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737部分

草清-第737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已谕令暂缓进军,眼下局势非战之罪,都督不必介怀。”
    见张应放下望远镜,深深长叹,部下如此劝解着。
    张应先点头又摇头:“我倒不是担心功罪之事,而是担心这团结拳会乱北伐大局,这不是我们武人能解的困局啊。”
    就在同时,天津城东南官道上,数千红衣蓝衣分列左右,正呈战斗队形撤退。四周枪炮声不断,虽凌乱无比,却铺天盖地,这支队伍如置身湍急涡流中,粗粗看去,形势岌岌可危。而队伍中间还夹杂着大量民人,既有英华人,也有清人装扮的老弱妇孺,更让人揪心。
    “这帮拳匪根本就是非人的恶兽,真恨不得一股脑杀个干净!”
    东路军副都督,第五军副统制冯一定紧握双拳,双目赤红。
    他统领的这支部队正陷入数万“团结拳”的包围中,看起来危险,实际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从天津城撤出来到现在,队伍不过伤了十来人,可那些热血上头,妄图冲击阻击阵线的拳民已丢下了数百具尸体,现在这数万拳民只敢聚在半里一里之外。使劲地放着鸟枪土炮,仿佛靠着这热闹劲就能把英华军队惊跑。
    从塘沽到北京城的路线,冯一定已经率军走过两次。这一次物事依旧,人却不同了。这些从直隶乡间聚来的拳民凶残愚昧,围攻塘沽不得。转向天津城,见非清人衣冠的人就杀,见不认识的东西就砸,发展到后来,干脆见屋子就烧。
    天津城受塘沽港南北融汇的影响,城中英华商货盛行,大多数民人还都换了英华民人装束,除了英华所建的天庙、医院和学堂外。当地也群起仿效,建了不少医院学堂。
    当第五军自海上而来时,北直隶的团结拳也高呼着保清灭英的口号,一股股聚到天津府,天津城顿时成了人间地狱。张应和冯一定的第五军不仅没能迅速北进,反而成了救火队,不停地分出师营。先是救护英华民人,接着救护无辜清人。而塘沽也已成一座庞大的难民营,至少聚了十来万被团结拳祸害得家破人亡的平民。
    在这种形势下,继续北进也不是不行,团结拳在军事上对第五军没有致命威胁。麻烦的就是后勤保障。而团结拳的成员大多数都是被裹挟来的贫苦农人,要下狠手一股脑剿杀了,跟着第五军来的国中民人,尤其是报界人士就有话题鼓噪了。
    因此在此刻,尽管冯一定一声令下,就能将这些拳民杀得血流成河,他也只能压住这股炽热之念,就护住最后一批从天津城救出来的民人回塘沽。如此时张应在塘沽的感慨一样,这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北伐行营紧急叫停第五军进军,乃至让山西第三军也暂时不进北直隶,就是认识到这一点,英华北伐复土不是征服异族,必须采取军事之外的手段解决团结拳。
    “大捷!大捷!南蛮被咱们打跑啦!”
    见红衣蓝衣渐渐退入塘沽外架着火炮,拉着铁丝网的壕沟防线后,拳民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真是没见过世面,这算什么大捷?当年我在北京城里,可是攻破了总领馆、天庙和英慈院的!南蛮被我们杀得血流成河!”
    一处山岗上,保定府“保清定江山拳”,简称保清拳的大师兄何智一身劲装,黑布裹头,鬼头大刀在背,煞是英武雄壮,而他的豪迈之语更让部下们心驰神摇。
    “咱们保清拳有大师兄坐镇,前途无量啊!”
    “团结拳十八瓢把子没有大师兄,真是太不公平了!”
    部下们纷纷攘攘赞颂着何智,何智却很清醒,肚子有些饿了……
    见官道旁有座村庄,何智挥手道:“南蛮这一路过去,定也染了沿路的人,我们绝不能放过一个遭毒害的人!直隶的天,就得是清清朗朗,大清的天!走,驱邪去!”
    一声令下,数百服色纷杂,挥着单刀扛着锄头提着梭镖的拳民浩浩荡荡杀奔村庄。
    “用蛮子钱?该死!”
    “这是南蛮的自来火,二蛮子!”
    “还狡辩?你们家窗户贴的是什么?不是纸,是南蛮的玻璃!说你们是二蛮子还敢喊冤!?”
    拳民涌入村子,个个眼中喷火,果然!如大师兄所说,这里也满是南蛮的妖魔之物,用这些东西的人自然也再不是人,成了二蛮子,二蛮子就是小妖魔,杀!
    村子里哭嚎声一片,村人本是老实巴交的农人,种地之外,靠着邻近这几年新修的官道,运货住人,都脱了贫,但从不认为自己跟南蛮有什么瓜葛。官府来收“灭蛮银”时,还家家户户踊跃认捐,邻近村人都逃去了塘沽,他们还自觉置身事外。却没想团结拳一来,指着一丁点东西,就给他们扣上了二蛮子的大帽子,而且举手就杀,毫不迟疑。
    一对年轻夫妇凄声求饶,拳民倒还真没在这对农人夫妇身上找出点什么东西,何智在一边瞅着那农妇倒是有点身段,随口道:“那女人,你身上的衣服是南蛮布缝的吧!”
    部下们附和道:“定是南蛮的,扯下来仔细瞧瞧!”
    农妇捏着衣领哆嗦道:“是我自己织的布,自己裁的衣!”
    何智怒声道:“那你的线、你的针也是自己造的?那也是南蛮的!”
    部下们鼓噪着又要来拉扯农妇,农夫是个直愣人,护住妻子道:“照这么说,直隶就没人不是二蛮子!”
    何智一滞,勃然大怒:“我们团结拳做事也是讲道理的,是不是二蛮子,自有分辨的法子!你们不服,就给你们烧柱香,烟不上身,就是冤枉了你们!”
    烧香显邪魔,这是团结拳没办法靠外物辨认“二蛮子”、“三蛮子”乃至“十蛮子”时用的办法,农夫不信这个,愤声道:“反正你说谁是,谁就得是吧?”
    何智就觉这倔强农夫眼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刺他,大怒转为狂怒,如受伤的野兽,目露凶光,咽喉呼噜作响,反手摘下大刀,猛劈而下,刀锋劈入农夫肩膀,直沉入胸腔,溅起一蓬热血,染了农妇半身。
    “我是大师兄!我杀过南蛮!我说的不顶数,你这蝈蝈说的才顶数?”
    何智一脚踢开农夫的尸体,再高声道:“我们团结拳是保大清,顶撞我们,就是反大清!反大清的,就是南蛮!杀你不冤!”
    血淋淋的大刀指向正在惨呼的农妇,何智厉声道:“剥!剥了这女蛮子的蛮皮!”
    撕裂心肺的叫声持续了许久,最后渐渐降为低低呻吟,何智一脚踩在上下窍都被异物贯入,遍体鳞伤的妇人身上,将一面小小玻璃手镜使劲砸向妇人脑袋:“这是什么?就没冤枉你!”
    小村子的喧嚣声浪正到最高处,官道左右,拳民们的歌声也汇成激情的海洋。
    “团结拳,保江山,只因蛮子闹中原。不下雨地发干,都是邪魔遮住天,女无节义男不贤,蛮子不是人所添……”
    “如不信,仔细观,蛮子毛长没有辫。神也怒,仙也烦,一同下山把拳传,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
    “不用兵只用拳,要废蛮子不为难。烧蛮布,熔蛮钱,海中去翻火轮船,南蛮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九百三十九章 紫禁梦断,太后算后路
    紫禁城,明代时皇帝都是在外朝办公,例如左右顺门,而到满清,国事已挪到内廷,乾清宫本是内廷大殿,在清时反而成为政务中心。乾清宫左侧的养心殿被雍正用作办公地前,也就是明时大太监魏忠贤处理宫中事务的办公室。明时国事在外,清时国事就是皇帝的私事了。
    现在慈淳太后主政,这趋势更为明显,本该在乾清宫办理国政,可太后一嫌跑着累,二嫌遮帘子拖着小道光装样麻烦,于是就在坤宁宫的暖阁里开国务会议,长久下来,总理军机们也都习惯了,本是皇后寝宫的坤宁宫也就堂而皇之成了大清的政务中枢。
    四月春光透过玻璃映下,已近五旬的太后在这暖光之下竟也显出了三分年轻时的光华,不知是用了南蛮什么牌子的磨皮粉,在座的宗亲王公和总理军机们正襟危坐,肚子里却这么念叨着。
    当然,更可能是紫禁城里该搬的东西都已经上路,现在是一身轻松,随时都能行动了。听宫中小道消息说,连映华殿里那座大坛子都一并装车北行,这紫禁城里,该是再没东西值得太后留念。
    “三里屯那边,得盯着那些拳民,不能让他们的嚼子太松,闹出首尾来,粮米果蔬也都断不得,你记好了。”
    茹喜吩咐着阿里衮,阿里衮不迭点头。团结拳也进了北京,但也只是丢在三里屯那边给南蛮总领馆蹬鼻子上脸用的,绝无真端了总领馆的打算。后路。眼下大清要的就是后路,尽管南北撕破了脸,可还得存一层里子在。
    茹喜再悠悠道:“这天下是怎么丢的?就是那些个满口仁义道德。盛世圣治的读书人给撮弄坏的!尹继善本是满人,骨子里却比汉人还迂,他也是被那个孔老二害的!”
    太原失陷的塘报就在书案上。尹继善正带着数万陕西旗人和包衣自娘子关一线逃入直隶。塘报下还压着一大叠失地奏报,继洛阳失陷后,开封府也在二十二日失陷,高起被儿子高澄带着退到大名府,高起忧愤交加,重病不起,除了乱成一团的彰德府,整个河南都已被英华北伐第二军的战旗卷裹。
    山东的形势稍好些。但圣道皇帝驾前的北伐第一军攻占泰安府,自海上而来,由蓝衣所编的第六军已分头攻占登莱胶三州,还忠于朝廷的军政官员纷纷密折弹劾山东大帅刘统勋疏怠慢事,山东全境丢掉怕也只是十天半月的事。
    唯一值得欣喜的是塘沽形势,靠着团结拳,竟然将威胁最大的一股南蛮阻在了塘沽。即便山西、河南和山东形势不妙,可大清还是得了足够时间。
    因此茹喜斥责尹继善的语气也没那么严厉了,此人虽迂腐,却还是拐着弯地送了一份人情出去,就这点来说。未尝不是以后用来跟南蛮打交道的合适人选。
    可丢掉山西河南毕竟让人心中发怵,塘沽红衣更近在咫尺,若闷头闷脑径直打过来,进北京城不过是两三天的事,不是放团结拳进城闹闹,让大家看到北直隶的“大好形势”,怕半城人都跑光了。
    吴襄抖着花白胡子拍马屁转移话题道:“太后庙算高远,大势竟如太后所料,分毫不差……”
    茹喜摇头自嘲道:“分毫是不差,就是差了尺丈,哀家这以地换时,官民一心之策,还是吃不住南蛮的蛮力啊。”
    话虽如此说,她脸上却是飘着浓浓的自得之色。到今日,南蛮北伐已过一月,虽跟预计有差,没争取到半年时间,可看眼下形势,南蛮大军还未进入直隶,也算是小见成效了。现在老本已经有了保障,多撑一日,就多捞一日。
    茹喜抵挡南蛮北伐的策略就是“以地换时,官民一心”,总的原则是节节抵抗,以空间换取时间,具体实施方针则是在山西、河南和山东一线,以强硬派满臣利用当地资源,争一城一地,正面相抗。而在“群众基础好”的直隶,则鼓噪起团结拳糜烂全境。
    外线是考验军事,内线考验政治。一个月下来,外线在军事上确实挡不住南蛮,可内线政治这一面,还真给南蛮丢了个难解的包袱。
    衍璜有些心急,直入正题道:“今日太后召奴才等,是不是议北迁之事?”
    这话一出,满人是急切,汉臣是忐忑,都不顾失仪,直直看住了茹喜。
    茹喜深深一个长叹,直到吊足了众人胃口,才道:“圣道终于发了《讨满令》……”
    李莲英领着太监们登场,给每人发了一叠文书,众人一看,都哎哟一声,心头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一股便秘三月今日酣畅的快感席卷全身。
    文书有两份,一份是《百年清算大谏》,这是三月底英华紧急重组出来的东西国院通过的谏议案,正是南北都在引颈相候的满人处置原则。这份厚厚文案几乎等于这几年英华民间反满思潮,以及反思华夏陆沉原因的总结。满人是不关心这些,直直翻到后面,汉臣们却是逐字逐句地嚼着。
    两院这份文案只提了个大方针,那就是“中庸”,该清算的一个都不漏,一分轻重都不变,但也要怀仁恕之心,总的目标是澄清人心,以史为鉴,时时警惕自省,以利南北合一,共进新世,而不是只求报复。
    这就是圣道皇帝要的英华民意,端正平和不偏激,既立下了大义,又大有操作空间。根据这项谏议案,他在微山湖的龙舟上发布了《讨满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真正的北伐檄文。之前的檄文只谈北伐复土,没谈怎么处置满人和清国,现在则有了清晰的表述。
    “驱逐鞑虏,光复华夏”……
    这是《讨满令》的开篇语。坤宁宫暖阁里,满汉臣子见到这一句,都呼地吐出口长气。
    太后所料还真是不差!圣道皇帝绝无容满人入国之心。也无绝满人一族之意,如太后所说,圣道皇帝好洁。他对满人的处置办法就是“眼不见为净”,赶走了事。
    “清国之满人,有倾覆神州,奴役华夏之罪,清国之汉臣,有忘本附从,为奸为恶之罪,此二罪不容赦免……”
    这是具体定调。《讨满令》里列了桩桩细则,让人心惊肉跳,最惊悚的一桩是将满清官员一网打尽,满汉同等对待(反正现在都是旗人),一并问罪,献城请降之类的事由也只能稍免其罪。除了一视同仁的尽没家产、十年苦役外,还要设大案法司。一一细查其人其行,按照英华法令审罪。
    亘古以来,从未见过这样的檄文,公开声言要穷治敌方所有官吏军将,以往改朝换代。都是封官许愿,厚恩笼络,圣道倒好,平白推得敌方心志坚定。
    可放在如今这形势下,圣道不仅这么喊了,还将檄文大肆散发,四月三日颁布,十日就到了京城,恨不得大清一国上下无人不知。用意就再明显不过:你们还不乖乖滚蛋,被抓着了别怪我手下无情,众人似乎都能听到圣道就在他们耳边怒喝:“勿谓言之不预也!”
    一双双满含解脱之色的眼睛看向茹喜,就等着她发布北迁令,而茹喜本人也是一副慵懒释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