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迹在嘉庆初年 >

第162部分

混迹在嘉庆初年-第162部分

小说: 混迹在嘉庆初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海关守将彭木真两位大清悍将的战绩后,都不由得一阵惊愕,人人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刘铭祺连忙在山海关的一家大酒馆安排酒宴,一是为兄弟们远道赶来接风洗尘,二是庆贺山海关大捷。然后又喊来宋二虎,施飞虎,安德海,杨中山等众将领作陪。
    就在众兄弟们在酒宴上喝得兴高采烈的时候,忽然跑来一个满脸慌张的警卫,像是刚从冰窖里爬出来似的,说话时连牙齿都打起了颤:“报告刘军长,大大大大大大事不好了!”
    “何事惊慌?如实报来。”刘铭祺顿时一愣,放下手里的酒杯,惊问道。
    “蜀锦镇急报,说败军之将彭木真已将刘军长的一家老小全部抓了去,正朝京城的方向赶去!”
    “啊!”刘铭祺当场犹如五雷轰顶般,劈的他是肝胆俱裂,大喝一声道:“还不快追!”
    “可是……来不及了。”警卫战战兢兢地道。
    “啊?为何?”
    “从蜀锦镇逃回来的士兵说,镇国大将军、两广总督蔡明瑞率军三十万也赶到了蜀锦镇,根本无法逾越,他还给刘军长带来一封信函。”说完,连忙上前几步,将信函双手交到刘铭祺的手上。
    刘铭祺接过黄皮信函,心头不禁一阵剌痛,手也跟着微微颤抖起来。一路杀来杀去,终于出逃关外,没曾想自己光顾着打仗却忽略了家眷,心中怎能不寒。
    看完信,面色阴沉的刘铭祺啪的一拳砸在了桌面上,桌上的鸡鸭鱼肉给活过来似的,蹦起多高。
    众将见刘铭祺一脸的痛苦表情,不知信里写了些什么?忙拿着信挤过来看。心中寥寥数字,简单说明一个意思:刘铭祺的家眷已经落入镇国大将军蔡明瑞的手上,让刘铭祺深知实务放弃抵抗,若能投降认罪,可免造反死罪,若是仍然执迷不悟,只会是死路一条。
    “贤弟,给我二万人马,我立即把弟夫人等给夺回来。”急躁火爆脾气的宋二虎摔了一个酒杯,当即请兵作战。
    其他众兄弟也都义无反顾地要求请战,房间顿时充满了火药味儿,只要刘铭祺一声令下,随时都会与镇国大将军蔡明瑞决一死战。
    刘铭祺身为一军之帅,关键时刻绝不能感情用事,一家老小当然是他的命根子,可是眼前的战事不容他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否则前功尽弃。
    眼下镇国大将军蔡明瑞拥兵三十万,居临城下,和梅勒、彭木真比起来,他可算是大清有史以来一位有勇有谋的军事帅才,胜算的把握几乎为零。再说自己的刘家大军连日征战,体力消耗巨大,而葛尔泰和王世长带来的六万人马千里奔袭,还没来得急喘上一口气就要上阵杀敌,岂不应了那句乏兵必败的古训。
    愤怒到极点的刘铭祺平静了一下情绪,思虑万全之后,伸手拦住众兄弟道:“各位兄弟,虽然在下的家眷落入他们的手上,不过谅他们也不敢动她们一根手指头。眼下最关键的就是要守住山海关,巩固刘家大军的实力,然后再招兵买马,聚草屯粮,徐图征进,大张旗鼓地与大清朝二分天下。”
    这一席话,说之寥寥数语,不禁在盛衰嬗变的大清帝国掀起一场又一场的血雨腥风,而且对大清皇权同样构成威胁,欲展现给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大清帝国崩溃边缘的历史战争画面,请继续关注混迹在嘉庆初年第三卷:大明王。
……(本卷结束) ……
第三卷 大明王【VIP】
第174章:美女归来
    天有不测风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刘铭祺虽然睿智妙计攻下塞外第一的山海关,却在一时疏忽大意之下让大清守城将领彭木真抄了后路,丢了家眷。虽然他心急如焚,却思虑再三,若是急性冒进,刘家大军八万人马恐之在镇国将军蔡明瑞的三十万铁蹄下荡然无存。
    当今之计,就是要保住山海关这处通往塞外的咽喉要道,抵挡住大清镇国将军三十万人马的强大攻势。可以说当今的战争局势十分的严酷,容不得刘铭祺有半口喘息的机会。
    按照刘铭祺治军理念,康襄城提督王世长等人的六万人马很快便被编到了刘家大军,加上原有的二万人马,从人数上与镇国将军蔡明瑞比起来不占优势,但凭借山海关的地理优势和刘铭祺用兵如神的战略战术,自信不会像守将彭木真似的一夜告破。
    从将领任命上,只是稍加调动一下而已,将葛尔泰和王世长分别提升为刘家军的副军长,鲍铁等众参将提升为师长级别的指挥官。唯一缺憾的是刘家军缺少政委和参谋长两位人选,好在刘铭祺的脑海里初步已有人选,唯康襄城巡抚喻庆丰和东阁大学士王杰是也,只不过王杰在他反京之时,仍被他派往各地清查官腐,未能带出京城。
    山海关守将的彭木真的家宅的书房内,临时成了刘家军高级将领的会议室,一张光亮宽长的檀木桌子摆在书房的中央,四周坐满了脸色沉冷的将士们,大敌当前的危难局面谁心里都有数。
    “刘军长,眼前的战局不容乐观啊?蔡明瑞乃是大清有名的常胜将军,此人能征善战,颇有当年廉颇之勇,蔺相如之谋。现已亲率大军驻扎在蜀锦镇,虎视眈眈地盯着我军的一举一动,随时都有可能对我军发动攻击。并且关外各城的大清余党还有六万之众,若是他们联合起来两面夹击同时攻打山海关,使我军腹背受敌,倘若与之硬拼,怕不是上策吧!”副军长王世长一把年纪却是深思远虑,当着各位将领的面忧心忡忡地叹气道。
    “王军长,你别涨了他人的威风,灭了咱们的锐气。俺们刘军长率军三千便已经打败八旗十万大军,一夜大破山海关六万守军,那场面你是没见到啊!杀得清兵是屁滚尿流,狼狈不堪。而现在我们手中八万人马,对付清兵的三十万大军更是不在话下,我看你是老糊涂了。”宋二虎撇着大嘴叉不服气地反驳道。
    “在下当然知道刘军长的英勇谋略所向披靡之威,可是据本军长派出的探子回报,蔡明瑞大军武器装备精良,并配有神威大将军重炮五百门的,足矣将山海关夷为平地之势。”副军长王世长接着话头道明厉害道。
    “神威无敌大将军”是铸造的铜炮,炮口外径275毫米,内径110毫米,炮筒前细后粗,最粗处外径345毫米,全长2480毫米,重达一吨。炮身中部有双耳,炮尾呈球形。可装药2千克,铁弹重27千克。炮膛内还有一枚实心炮弹,炮弹直径90毫米,重2700克。炮车的辙有二尺宽,车轨宽六尺多。运送大炮的时候,每门炮要用12头牛拉,比起当今的火炮来说,简直就是垃圾,不过在大清却被称之为神。
    话说镇国大将军的火器营不但是大清朝的守护神,而且更具有振国之威。当初大清康熙年间,国库充实,铸炮数量大增,种类繁多,当时的康熙皇帝也经常赐给炮“将军”的封号,比如制胜将军炮、威远将军炮、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神威将军炮、武成永固大将军炮、神功将军炮等等,对其相当的青睐和重视,尤为厚爱。
    特别是大军出征,要在前一天推大炮到军帐前,陈列牺牲供物献酒于炮,领军主帅还要亲自向大炮三次揖拜。战斗获胜,则为大炮披红,以鼓吹迎之,然后上奏请赏给“将军”封号;如果战败,大炮也要受到惩罚,少的打棍子一百或八十,多的要打八百至一千。
    而今这支康熙年间的神威大炮放在镇国将军的手上可算是如虎添翼,无所不能了,怎能不为之心惊胆寒。
    闻听副军长王世长所言,宋二虎听得眉毛直跳,直言问道:“照王军长这么一说,好像他们天下无敌似的。大不了老子带上一干人马用脑袋堵炮口,不信他有多厉害!”
    闻听宋二虎一席话,反将坐在主座上的刘铭祺给逗笑了,望了一眼信誓旦旦的宋二虎笑道:“宋师长,你当我这刘家军的脑袋都是铁球做的嘛?就算是有铁球那么硬,也根本挡不住那威力无穷的神威大炮啊!”
    刘铭祺一开口,宋二虎方才规矩也很多,拍了拍脑袋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怎么样才成啊?要不?”一贯暴躁的宋二虎忽然话锋一转,语气虽然平静了下来,眼珠子却忽地一下亮了起来,见其样子,可能是琢磨出主意来了。
    “要不怎么样?老宋你快说啊!”坐在他身旁的鲍铁一下来了精神,身子往前一倾,侧着头催道。群策群力,任何人的点子的谋略都不能错过,众人全都在目光落在了宋二虎的那张黑脸上。
    见自己一句话引起了这么多人的注意,连刘大军长也极其关注起来,宋二虎反倒有些惊讶,平时自己咋呼来咋呼去的,也没有今天这般的受众人的重视,看来眼前的局势真的有点到了山穷水路的地步了。
    宋二虎一脸阴笑着朝众人望了一圈,眼珠一转,大声道:“要是咱们正面斗不过蔡明瑞那个猪养的东西,咱们就给他来阴的。我愿再亲自前往京城一趟,将蔡明瑞一家老小全部抓到山海关,往城楼上一绑,我就不信他敢拿大炮轰咱们?这个主意怎么样?”
    “切!”众人几乎一口同声地发出唏嘘声。没想到号称英雄好汉的宋二虎匪气不改,想出来的主意也是些缺德带冒烟的阴损计策,房内当即传来一片唏嘘声。再怎么说刘家军也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正规军,怎么能干靠歪门邪道的事来退敌呢!
    宋二虎受到众人一通鄙视,不免有些怨气:“切什么切?刘军长不常给我们讲兵不厌诈的道理吗?”
    “我说哥们,刘军长讲的是兵不厌诈,又不是让咱们当奸诈的小人,怎么能混为一谈呢?”鲍铁带笑带不笑地在宋二虎的耳边解释道。宋二虎鼻子喷着粗气,彻底地没了脾气。
    王世长左右望了一眼,见大家都没什么好主意,干咳了两声,开口道:“若是不能守住山海关,又不能与之死拼硬打,迫于形势的需要,我们只能施以缓兵之计。先退到塞外的群山之中避一避风头,或者与蔡明瑞展开游击战,等我们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后再与之决一死战。各位将领意下如何呢?”
    “老子不做缩头乌龟!”宋二虎正憋着火没处发泄呢!头一个站起来反对道。其他众将有的赞成有的反对,顿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争执。
    “咳,咳!”见这军事会议开得跟菜市场买菜似的,吵得一塌糊涂,刘铭祺重咳一声,暗示众人安静下来。众人纷纷止了口,面红耳赤地望着刘铭祺,等着他最后的裁决。
    要说王世长所言并不是不无道理,眼下大军压城,若是与之硬拼,宛如以卵击石,不过,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山海关,并为此付出四万人马的惨重代价,怎么说丢就丢呢,想来想去,实在是骑虎难下。
    正这时,听房外一声“报告”,一名脸色冷峻的刘家军团长和一名执勤的警卫站在门口。
    “什么事?”刘铭祺朝门口望了一眼,严声问道。
    站在门口的团长迈步进房,高声道:“报告军长,大清镇国将军蔡明瑞派人送来休战书,并把驻扎在蜀锦镇的三十万大军退后百里。”
    “咦?休战?没理由啊!”刘铭祺神色一变,满脸一阵疑惑,随即朝进来的团长道:“送上来!”那名团长当即一个立正,高声答是。赶忙几步向前,将休战书递到刘铭祺的手中,退立在一旁。
    刘铭祺接过信封,撕开一角,抽出信来信笺定睛一看,信上字迹字迹龙飞凤舞,笔锋洒脱却不失刚劲,出自男人之笔。
    看完信,刘铭祺一把将信纸拍在桌面上,把众人惊的一愣,抬眼再看刘铭祺双眼射来锋芒的光,不禁露出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众将领好生奇怪,更不知心中所言何事?葛尔泰向前倾了倾身,先开口道:“瞧把刘军长兴奋的,信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刘铭祺哈哈一阵畅笑,将信上的内容简单复述了一遍道:“大清的镇国大将军蔡明瑞提出跟本军长休战十日。”
    “为何休战啊?”副军长葛尔泰挠挠了脑袋满脸诧异。要是请求休战也是刘家大军才是啊!他们为何却现提出休战的要求呢?难道蔡明瑞也被刘铭祺的威名给震住了?胆怯了?
    刘铭祺瞥了瞥嘴角,略带惋惜地叹口气,敬佩道:“据本将军所知,镇国大将军果不其然是大清的四大贤臣之一啊!两军交战涂炭生灵,他担心伤及因封关滞留在关外的黎民百姓,故向本军长请求休战,放行要通关的百姓。他则自愿率兵退出百里,十日后再战。”
    葛尔泰点了点头,应声道:“此人确实是大清难得的一位贤臣;深得嘉庆地帝重信,军长的意思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刘铭祺重重地点了点头道:“当然要答应他的休战请求了?兵荒马乱,百姓是无辜的,最遭殃的就是老百姓了。对了,估计有多少滞留关外啊?”
    葛尔泰低头沉思了片刻,才道:“从大清守将彭木真守城之日算起,城外大概有五六十万百姓滞留在关外周边的城镇吧!”
    刘铭祺双目一凝,高声朝那名团长下令道:“你去通知大清的镇国将军,就说本将军同意他的休战请求,十日后,战场上见。还有,立即打开南北城门开关放行,所有过关百姓详细查验,防止蔡明瑞的人马混进关来。”那名团长又是一个标准的立正姿势,高声应是,转身快步离开房间。
    刘铭祺吩咐过后,又朝在座的众人道:“各位师长回去准备下,刘家军除留下五千人马守城之外,其余的七万五千人马立即化装成百姓的模样出城。”
    话音落地,顿时几百个问号如同砖头似的砸了出去,听得众人晕头转向,搞不懂刘铭祺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好在这群高级将领中唯独施飞虎的脑子反应较快一些,当即一敲桌面,惊喜道:“哎呀!刘军长实在是深不可测啊!属下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啊!哈哈……”施飞虎冷不丁的一通傻笑,更是把众人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刘铭祺沾沾自喜地笑道:“不算高,只比蔡明瑞高那么一点点而已。好了大家分头准备去吧!”
    “还没弄明白的,就去问施师长吧!会议到此结束!”说完,刘铭祺起身便要离去。却又被忧虑的王世长给拦了下来,忧心忡忡地提醒道:“刘军长且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