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极品少帅 >

第341部分

极品少帅-第341部分

小说: 极品少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行山脉则将河北与山西高原联系起来。北方的争衡常表现为关中与河北之间的争衡。山西高原如同一个楔子,楔入河北与关中之间。当河北与关中争衡之时,能不能控制太行山形势,常关系到河北势力的成败兴衰。
    在太行山山脉一线,有紫荆关、倒马关、井陉、滏口等关隘扼其往来通道。其中,紫荆关和倒马关主要是扼守自大同盆地经桑干河谷而来的通道,此二关与居庸关共同屏护燕京西、北二面,(明代号为“内三关”);井陉关和滏口则扼守山西与河北中部、南部之间的往来通道,正定、邢台、邯郸等地既依太行山地险要,又控上述关隘通道,遂得以成为一方重镇。经营好太行山诸关隘,可保右翼的安全,且自山西南下中原或西入关中,都有高屋建瓴之势。
    山西之地,原本就是云家辖区,眼下已经经营了七十多年,早已根深蒂固。云家以山西而望关中,高屋建瓴的优势已然形成。而关中如要东袭山西,则先有黄河天险,后有太行诸关,而且是跟善守出名的太原卫交手,难度之大,等同登天。
    其实当年云峰出镇河北的时候也没有料到,两百年之后的云家会拥有如此优势。当然,他当年出镇的时候,仅仅节制河北北部,后来因为辽国越强势,仅仅依靠河北北部的力量无法挡住辽军铁骑,这才让云家同时兼理了河北南部。至于山西,则是那场大变之后云家获得的战争红利。
    但云家地位的提升,其中却有辽国许多功劳。原先匈奴时期,主要威胁在西而不是在东,即便再突厥时期,也更喜欢掠关中、陇西而非河北。但到了辽国时期,因为辽国的重心在东而不是在西,因此河北的战略压力立即便得极大。西北虽然也有西夏的威胁,但相对来说,辽国自然比西夏强大得多,于是河北的地位就越凸显。
    一开始的时候,辽国还极为强大,单靠云家一个河北之地,不经过中央朝廷输血,是顶不住的。但到了那场大变之后,云家得到了山西,不仅军力得到加强,经济实力也大大加强,从此对朝廷的依赖就小了很多,但仍然朝廷时不时在经济上输血才能维持。
    但云岚当年那一战之后,局势就改观了。辽国经那一战,元气大伤,对河北的威胁骤然减小,云家进入展期,战略优势开始积累。而后云铮兼任河北巡抚进行族产改制,云家庞大的基础族产如矿山、冶炼等产业开始爆式的喷涌,云家的战略物资积累度达到巅峰。
    远取菲律宾铜矿、掌控日本银山、攻略高丽,三大战略步骤顺利完成,云家的最大劣势经济,也达到了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能多有多剩,此时的云家,作为一个最强大的藩镇来说,除了所谓的“天下大义”之外,已经没有弱点。并且因为高丽之战,云家的新军得到训练、新式武器得到考验、新式战法得到证明——云家原本就最为引以为傲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得到加强。
    这时,云铮选择了拿辽国试刀,十几万大军北伐辽国,一路击溃辽军,夺取大片领土,逼得辽国割让两块重要的战略要地给了云家。至此,北疆物资军械、军心士气,达到巅峰。
    云家北疆军原本对中原各军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骑兵,大魏天下,只有云家有燕云十六州可以牧马,因此只有云家才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而如今中京道和西京道的到手,又为这一优势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基础。
    河北尤其是河北北部地区的意义就在于它将农耕经济的中原与游牧经济的塞外联系起来。那个世界中,蒙古入主中原,择定都之所时,木华黎就建议说:“幽燕之地,龙蹯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驻跸之所,非燕不可。”
    如今云家北控大片牧场,南有河北平原,西有太行诸关,外环黄河天险,如此形势之下,若云铮还不敢出兵,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姓云!
    鹰扬卫此刻已经将部分在日本和高丽的部队抽调回北疆,如今已经将这九个卫五万零四百人集中在燕京,作为此次云铮南下的中坚主力。
    此外,云岚为云铮抽调了燕云卫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一共七个卫三万九千两百人,真定卫第一、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一共五个卫两万八千人,太原卫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一共六个卫三万三千六百人。
    如此,云铮再次手控二十七个卫,一共十五万一千两百人的精锐大军,南下直取中原!
第45章 中原攻略(三)
    云家起兵,大军南下黄河,兵锋直指洛阳的消息很快传到洛阳皇宫之中,如此重大的消息,根本封锁不住,当天上午消息传出,到下午便已经是满城皆知。
    “云少帅亲自领兵,率平辽大军三十万打过来了!”
    “鬼扯,辽国那么厉害,平辽大军岂止三十万?我看起码有五十万!五十万大军啊,洛阳怎么挡得住?”
    “洛阳也有十数万军,又是城坚粮足,守个一年半载没问题吧?到时候天下勤王大军一到,云少帅虽然厉害,也该是双拳难敌四手吧?”
    “勤王?谁来勤王?安徽和江苏那点残军还要挡着浙匪,能指望他们还有本事勤王吗?荆襄那边倒是有十万大军,可惜那是六王爷的,六王爷跟云少帅好得能穿一条裤子,你看他会来勤王?搞不好云少帅就是他派来的,莫要忘了,他也是先帝爷的嫡子!”
    “那这么说四王爷就靠不住啦,人家都打到四川帮老冷家扫院子去了,再说四王爷跟太子爷也不对付,估摸着勤王也没戏吧。”
    “现在就看关中的光帅大人了,光帅若是肯挥兵东进,帮朝廷挡着北疆军,太子爷这江山啊,才有些希望。要是光帅不动,就凭朝廷那些兵将去跟云少帅过招,我瞧怕是没戏。”
    “听说云少帅是紫微星君转世呢,文武全才,厉害得不得了!要不然,能把那么大个辽国说打垮就打垮了么?当年他父亲云山帅那么厉害,也没能杀出国门,现在这事儿却是叫云少帅给办了,你们说说,这是不是说老云家一代比一代更厉害了?”
    ……
    留言飞传之时,皇宫之中,国号安平的新帝林旭心里一点也不安平。原本一切计划得好好的,万昌应该至死都不知道自己中了毒,只以为是精力枯竭,而那个时候,他的身边只有自己在侧,并且每天细心侍奉汤药,他不传位给自己还会传给谁?
    岂料正巧遇到水犹寒那日杀进皇宫,竟然一眼就看破了皇帝身中剧毒的真实情况,以万昌之聪明,其他的根本就不要说了。这一变故直接导致了皇帝写下传位诏书给林曦,并且将玉玺都交给水犹寒帮林曦带去。没了传位诏书,可以伪造,但没了玉玺,便是林旭此刻贵为天子,也没有办法了。没了玉玺的皇帝,不说对边镇的控制力,就说对群臣的压力,似乎也小了不知道多少。
    果然,云家出兵的消息上午便传来了,想必南边那里也即将起兵了吧?
    自己身居中原洛阳,乃天下之中,一旦失了权威,后果实在难料啊。自古兴衰更替,天下之全势必取决于中原。进取天下,中原为必争之地;安定天下,中原为控御中枢。天下统一,形势集中于中原;天下分裂,形势分散于四方。从治到乱,形势由中原分散四方;从乱到治,形势由四方汇集中原。治乱兴衰固然不全由地理因素决定,但在地理上体现出的轨迹却是这样的。如今,林旭的形势便是如此。
    在任何全局性的角逐中,中原都是必争之地。只有中原才是真正逐鹿问鼎的竞技场。只有中原四通八达的地理条件,才能获得控御八方的形势。必中原安定,四方才可能安定;若中原纷乱,则四方形势必致散裂。不经营好中原,则无以问鼎天下;不经营好中原,则无以谋天下之长治久安。
    但如今乃是天下纷乱之时,中原恐成群雄逐鹿的局面。派往长安的使者至今还未回来,林旭心中有些冷。云铮南下,至少起兵十数万,以燕云精锐之军对战中都久荒之师,胜负强弱实在明显,况且云铮在伐辽一战中的表现,更是让任何人无法轻视,这从云岚这个大帅坐镇燕京,却派儿子出来征战也能看出端倪,恐怕连云岚都觉得,云铮领兵征战的能力已然不在他之下了!
    林旭自然不能如此坐困洛阳不动,听凭云铮南下攻之。他以派出亲信领兵五万去守孟津了,孟津乃黄河南下之要害,守好孟津,云铮便一时无法南下——
    “长安四塞之国,利于守;开封四通五达之郊,利于战:洛阳守不如雍,战不如梁,而不得洛阳,则雍、梁无以为重,故自古号为天下之咽喉。夫据洛阳之险固,资大粱之沃饶,表里河山,提封万井。河北二省,足以指挥燕赵;南阳、汝宁,足以控扼秦楚;归德足以鞭弭齐鲁,遮蔽东南,小天下而立,以经营四方,此冀选矣。”云铮骑在乌云盖雪之上,微笑着对身边的众将解释道。
    其实这次南下,军内有一种战略很有市场,就是认为应该先定山东,再取洛阳。
    云铮不是不知道这一说法的理由。定然是觉得山东殷实,又是南北要冲,兼之鲁豫大军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已然比较空虚,此时正是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山东的最好时机。
    但云铮仍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提议。山东固然是要冲之地,然则此时山东周围并无强敌,只要自己大军能够迅在河南打开局面,拿下洛阳,捉到伪帝林旭,则必然天下为之震动,山东一地,直接面临强大的北疆军东进的威胁,甚至可能不战而降,这才是真正的以最小的代价拿到最大的利益。
    真定卫一位指挥使道:“洛阳之重,我等虽然愚钝,也知其一二,只是这洛阳却也并不易攻。三川河谷之中,恐怕不易取之,少帅还当三思。”
    所谓三川河谷,是指三川河谷低地,它在河南西北部,处中条山、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和嵩山之间,由黄河、伊河和洛河三条主要的河流冲积形成。洛阳城即位于其中。三川河谷三面阻山,只有北面稍嫌敞开。不过,黄河横亘,作了一定的弥补,也差不多算是山河四塞。
    三川河谷所凭借的地利既有上述诸山脉的环绕形成险阻,又有河流上下周流,作为与外部联系的途径。洛阳周围的关隘大都是依这些险阻而立。
    那指挥使见云铮并未出言打断,便继续道:“洛阳之难攻在于,潼关拒其西,扼崤函之险;虎牢阻其东,扼嵩山北麓与黄河之间的通道;伊阙(今洛阳龙门)阻其南,扼嵩山与熊耳山之间伊河河谷通道;盂津阻其北,扼黄河渡口;另有广成关(今临汝西)控制由汝河方向来的通道,轘辕关(今巩义西南)控制由颖河方向来的通道。这些关隘虽然营建于不同时期,历代废置不一,时有变迁,但现在已经都被启用,它们控扼之处却是三川河谷周围的险阻。我军虽然锐利,欲从这险阻之中杀过,恐也要有不少伤亡……若是不加思虑,恐有赤眉之败。”
    云铮瞥了他一眼,微微一笑。他自然知道这位指挥使说的是什么,利用三川河谷的地理形势以歼强敌的典型战例是刘秀击降赤眉军之战。时东汉已定都洛阳,并已先后遣邓禹、冯异人争关中;赤眉军先已入据关中,有众二十余万,邓、冯二人历经苦战,亦不能定;但赤眉无粮,刘秀料其必将东出,遂在三川地区作好将其歼灭的部署,井戒邓禹等勿与赤眉争锋。建武二年(26年)十二月,刘秀遣破奸将军侯进等屯新安,建威大将军耿彝等屯宜阳,以截击赤眉东出之路。刘秀敕诸将曰:“贼若东走,可引宜阳兵会新安:贼若南走,可引新安兵会宜阳。”关中的冯异领悟刘秀这一部署的要点,他对邓禹说:“上今使诸将屯渑池,要(邀)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冯异在崤山底下挫败赤眉军,驱其东走。赤眉军东走宜阳,忽见汉军严阵以待,惊震不知所措,遂降。
    云铮淡然道:“我军与赤眉军之差别甚大,本帅并不认为有太多可比之处。反倒是如果关中周家出兵东略,其势倒有些与赤眉军雷同。我军届时若是已然拿下河南,倒是可以考虑以当初刘秀之计对付他们。”
    不等那指挥使在说话,云铮却道:“诸位,南下大略已定,鲁豫之争,可以免了。眼下我等最重要的是攻破天井关,拿下孟津。这天井关如何攻取,关系到河内归属,前路通途,列位将军可有妙计?”
    河南东北部太行山与黄河之间的地域,在汉代属河内郡,河内这一称法概括了这一地区的地理特点,所以此时虽然有省区划分,但人们依旧仍称它为河内地区。
    河内北倚山,南阻河,太行关隘为往来孔道,黄河渡口为南北津要。河内在山西与河南、关中与河北之间都是往来要冲。太行八陉中有两处重要关隘位于这一带。太行第一陉轵关,在今济源市西北,为山西西南部东出太行之路,此关乃在云家辖区,故不为难;太行第二陉太行陉,亦称天井关,关南即太行山之羊肠坂道,极为险要,为山西上党地区南下所必经,此地却是河南省内,为中央朝廷直辖,乃是此次云铮南下第一战。只有打赢这一战,才能到达河内与三川河谷之间的主要通道:黄河盂津渡口。
第46章 中原攻略(四)
    云铮大军开到天井关前正要攻坚的时候,南边的林曦却也遇到了麻烦。
    林曦此时已然将万昌驾崩前的传位诏书布告天下,并晋云国公云岚为骠骑大将军、北疆三省军政总督、北路讨逆军大元帅,云国公世子云铮为卫将军、北路讨逆军行军元帅,云岱晋为密云县侯、关北巡抚。三位皆准自制印玺,而后报备便是。
    所谓三省总督,其中第三省就是云铮此次打下来的中京道和西京道,这两道被大魏刚刚定为关北省,还没下制,万昌就驾崩了。林曦乃万昌遗诏传位的正式之君,自然要按照先帝的意思办。那关北本来就是云铮打下来的,不给云家,别人也拿不到,况且现在正是需要云家出力的时候,自然林曦就直接把关北赏给了云家。云岱从洛阳出逃,此时刚到燕京,就已经得了县侯的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