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极品少帅 >

第208部分

极品少帅-第208部分

小说: 极品少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铮一到军中,并没有直接带队就走,而是聚集队伍,大声喊道:“鹰扬卫的弟兄们!我们来自天下第一军,燕云卫!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第一!”
    “第一”全军齐吼。
    云铮又大声道:“现在我们要进行第一项!奔袭!这一条,本都指相信,我们鹰扬卫必拿第一!有没有信心!”
    “有”
    “很好,我们训练的时候,没有人跟我们比,我们的度远远不是极限!现在,我们有了对手,他们对我们并不服气,认为我们不过是仗着过去的名头吓唬人!我们必须让他们我们河北男儿,征战两百年,‘天下锋锐’绝不是嘴里说说而已!本都指只有一个要求——赶到海安县吃早饭!”
    “吃早饭”
    ……
    台下云逸扑哧一声,对旁边的云凇道:“雾亭,你觉没觉得,少帅这句话有些问题?”
    “……少帅历来关心吃饭。”云凇一本正经地道。
    云逸哈哈一笑:“没错,没错,就是这个话。”
    云冰在旁边道:“副都指,末将倒觉得,吃饭的确是最大的问题。”
    云逸微微一怔,面色严肃下来,沉吟道:“不错,能解决吃饭的问题,才能解决其他问题……吃饭,是根本。”
    秦冲忽然一拍手:“好了好了,少帅过来了,可以走了!***,曹睿那老小子真啰嗦,要不是他浪费那么多时间,秦老子还打算带兵去海安县吃晚饭呢……”
    云逸哈哈一笑,一脚踢过去:“滚犊子吧你,还吃晚饭,你还以为你带的兵都有少帅的本事了?滚滚滚,把队伍都给老子带好咯,谁他妈今天掉链子,老子亲自过来伺候!”
    别看云逸平时大大咧咧,他干起正事来可不含糊,要求相当严格,此刻他放了话,谁要是真赶上这位爷“亲自伺候”,那可真不是好玩的路子。秦冲嘿嘿一笑,躲过那一脚,嚷嚷道:“副都指放心,我手下的儿郎要是出了差错,我自己滚回燕京去找大帅领罚!”
    云铮正过来,听见这话,马鞭朝秦冲一扬,接了一句:“领什么罚?这么点屁事也值得下军令状不成?都去领兵去!晚上咱们不吃干粮,到新安县埋锅造饭,等等人家,免得到时候人家面子上不好看,还怀疑咱们真长了翅膀飞过去的。”
    众人顿时哄笑。
    曹睿带着护卫骑兵,在官道上奔驰,他身边跟着的,除了护卫外,还有六位监令。曹睿接近五十岁的人,骑马奔驰了一个多时辰,感觉有些累了,勒马朝身边的众位监令问道:“赶了这么久的路了,先休息一会吧?”
    几位监令可不比曹睿,都是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上来的,见曹睿这么一会就喊休息,心里都有些鄙视,邵光是个对内护短,对外强硬的监令,见曹睿有些不济事,轻哼一声,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曹睿在朝廷上站班的人,最会观察风向,几位监令眼中的不屑,他自然也看出来了,当时就有些不痛快,皱眉道:“怎么,我等骑马赶路,比诸军的度快了许多,便是在此休息片刻,难道就能碍事了?”
    徐邵扬听了,也忍不住冷笑了一声。
    曹睿眼睛一眯:“怎么,敛翼将军有异议么?”
    徐邵扬淡淡地道:“异议倒是没有,就怕到时候不是曹大人接我鹰扬卫,而是我鹰扬卫三万弟兄在海安县恭候曹大人的大驾了。”
    整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29章 六军大演习(三)
    曹睿连续被挤兑,显得有些压不住场面,但这些新军的监令跟他实际上没有真正的从属关系,就连皇室的两支新军,也恰好不是他所在的太子~党的人,他这个兵部尚书,堂堂正二品大员,在这批人面前,是的确有些摆不起架子。但作为这次大演习的总指挥,他又不能不压住场面,是以听了徐邵扬的话之后,曹睿干脆皱起眉头,道:“我等快马赶路,便是走一个时辰休息一个时辰,也不可能落在步兵后面到达海安县。都不用说了,先休息一会,也好商议一下后续的安排。”
    他打出要商议后续安排的幌子,各位监令倒是不好多说。徐邵扬面上一点表情都没有,心里却是冷笑,你曹大人这回不相信,以为我说大话,等到时候真的迟了,看你怎么收场。
    其余人等也都是各有打算,但既然曹睿已经这么说了,也不能太不给面子,倒是应了下来——
    云铮的乌云踏雪牵都没牵出来,他是跟全军一起步行的。这个决定刚刚做出的时候,全军都很讶异。大头兵走路,当官的起马,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完全是天经地义的惯例。但是云铮的想法有些不同,在他看来,打仗的时候,军官将领骑马那是战场需要,但这次军演是为了考验全军的转移能力,他云少帅平时骑马自然没问题,但战场上什么都难说,万一马不在的时候要奔袭呢?所以他坚持自己走路。当然,以他的本事,赶路其实是小事,这么做主要还是表达一个态度。也就是他跟林曦所说的那样,一万条军纪军令,比不得一个“以身作则”。
    云铮这个都指挥使都是两只脚走路,其余人当然也不可能再骑马,于是这支来自河北产马之地的鹰扬卫全军上下竟然一匹马都看不见。
    不过即便如此,鹰扬卫的行军度却依然相当快,路好的时候,几乎是全军跑步前进,只有在山路上才减。
    到中午的时候,鹰扬卫已经赶到了周家冲外。周家冲其实是个村,这里地方有些偏僻,村长更是完全不知道会有大军可能从他们这里经过,村民们现村外忽然密密麻麻来了一支庞大无比的军队的时候,吓得要命,村长哆哆嗦嗦出来见过云铮,还以为来了军匪,算献上村里所有的东西,请“大将军”放过村里的人……
    云铮又是好气又是好笑,鹰扬卫从头到尾都在贯彻他的军令,根本都没挨近村子。只不过附近最大的水源就在这村子附近,所以鹰扬卫才会扎营在此处,听了村长的话,云铮也不得不感慨,这他妈古代的兵莫非真的都跟土匪似的?要不然怎么这些人都是这副目光看待军队?没办法,为了鹰扬卫的名声,他只好亲自上前跟那村长解释此行的目的。可惜人家村长先生怎么都不明白燕京的军队干嘛要跑到扬州来练兵,被云铮这么一说,还以为外面又打起仗来了,更是吓得魂不附体,一个劲的求饶。搞得云铮最终放弃了温言软语的解释,一声一吼:“安静点!”然后杀气腾腾地让他们全村的人老实点呆在村里别乱跑,要不然……嘿嘿,格杀勿论!
    还别说,软的就是不如硬的有用,云铮狠话一放出来,村长顿时就老实了,磕头不已,连连保证村里都是老实人,肯定不会乱跑。云铮也懒得再说了,直接挥他走人。
    打了村长,云逸等人早已经安排好了午餐,云铮也不讲究,跟着吃了起来。他有一个好,有好的就吃好的,没有好的,随便什么吃的也都能将就。这一点,对于将领来说是要当成必备素质的。但是毕竟是平时吃得太好,忽然吃这些东西,总还是有些不自在,吃下最后一口,云铮便有些出神。他一贯是坚信物质的力量和精神的信仰加起来才是最强大的战斗力的。穿越过来这么久,自己也从来没有对这个世界作出什么推动,但是现在好像真要动动脑子了,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军队有更强的运输能力以至于可以更好的保障军队的粮食用量呢?
    后勤运输从来都是极其重要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即使有百万之师,如果后勤工没做好,也一样打不赢。但后勤又很复杂,孙子云:驰车千驷,草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说明要筹集一只十万大军的部队,后勤压力很大,这也是为什么英勇善战的志愿军在朝鲜战争初期为什么即使战略战术先进还屡屡吃亏的原因。古代缺乏后世的运输工具,平路一般是用车马运输,山地用人背马驮,最好能利用河道来运输粮秣。所以一般上游顺流而下的部队可以迅击溃下游,这也是为什么荆州对于扬州是那么重要,西晋将领羊祜为了用江水运粮,故意欺骗吴国的6抗说要攻击毁掉吴国的某大堤,被6抗识破,自己毁堤放水,结果西晋只能用车马6上运输,大费功力;东晋大将桓温率军一直打到了长安附近,因为前秦的苻健提前收割了麦子,只好退兵;第二次北伐又攻下了洛阳,因为担心粮运问题,让袁?疏通河道,漕运粮食,但此人没有完成,结果桓温只好仓促退兵,在坊头东晋步兵遭到前燕慕容氏骑兵的追击,大败而归。诸葛亮翻越秦岭攻击魏国屡屡不能得手,也往往是因为粮运不济,因此明了木牛流马;魏延曾建议从子午谷出,攻击咸阳,提的具体建议是,五千人作战,五千人背粮,可见后勤和作战人数已经到了一比一的地步。
    诸葛亮的木牛可运粮1石(1石约60公斤),而流马则约4石,由于路途遥远,需要1个月才可从西川运至前线,所以需要多个批次,以保证粮食供给。
    屯田则也是军队获取粮食的一种方法,始于曹操。在非战时实行军队屯田,实行了近70余年,恢复了北方的经济。而后来的郑成功也在**效仿。
    孙子云: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之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候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作战篇)可见,兵贵神,战争要迅,长久的战争会使国家经济困难,伊拉克战争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一点我们古人受孙子影响很大,所以非常重视“战”,如果能做到战,则粮秣问题就易于解决。
    至于孙子说: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这可见在我国古代战争中,以战养战,在敌国获取粮秣是非常常见的。这么说来,优秀的将领就应该懂得如何在敌国补给粮食。只是云铮现在却是不能这么想,他现在一门心思跟辽国停战,燕京一带一直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农田牧场都荒废了,整个河北山西的生产受到的影响,若是从经济方面来估量,可谓损失巨大。而且大魏朝现在内部越的不平静了,云家必须随时保证有足够的实力应付各种变化,对外作战就食于敌国,可以说现在已经不用考虑了,而孙子那种就食,在国内肯定是不能干的,这样云铮就必须想出一个办法来提高运输能力。
    怎么干呢?云铮有些苦恼的抓了抓后脑勺,自言自语地感叹:“真是奇了怪了,人家穿越到秦汉年间,居然能电,还能做出电灯来,本少帅只不过想让前线大军吃得好一点,怎么就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呢?***熊,我咋不是学做汽车的呢?”
    “什么旗车?”云逸不知道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好奇地问道。
    云铮吓了一跳:“你什么时候来的?吃完了?”
    云逸嘿嘿一笑:“这玩意又不是什么好吃的货,随便把肚子填饱还不快么?少帅,刚才我听你说什么旗车,是什么东西?”
    云铮“呃”了一声:“你听错了,我没说……我是说咱们现在运粮的车子不好,运得又少,度又慢,路上消耗特别大,太不划算了。”
    “啊……那是!”云逸深有同感地道:“人家说咱们云家军不往辽国打,是为了养贼自重,嘿,我们倒是想打,谁给咱们粮食?从燕京打到辽国上京,要打多少仗,花多少时间,这其中需要消耗多少粮食?妈的,朝廷里那些人就知道动嘴皮子,其实屁都不懂……圣宗皇帝不是说了,边军谁家打下的外族之地都归边军自有,咱们云家莫非就有毛病,嫌自己地盘太大么?真是……”
    云铮“嗯,嗯”两声,心里却忽然想到一个情况,大车咱做不好,小一点,但是却特别方便的呢?
第30章 构思脚踏车
    云铮的构想十分简单,作为一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四有青年,从小到大最熟悉的交通工具莫过于……自行车!
    云铮从前一直很有一种疑惑,总是想,中国古代的科技明既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很多年,四大明就是例证。那么象自行车、三轮车这样仅需人力通过链条传动的交通工具,其原理也应该和水车、风车等器械差不多,要制造起来的工艺要求也不算高,但偏偏古代人民就是没有明出来,不知道为什么?要不然的话,这项明必将是一个对人类文明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历史性明,中国古代的交通便利程度将得到大大的提高,对后世的影响将难以估量。
    后来在某个论坛上看到一种法,是因为中国古代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坐车的人,一种是推车的人,如果出现第三种人骑着自行车自己跑,肯定会被前面两种人一起鄙视。不得不这句话虽然有些极端,但确实挺符合中国古代的实情。就好像云铮一直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刷牙一样,古代虽然器械不先进,但特别会折腾人,换在自行车上面也得过去。有身份地位的人肯定不会自己骑个车,而没身份地位的人估摸也弄不到车,这就尴尬大了。
    不过幸好云铮这会儿考虑的是用自行车改善后勤运输能力,倒是不必考虑这种社会风潮的问题。社会风潮可不是闹着玩的,尤其是在中国古代这种仁义礼智信当先的时代,“奇技淫巧”这个帽子往谁脑袋上戴过去,麻烦都很大。东汉的郑玄在《礼记。王制》的注释中:“作**,奇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并把先秦最杰出的工程技术专家公输般(即传中的鲁班)列为诛对象,就因为鲁班运用奇技作了奇器,历代王朝都崇尚义和利,道和器的区别,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言义和道的被奉为君子,言利和器的被斥为小人,这就把知识和知识产品分成尊卑贵贱,提倡坐而论道,轻视技术和经营,此种价值取向主导中国数千年。
    这样的观点,就连孔子的嫡传弟子也对抗不了。“子贡……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进,抱甕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