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八六一 >

第103部分

一八六一-第103部分

小说: 一八六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洋人良好的合作氛围,生产、管理、经营均能很好的向西方学习,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官办企业的种种弊病,使矿业局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其规模与产量都在不断的提高,而由于官府的固定大笔订单的存在,使得矿务局的销售额及利润都十分的可观。
    当然,矿务局的兴盛,离不开唐廷枢的个人能力与职业操守,这一点曾纪泽深信不疑。但曾纪泽也清楚,历史上很多官督商办的洋务企业,在开始阶段,很多都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无一不陷入了官僚盛行的恶性循环。
    而就在曾纪泽抵达徐州之前,他已经在筹划着另一次深入的改革。
    “建时,徐州矿务局你办得不错,本王果然没看错你。”曾纪泽轻易不夸人,这几句话已是给了唐廷枢极高的评价。
    唐廷枢脸上流露着自信,嘴上却谦然道:“是王爷指了正确的大方向,廷枢只是做了些具体之事而已。”接着,他又道:“大明创立,王爷封得王爵,廷枢本欲亲自去上海向王爷贺喜,无奈矿业局事务烦多,实在无法脱离,还望王爷见谅了。”
    曾纪泽呵呵一笑。道:“你把徐州矿业局办得如此兴旺。这就是对本王最大地贺礼。本王地那些幕僚们。都已受过封赏。你为本王治理矿业局。劳苦功高。本王怎会忘了你。这一次本王来徐州。顺便给你带来一件大礼。”
    唐廷枢一怔。忙道:“廷枢为国效力。义不容辞。岂敢望酬。”
    曾纪泽望着不远地平口。那里。满面乌黑地矿工背着一筐筐地煤炭艰难走出。他道:“天下没有免费地午饭。本王将要给你地。都将是你应得地。你不必推辞。”
    唐廷枢笑道:“王爷若是从商。必定会是一个古往今来最成功地商人。”
    曾纪泽笑了笑。道:“廷枢。我问你一句话。你必须如实回答。这些年来。周馥没有人向你地矿业局推荐什么人。”
    唐廷枢又是一怔。尴尬地笑了一笑。无奈说道:“一切都瞒不过王爷地眼睛。廷枢实话实说。这些年来。周大人没少向我推荐人。我也没有一概拒绝。凡有能力者。我都用了。但大部分人。我都拒绝了。”
    曾纪泽点了点头,道:“算你聪明,没对本王撒谎。那本王再问你一句,如果换作是别人,比如湘王,比如楚国公、蜀国公,如果他们向你推荐人,你还敢拒绝吗?”
    “这个……”唐廷枢叹了一声,道:“湘王等人乃是国之重臣,廷枢是万不敢得罪他们的,也许他们的一些话,连王爷你也无可奈何,一不小心,恐怕到时廷枢这个总办就要卷铺盖滚蛋了。”
    远处,冶炼厂的烟腾起滚滚黄烟,那是炼制硫铁矿时剥离的黄色硫雾。曾纪泽长出一口气,感慨道:“是啊,你如今的身份,名义上是商,但实际上还是官。做官的,怎么敢得罪自己的上级呢,这就是官督商办的弊病吧。
    廷枢,你以为,这种弊病,该当怎样才能驱除。”
    唐廷枢陷入了沉思,他做了这官办的矿务局总办数年之久,其中艰辛实在是一言
    。他不但要为这个企业呕心沥血,费尽心机的想着怎,还要不断的应付官府那些家伙,给他们好处,满足他们各种各样自私的需求。
    官督商办之弊病,他可谓是体会最深,他无时不刻的不想摆脱这种束缚。而现在,当曾纪泽问起时,他撑起胆子,正色道:“若想革除官督商办之弊病,唯有彻底废除这种经营体制,全部改为私营!”
    唐廷枢也并非是无的放矢,徐州报业虽不及上海发达,但在全国来说也算前列,他早就通过报纸对于曾纪泽的革新大计有着密切的关注,而种种的大政方针都在表明,这位神武雄略的吴王,正是不遗余力的促进着经济私有化。所以,他才敢在曾纪泽面前道出真实的想法。
    曾纪泽等着就是他这一句话,便道:“你真是没让本王失望啊。好吧,现在,你可以看看本王给你带来的这份大礼了。”
    曾纪泽将手展开,手指处,徐州矿业局尽收眼底。
    唐廷枢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但表情却仍然困惑,道:“王爷,恕廷枢愚钝。”
    曾纪泽看了他一眼,道:“本王要将这徐州矿务局送给你。”
    曾纪泽说的没有错,他是要将徐州矿务局拱手送给唐廷枢,但却不是全部。他计划将矿务局官府占有的百分之五十一股份之中的百分之三十赠送给唐廷枢,其余百分之二十一,则作为“土地换股份”的份额,用以向徐州附近的中小地主们换取土地。进而,将所换取之土地,根据土改法案,平均出售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徐州矿业局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的企业,根据其规模及盈利状况来估价,其所有股份约合五百多万两银子。而用于换取的土地价值,则高达一百三十万两。
    徐州一地未曾遭受大规模的战乱,故无主之地较少,辖内土地大部分为大中地主所占有,农民或缺地少地,或沦为地主的佃户,这种现状,完全不符合曾纪泽要使大明全境土地平均的目标。
    而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以及维护大明之开化形象,曾纪泽不能轻易对大地主动手,亦不能用暴力手段从中小地主手里夺取土地。因此,“土地换股份”政策就成为了他目前可以想到的比较稳妥的方案。
    那些地主们由地主转变为资本家之后,便可以每年坐享股份之分红,比之辛苦经营那些田地来说,自要轻松容易的多,这个政策,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而通过这政策,国家不但将逐步将企业私有化,还可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但在世人眼中看来,政府花钱办了企业,最后贱卖带赠的送给私人,很显然政府是吃了大亏。而这些看法,在曾纪泽看来,也不过是自古以来,官商不分,与民争利的固有思想在作怪。
    现在,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时候了。
    “王爷,那可是好几百万两银子呀,你……你真的要送给我吗?”唐廷枢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曾纪泽不以为然道:“本王也没吃亏啊,这些东西是送给你了,但你每年照样还得给本王上税。本王还省了给你和你的工人们发薪饷,也不用操心怎样能把它办好,反正企业是你的了,你把它搞砸了,赔的是你自己的钱。本王倒觉着这买卖很划得来。”
    唐廷枢默默点了点头,又道:“商人的本性是追逐利润,如果我觉得这个矿业局没什么利润可榨取了,难道王爷就不担心我不管它的死活,将它给随便卖了吗?”
    曾纪泽哼了一声,道:“如果真的发生那样不幸的事,只能证明政府的监督机构是多么的无能,那么,很多人便将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你,而你的代价也将是最大的。”
    曾纪泽把丑话都说在了前头,很显然,他并没有那些愚蠢,蠢到相信这些商人们仅凭着爱国的热情,便会在国与利的权衡中,大义凌然的选择了前者。
    商人,从来都是曾纪泽最不信任的人。但偏偏是这群最不值得信任的人,才能为这个国家的前途注入有活力的血液。
    “自古以来,唯有官府与民争利,未闻官府让利于民,王爷之作为,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请受廷枢一拜。”
    唐廷枢彻底为曾纪泽所折服,感慨之下,纳头便拜。(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百八十三章 重复的历史
    王府。
    天色阴沉,滚滚浮云,似有万千凶兽欲探空而下,阵阵闷雷敲击着天地,许久,却不见雨。
    奕;仰望苍天,眉头越皱越紧,袖中的拳手握得也更紧了。他的心,在扑嗵扑嗵加速跳动,一如三年前的那天。
    这么多年过去了,历史,似乎又回到了轮回的原地,抑或,原就一直在重复着。
    “王爷。”宝鉴一身戎装,大步走了过来。
    奕;故作轻松之状,问道:“新军到哪里了?”
    宝鉴压低声音道:“回王爷,忽尔哈必已经率五千新军精兵赶到了门头沟,预计今晚就可以抵达北京城下。”
    奕;点了点头,道:“你立刻飞马与忽尔哈必联络,叫他不必太急迫,沿途可适当的搞些扰民的障眼。不过,三更之前,必须赶到北京城下。”
    宝鉴应诺,但心中仍有担忧,道:“王爷,咱们就这样调五千人马入京,西边那个不会起疑心吧。”
    奕;道:“本王只跟她说是新军出征在即,调入京来请她检阅一下,不过她还是心存猜忌,下令阅兵新军可带枪,却不可带弹入京。”
    宝鉴闻言一笑,道:“怪不得王爷前几天叫臣暗调五百箱弹药入京贮藏,原来是为了今日之计,王爷真是深谋远虑。”
    奕;道:“九门提督是西边地亲信。那批弹药没有走露风声吧。”
    宝鉴道:“王爷放心。这批弹药是以‘安顺粮行’地名义。夹在粮食中运进城里地。入城时他们打点好了盘查地守门士卒。这事万无一失。”
    奕;表情颇为满意。道:“这就好。现在你就将这些弹药分数批。事先存放于安顺粮行地几个店面。待新军入城后。立刻将引他们到那几个地点装弹。然后按预计划。攻取九门及紫禁城。”
    二人正说话间。文祥也匆匆赶来。奕;问道:“本王叫你联络地那些人。他们都怎么表态。”
    文祥道:“九门守备中有三门已经铁了心追随王爷。新军即可从此三门入城。另外。兵部侍郎于则。八旗统领舒尔翰、绿营提督习敬之都亦决心拥护王爷。除新军外。京城内外咱们可调动地兵马计有四千之众。”
    奕;道:“八旗绿营有多少人马听调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新军能顺利入城。只要本王地这些装备了洋枪洋炮地人马进城。任他西边有多少兵马都不足为惧。”
    文祥道:“王爷放心吧,这些人都是军里中下层的军官,王爷对他们许以重重的封赏,他们都巴不得能为荣华富贵搏一下命。”
    话说到这里,奕;已然有了底。这+们大军攻入紫禁城,对西边那位是抓,还是……”文祥手掌往脖子上一抵,做了一个杀头的动作。
    奕;神色微变,沉吟半晌,道:“纵然她罪大极恶,但毕竟乃是先帝遗诏策封的皇太后,还是当今圣上的生母,杀了他,外人还不知道会怎么看本王。”
    文祥道:“那既然如此,便废了她的太后名封,将其永远打入冷宫幽禁起来。”
    奕;这才同意,宝鉴又道:“太后可废,那小皇帝该怎么处置?”
    奕;又陷入了犹豫不决,时至此刻,他仍然决定不了,到底是应该废掉同治自立,还是将其变成傀儡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宝鉴道:“小皇帝无德无能,毫无威望可言,当今朝野,谁不知道这大清的江山是王爷一手撑起来的,王爷取而代之,也是人心所向,臣料想无人敢有非议。”
    宝鉴是在替奕;宽慰,奕;当皇帝,他便有拥立之功,对于他是百利而无一害。奕;则不同,他这人是有雄心却无狠心,遇事果而不决,每每胸有千秋,做起来时却是几笔寥寥。
    奕;犹豫半晌,叹了一声,道:“本王起事,本为大清,非为那
    宝鉴颇为失望,文祥却道:“此事不如等大事已成后在议,到时王爷权力在握,想怎么样谁又有阻拦。”
    轰!
    又是一声闷雷,狂风平地起,院中杨柳摇曳。天空之中,云卷云积,更显狰狞,正是一番山雨欲来之势。
    奕;再一次仰视苍天,他深吸了一口气,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尔等依计而行吧。”
    华灯初上,今夜,正是慈禧寿辰。白天,京城大街上都大摆戏台,免费令百姓观赏,以显太后与民同乐之恩。将近黄昏之时,慈禧又在宫中摆下数百桌宴席,王公大臣们尽皆赴宴,满汉全席,天下地下的美味无一不有。
    王公大臣了为太后贺寿,焉能不
    ,什么东海夜明珠,渤海赤珊瑚,长白山的千年何首是极以珍奇奢华。
    尽管时下的大清朝是风雨飘摇,令不过黄河,但太后的这个寿礼却是办得奢侈无比,纵观世界列国,那是无人能及。
    宴后,西太后又在御园湖边搭起了戏台,西太后与众王公大臣共赏佳剧。两宫太后与同治皇帝兴致勃勃的坐在第一排,恭亲王,醇亲王等则陪坐在第二排。
    台上正演着一出《大闹天宫》,美猴王率领着大小猴儿们正与天兵天将大战,叽叽喳喳的好不热闹,慈禧看到乐处,忍不住拍手喝彩,群臣紧接着也跟着拍手叫好。
    到得最后,齐天大圣被如来收复,众人皆觉遗憾,那慈禧却很满意,回头向奕;道:“六爷,你瞧那孙猴子是够能扑腾了吧,但最后还是逃不如佛祖的手掌心。这呀,就叫做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慈禧分明是话中有话,奕;听着就不舒服,但到了这个时候,一切都已不重要,过了今夜,眼前这个趾高气扬的女人便将跪伏在自己的面前。
    奕;恭谦的点了点头,道:“圣母皇太后所言极是,皇太后便是咱大清的佛祖,任宵小如何跳梁,最后还是逃不过皇太后的手掌心。”
    这几月来,奕;对慈禧的态度颇为恶劣,她早就记恨于心,今天说这番话也只是想变相的警告他不要太嚣张罢了,没想到奕;还挺识抬举的,这几句话回得令慈禧颇为满意,她便得意一笑,道:“六爷,你这话不会是哄我这寿星老吧。”
    “臣岂敢。
    ”奕;:
    慈禧心满意足,先前对奕;的怨气削减不少,便回头接着看戏,边道:“咱今一家人许久没一块看戏了,今后就得多聚一聚,这才像一家人嘛。姐姐你说是也不是。”
    慈安一直为他二人的紧张关系所担忧,这时见他们有缓和的迹象,心里顿松了口气,笑道:“妹妹说得是,六爷啊,哀家和妹妹两个人呆这宫里也怪闷得慌的,往后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