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492部分

草清-第492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没想到,反对的人还不止来自军队,佛山制造局也跳了出来,老丈人关凤生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真要换枪,制造局这么多年的投资就要化为乌有。锻钢枪管工艺,磨膛工艺,这可是花了无数心血和海量银子,一步步攀到眼下这种水准。重新退回到熟铁枪管,对关凤生来说,更是逆潮流的反动。
    军队的反对自然是心中没底,就算线膛枪有一千发寿命,还是比滑膛枪差,射速没提升,还多了影响因素。军队真正希望提升的是射速。后装底火枪正处在测试阶段,即便有法国炼金术士的帮助,底火的稳定性依旧很成问题,但军队觉得可以等,等个十年二十年都行,靠滑膛枪足以制霸四方。
    仔细分析。李肆不得不承认,一个词:需求。英华四周的敌人太差劲,滑膛枪加横队战术,外加英华积淀很深的火炮力量,足以形成全面优势。步兵火力的射程问题。并不是军队迫切关心的需求。
    如果是在欧洲,作战各方都有近代工业体系,前装滑膛枪加米尼弹技术一旦传播出去。自然就会成为各方努力的目标,这就有了全面改换步兵火力的需求,这种压力在英华并不存在。
    大家觉得不存在。可李肆却能看到存在。缅甸之战,背后就有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如果不以技术优势压过去,缅甸之战的代价应该会很高。而后英华与不列颠人争夺缅甸,乃至争夺孟加拉,这种压力会越来越明显,越早占据技术的优势地位,付出的代价越少。
    可惜,阻力却绊住了李肆的意志。这就是超前于时代的悲哀。甚至他自己也觉得这不是生死攸关的问题,所以并没花大力气推动。
    围绕线膛枪,李肆推动军队作的变革不大。圣道八年式依旧是散兵装备,但散兵在部队里的比例上升到了四分之一。而且李肆还专门组建了单独的线膛枪教导营,其他书友正常看:。放到缅甸战场去进行实战检验。
    线膛枪和米尼弹是硬件变革,在作战方式这个软件上,英华也正处于变革阶段。
    凭借前世身为军迷的一点毛皮认识,再对应眼下一国大规模扩军,训练不足,难以达到精锐部队在横队战术上的熟练程度,李肆觉得,陆军进入纵队战术时代的时机来临了。
    过去十来年,英华陆军都是横队战术,摆出大横阵,堂堂正正,呆呆愣愣作战。因为军队规模不大,训练度能保证,这种战术运用得十分娴熟,也积累下了丰富经验。
    但此次大战的两个方向,一是西北开阔地,要跟满清骑兵对阵,一是缅甸热带丛林,地势复杂,两个战场,横阵战术都存在巨大缺陷,有必要转变为灵活性高的纵队战术。
    这并不是说纵队战术的战斗力优于横队战术,而是纵队战术更适合将那些训练度不足,规模庞大的部队组织起来,发挥出战斗力,同时也更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拿破仑时代,法国步兵之所以能将纵队战术发扬光大,就是因为他们跟周边国家的职业军队相比,兵员素质有很大欠缺。
    要在理想的假设环境中对比,横队虽然僵硬,却能最有效地组织火力,最大程度发挥出火力,而要命的问题是,横队战术是一种“精英文化”,需要士兵经过长年不懈的训练。跟稍稍训练就能发挥力量的纵队相比,“技术路线”天生有欠缺。
    火枪为何能替代弓弩,不是威力大射程远,而是因为火枪便宜,培养火枪兵也便宜。
    纵队战术取代横队战术,就是一个“草根战胜精英”的典型例子,历史由草根写成,也就是这么来的。
    可跟线膛枪的推动遇阻一样,李肆在这方面的变革遭遇了更大障碍。
    对英华官兵来说,从入伍、打仗到现在,十多年下来,都是以横队战术为基础,教典、战例和总结,全都围绕着这一战术展开,这就是他们的功法,其他书友正常看:。他们靠这功法大杀四方,胜败心里都有数,不仅能掌握军队,也能掌握战争。
    现在要他们换一种功法,要将部队从严密编组的横阵,变成松垮垮的纵队,再根据战场情况进行变阵展开,这种战法,他们就觉得天崩了,地裂了,完全找不到方向。
    为什么后世人都说军队是最保守的群体,不到生死关头,绝不愿放弃固有的传统?因为这传统是被历史和他们的血肉证明了的,要让他们变传统,也得付出血的代价。再高瞻远瞩,再英明神武的伟人,也不可能靠嘴炮就驱散军队的这种保守主义。
    李肆现在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他要求黄埔陆军学院编撰纵队战术教典,对新编陆军进行纵队战术改革,可一直见不到进展。
    “睿智的陛下,让军队丧失严密的队列传统,纪律和勇气也要随之而去……”
    看着操演场上,乱糟糟的纵队展开场景,英华陆军客卿克林顿很恭敬地吐槽道。英华军制在圣道八年又有调整,将准备将、正将、上将和大将这四个将军阶级改为李肆一直想要的准将、少将、中将和上将,少将以上是封号将军,克林顿被授了准将。
    “如果是我们不列颠的军队,除非对手各部纵队能及时而准确地展开,否则靠纵队是不可能在正面撼动我们不列颠的横队。而要完成这样的训练,花的力气还不比训练横队战术小。”
    克林顿尾巴高翘,他出身横队战术传统深厚的不列颠,对李肆这样的战术改革自然很看不惯。
    “是啊,朕的大军,在缅甸就会遇上你们不列颠人,你为什么还在这里呢?朕记得,你的请辞报告朕已经在三天前批准了。”
    李肆很不爽,准备把这家伙赶走。
    克林顿马上换上一副义愤填膺的面孔:“不列颠公司那帮贪婪的商人,就知道在这里破坏不列颠的整体利益,其他书友正常看:!陛下请放心,我回国后一定促成两国和平,而那些悍然发动战争的败类,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插手缅甸,跟英华暗中对抗,这不仅影响到了公司里散商派跟英华在马六甲的合作,也让克林顿不得不请辞。但就如散商派领袖波普尔一样,克林顿是坚定的亲英派。
    李肆点头道:“朕也希望,能跟不列颠和平相处,一旦战事结束,不列颠政府和东印度公司能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卿曾经提议过的军械贸易,朕也有兴趣。”
    克林顿大喜,赶紧屈膝行礼。
    将克林顿驱走,李肆看着操演场,眉头紧皱,变革……终究不是一蹴即成的。
    “线膛枪打得远,如果用这种战法,就能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展开队形,孩儿觉得,两项加在一起才是最好的!”
    在一边看着的李克载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不仅让李肆呆住,周边的军官们也都侧目以对。
    这不是什么新论,黄埔陆军学院在编撰新的教典时就已经提出了这一点,任何稍懂军事的成人也都能想到,可问题是,大皇子才七岁,就能看得这么深,谁教的?
    “朱娘娘管着的皇室藏里,也有学院的教典,孩儿有功夫就去看……”
    李克载很不习惯成为众人焦点,低头踩脚地小声道。
    “小子不错,希望你以后能写出《战争论》。”
    李肆接着哈哈笑了,阻力归阻力,只要能向前走,只要能始终握着时代的脉搏,这就够了,就像自己这个大儿子,细心培养,未来该能成长为军学大师。
第六百五十一章 赤潮西进
    传统是很难撼动的,扶南鹰扬港,领到线膛枪的士兵份外不舍地看着滑膛枪越离越远,还有不少官兵在嚷嚷着要血书请愿,还回他们的滑膛枪,书迷们还喜欢看:。本文来自滑膛枪虽不如线膛枪打得远,可在缅甸那鬼地方,交战距离最远也不过两百步,滑膛枪足以应付。让他们更不满的是,用上线膛枪,就成了散兵,再没有在队列里耀武扬威迈步的资格,这可是官兵们最为看重的一项荣耀。
    跟英华红衣兵相比,还有人的传统更面临着巨大挑战。
    “不行,统制咔咔,甲胄和靠旗是日本武士的身份,让他们卸下来,跟一般的足轻穿一样的衣服,这是极大的侮辱。”
    “我们的铁炮队足以完成任务,萨摩武士的勇武,正期待向上国展现。”
    高桥义廉统领一千萨摩人,以仆从军的身份,加入到缅甸战场。岛津继丰是期望向英华奉献更多忠诚,同时向英华军队学习。领队的高桥义廉也很明白,可惜,要让藩中精选出来的武士和足轻彻底换装,接受新武器,新战法,这几乎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唔,随便啦,反正到时候别碍事就好……”
    新编第六师统制桂真无所谓的耸肩,实际上他在怀疑,缅甸之战到底有没有他这个师上阵的机会。
    缅甸副都督方堂恒将率鹰扬军精锐自云南入缅,展文达将率新编师从东面兰纳入缅,吴崖领新编师和大批仆从军从南面北上。三路大军,浩浩荡荡近二十万人,恐怕前队打赢了战争。后队还没出发。
    为何要以二十万大军泰山压顶?这是前几年通过支持暹罗、兰纳和交趾等国跟缅甸打代理战争得来的经验教训,书迷们还喜欢看:。
    缅甸地势复杂,此时又正是莽氏东吁王朝的衰落期。如果能有个统一而坚强的权力中枢,攻缅甸该只是几场大战的事。
    可问题就出在东吁王朝的溃烂,不仅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扶植着王公,打着如意算盘。希望能借此一战分割缅甸,法兰西人也有这些小动作。荷兰人更是借着之前在缅甸设立的商站,为缅甸输送武器。拉着东吁王朝的宗室高官,自组军队。
    这一代的缅王达宁格内昏聩无能,无法掌握政权和兵权。就只能任由下面人勾结老外肆意胡搞。
    因此缅甸战场极为分散。除了跟不列颠、法兰西以及荷兰拉扯起来的军队作战,各地缅军也都自行其是。要彻底慑服缅甸,更多要以治安战的思路来衡量,而兵力就成为重中之重的条件。
    要地的掌握,运输线的保障,这些都要兵力,以二十万大军碾压过去,再设重点长期镇守。军事目的才能实现。而后联络孟族和掸族,将其变作“缅奸势力”,才有稳固的靠山。
    “不不。这不可能!中国也许能出动二十万大军,但他们打不下这场战争!二十万人。需要多少钢铁?多少指挥官,多少雄心壮志?”
    “应该还是跟以前一样,就只是希望能得到缅王的认罪书,嘿!咱们何必跟中国人硬拼,让缅王写一封降书,咱们跟中国人一起管治缅甸好了!”
    “不,我们荷兰人不同意,中国人要是占领缅甸,整个亚洲……就只剩下我们荷兰人在爪哇抵抗了。听说中**队在北大年也有活动,中国兵的红衣很快就要染上马六甲!”
    缅甸沙廉,这座先为葡萄牙人占领,后来被缅王收复的城市,因为缅王朝政败坏,再度沦为欧罗巴人在缅甸的“乐园”。不列颠、法兰西跟荷兰东印度公司缅甸分公司的头目,正在这里紧急地磋商对策,书迷们还喜欢看:。
    “基于传统,以及这几年中国通过暹罗、兰纳和交趾侵攻缅甸的事实,我们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认为,我们可以在缅甸继续保持特有的贸易地位,而且也有足够的能力保持这样的地位。”
    “我们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跟这个南中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甚至还有陆军教官在指导他们的军队,我们相信,即便中国统治了缅甸,也必须保持我们不列颠人在缅甸的贸易特权。”
    “所以,我们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已在孟加拉招募了三万军队。我们不想完全粉碎那个什么英华对缅甸的攻势,但我们会让他们看到,缅甸不是他们的缅甸,是大家的缅甸!”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缅甸分公司的大班詹姆斯淡淡地说着,他觉得这是在陈述事实。
    “至于你们法兰西、荷兰,是否需要我们不列颠人从中牵线,跟中国人商量呢?”
    他还带着丝孤高地看向其他人,收获的自然只是白眼。大家的缅甸?就是你们不列颠人的缅甸吧?
    “三万人……能不能守住沙廉都不清楚。”
    荷兰人不甘心地嘀咕了一声,詹姆斯砰的拍了桌子。
    “即便只是当地土人组织起来的雇佣军,也能在孟加拉打得那些土邦毫无还手之力!汇聚三万土兵,已经是我们东印度公司在亚洲最大一笔投资。东方人那拙劣的战争技术,在这支已经整训了两年的军队面前,将会显露无遗,失败!等待他们的只有失败!”
    在詹姆斯的咆哮中,三国东印度公司缅甸分公司终于达成了友好互助协议。
    送走了法兰西跟荷兰人,詹姆斯回到自己房间,摊开日记本,写下了语境跟刚才的呼号截然相反的话,书迷们还喜欢看:。
    “赤潮,赤潮已经在亚细亚蔓延,很遗憾这不是我们不列颠人的赤潮。穿着红衣的士兵迈向马六甲、缅甸,之前他们已经扫平了琉球和日本。”
    “看着这张地图,我不得不怀疑那位中国皇帝有着清晰的战略构想,他一直约束着自己的武力,不去争夺亚洲最富庶的土地,而是先向南扩张,现在又向西扩张,据说还有军队向北开进的迹象。这是一个不为眼前利益所动的君王,我不清楚他是不是看透了我们不列颠人在亚洲的利益布局。可他这几年的动向,几乎是全盘在推翻我们欧罗巴人在亚洲的布局。”
    “缅甸甚至孟加拉的经营,都只是东印度公司自己的利益,但我却认为,这是不列颠帝国的利益。当我们在美洲的利益遭遇风险时,我们还能有亚洲支撑。可是我这样的观点被人指责为太过激进,大家都还只盯着加勒比海的香料和北美的烟草,同时将全世界的商品向美洲倾泻,这真的是一条可持续数十年的道路吗?”
    看了看笔记本中的缅甸地图,三条红线正蜿蜒而来,詹姆斯摇头,他的任务是尽可能保住公司在缅甸的利益,公司上层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以武相抗,而他自己却有不同的看法。
    咚咚咚咚……
    “啊啊啊啊……”
    炮火轰鸣,高桥义廉跟着自己的手下伏在草丛中,捂着耳朵大声叫唤。
    桂真的担忧没有发生,他们这一师被摆在侧翼靠前的位置,朝着缅甸深处急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