资本、技术代入到江南,由此闽粤和江南在盐业上紧密一体,难分彼此,这自是后话。(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九章 江南路,定海之溃
    第六百零九章江南路,定海之溃
    镇海离定海不远,盐乱的消息传来时,定海总兵跟定海知县、定海当地乡绅正在县衙里紧急磋商对策,他们面临着一桩绝难的选择。
    定海这地方,战略意义太过重大,是英华海军势在必得的基地,海军规划里的大洋舰队总部就在这。受制于江南整体布局,海军之前在定海被民人赶走后,仍然不愿用武力,而是继续尝试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之前英华海军一直封锁定海,不让片帆下海。现在英华海军发来最后通牒,要求交出当初下毒和蛊惑民人作乱的元凶,否则将强攻定海……
    以知府衔任着定海知县的谢森依旧老神在在:“南蛮以华夏正朔自居,高举仁义大旗,他们绝不敢对民人动手只要我定海万众一心,必能如早前那番,让南蛮知难而退”
    这不是他的预计,而是他的希望。之前定海县学一帮生员鼓动老百姓在食水里下毒,接着一帮乡绅鼓动城里民人作乱,他捡了这桩功劳。现在南蛮卷土重来,他自然觉得,还能再捞一桩功劳,把自己推到道员甚至更高的品级上去。
    乡绅们此时的意见不再统一了,纷纷攘攘吵个不停。早前鼓动民人作乱的,是定海那些有背景有来历,稳居定海利益食物链高端的豪绅。他们是怕英华工商入定海,抢走自己利益,现在自然还是同样立场,赞同谢森的意见,继续鼓动民人阻抗英华。
    而其他乡绅,早前是被那帮豪绅领着行事,现在看南蛮在龙门立足,将便宜的粮米盐铁四下抛洒,江南利益格局已有变动,他们的心思也活泛了,觉得再跟这帮官商混可不是个办法。那些个豪绅是为他们自家的命根子,自己为的是啥?傻乎乎听人家摆布,为什么不为自己谋利?
    所以他们都反对,明面上当然不敢说投向英华,把谁谁交出去顶罪,但扯出民人遭难,定海不定的大旗,也跟那帮豪商顶起了牛。
    定海总兵潘连承嗯咳一声道:“听说南蛮水师此为,是有他们枢密院的军令。定海已是他们所划的战区,跟早前入驻之时可不同了。战区里军事为先,南蛮水师恐怕不会再顾忌民人。近日南蛮水师可抓了不少渔民,全投进了大牢里。”
    大堂里沉默了,谢森更是暗道不好,听这话的意思,潘连承怕是要倒向英华。
    他赶紧道:“咱们还是急报李制台和年大帅,请他们速发援兵。”
    潘连承冷笑道:“援兵?最近松江、苏州、杭州、宁波甚至江宁,都在闹盐米之乱,李制台和年大帅都恨不得变成千手观音,怎么可能还想着定海?”
    先是说南蛮水师再无顾忌,再说定海在江南已形近放弃,连谢森脸色都白了,后者很接近于事实。他这个知县,虽被雍正连升三极,却还压在定海,显然是朝廷不愿再多看定海。跟整个江南比起来,定海算什么?
    那些一般乡绅眉来眼去看了一阵,都看向潘连承:“总戎大人怎么说?”
    这些眼神里含的东西,潘连承都看懂了,他嘿嘿一笑:“我能怎么说?我是为十万定海人着想来人啊”
    大群绿营兵丁涌入大堂,谢森惊骇地叫道:“潘连承,你胆敢反了朝廷”
    潘连承呸了一口,抬手接连指向谢森和那些豪绅:“你们这帮腐儒,劣绅,就招呼民人替你们卖命,自己却躲在后面数银子。既然这个朝廷都是你们这样的人撑起来,为什么还要为这个朝廷效力?”
    谢森气得肺都要炸了:“你要学江西湖南那些兵痞,你分明就是见利忘义”
    潘连承脸不红心不跳:“我是谋利,可我这利顺着大义,何乐而不为?”
    潘连承是聪明人,早就看出,李卫和年羹尧已经放弃了定海,雍正更是对定海没什么指望。英华海军对定海志在必得,他何苦去当牺牲品。金山卫的杭州副都统白道隆,在龙门港附近屁都不放一个,虽然没反,却是在暗中当英华走狗。现在他家人都在定海,正是南投英华的好机会。
    正要下令拿下谢森和那些豪绅,却不想另一帮兵丁冲了进来,不仅有谢森编练的民团,还有那些豪绅雇养的护院。
    谢森咆哮道:“就备着对付汉奸,却不想跳出你这么个大汉奸”
    枪声起了,大堂乱成一团,两方都不敢在这里混战,由手下护着,匆匆分开。
    十一月十六日,定海自乱,潘连承的控制力也不足,定海镇标只有一半人跟着他。另一半人,加上谢森等“顽固派”,一面跟潘连承的部下在定海县城混战,一面死守定海港附近的金鸡山炮台。而原本被鼓噪起来抗阻英华的民人,则茫然不知所措,就傻乎乎地看热闹。
    十万大山号的舵台上,潘连承羞愧地道:“事情没有办好,还请将军责罚。”
    孟松海耸肩回道:“无所谓,这样也好。这段日子,咱们被国人骂惨了,就骂咱们不是爷们,行事缩手缩脚。现在么,到了这个时候,还死心踏地跟咱们做对的人,可就再不留情了。”
    孟松海当然无所谓,他得了枢密院的军令,只要定海人拒绝最后通牒,就再没动武的顾忌,潘连承的倒戈对他没太大意义。
    潘连承打了个哆嗦,不敢再说话,就见远处港口里,竟然挤着上万民人,他们不是来抵挡英华海军的,当然也不是来欢迎的。当领着他们的乡绅豪商甚至官员军将都闹了分裂,他们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现在挤在这里,多半还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情。反正英华行事讲仁义,不会轻易打杀民人,只要不跟他们作对,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定海再战,多出无数观众,其他书友正常看:。就见金鸡山炮台上轰鸣不断,港口远处海面水柱升腾。情景倒是热闹,可两艘巨大的战列舰却丝毫无惧,急速逼近。
    近到两三里外,金鸡山炮台打得越发起劲。自前次英华海军退却后,谢森跟当地豪绅合力紧急重建,还从宁波等地紧急拉来各类火炮,如今已有二十多门大小红衣炮,自觉足以遮护定海港。
    眼见水柱四溅,还有一发似乎打中了巨舰,引得民人一阵欢呼,但接着发现巨舰毫无损伤,自顾自地正在打横,又响起了更大的嘘声,似乎已完全代入了看戏的角色。
    接着他们就看到了好戏,一场他们这辈子都未见过的烟火大戏。
    两艘巨舰猛然开火,隆隆炮声连绵不绝,即便远在港口另一侧,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