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710部分

草清-第710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号是……兑、震、艮,记好了,兑、震、艮!”
    资深的灯号兵在观测,资浅的在记录。
    “十秒后重复。你来观测,我来记录!”
    接着两人换了岗位,再一次确认记录无误。
    “兑、震、艮,好像是……”
    “这是明号,唔……我都有些忘了明号,这可是第一次传递明号呢。”
    两人推转灯号,向西面发出了确认收到的灯号。将灯号推回东面时,两人还在嘀咕着。
    “想起来了,是……大胜!”
    “没错,果然胜了!”
    接着两人醒悟过来,兴奋地大叫出声。发向后方的灯号也格外流畅。
    乾坤,兑、震、艮的信号在一座又一座灯号塔之间传递,西域建起的这条灯号通讯线路用的是八卦信号,每三组信号为一节信息,构成一个基本的卦号,再由三个卦号组成一条基本讯息。
    灯号线按照区域分为西域大都护内部军事信号,只到哈密,传递的是密码信号,需要借助事前确定的密码本解译,另一种信号是到西安,用于向负责西域战事后方支援的总帅部陕甘青宁战区传递紧急消息,也是密码信号。而第三种信号则是要求西安上报东京总帅部的紧急报告,用的就是明号。
    三月六日两点左右,经过二十来座灯号塔的接力传递,大胜的消息就传到了西域大都护临时治所哈密。这段灯号塔都跟军堡合二为一,是吴崖去年花大力气建起的新路线。
    而从哈密之后,灯号塔就建在了高峻之处,不再依托堡垒防护,这已是帝国安靖之地。
    穿越甘肃、一直到西安,黎明之时,西安城外的灯号塔上,终于亮起了确认的灯号。数千里路程,大胜的消息由上百座灯号塔,数百名专业灯号兵所搭起的通讯线路一夜飞至。英华在西北多年的投入,今日第一次充分发挥出效能。
    三月六日清晨,飞骑自西安南驿疾奔而出,沿着武西直道的路线,向东南方一日千里而去。武西直道并未完工,但工程是两点相向而行的,现在还相距大约一半的中段,由省道府道连接起来。
    三月八日下午,飞骑步入汉阳驿站,不到半个时辰,一艘吐着黑烟的带帆轮船缓缓启动,向东而行。
    三月十一日,东京未央宫,李肆正捏着肚皮,万般不舍地挥袖示意侍从撤下丰盛早餐,就留一杯豆浆和一个窝头。
    “大胜么……”
    然后他就收到了五天跨越数千里路程而来的急报,一口气吐出,李肆脸上波澜不惊,心中却畅快得想要仰天大笑,好啊,西北事定!
    “那什么……别拿下去了,再加一份油炸馒头片!”
    他赶紧拦住侍从,开怀畅饮之前,先得开怀吃饱啊,至于节食减赘肉……管它呢!
    可惜,馒头片刚送上来,萧胜、范晋、薛雪和陈万策等文武重臣就一脸喜色地出现了。包括李肆在内,对大军在西域获得全胜从不怀疑,但轮台决战来得这么快,胜得这么俐落,还真是出乎意料。
    这场胜利比预料提前了至少一年,意味着英华多年放在西域的战略重心终于可以转移了,而之前按下来的诸多事务,都可以放手开干,早作准备了。
    “还没吃早饭吧,喏,这有现成的。”
    见四人匆匆而来,肯定各揣着一肚子文章,李肆随口客气了一句。
    “谢过陛下!”
    “谢陛下赐早膳!”
    “不客气了!”
    陈万策、薛雪和萧胜毫不推却,喀嚓之声更直接在范晋嘴里响起,看着四人筷子纷飞,自己最喜欢吃的油炸馒头片转瞬就没了,李肆额头暗暗暴起青筋……
    “原本今年预拨的陆军预算应该可以减减。转给陕西,预备北伐所需了。”
    “该投在南北事务上!对满清皇商晋商的围剿打压可以提前进行了,这至少需要上千万!”
    “西域砥定。正该如漠北一般,沿军堡线移民屯垦,这桩事格外要紧。前期工程至少要两千万!”
    果然,萧胜和薛陈二人马上就争起了预算。这两三年来,剔除通货膨胀的原因,英华国入也以每年至少百分之十以上的速度猛增,但不管是军政两面,中央都觉得手紧,就是因为每年高达两千多万的西域军费沉甸甸压着。轮台大胜,准噶尔主力尽灭。就意味着没必要再在西域维持二十万大军,中央预算要松老大一口气。
    肆草堂里,三人相争,吵个不停,另两人则沉默地吃着东西,以喀嚓喀嚓之声相合。李肆终究是领有四海的皇帝,让御膳房再炸馒头片也费不了什么功夫。
    心满意足地吞下最后一片。李肆抹了抹嘴,看向正打着饱嗝的范晋。见这独眼秀才也腆着肚子,腰围明显比自己粗,李肆心中窃喜,脸上淡淡道:“秀才。你怎么看?”
    年近五十,此时的范晋早没了青年时代那股锐利如刀的煞气,更因早早抱了孙子,整个人看起来显得端正平和多了。
    他摇头道:“大军可以裁撤,但经费不可削减,定西域之要,犹在定西域之西!”
    西域之西!?
    众人愕然,这秀才心也太大了吧?英华既定国策是复汉唐故土,这一战后也就差不多完活了,周边诸汗国都是些七零八落的异族,在他们身上花什么力气?以此战威势凌压他们,换得恭顺之姿就好,有什么利就让民间自谋去,国家何苦再大动干戈?
    范晋摇头道:“我英华覆灭准噶尔汗国后,西域之西的格局将产生重大变化。俄罗斯在北海和唐努乌梁海受阻,在这个方向势必会加大压力。而我们得了西域,也跟西面乃至俄罗斯辖地内诸多部族有了更深的联系……”
    李肆点头道:“西域需要定策百年,甚至可以跟天竺之势一并来看。此外,这一战后,乌斯藏的未来也该有个明确说法了,今日召集大朝会,就让鸿胪寺向班禅和**传去消息,朕耐心也是有限度的……”
    轮台大胜,英华西面棋局就进入了官子阶段,这一日,未央宫肆草堂里,西域、乌斯藏乃至西域之西中亚诸汗国的未来命运在皇帝和重臣的早餐讨论中一一确定。
    到三月二十日,经军驿千里加急递来的详细战报抵达东京,各家报纸都套着红,向国中传报西域大胜的捷报,而在太湖洞庭东山疗养院的一处院宅里,一群人聚在一起,以一个鬓发皆白,六十出头,坐在轮椅上的清瘦老者为中心,正热议纷纷。
    “我料理过西域事务,要定西域,还得定西域之西!”
    化名艾尹真的爱新觉罗…胤禛拍着没有知觉的大腿,言辞格外有力。
    “准噶尔虽定,加上喀尔喀蒙古诸部,蒙古主脉已入国。这对本国来说,既有收获,也暗藏危机。危机在哪呢?那就是散于西域之西,乃至罗刹境内的蒙古支脉。他们与国中蒙古有很深关联,若是处置不好,难说漠北和西域再起祸乱。”
    胤禛满口“本国”,但围坐的胤禵、弘历等人却已是毫不在意,就竖起耳朵听着。
    “土尔扈特大部还在俄罗斯境内,昔日察合台汗国所遗支脉还在天山南麓和艾乌罕(阿富汗)、乌鲁特一带。本国既收蒙古主脉,对这些蒙古支脉就得有所交代,交代不足,就给了罗刹乃至西域之西那些汗国鼓捣乱子的机会,要给足交代,就得跟罗刹人,跟那些汗国起争执,乃至刀兵相加。”
    “拔萝卜带起藤,天山南麓回部势大,中亚诸汗国更是回教之国,本国对待回部素来强硬,宁夏回乱已让他们心中惶然,此次轮台大胜后,想必南路军也很快会在和阗、叶尔羌到喀什噶尔一线获胜,葱岭乃汉唐故地,红衣进抵葱岭,定会引发诸汗国变乱。这一场乱子不知大小,但若跟之后蒙古一脉之事汇在一起,前景难料。”
    “因此,本国要安西域,就得安西域之西,而不管是蒙古支脉,还是回部汗国,纠葛太过繁杂,非是细火慢炖能料理的。唯一能厘清此势的方法,就是快刀狠刀斩下去!圣道遣吴崖入西域,该不止寄望他得西域,恐怕还要借他这屠夫定西域。”
    胤禛扫视众人,语气里满是自信:“如此一来,这一战不过是定了西域的调子,还说不上完结。要定西域,至少还要好几年,其间再出一两次类似银顶寺的差错,又要继续拖下去。北伐这事,绝不是这一两年能成行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九百零九章 天山之南
    胤禛总结道:“等再过几日,看论功行赏之后,西域大都护治所会定在哪里就清楚了。我看有三处可能,哈密为保守之地,选此处就说明圣道北伐心切,急于从西域抽手。以我刚才之论,这一点不太可能。”
    “其次是轮台,轮台为持平之地,选此处说明圣道还没拿定主意,而以吴魔头的冲劲,他定会帮着圣道拿主意,继续下力,为西域谋百年安定之局。”
    “第三则是伊犁,如果选在伊犁,那就是圣道要将西域之战继续打下去,一时半会是不可能抽手回来的。”
    在场众人不仅有胤禵、弘历,还有傅恒等随同弘历逃到英华的身边人,听得胤禛一番解说,都一副幡然彻悟的神色,纷纷松了一口气。
    英华国中,由东院和地方“清流”发起的反思运动正如火如荼,不仅声讨满清对华夏之害,也审视前明官僚和理学之害。这些因各种原因留在英华,被大清国抛弃的“满遗”,非常担心英华会在砥定西域之后,立马转头北伐。
    以这些人的理解,圣道眼下还供他们好吃好喝好住,原因不过是看着北方还在,备着北伐时还有用处,比如招降纳叛什么的。可瞅着英华国中这股清算声潮越来越成气候,一旦北伐,这用处似乎也显不出来了,眼下这种清闲日子怕也要成为过去时。
    他们已是阶下囚,再无力干预天下大势。就只能逆来顺受,英华北伐越晚越好,今日有床今日睡。哪管明日挨地锤,听胤禛说英华北伐还早,大家自然如释重负。
    “好了。别让疗养院的看护们为难,今日就到这里了……”
    一通剖析之后,胤禛身心爽快,挥手示意会见结束。他虽是重点监护对象,但圣道对他还算宽仁,允他偶尔会见一些旧日臣子。圣道似乎乐于见到这些满遗们抱团取暖,或许每一次会见的对话记录,都是圣道闲暇时的消遣之物。
    不过胤禛也不在乎这个。他的身份虽然没有公开,在满遗里却已是人人皆知了,这一点其实已让他对圣道的恨意消散了许多。仔细想想,圣道帮他夺了大清江山,而当他被守旧宗室重臣反扑,陷于绝地后,又是圣道把他从北京带了回来。抛开族群恩怨,他欠圣道的太多了。
    十多年坐看英华崛起,指望英华崩溃的那点心思早就成了自嘲的笑料,轮台决战的捷报更坚定了他的认识,英华强盛之势已成。内外都无可阻之力。
    当大清渐渐沦为妖婆掌中之物,朝着深渊一步步滑落时,胤禛的族群恩怨,乃至失国之恨也消散了许多。而他的执念,也开始从大清转移到满人身上。
    大清国灭之势已再明显不过,但跟随那妖婆下地狱的满人又何其无辜呢?总得为满人谋一条生路吧,自己毕竟是爱新觉罗家的人,还当了十多年满人的主子,总得为满人的未来负点责任。
    胤禛的心态渐渐转到这上面,在报纸上发表的评论文章也渐渐真有了以刺讽时政进谏的味道,而文章中对英华的“本国”自称,也渐渐成为平日嘴里之言。
    简单的说,胤禛骂了英华十多年,骂到现在,已渐渐有了身为英华国民一员的自觉……当然不是作为大清雍正皇帝,而是作为英华评论名笔艾尹真。
    众人散了,可胤禵和弘历却没离开,两人相互瞅瞅,胤禵犹豫着开了口:“四哥,瞧眼下这时势,咱们满人……是不是得未雨绸缪,准备着另一条路?”
    胤禛一惊,顿生不妙之感。
    胤禵接着道:“当年朱明驱逐蒙人,即便汉蒙有百年血仇,甚至瓦剌还在土木堡坏了朱明脊梁,但朱明还是收纳了朵颜三卫,未视蒙人为不共戴天之敌。观圣道给汉军旗人留了宽恕之路,待四哥和我们也称宽仁,即便朝野鼓噪,我们满人未尝没有在英华格局里存下一族的机会。”
    弘历插嘴道:“是啊是啊,大英朝尊奉的天人之伦即是人道,我们满人也是人嘛,现在不过是罪还未赦……”
    胤禵再道:“茹喜妖婆在北面拖着满人入地狱,我们这些在南面的不能坐视不管,至少得在道义上为满人存族于英华之下找到立锥之地。眼下国中正在鼓噪百年清算,我觉得我们也该有所作为。”
    胤禵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由他们这些跑到南面来的满人上层主动认罪,争取宽大处理,乃至效仿当年汉军旗人出力,让英华给满人一族留下一条生路。
    胤禛脸色很坏,心情更坏,这是我的台词啊,十四你怎么又来跟我抢呢?你就喜欢抢我的东西,我的位置!
    他闷声道:“这跟我有什么关系?你可是自投而来的大清徇亲王,我不过是死了十来年,脑袋都被人砍了的昏君。你要干什么,何必跟我商量?”
    胤禵嗯咳道:“四哥此言差矣!四哥终究作过我们的主子,在南面的满人大多也知道四哥还在,四哥有个态度,大家才有方向。”
    弘历也道:“十四叔说得没错,跟着儿子的傅恒每天就盯着报上的西域战事发呆,嘴里还念叨着这般功业为什么他没有机会去沾沾。他还年轻,儿子是面上的死人了,可像他这样的满人,总还想着能一展抱负。只是没有阿玛点头,他又怎么可能向汉人低头,去求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呢?”
    胤禛听着兄弟和儿子的话,就觉胸口憋闷不已,一展抱负?我还想一展抱负呢!我这么多年看英华时政,早看出了一肚子文章!英华一国那么多问题,如今的宰相薛雪才具还不如我,换我来当这个宰相。英华还要好上一倍!可我有机会吗?我都没机会,你们还想要机会?
    “你们爱干啥就去干!跟我无关!”
    他气呼呼地拍着大腿,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对十四更是一肚子嫉恨。十四打的好算盘啊,他胤禛也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