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八六一 >

第100部分

一八六一-第100部分

小说: 一八六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王所言有理,朕决意处死此女,但念在英王在天之灵,就赐她一个全尸吧。”
    赖文光嘴角露出了笑意,蔡元隆却是大为不满,又争道:“主上如此决断有所不……”
    李秀成手一摆,阻止了蔡元隆继续讲下去,决然道:“朕意已决,尔等都不必再提了。
    ”说罢,拨马往城中而去。当他的目光
    色惨白的妇人一扫而过的瞬间,那妇人看到了一丝愧T
    “多谢天王圣恩,臣妾终于可以解脱,终于可以去与英王相会了。”到了临死之际,灵儿反倒是不惧了,脸上竟流露出坦然的笑容。
    “贱人,别赖死赖活的了,走吧。”那几名押解的士兵态度立刻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推搡着灵儿往远处的那颗大树而去。
    白绫高挂,他们要将这绝美的女人吊死在这枯树上。而这时,其中一人向众人使了个眼色,低笑道:“弟兄们,这么水灵的女人,白白绞死了太亏了,好歹也得咱哥几个爽完了再杀她不迟呀。”
    “不错,瞧那两个大**,我早就忍不住想干她了。”
    “我先来。”
    “滚开,我先来。”
    ……金陵沐春色,龙城风云聚。
    在这初春之始,大明朝的文武重臣们齐聚于京城,共商天下大计。
    时间是大明天策二年,公元1865年四月,当第一偻晨光懒洋洋的爬出地平线时,早朝的钟声已然敲响了第二遍。上百名文武官员,陆续由神武门进入龙城,默默无声的望太极殿走去。
    众臣列毕,曾皇身登金殿,端坐龙椅,群臣跪拜山呼万岁。曾皇叫众人平身,高声道:“如今两广、云贵皆平,除海外之台澎孤岛外,江南半壁皆已归我大明所有。
    朕今日召众卿家齐聚于此,便是要讨大明下一步的方略,众卿家有何高见,可畅所欲言。”
    曾纪泽第一个站出来,朗声道:“江南已平,大明军威正盛,皇上自当仿效前明,挥师北伐,扫灭满清,一统天下。”
    先南后北,本来就是南京事变之时就已定下的大计,曾纪泽料想不会遭到反对,但事实是,现在大明的国情已与先前大不相同,众臣之心态,亦随之发生了变化。
    湘王曾国道:“江南虽是平定了,但到处是荒凉凋敝,大明如今要做的,首要是与民休息,积蓄国力,待国富军强之后,再挥师北伐,那才是万妥之计。吴王这么快就急着北伐,只怕是太过仓促,若稍有差池,岂不重蹈当年太平天国北伐之覆辙吗!”
    曾国看得很清楚,北伐满清,东军占有地势之利,自然会是北伐的主力军,而所攻陷之地,自然也就成了他吴王的势力范围。此消彼涨,他湘王的辖地反而将相对减少,两系之间的差距势必大幅缩小,这是他十分不愿看到的。
    曾国第一个背弃了当年的约定,曾纪泽对他更感失望。大明之所以要立刻北伐,自是不给满清喘息之机,不给列强分割中国的时间,更是要缩短战争的年限,为这个饱经苦难的国家减小一些所受的摧残。
    若说曾纪泽真有私心,那也是想夺这扫**、吞八荒,再造中华的千古美名与不世威名。到了这个时候,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他的北伐大计,纵然冒着与曾国撕破脸皮的风险,今日他也要一力推动这北伐大业。
    “我中国内有人民饱受战乱煎熬,外有列强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扶持傀儡,将我中华瓜分。我大明以救民于水火,重整华夏为立国之旗号,而今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却隔江兴叹,迟迟不肯北伐,如此,何异于置北国万民于水火而不顾!天下人都将对大明失望,列强亦将轻视我大明。所以,大明必须要北伐,不但要北伐,还要在一年之内彻底将满清从中国的土地上抹去。”
    曾纪泽一翻义正严词之话并没有将曾国逼退,他接着道:“那既然如此,就不能光伐满清,还要连盘踞在中原的太平邪国一并铲除。东王大可去灭满清,李秀成这帮手下败将就交给本王了。”
    在过去的半年间,太平天国成功的牵制了大批的清军,使其无暇南下,为大明统一江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但令曾纪泽没想到的是,满清实在太过无能,竟使奄奄一息的太平天国重振了声势,占据了河南、安徽、河北的诸多地盘。
    此时与太平天国开战,将使大明面临两线作战的处境,实是犯了兵家大忌,除了便于曾国去抢地盘外,于全盘却是一招臭棋,众臣当即提出了反对。
    湘王吴王争执不下,曾皇便将目光转向了胡林翼,道:“楚国公,你对此有何看法,朕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决策之重,再一次落在了胡林翼肩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断
    林翼干咳了几声,道:“湘王说到要与民休息,确实T'江南遭战祸前后有十数年,死伤之百姓不下七八千万,万里山河,到处是荒村野地,一州一县不足万人者随处可见。活着的人,又肩负着沉重的赋税,朝廷供养大军数十万,商税所得不过一小部分而已,其余全要分摊给那些农民,这些人生活之困苦,可想而知。”
    胡林翼一字一句,道出了百姓之苦。
    “这些耕种之人,虽然生活困苦,但好歹有一口饭吃,有一间遮风挡雨的茅屋。而那些因战乱逃离家乡,流落他乡的人们又当如何呢!他们无衣无住,只有随处乞讨,遇到好心人给口饭吃,勉勉强强还能活命,运气不好的,不是饿死在荒庙,便是冻死在街头。这些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给他们田种,让他们有饭吃,是我大明之职责,是我们这些为官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听胡林翼这话的意思,已是有点赞成湘王的意思了,他所说的这些百姓之苦,曾纪泽又如何不知。但正是为了尽快的,永远的解除他们的痛苦,曾纪泽才要不惜一切代价推动北伐。
    “楚国公,但是——”曾纪泽要反驳,却被胡林翼一挥手制止。
    “吴王,且听我把话说完。”胡林翼深吸了一口气,接着道:“现实的残酷,人尽皆知,换作是谁,都想止戈偃武,让人民休养生息,让军人不再浴血奋战,重建这个废墟之上的国家。历史上,东晋这么做了,南唐这么做了,南宋这么做了。他们的国家,无不繁华,他们的人民无不富足,但结果呢?”
    胡林翼说了一大段铺铺垫的话,到这时,话锋忽转,众人皆是一怔,曾纪泽却顿时松了一口气。
    “自古以来,芶安于江南半壁之国,终为北方之国所灭,唯有前明太祖朱元璋,扫平南方之后,马不停蹄,立刻挥师北伐,才能驱逐蒙元,再造中华。想古时那些南朝,除了北方之外,几乎再无敌人。而今我大明,内有左氏未平,外有洋人之患,比前代处境更差。在这种国情之下,我们若就止停止统一的步伐,想坐下来小歇一会再上路,可问题是,内外之敌,他们会给我们小歇的机会吗?”
    胡林翼比曾纪泽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每每论事之时,不是讲一番大道理,而是列举古往旧事,以史鉴今。在中国这样一个对祖先推荐之极的国度,但凡行事,必先要从历史中寻求先例。这一点,胡林翼显然比曾纪泽看得更透彻。
    胡林翼这一番话,顿时令众人陷入了深思,就连曾国也不再哇哇。龙椅上的曾皇抚须沉思,心中似已有几分决断。
    最后,胡林翼提高了语调,高声道:“故此,臣以为,北伐决不可拖延,此时发兵北上,必可如摧枯拉朽一般扫平满清。至于太平天国,可暂与之联合,相约中分天下,待灭满清之后再设法对付他们也不迟。皇上圣明,中华之气运,全在皇上一念之间,请皇上三思。”
    朝堂之上。一片肃静。众人仰望皇帝。等待着他做出最后地决定。
    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片刻之间。众人竟觉度日如年。
    也不知过了多久。曾皇腾地站了起来。厉声道:“朕意已决。不日。挥师北伐!”
    声若洪钟。垂垂已老地曾皇。从未如此慷慨过。大殿之上。回响着那“北伐”而二字。声声不息。
    那一刻。曾纪泽竟觉眼睛有些湿润。这一天。他等得太久了。
    朝堂之上。定下了北伐之计。以湘王率西军入川。取甘陕等西部之省。由吴王统率东军。取道山东。直取河北、直隶。两军会师于北京。同取关外满洲。
    自古出师,必要有号召天下人心的旗帜,大明北伐的口号,即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曾纪泽特替曾皇做了一篇《讨清檄文》:
    夫满奴本为通古斯蛮人,前明不以为外夷,置为臣属。时中华祸乱,盗我神器,奴我种人者,二百余年矣。凶德相仍,累世暴殄,开门揖让,裂弃土疆,丧权误国,劫夺在民,以芶延旦夕之命。是非逆胡之罪,亦汉族之奇羞也。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予本湘乡书生,因太平之乱,为保名教,率鄂湘儿郎浴血而战,居金陵形式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浙,湖、湘、汉、淮皆入版图,奄及南
    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控弦之士,百万也。
    目视我中原之民,久遭奴毒,心有不忍。予承天命,未敢自安,今将遣天兵北伐胡虏,救万民于涂炭,复汉宫之威仪。
    今告于北国汉民,兵至,民人勿避。予军令严肃,无合计毫这犯。凡归我大明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罪无赦。兽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以治哉!
    予恐中土久污膻腥,故率群雄,奋力伐清,志在逐胡虏,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
    如蒙古、回藏、虽非汉人族类,然同生于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汉人之类抚养无异。故兹告谕,以想布知天下。
    曾纪泽没本事写出这般古文,但古今的那些著名檄文,他还是略知一二,故东拼西凑合整出了这篇《讨清檄文》,倒也颇有些气势文笔。曾皇即下令,将这檄文复印一百万份,派人遣入北境,张贴于尚在满清治下的各州各县,勿必要叫北方汉民人尽皆知。
    由于西军的粮草尚未筹够,故曾皇决定将北伐之期暂拖半月,即定于5初发兵。曾纪泽便先调集各路东军北上徐州会师,同时调一半以上的东海舰队归上海港口随时待命。又令胡雪岩抓紧时间筹积粮草,务必要在北伐之前,为东军备好四个月以上的粮食。
    曾纪泽本欲亲自回上海督办北伐诸项事宜,但想起这半年来一直征战在外,也没陪过诗涵几天,这一次的北伐,只怕又要分别许久,留诗涵一人独守空府,倍受思念之苦,心中何忍,故决定这半个月特意留下来陪诗涵。
    而当曾纪泽回到南京的吴王府时,正碰上素雪从府上出来,二人在门口见面,素雪忙向吴王施万福之礼,道:“臣妾见过王爷。”
    如今的素雪,已嫁给刘铭传将近有一年,在刘府之中,早已进入了夫人的角色,但在曾纪泽面前,依然如当年的素雪丫头一样亲切。
    曾纪泽笑道:“刘夫人,你家老爷可就要随本王出征了,你不在家好好的为他整点行装,怎么有空来本王家里做客呀。”
    “王爷,臣妾可不是来看你的,臣妾是来看王妃的。”素雪的口气似有几分怨意。
    曾纪泽一怔,道:“虽然本王搅了你们两口子恩爱时日,但你家老爷可是去建功立业,你也不用太抱怨本王吧。”
    素雪叹了一声,道:“我家老爷虽是个粗人,但待臣妾也是十分的细心。臣妾原想王爷是那样温柔体贴的人,却怎的连自己的王妃身体有恙也不知不闻呢。”
    曾纪泽吃了一惊,忙问道:“怎么,诗涵她生病了吗,得的什么病,严不严重。”
    素雪见他急得什么似的,埋怨之色稍减,道:“病倒不是什么大病,但也得拖上些时日,王爷还是赶紧进去看看吧。”
    曾纪泽也不跟她多说,急急忙忙的走入府中,一路快步回到了卧房,一进门,正瞧见诗涵半躺在床上,手中尚自做着刺绣的活计。
    “诗涵,你怎么生病了还做这些东西呢!快躺下休息。”曾纪泽一把将她手中针线夺下,并强行扶她睡下。
    “诗涵,你生的是什么病,现在身子还好么,大夫有没有开方子……”曾纪泽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关切。
    曾纪泽回到南京的这三天,一直在朝中日夜商讨着北伐大计,连家门也未曾踏入一步。这时突然出现,倒令诗涵吃了一惊,又被他一堆的问题弄得说不出话来,满脸的不解。但很快,她便为曾纪泽那一句句关怀的话语所感动,略显苍白的脸,露出了几分笑容。
    曾纪泽愣了一下,道:“你笑什么呀,到底得了什么病,快告诉我啊,你想让我急死吗。”
    诗涵忙收起了笑容,道:“其实也没什么大碍,就是肚子有些不舒服而已,大夫已经开过了药,没什么好担心的。”
    诗涵说着说着竟是低下了头,有些羞涩的样子,这让曾纪泽的脑海里浮现出许多电视剧里熟悉的画面。
    不经意间,他注意到了床上的那些针绣,不是什么绢帕之类的东西,而小孩子穿的衣服。
    曾纪泽陡然间惊悟,脸上顿现惊喜之色,急握住诗涵的手,兴奋的问道:“诗涵,莫不是你有喜啦?”
    诗涵的羞涩了半晌,笑着,低低的“嗯”了一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百七十九章 “女人之罪”
    真的?”曾纪泽腾的跳了起来,满脸的惊喜不定的神TT)'头在房中来回踱步,口中喃喃道:“我要当爹了,我要当爹了!”
    古人二十五六岁当爹已经属于晚育,但对曾纪泽这个现代穿越而来的来说,这么早就当爹,他根本就还没有心理准备。
    他从来还没有过身为人父的念头,而当这世界上,将要诞生一个新的生命,身上流淌着自己的血液,寄托着自己的希望,曾纪泽完全想象不到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他实在想象不出,不久之后,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