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八六一 >

第130部分

一八六一-第130部分

小说: 一八六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验室目前有三个工作间,技术人员二十三名,其中从美国聘来的工程师十七名,本土大学毕业生六名。实验室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团队研究模式,虽然以爱迪生为牵头人,但研究过程却是群策群力,便于集众人的经验与智慧。
    爱迪生要展示的是一台电报自动记录机,自电报发明并应用之后,电报的接收一直是人工操作,这就容易造成收报员听辩电报信号声的过程中有所忽略或误判,而电报自动记录机则可以将电报信号转换成长短不同的线条,记录于纸上,然后收报员再根据这种线码进行翻译,这样一来,便可以大大减少收报过的失误率。
    当然,爱迪生凭他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研制出来的,但曾纪泽提示他这个机器的关键部位在于一根碳棒的使用,有了这样关键性的提醒,爱迪生和他的团队经过一个多月的加班加点,便研究出了现在这台成品。
    爱迪生向他解释了工作原理,并当场操作示范了几回,那台机器平稳的运行着,曾纪泽也算是机械专业出身,凭他的敏锐的专业嗅觉,他断定这个发明是成功的。
    “恭喜你啊,这个发明应该会让电报公司的盛总办高兴很久吧。托马斯,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曾纪泽当场对爱迪生予以赞扬,并当即宣布要为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发放第一笔数额诱人的发明奖金。
    “这要归功于我的伙伴们,当然,更离不开殿下你的提醒,说真的,我尊敬的殿下,如果你转行不当王爷,改当科学家的话,你非常有潜力成为一位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开着玩笑。
    “也许吧,说不定有一天我失业了,就会回到这个实验室替你打工了。”曾纪泽的话引起人们一阵笑。短暂的庆祝之后,他马上又给了爱迪生新的项目。
    曾纪泽给他的项目是要他改进现有的发电机,使其能够输出电池那样大的电流,来为他的潜艇提供动力。
    三十年前,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在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原理公之于世后,法国人皮克希应用该理论制成了最初的发电机。
    历史上,德国人西门子将在1867年对发电机做出重大改进,而这种新式的发电机能产生出皮克发电机所远不能相比的强大电流,可以说西门子发电机是现代发电机的原型。
    “我也曾经关注过一段皮克发电机,那很可能将是一个改变人类世界进程的发明,不过想要增强它的电流强度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一次我也许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实验。”爱迪生的表情很凝重。
    曾经泽笑了笑,轻松道:“本王也做过些小研究,或许对你有所帮助。本王觉得关键就在于磁铁的磁力问题,你可以试一试用电磁铁代替永久磁铁,也许你会发现些什么想不到的效果。”
    “电磁铁?”爱迪生一副闻所未闻的困惑表情。(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二百二十五章 实验室
    但很快,爱迪生便恍然大悟,口中兴奋的叫着:“呀,我怎么没想到呢。”
    其实电磁铁早在发电机发明之前便已被发明,那是1822年,法国的两位物理学家发现,当电流通过其中有铁块的绕线时,它便能使绕线中的铁块磁化,这实际上就是电磁铁原理的最初发现。
    一年之后,斯特金也在了一次类似的实验:他在一根并非是磁铁棒的U型铁棒上绕了18圈铜裸线,当铜线与伏打电池接通时,绕在U型棒上的铜线圈即产生了密集的磁场,这样就使U型棒变成了一块电磁铁。这种全新的磁铁上的磁能要比永磁能大放多倍,甚至能吸起比它重20倍的铁块。而当电源切断后,U型铁棒便立刻失去磁性,成为一根普通的铁棒。
    电磁铁的发明迅速的在欧美传播开来,18311年,美国电学家亨利对电磁铁进行了一系列革新,用绝缘导线代替裸铜导线,并将之一圈圈的紧密的绕在一起,于是,这种更新型的电磁铁体积并不大,却能吸起1吨重的铁块。
    爱迪生是美国人,痴心于发明创造的他,不可能没有关注过本国人所发明的电磁铁。只是,将电磁铁与发电机联系起来,一旦想到了就会觉得霍然开朗,非常简单,但关键就是“想到了”这三个字,那必须是反复的实验与偶然所得的灵感相结合才能出现地产物。
    现在爱迪生有实验的决心与毅力,而曾纪泽则是给了他最重要的灵感。而就是这一点灵感,顿时让他整个人都亮了起来。
    面对爱迪生的兴奋与叹服的目光,曾纪泽倒显得很从容,接着,他又给了爱迪生第二个项目,他要爱迪生改进现有的蓄电池,使其成本更低,更加实用。
    当然,曾纪泽同样为爱迪生指出了发明的方向。1860年法国人普朗泰发明的铅酸蓄电池因为内置硫酸,在搬运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危险,而且供电时间太短,被称为短命电池。
    历史上,爱迪生会在1902年用碱性溶液代替硫酸,并用相对稳定的~和铁代替铅。而这种负极为铁粉,正极为氧化~,电解质为氢氧化或氧化水溶液的蓄电池结构坚固、经久耐用。当年爱迪生做过一个实验,他用新电池组装了6部电动车,行程5000里,每充一次电,可走1C0里。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伟大地发明,如果没这个发明,现代工业发展也许就要滞后好几十年的时间。
    曾纪泽把原本就应该属于爱迪生地发明诀窍告诉他。这一次他就不用再做“盗版”者了。只不过是把自己地发明提前了近30年而已。
    “殿下。你……你真是一个不可思议地人啊。”在听过了曾纪泽一个又一个地突发“灵感”之后。爱迪生更觉得这位中国王爷就仿佛是一个迷一样。你永远也无法预料到他地头脑中还有多少令人难以置信地想法。
    “没什么不可思议地。本王只不过嘴上说说罢了。真要做出实物来。还得靠你们这些专业人士。”曾纪泽不想在这件事上谈论太多。而在解释与他身份不想符地种种科学方面事情时。他也总是以“灵感”。或是“业余爱好”敷衍而过。
    在匆匆忙忙地处理完一系列地正事之后。曾纪泽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为了尽快赶往南京。他已经吩咐东海舰队抽调出一艘炮舰。明天一早就护送自己出发。
    而在离开之前。他还一个人必须要去看望。
    时近黄昏。曾纪泽身着便衣进入了租界。而白震山等十几号亲兵也换上了便装。一路凝神警戒。护送他来到了同济医学堂。
    这座曾纪泽最早创办的高等学府,至今已成立四年,她的第一批毕业生有的出国深造,而有的已经走出校门,服务于大明新医学事业。
    一场秋雨方过,校园地水泥路上湿迹斑斑,林荫道旁,枯叶零零散散的装点着红白相间的石板人行道。正对着大门的主教学楼中,隐隐约约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依现在的时间来看,应该有些班级还在上最后一节课。
    时而可见怀抱书本的学生从教学楼中走出,穿过左面疏林石径,去往那喷泉旁边的图书馆。曾纪泽记得这座图书馆是他以个人的名义赠建的,校方为了表示感谢,还特意将这座楼命名为“纪泽楼”。
    细细回想,那还是三年前地事情吧!时光如水,转瞬即逝,这话还真说的不错。
    曾纪泽心中暗自感慨,他漫步在这宁静的校园之中,心情仿佛被这纯朴、安静的气氛所感染,整
    一种难以言喻的放松与自然。
    眼前那亲切地景象,让他恍然间回想起当年读大学的美好时光,那时青春年少、热情却又不乏懒散,安逸却又迫切地想要寻求激刺,那些人,那些事,纵然仍摆脱不了社会这座大浆缸的感染,总而言之还是要干净许多。
    校园,算不上是世外桃源,但却比外面残忍地世界要宽容许多。那种感觉,这时细细回味起来,心里禁不住竟会涌起几分久违的温暖。
    “我地青葱岁月啊!”曾纪泽情不自禁感慨无限。
    作为大名鼎鼎,万众瞩目的吴王,曾纪泽想要在国人眼中隐藏身份自然是相当不易,更何况是在阅读报纸非常普遍的上海,身为一名经常性登上报纸头条的公众人物,他很快便被认了出来。几名热情而激动的学生,甚至上来索求他的签名。
    学生们的“追星”行为令曾纪泽又是好笑又是无奈,白震山本能的要驱散那几名学生,但曾纪泽却制止了他,和蔼而亲切的与学生们做了简单的交谈,并满足了他们签名的要求。
    既然“微服私访”被认了出来,曾纪泽便不好不去拜访一下同济医学堂的校长黄宽博士,而这位留美归来的医学博士也很快听闻吴王来访,不等曾纪泽走进办公楼便满脸的欣喜的出来迎接。
    “王爷来视察本校怎么也不事先通传一声,我等也好早些出来迎接,现在这真是怠慢了,还请王爷见谅了。”黄宽恭敬道。
    “本王只不过是来看望一下故人,本来是不想打扰你们的教学工作的,不过你们学校的学子们眼睛还真尖,一眼就把本王给认出来了。”曾纪泽笑着说道。
    黄宽立时就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不由会心一笑,道:“路易丝老师还在给外科三班上最后一堂课,王爷不如先坐一坐吧。”
    “呵呵!”曾纪泽也不明言,只是以笑默认。说了几句闲话之后,便问道:“黄校长把医学堂办得风风火火的,我听说现在外面很多官员家中有病,都喜欢找学堂的毕业生,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黄校长你功可没呀。”
    “是我们的老师负责,学子们用功而已,不过主持这个医学堂,确实也不容易。”黄宽谦虚之中似有几分难色。
    曾纪泽一眼看出,便问道:“学校里可是有什么难处,黄校长大可直言。”
    黄宽脸上露出笑容:“实不相瞒,学堂最近扩招了近一倍的生源,大部分都是免学费,学校补贴伙食费,开支一下子多了不少。还有啊,学堂还想从外国新订购一批资料与仪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财务方面有点……”
    “不用担心,你直接去找容闳就行了,本王会给你打招呼的。只要是学校有需要,有多少尽管向政权开口,大明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决不会耽误了学校发展。”曾纪泽未等他说完便一口承诺。
    黄宽一脸惊喜,忙起身作揖:“那我就替学校全体师生,谢过王爷的重视了。”
    知识改变命运,这命运不单单是个人的前途,也是国家的前途,在这一点上,曾纪泽从不吝啬金钱。
    但凡有人劝他像经商那样经营学校,曾纪泽无不给予痛批,因为他深刻的知道,一旦哪个国家把教育当买卖来办,那这个国家离自我毁灭也就不远了。
    二人又闲聊了几句,下课的铃声响起,曾纪泽便起身告辞。同济医学堂他也来过几次,他仍清楚的记得路易丝的办公室怎么走。
    自从上次一别,到如今已有半年之久,这其间,他有太多的事要办,被太多的人牵绊,于是在无意之中,便忽略了路易丝,对此,他心中颇有些自责。
    他脚步轻轻,竟像是要见热恋的情人一样,心中会有那些点兴奋,或是不安。
    脑海中,她的面容不自觉的浮现而来,湘江上的初见,除夕雪夜的邂逅,第一次私会时的漏*点……
    过往种种,时而澎湃如潮,时而却又如逝水无痕。
    他以为可以从容的应对身边的每一个女人,可是随时将她们拿起,随时又可以将她们放下,但现在他才体会到,她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是无可取代的。
    终于,他站在了那扇敞开的大门之外,静悄悄的办公室里,那金发的女子背对着他,不知正有人注视着自己窈窕的身姿,自顾自的收拾着桌上书本。
    曾纪泽深吸了一口气,微笑着叫了她的名字:“路易丝。”(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
    身子一震,拿着书本的手悬在了半空,那一刻,曾的听到她渐渐急促的呼吸声。
    然后,她又归于从容,放下了手中的书本,缓缓的转过身来。当她看到那张微笑的面容之时,刹那间,云聚在脸上的复杂情感全都随风而散了,只剩下脉脉情意。
    她笑了。
    “曾!”她像鸟儿一样,迎着曾纪泽张开的双臂扑入了他的怀中。当她的脸庞紧贴到那温暖的胸膛之时,她竟是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
    抚着她金色的发丝,抚着她柔顺的背,曾纪泽心头也是一阵的欣慰。仿佛重回到了校园的青春时光,而怀中伊人,正是自己的初恋爱人。那种微妙的情感,就像是一根柔弱的羽毛在轻搔着自己的心,痒痒的,却饱含着某种无法言喻的快感,欲罢不能,欲舍不忍。
    从严格意义来讲,路易丝应当是她穿越之后,第一个令自己心为所动的女子。人总是这样一种怀旧的动物,无论你是一代枭雄,还是圣人贤者,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好,或是卑微低下的平民也好,只要还有一息人的情感存在,总归会对过往的美好有一种难舍难割的情怀。
    这种情感如果非要从科学角度来分析,那便如初生的小鸟,会本能的将它们第一眼看到的东西,视为自己的母亲,以至于会白痴一样的追随之。
    所谓的第一次心动,今生难忘,大抵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吧。
    千言万语,只在这长久的拥抱之中,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的情绪才渐渐平复下来。曾纪泽扶起她的脸庞,细细端详那眼眉鼻额,即使是一根睫毛也是那样的动人,他又笑了,说道:“路易丝,这么久不见,你又变漂亮了。”
    “是吗,我还以为自己整天吃粉笔灰,皮肤都变得粗糙了呢。”路易丝坦然接受着曾纪泽地赞美,但却又有点不自信。
    自曾纪泽成为吴王之后。路易丝就辞去了圣约翰教会医院地工作。专心地在同济医学堂做老师。如今。她已经是医学堂里最受学生爱戴地老师之一。
    “路易丝。谢谢你为我做地一切。”曾纪泽发自肺腑地对她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