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时明月 >

第24部分

宋时明月-第24部分

小说: 宋时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赵兴初次出海中的举止看,他隐约猜到,这位举人很可能是第一次出海,虽然他遇到事情,总是显得那么镇定自若,然而这也是镇定自若的生疏。举人老爷精通航海事宜,在文化程度不高的刘三看来,这不算什么,人们不是常说“秀才不出门,闻知天下事”,然而,面对茫茫大海,面对生死难测的海中巨浪,传说中的海妖、深渊所在,这名秀才敢只带一名学生,轻身闯海,这种勇气古今罕见。
    自古以来,走海路都是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一种无奈的选择。毕竟华夏民族是一种陆地民族,所以大海就成了文人们想象中的神仙之怪的所在。自古以来,别说是举人老爷,秀才闯海的都屈指可数,所以刘三对赵兴只剩下钦佩了。
    然而,他依旧要质疑赵兴的声色:“大官人,听你的意思要组织一支船队?船队可不那么简单,大海茫茫,眼凑着对面的船跑一天也不见得能追上。各船之间如何联系,如何通报相互间消息,这都是难题。
    小老儿只学过操纵单船,船队的事还不清楚,只是小老儿听说,一支船队需要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全是一样的船可不行。”
    “这我想到了……我下了十艘船的订单,但先期只让他们做两艘,其余的,主要是备料,等到我从南阳回来,再动手……
    所以,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熟悉船——这些早期建造的船都是实验品,等到技术成熟后,这些船都要淘汰,现在关键是熟悉操作。我听说天竺那里的海面,风大浪大,船行驶到那里,很容易被风浪拍散,由于是榫卯结构的船……”
    赵兴说到这,突然意识到自己又把话说多了,他赶紧戛然而止。
    他说的话新词过多,以刘三的文化水平,完全听不到这番话,他不懂装懂的点点头,自以为是的补充:“还有大官人说的指南针——这玩意好,此去高丽,如果前半段走耽罗航线,我们还能用的着。”
    “等我程族的人到了,我们马上去明州”,赵兴顺势转移话题:“年前正是销售旺季,我们快去快回,一个月后,恰好赶得上师尊三子,苏遁的百啐礼。”
    *******************************
    苏轼进来的时候,徐知州正忙着宴客,他见到苏东坡显得很兴奋,不由分说拉苏轼入席。饮了几杯酒,便抑制不住狂喜地告诉苏轼:由于政绩优良,他这一届任满之后将升迁,目前他已经上下打点好,指郡湖北,希望能在更靠近京城的地方任职。
    徐知州忘了苏轼的身份,这个令他兴奋异常的消息,对苏东坡确是灾难。
    这么一个肯照顾他的州官走了,在新州官的管理下,他能继续活得逍遥自在吗?
    第一部 华丽的前奏曲 第1022章 意外的消息(下)
     更新时间:2008…12…3 15:24:27 本章字数:2328
    席上众人尽兴狂饮,苏轼有点向隅。片刻后,细心的徐知州发现了苏轼的异常,马上关切地安慰:“子瞻,有程族在此,你也无须烦心……嗯嗯,子瞻最近,大概很少活动吧!你学生的事,我已经安排好了,我给你说说……”
    徐知州的政绩是与赵兴密切相关的。黄州是个归化未久的地区,五胡乱华时的战乱,使蛮族深入到了这一带,并导致这里十室九空。目前,政府对乡镇的控制力并不明显,很多时候,政令不出府城。
    而程家坳的出现,却一举改变了这种状况。程族本来居于山野,强大的凝聚力使他们聚集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后,他们快速地致富经历,使附近许多山民不自觉地围拢在他们周围,或者向他们出售山货,或者替他们做工。
    这股山民原先都是山中最桀骜的猎户,现在,他们却统一归拢在程家坳旗下,愿意接受当地官府的统治,并给荒僻的黄州增加了一笔巨大税收——而徐知州前后的付出,只是三名贡举的名额而已。
    在四处农民造反,边境战火不断的情况下,这一巨大政绩让徐知州顿时声名远波,成了众人瞩目的“能吏”,进而快速获得升官。但随后,也惹来一下麻烦。
    从地域上说程家坳是属于蕲水县管辖的,但它却在黄州申请“入籍、入行”,把好处都给了黄州。蕲水知县获悉,立刻不干了。
    以前程家坳是个几十户的小山村,蕲水县也没什么争的,等到程家坳一下出了三名贡士,再加上附近山民的农产全汇集到这个小村,由这个小村销往外地。而徐知州跳过蕲水,如果蕲水知县没有表示,那不就愈发显得自己无能,才令程家坳舍弃吗?
    知道了真相的蕲水叫嚷着与徐知州打官司,双方的争夺令程家坳的地位水涨船高。近日,徐知州与蕲水县达成妥协:程家坳归属蕲水,由程家坳负责出丁役,帮蕲水县维持附近山区治安;而赵兴与程夏、程爽、程旺等程族筛选过的几名旁姓人,于黄州购房、落籍……且慢,前面程同曾说宋朝没有户籍问题,这里又说落籍,难道程同说错了?
    程同没说错!
    宋代的户籍问题与其它朝代不同。要详细讲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一本书的篇幅——简单地说吧,宋朝是个宗法社会,它的“籍”是指纳税的“丁户”数目,而这种数目不是由官府核定的,宋朝把百姓划分为上户、中户、下户、士绅……等等。
    丁口数量是由“上户”报给官府,并按这个数目向官府纳税,但是不是按这个数目向下征收,则不一定了。也就是说:官府只掌握纳税人口数量——“籍”;上户、宗族首领才掌握纳税人的具体地址与姓名——“户”。而且这些地址与姓名,全凭他们说了算。
    士绅是无需纳税的,所以百姓不可随意流动,但不纳税的士绅可随意迁移(为了躲避繁重的苛税,百姓常把财产献给士绅,要求做士绅的家奴——在古代这叫“投充”;现代叫“挂靠”。挂靠所缴纳的红利,要比纳税少,且官员不敢随意侵吞)。
    程阿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黄州的。程族长为了兑现诺言,召集族人出资为赵兴在黄州修了房子,并出了一份丰厚的嫁妆,供程老七养老——这份嫁妆就是程家坳附近的30亩水田。
    新屋修的很漂亮,程同把赵兴从泉州雇来,帮程家坳修蕲水码头的工匠都调到府城,赶在重阳后不久,将新房修好。程老七带程阿珠搬进新屋后,随后,程阿珠深居简出,一心待嫁。于是都在传赵兴“金屋藏娇”。
    山民野惯了,程族有三名贡士撑腰,走到哪里都是霸气十足。程同的安排下,程老七随即接任赵兴的黄州行首职务,负责程家坳在黄州片区的销售与纳税事宜。程老五则进入官衙,成为一名班头。
    其余进入府城的程姓人,也立刻在在府衙占据了几名步弓手的位置,同时,他们在府城设立的货栈也雇佣了大批壮劳力,眨眼间就在官私两面建立了莫大潜势力。
    目前,关于程家坳的官司还有点尾声——徐知州答应从明年起,程家坳的税入这块,他与蕲水县对半分,这才使蕲水县不再闹腾:“我大约还有五个月任期,明年春天,新官才会来。
    等我交接完毕,也就到了明年四月。子瞻兄,我会跟新知州交代一下,不过,我想,有离人在这里照料,那新官还要指望程族立足,他怎敢为难你?
    哈哈哈哈……子瞻,在这点上,我很羡慕你,你说,你怎么随便打了个赌,就赢了这么个好门生,这样的好事,我怎么就没遇上。”
    苏轼接受了对方的变相恭维,他举杯祝酒,心情开朗了许多。
    喝了几杯,徐知州继续把话题定在程家坳身上,这是他平生最得意的政绩,能不大书特书吗:“等明年开春,程家坳的人打算迁到蕲水边的码头区,他们在那附近又盖了一片新庄……
    为什么迁居?我听说,山中近日来了几头猛虎,连续伤了几名猎户,前几日,他们还往蕲水县送了一头幼虎,听说,母虎与虎父还在发狂,山民不敢白日下地,所以打算迁村避居。
    新村建在江边,他们还要在江边建个码头。原村依然不废弃,蕲水县已给他们划了地界,并免去了今年乡役。
    迁村大约要两三个月时间。然后划‘都保’,蕲水县打算把程家坳单独划为一‘里’,里名‘美政里’,保名‘程家保’。族长程同将担任‘都保长(保长)’,程老二担任保正(原名耆长,保甲法后废耆长,设保正)。
    此外,程家坳原址也设一保,这个保负责管理山中猎户,保长由程家坳举荐……
    划‘里’完后,我也算对得起离人了。然后是新官交接……”
    第一部 华丽的前奏曲 第1023章 全高丽国都是苏粉(上)
     更新时间:2008…12…3 15:24:27 本章字数:2523
    徐知州的话让苏轼很感激。这话隐含的意思是:为了便于赵兴就近照料苏轼,所以他才给程家坳几个人落士籍。
    这群来自群山之中的山民最团结,从徐知州的安排看,他们的存在使官府实力大涨,与此同时,他们自己也变成官府大树上一棵寄生的藤蔓,缠绕着官府势力,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有他们照顾,即使新州官是苏轼的对方,他们也有能力庇护。
    实际上,苏轼最近已感觉到这种变化。
    自程族聚集地出城东门,就是苏东坡那块地。王巩走后,孩子们乘着冬天枯水季节,领着工匠在苏轼屋侧添置了个小码头,说是方便苏轼访客就近停舟,但实际上,码头建成后成了程家坳私用码头。
    现在,程家坳进出黄州的船都从苏东坡屋后经过。虽然,“东坡雪堂”因此变得熙熙攘攘,但苏轼明白,这也是一种关爱——每艘停靠的小船,都或多或少的给他带点日用品。孩子们还经常不请自来,在他院里除草、打扫……
    徐知州老了,才傍晚的时候,宴席便早早结束。升官的徐知州搂着小妾胜之,踉跄回后堂,众宾客纷纷辞去。
    从徐知州府上出来,夜色已经黄昏,苏轼经过城东时,兴之所至,特意绕了远路,到了赵兴位于城东的、那座传说中的“金屋”。
    这果然是一栋“金屋”。
    整栋房子充满了“胡人”味道,完全不像是中土建筑。
    房顶甚至还有个圆圆大穹顶,穹顶像寺庙一样刷着淡金粉,让它活像一座礼拜堂。
    程夏正站在门口,看见苏东坡,忙邀请太师傅进去,苏东坡摇摇头,指点着那个穹顶,问:“这样式好眼熟,我好像在泉州清净寺看过——就是比那里的稍小点。”
    “师公好眼力,这屋正是泉州清凉寺工人所建”,程夏恭敬的回答。
    泉州清净寺是“中国第一清真寺”,它是由来宋经商的阿拉伯人建成的。建成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目前仍在不断增建……(后来,清净寺大部分建筑都毁于“民族大融合”,到21世纪,唯有主体建筑尚存。)
    泉州清净寺是砖混结构的,其中跨度很大的大穹顶非常具备阿拉伯风格,赵兴招来清净寺工人建房,是为了挖人,这伙人现在已完全被他的高薪诱拐,被封闭在杭州新庄园里建房。而眼前黄州这所居所,只是他们受雇前的“试手”,相当于试用期的“才艺展示”。
    当然,后续的事情苏轼并不知道,他只点点头,好奇地问:“你怎么站在这里?对了,你家在那儿?”
    程夏有点扭捏:“师公……老师曾给我定了门亲,是福州柳家,他们前几日来‘发奁(往新郎家送嫁妆)’,可老师迟迟不归,我正在这里想:阿珠虽然未嫁,但也是下过定的师母,让她……”
    苏轼笑了:“明天我来!”
    苏轼说罢,随即昂然而去。边走边想:能请到清净寺的建筑工人来为自己建房,说明程族这一年的实力增长很快,已经请得起大地方的工匠了——离人的手段,果然不凡!
    不过,他似乎在恐惧着什么,动作很急,他似乎生怕错过……他在担心什么?
    苏轼身后,程夏一叠声感谢:“谢谢师公,谢谢师公!师公,我给你拿个***,且等等。”
    ********************************************
    明州海面,几日后,赵兴又带着船队出航。
    这次出航除了刘三的船之外,又增加了一艘个头小点的船尾随。这艘船属于刘三一位朋友,赵兴已把招揽水手的任务全部下放给刘三,所以他招来相熟的朋友,共同熟悉这条新航线。
    此次航行添了一件新玩意——如果看过电视的人,看过这件“宝物”,就会发现它完全是古代风水师手中的“堪舆盘”。这个东西按照一斤八卦的方位,精细的刻了六十四个方位,这次出航,完全是确认新航路,检验这副堪舆盘。
    有了这件航海新武器,刘三在整个航海过程中都显得神神秘秘,他日夜把自己绑在桅杆上,除了吃饭,剩下的时间,都躲在桅杆上,操纵着堪舆盘,在一张纸上神秘的写写画画,连赵兴都不准靠近桅杆。
    这次出海,除了刘三与赵兴外,其余的人都没有跟随。程爽留在杭州,督建杭州的庄园,焦触返回福州,与自己的儿子进行交接,顺便帮赵兴抛售货物。长门不四则去了明州(今宁波),督建新船。
    这样的出海队伍也是刘三特地要求的,赵兴理解对方的行为,因为保持航海中的神秘方向感是船长的特权。一直到蒸汽船时代,海图、罗盘……这些能在大海中确定方位的工具,都是由船长专门保管的。
    这么做也是考虑到了人性因素——大海茫茫,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员,常容易患上幽闭症,这种症状发生,会令人作出种种反常的不理智行为。而只有船长知道身在何处,会让船员感到一种无形压力,最大限度的减少海上叛乱。
    第二次走这条航线,心中已经有了大致方向感的刘三,在赵兴的指点下,快速的复制了这条最直线的航路,两天半时间,耽罗岛已经在望,胸有成竹的刘三连耽罗岛都不屑登陆,他直接带领船队插着耽罗岛,驶向了高丽境外。
    “整个航程我们只花了一半的时间,一半呀,两天就到了高丽。如此,加上装卸货物的时间,一个来回也就十天,一个月可以跑三趟……”刘三两眼通红,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