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477部分

草清-第477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面的商货确实碍了我们的生意,可只要下力,只要有心,南面也给了更多的机会。如果朝廷和官府不再拦着,让南面的人能直接到松江府来设帽厂,我徐茂林怎么也能当个作坊的班头吧。”
    徐茂林看向何凤等服色光鲜的书生,眼中满是鄙夷:“你刚才说的那些被南面害了的老百姓,怕都是何大老爷那种人物吧?往日他们定着行规,定着商货价码,吃得满嘴流油,如今被南面的商货和商代们挤垮了。他们跟早前被抄了家的盐商一样,倒真的跟南面有仇。”
    何凤顿时跳脚:“贱民!好胆!敢说我爹的坏话!”
    徐茂林昂首挺胸地道:“有仇报仇,这没得说,可你们不自己去跟南面打杀,挑唆着咱们老百姓出头,这算什么好……”
    蓬的一声,一把椅子砸上了徐茂林的头,正是那何凤。将人撂倒在地还不罢休,抡着椅子继续猛砸下去,嘴里还骂着:“大字不识的贱人,你懂什么道理!?爷爷说什么,你就该听着办!跟爷爷犟嘴,还敢数落我爹!心都被猪狗吃了!”
    “这不止是贱人,就是无可救药的汉奸!”
    “打死这汉奸!”
    其他书生也冲了上来,板凳拳脚一起上,林远傅原本还想说话,可回想刚才徐茂林那股跟自己正面对视的眼神,一股狂怒也在胸膛里冲刷着,反手扯过旁边的扁担,重重地挥了下去。
    “贼人!抓贼人啊!”
    徐茂林的妻子一直在门角里缩着,紧张地看着丈夫跟对方理论,眼见这帮文绉绉的书生猛然变身暴徒,惊得高呼出声。
    再是嘭的一声,林远傅下意识地一扁担过去,想要止住呼号,血花飞溅,这妇人一脑袋撞在墙上,血团从墙染到地面,像是没了声息。
    杀人了……
    看看地上的徐茂林,墙角的妇人,书生们猛然清醒。
    “汉奸夫妇,就是奸夫淫妇,人人得而诛之!”
    林远傅目光爆亮,涌起强大信念,将心底那股恐慌压住。
    “官府在面上还是得向着南蛮的,要是这帽匠牵出南蛮什么人,诸葛先生怕也护不住咱们……”
    “终究是杀人了啊,还不知是多大的麻烦。”
    接着众人纷纷议论起来,背景都是富豪之家的书生们,还没怎么经历这种阵仗,有些慌了手脚。
    “你我都是大义社的人,为了大义,个人生死算得了什么?只是这事不能牵扯出大义社,免得南蛮注意到诸葛先生,甚至李制台,所以还是得收拾一下……”
    林远傅咬牙说着,将个人安危跟大义拧在了一起,终于让众人镇定下来,眼中再度升起决然的暴戾。
    “救……救命……”
    妇人的低低呻吟又让众人一惊,见着她勉力朝屋后爬去,所有人都看向了林远傅。
    “舍小仁,卫大义,看你的了!”
    林远傅将扁担塞到了何凤的手上,如交托神圣的事业一般凝重地道。何凤目光闪了两下,接过扁担,两步就冲到了屋后。
    屋里的人就听到一阵噗噗闷响,起码二三十下,隐约还有骨裂的脆响,当何凤回到屋里时,整个人气色一新,竞相是立地成佛,换了一个人。
    “可惜了……肉倒是真软……”
    何凤遗憾地说着,众人对视,嘿嘿轻笑着,眼中也都传递着遗憾,当然不是对那妇人生死的遗憾。
    “扮作走水就好了……”
    十来个书生,脑子都是好用的,马上就有了主意。
    不久后,林远傅带着书生们仓皇而去,接着烟气渐渐从这间破烂屋舍里弥漫出来,再是滚滚焰火升腾而起,吞噬了整座屋舍。
    “走水啦!”
    铜锣声响起,街坊邻里一涌而出,急急扑救着火势,当人们从前屋把徐茂林拖出来时,他满脸血污,一边呛着烟一边喊道:“我娘子呢!?帮帮我,看看我娘子安好么?”
    街坊扑救及时,纵火犯也不是专业干这行的,火势很快就得到控制。而徐茂林这话,街坊们只能默然无语,大家都在屋后看到了他的娘子,如果不是衣衫熟悉,还真看不出那具破烂的人体是他娘子。
    “老天啊——”
    抱着妻子的尸首,徐茂林发出了凄厉的呼号,他仰视苍天,忽然觉得老天爷这么远,这么开阔,同时又这么清晰,世间的罪恶也由此纤毫必现。
    “苦难和富贵,都不是上天降给人的。上天只授人予灵,这灵里有恶也有善,循着善,得了富贵,这是上天之道在显着效力,循着恶得的富贵,受人唾骂,自得心魔,还有报应等着,这也是上天之道显着的。”
    “天道自在,苦难和富贵,都是人自为的。芸芸众生,相善相恶,这就是世。遭得苦难,先要问自己是不是错了,自己是不是作了恶,再来问这世是不是错了,是不是容恶而抑善。”
    “挥开心中的仇恨,这般细细想下去,得到的才是正确的答案。再由这答案决定你该作什么,这样你就不会是遭人蛊惑而行的愚人,你能坚持始终,而不负己念。”
    天庙里,祭祀平静地说着,徐茂林的呼吸也渐渐缓和下来。
    “我想过了,想得很清楚,不是我的错!我想投南面,投英华,报我娘子的仇!先生,给我指一条路!”
    片刻后,徐茂林坚决地说着。
    “我们只是来为华夏之人挥开阴云,让华夏之人重见上天,此外诸事,我们都不管的。我们绝不会帮着世人相仇相杀,所以你的私仇,我们只能说声抱歉。进到天庙里的人,我们一视同仁,要的只是让他看明白,上天自在,让他生死皆有归处。”
    祭祀遗憾地摇着头,他这座松江天庙是圣宗,供奉孔子,以孔儒新解融汇程朱理学。不如此,就难以在理学兴盛的江南落脚。就算有红衣兵护着他们立起天庙,周遭读书人团结一心,不仅能阻绝当地人来天庙,还会兴起无尽的纷争。
    因此松江天庙力求中立,不跟江南行营乃至英华有直接联系,将有反清之志的江南人引给龙门,这事他们不愿意干。江南行营可不会理会天庙的长远苦心,只会将他们当作称手的反清工具,求得一时的便利。
    所以即便徐茂林心志如铁,祭祀也爱莫能助,书迷们还喜欢看:。
    对天庙这态度又敬又恨,徐茂林万般无奈,凶光渐渐在眼中升起。他不想死,但让那帮大义社的罪人就这么逍遥,他也觉活着毫无意义。实在不行,他就只能悍然出刀,求个痛快。
    见他这模样,祭祀叹道:“为何总念着私仇,难道你就没想过公仇?作恶之人,天道显罪,还得借人手降下,这江南人人身负私仇,就看你怎么汇成公仇。”
    徐茂林一愣,他是听不太懂这番话,但私仇公仇却能明白。大义社在干什么?纠合鹰犬,为那些在江南失利的旧日豪绅鸣吠,他弟弟,他妻子,都是这股黑恶之力给吞噬的受害者。光是杀掉那几个书生,仅仅只是报私仇,可如果跟这个大义社对着干,破坏他们的企图,那就是报公仇,相信会有很多人跟他站在一起。
    顿悟了的徐茂林,步伐坚定地出了天庙,看着他的背影,祭祀忽然觉得,自己也许做错了什么。
    圣道九年四月起,大义社在松江越来越活跃,原本还只是口诛笔伐英华和江南商代,以及天庙英慈院等所有有悖于大清和道学的言论事理。渐渐发展为勒索、威逼乃至暗杀英华商代,以及受益于英华的江南本地人。
    与此同时,一个名为“剪刀会”的秘党也在松江崛起,他们的宗旨无比清晰,就是铲除大义社。一出手就颇为狠辣,五月,华亭县昔日丝绸大豪的儿子何凤被杀死在家中,之后好几个格外活跃的大义社成员也被暗杀。接着不断有商代加入到剪刀会,联合起来对抗大义社。松江的黑道也被双方各自拉拢,分裂为南北两派,相互攻杀,日日上演街头对砍的戏码。
    大义社和剪刀会在松江的争斗就如一个漩涡,将各方势力一一拉扯进去,在南面,先是英华商代盐代,接着是英华各家公司,再是江南行营以及枢密院军情司。在北面,先是李绂的暗中势力,接着是已基本把控住浙江的年羹尧的暗中势力。而在灰色一面,周昆来这种本就是灰色大豪的人物也掺杂了进来。
    李绂拐弯抹角地向江南行营送去消息,指责英华在江南翻搅民心,破坏和约,其他书友正常看:。刘兴纯自然针锋相对地追责李绂暗动手脚,跟大义社这种老在下面搞小动作的秘党关系密切,阻碍双方商货自由。两边人都觉得这不过是江南民人自己内斗,没必要为此大动,坏了自己的布局,所以官面上的冲突也就只限于口头来往。
    六月艳阳天,松江城外荒郊野林里,被部下簇拥着,徐茂林看住两个跪地哭求的民人,冷声道:“你们没杀人,可你们帮着大义社连通消息,已害了不少人,还有什么话说?”
    一个民人终于绝了生念,咬牙恨声道:“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有人会给南蛮当狗!?我只是给大丝商收生丝的乡间货郎,南蛮一来,拉走了我的丝户,新起的商代还把我当作大丝商的狗腿子,百般打压,让我没了活路。大义社对付南蛮,我当然要入大义社!”
    另一个民人还在告饶:“小人的哥哥被官府坑害,卖给了金山卫当囚力,他可是冤枉的!听官差说,就为了什么指标,才把小人哥哥定了罪!小人也因东家改建桑园而失了生计,这才帮大义社奔走……”
    如果是两月前的徐茂林,对前一个民人还会极力说服,后一个民人更不会为难,可现在,两面仇怨越结越深,他心冷了,眼也冷了,挥手道:“路都是人选的,就怪你们自选死路吧!”
    噗噗两声闷响,剪刀会那标志性的鹤嘴长剪猛然捅入两人胸口,徐茂林静静看着两人吐血,抽搐,心说上天之势,浩浩汤汤,你们就是那挡车的螳螂,对你们这种人,也只有杀个干净,江南才会清清白白地迎接英华入主。
    龙门,江南行营,刘兴纯对刚到的李方膺说:“官家让我坐镇江南,为的就是今日形势,也希望你能想明白,你来江南,到底是想干什么?”
    黄埔无涯宫肆草堂,范晋对李肆摇头:“我想了这么久,还是没想明白,陛下为何要我在这个关口离开江南。”
    *
第六百三十四章 朝廷、朝堂和官府
    第六百三十四章朝廷、朝堂和官府
    “收江南,有三步,这三步不走完,吃的就是夹生饭。”
    “第一步,解决掉盐商这一类皇商官商,以我英华商贾引领江南商代,把控江南商业,这一步已经完成,书迷们还喜欢看:。如今江南的盐铁粮米等大宗生计之业,由商代到坐商,均仰仗我英华鼻息而存。”
    “第二步,以海量廉价商货冲击江南,促其产业向我英华靠拢,而不是自成一体,同时推动江南资本与我英华相融。这一步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蒸汽机。陛下苦等四年,也是在等蒸汽机普及各业,可产海量廉价之货,不仅行于国中,还涌入江南。如今江南织造业已被摧垮,织户不是引入龙门乃至国中,就是转产生丝棉线,为我织造业打下手。而其他各业,都如织造业一般,正被纳入我英华产业的链环。”
    范晋将英华朝堂最绝密的“江南攻略”一一道来,前两步不管是用心,还是实效,眼下都已看到,而且以英华工商为先的国策,这也算不上什么绝密之策。
    但他接下来谈到的第三步,就是寻常人所难知,舆论更少谈及,谈及也难联系到江南的东西。
    “第三步,是待我英华地方政制,以及金融财税制度完备。如今国中府级财政脉络已清,正在搭建梁架。省级财政开始实施,其间恶例漏洞已见得不少。听闻陛下已准备在十年开设省院,省制该已近完备。将新的地方政制移到江南,以两三年过渡,侯金融财税之制也网住江南,至少江浙两省,瓜熟落地。”
    范晋谈到的第三步,正是英华“先南后北”这项国策的根基,也是“江南攻略”的大背景。
    为什么迟迟不取江南?
    逐走江南上层食利者,拉起下层与英华对接,这只是从工商层面吞噬江南的举措。而在政fu层面,李肆和重臣们很早就清醒地认识到,靠现有的地方政fu架构,难以有效管制江南。如果强行打下,只能军管。军管就得背上江南所有恩怨,所有利益冲突,同时还难以确保江南平稳转入英华内政体系。
    这事所涉及的领域,英华国人还能懵懵懂懂有个概念,北面满清压根就不明白。所谓“地方政制”,不就是州县省督这些官府么?华夏数千年来都是这般模样,这就跟天地一般自在,怎么可能有变化,怎么能弄出花样?
    可英华就是弄出来了,这英华一国的本质,由国人的不同称谓就能看出,跟北面满清早已大不相同,书迷们还喜欢看:。
    在北面,官府就是朝廷,朝廷就是皇上,虽然细义上也会有差别,但民人都是一体待之,最多分个“狗官”、“奸臣”、“圣上”。而在英华,那就得分仔细了,每个称呼所指的对象都是绝不含糊,一清二楚。
    英华一国,“朝廷”现在指的是政事堂、枢密院、计司和法司几部分,而主管内政的政事堂,则被称呼为“朝堂”。“官府”,指的是县府省这几级地方,“皇上”,仅仅限于皇帝本身,或者加上中廷内廷。“乡院”、“县院”和正在搭建的“省院”又是一套架子,各不相干。而东西两院更要分清楚,因为两院的院事“选途”不同。
    因此英华报纸在谈论“官府”时,北面满清专门分析英华舆情的官员下意识地跟“朝廷”和“皇上”混淆,对内容自然看得一头雾水。凡是就官府事吵嚷的,一概当作英华内乱,拍案大喜。压根就不明白,那不过是在追责地方官员,讨论地方政务。
    那么英华的官府,也就是地方政fu,为什么难以管制江南?
    因为英华的地方政fu是打碎了明清那一套儒法官僚体系,为服务和引领近现代社会而全新重组的,本身就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圣道五年时,还有太多问题没有解决。
    这是一篇极大的文章,从英华立国到现在,历十年演变才大致成型,可见其间的曲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