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八六一 >

第138部分

一八六一-第138部分

小说: 一八六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阵地上的明军士兵们很快发现了天空中的“飞来神物”,起先他们惊讶茫然,因为那样古怪的东西,他们从未曾见过,乍一见时,还以为是天上的神仙在御宝飞行。而当他们看到那东西上还飘悬着大明九龙旗时,顿时欢声雷动,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刀枪,向那四艘飞艇欢叫着,高呼着“大明万岁”的号子。
    这时天色已明,飞艇已不需要地面导航,它们穿越了两军阵地上空,在后方五里的一个小山凹里降下。在那里,空军地面人员专为此次空袭抢建了一个简易的基地。
    四艘飞艇在地面人员欢呼喝彩声中徐徐降落在木制的停机坪台,当刘奉公第一个从舱篮中跳下来时,几十号人一涌而上将他包围起来。兴奋的人们仿佛通过他们,亲身经历的那场惊心动魄却又畅快淋漓的战斗,喜悦与激动的喧叫声如春雷般响彻不止。
    人们高兴之极时,更七手八脚的将一干凯旋的战士们抬起,欢呼着抛上天空,接住了再抛起。而刘奉公在那一上一下的惊险激刺中,整个人也飘然起来,这个时候,一种英雄凯旋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曾纪泽就站在不远之外的基地指挥部门口,面带微笑的目睹了这振奋人心的一幕,笑呵呵的对着身边的空军第一师师长宋振东道:“看来本王来的巧啊,正好能看到你这些勇敢的战士们凯旋归来。”
    “王爷来的还不够巧啊,要是早来一步,昨晚就能在前线地看一场痛快的烟花表演啦。”宋振东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抑扬顿挫,充满了一种年轻人的朝气。
    这位美国西点军校留学归来的高材生,几个月前被曾纪泽委任为了空军师长,他的治军之方颇具美国色彩,平时训练要求十分严格,但却不搞冷酷做作的官僚主义,这使得他地士兵们和他一样,浑身上下就弥散着一种加州海滩式的阳光气质。
    这一次地空袭之策,虽然是由曾纪泽提出最初的构想,但当时全军上下都觉得不太“靠谱”,唯有宋振东等少数几名“激进派”军官全力支持。而本次空袭的所有作战计划,人员部署等,也都是宋振东一力完成。
    可以说。这是一次宋振东地胜利。他和他地空军从今天起。便以一场传奇式地胜利。宣告了他们登上历史舞台。
    而这一场胜利。更证明了曾纪泽发展空军地理念是正确地。就在不久之前。曾纪泽已致信南京。将此捷报送往朝廷。同时宣布再拨款二十万两。全力支持飞行器研究公司地研发工作。以及空军地扩建。
    眼前众将士欢庆地场面尚未结束。一路飞尘便从坡上奔下。是骑兵师长李潜龙风急火燎而来。
    “王爷。好消息。好消息呀。”李潜龙滚鞍下马。兴奋地竟是忘了上下之礼。晃着手中地马鞭叫道:“匪军地囤粮之所昨夜遭袭。数十万担粮草付之一炬。匪军上下现在是人心惶惶。阵地上已经开始有逃兵了。这真是天助我也呀。”
    为保密起见。此次空袭地计划曾纪泽并未透露给李潜龙。从他那一脸惊喜地表情来看。这位骑兵师长还尚未得到事情地前因后果。
    “潜龙啊。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新任地空军师长宋振东。这一次。你非得好感谢一下他才是。”
    “原来是宋大人,久仰久仰啊。”李潜龙以官场上特有的神情语态打了招呼,但心里边却十分纳闷,他一是不知何为“空军”,二是不明为何要感谢这姓宋地。
    “久仰李大人之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将风之骨。”
    宋振东同样客气,他很快注意到了李潜龙神色间的那股子困惑,便是指着视野中的那几艘飞艇,笑着说道:“李大人请看,我师的几位勇士,就是乘坐那四艘飞艇,深夜潜入敌后,空投火药,烧了匪军的粮草。”
    先时李潜龙兴冲冲而来,也没注意到山凹中停放着几个古怪的巨物,这时听到宋振东之言才回头看到,不由大为惊骇。
    “宋,宋大人,我没听错吧!你那四个大玩竟能飞到敌后,还从天下投火药?”
    李潜龙也算是有着黄浦系血统的进步军官了,但毕竟飞艇空投这种作战方式颇为超前,纵然是欧美之间的战争也鲜有使用,如此开先河之战法,怎能不叫李潜龙这样的人惊诧莫名呢。
    “没错,就是那四个大家
    烧了敌人的粮草。”曾纪泽接过了话头,时间紧迫浪费口水,“宋师长已经帮你打垮了太平军的士气,现在你所面对的敌人,不过是一帮饥肠辘辘,人心涣散的乌合之众罢了,你可别跟我说你还没有把握冲破敌人的防线呀。”
    曾纪泽的语气有点激将的意思,李潜龙顿时有点热血沸腾,想他骑兵师万余之众,装备精良,还有骑兵之机动性,打了一个多月却撼不动敌人阵脚,而人家宋振东就搞了四根会飞的“箩卜”就轻轻松松立了奇功一件,这让他多少感到有点没面子。
    “王爷放心吧,七日之内击不溃匪军,我李潜龙提头来见!”李潜龙拍着胸脯立下了军令状。
    攻击开始。
    宋振东的成功并未激刺得李潜龙头脑发热,白天,他将后方刚刚运抵的克虏伯后装钢炮搬上前沿阵地,毫不吝啬炮弹,对太平军阵地采取不间断的炮轰。夜晚,他刚派出两千轻骑,组成几十个骚扰小队,对太平军的防线薄弱处进行突击。
    最初三天,太平军还能勉强应对,但粮食被毁的影响旋即扩展,七万多张口很快将仅剩的口粮吃尽,然后便只能宰杀为数不多的战马,到第六日时则彻底断了粮。
    饥难耐的士兵们还要面对的是明军不分白昼夜的袭击,不但要挨饿,连睡眠也无法保证。军心士气,跌至谷底,于是更大规模的逃散开始,起先是每天几百,到第六天之时,竟是一夜之间少了一千逃兵。
    蔡元隆苦心经营的这一条防线,已几成土崩瓦解之势,而李潜龙则选择了在这个时候,对他的敌人发起致命的一击。
    1866年1月3日,李潜龙部以两个团兵力,向太平军西线黄河附近的薄弱点发起了强攻,以一个团的兵力,牵制蔡元隆中央阵地。
    李潜龙策马狂奔,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率领着他的虎狼之师踏过敌人阵地,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有力的抵抗,他的铁骑洪流势不可挡的淹没了不足三千人的残兵。
    在斩杀无数之后,李潜龙充分的发挥了骑兵的速度优势,迅速的绕到蔡元隆老营的背后,与佯攻的那一个团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蔡元隆七万大军死伤无数,王爷以下被斩杀三十余人,蔡元隆仅在五百余骑的保护下狼狈不堪的逃回了开封府。
    曾纪泽率趁得胜之势,令李潜龙部掩杀,长驱直如数百里,直杀到开封城下。
    城中官民骤闻前线大败,望见南方烟尘大起,无不惊慌失措,举家外逃者不计其数。李秀成情急之下,令四门封闭,不准平民出城外逃。
    随即,李秀成又调城中最后的两万御林军进入城南阵地,而李潜龙因后续部队未能跟长,补给线过长,不敢强行攻城,遂在开封之南安营扎寨,挖掘战壕,为下一步进攻开封做准备。
    李秀成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重聚的数万精锐,就这样被蔡元隆葬送,眼下开封府被明军南北夹击,形势岌岌可危,李秀成已是方寸大乱,一夜之间往山西发出七道勤王之旨,召东王赖文光火速率北伐大军回援京城。
    北伐的九万太平军已据整个山西,赖文光为防明军从北部进攻山西,遂将一半的兵力驻防于大同府。当初明军渡过黄河,李秀成召之回援之时,赖文光抗命不遵,只率三万多人驻扎于平阳府,威胁明军侧翼。
    而今开封被南北夹击,李秀成召其勤王的措词极其严厉,赖文光也知京城形势可危,不能不救,便星夜赶回了开封。
    “东王,你总算回来了,朕现在可以安心了。”当赖文光走入大殿之时,李秀成大喜过望,当着群臣的面下了龙座,亲手携其入内,这算是给足了东王面子。
    而立在一边的蔡元隆表情却没那么好看,西东两王各为天国顶梁之柱,而今他西王损兵失地,颜而尽失,使社稷陷于危境。人家东王北伐开疆拓土,功不可末,而今又携大军回援,安定了京城的军士民气,这是何等的威风。
    蔡元隆看在眼里,不免有点酸酸的滋味。
    但是,对于李秀成的荣宠,赖文光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受宠若惊,他缓缓转过身来,扫视了一眼文武重臣,锐利的目光停在了面色僵硬的东王身上。
    沉默半晌,他冷冷道:“主上,西王损兵折将,失地丧土,使我天国社稷危如累卵。臣以为,为定军心,平民愤,必须治其死罪!”(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二百三十八章 自作孽
    言一出,众皆哗然,大殿之上,温暖立时降至了冰点
    蔡元隆面目铁青,深恨不平的死盯着盛气凌人的东王,面部的肌肉扭曲着,显然已是恨的咬牙切齿。
    从本质上来看,赖文光的斥责是没有错的,在场的众臣也都知道蔡元隆是国之罪人。但作为天国的堂堂西王,又是天王的女婿,依他这种特殊的身份,人们又都明白他的罪是可以饶恕的。
    东王却不这么认为,无论他是真的铁面无私,还是别有用意,但他当着西王与天王的面,说出这样撕破脸皮的话来,明显有点肆无忌惮的嫌疑。
    “东王这话就过分了,胜败乃兵家常事,若是哪个败了就要人家的命,只怕我天国就没有一个不该被杀的大将了。再说了,西王之败,也是明贼用了洋玩意的原因,此乃非战之过,又何来的死罪呢。”不用蔡元隆出面,他的亲信广王许鞍华就急着替他出头。
    赖文光哼了一声:“胜就是胜,败就是败,哪来的那么多理由的。主上一向来赏罚分明取信于臣民,难不成就因为西王是主上的女婿,便要坏了国之**吗?”
    赖文光话锋一直是针对李秀成,这几句话更是有点**裸的逼宫味道,他把这话挑得如此之明,无是要把李秀成逼入困境。
    李秀成虽心中气恼,但却沉默不语,他知道,自己若是真为蔡元隆说话,那就中了赖文光的圈套,等于在世人面前表示自己要环护女婿。
    东王的咄咄相逼终于令蔡元隆沉不住气了,他跳出班来,指着赖文光的鼻子吼道:“东王,你休要欺人太甚,你我同为天国重臣,你凭什么就想要了本王的性命。”
    “凭什么?”赖文光大义凛然,毫不退缩,“本王凭的是天国律法,凭的是一颗赤胆忠心!”
    赖文光抢占了法与义地双重制高点。西王地辩驳在他面前显得如此苍白。理屈词穷地他恼羞成怒。竟有一种冲上前去大打一架地冲动。
    “敌人已兵临城下。咱们更需精诚团结。岂能内部先起争斗。此事就先放一放吧。”到了这个时候。李秀成不得不出面制止这场眼看将不可收场地争吵。
    “就是因为敌人已兵临城下。所以主上才更需严明国法。若非如此。怎能慑服军民之心。请主上速作决断。”赖文光不容李秀成玩拖字诀。
    “该不该治西王地罪。容朕再思量一下。三日后必有个结果。朕累了。今天地朝议就到这里吧。退朝。”李秀成恼烦意乱。拂袖便去。不给赖文光再说话地机会。
    天王地这个答复赖文光勉强还能接受。便也不再纠缠。昂首阔步地步出大殿。众臣看完好戏。也都陆陆续续而去。心里盘算着自个儿今后地出路。
    事后。西王一派云集于王府。众人皆是愁云满面。私下里议论纷纷。却没谁能为蔡元隆当前地困境提出了应对地法子了。
    蔡元隆铁青着脸看着众人们争吵了半天无果,不由怒从心起,拍案叫道:“平日里敛财的时候,你们脑子比谁的机灵,怎么到这个节骨眼上,连个屁主意也没有,本王白养了你们这群废物吗!”
    鸦雀无声,众人的头垂地得低。
    这时,许鞍华站起来打破了沉寂,“王爷,东王今天在朝上咄咄逼人的样子你也看到了,他此次回京,分明就是要借着兵败的理由,非致王爷于死地不可。”
    “哼,他是东王,老子还是西王,他想整死本王谈没那么容易。”蔡元隆不屑之极。
    “王爷绝不能轻视此事。如今咱们西府之兵损失几近,而东王三万雄兵近在咫尺,这可非同小可。而且据下官所见,主上今天已经有点招架不住东王的样子,他强行退朝,明显是无奈之下的拖延之举。如今主上要仰仗东王的人马来守京城,下官只怕三日之后,主上不得不舍车保帅啊。”
    蔡元隆脸色一变,回想起今日上朝时地情况,那赖文光一逼再逼,其凶恶之相,比当年的杨秀清还更进一分,天王面对嚣张气焰时,竟似有怯惧之意。如今看来,这许鞍华的分析倒也非危言耸听。
    “那,那本王该如何是好?”蔡元隆顿时露出了本来面目,神色惶然。
    匹夫终归是匹夫也,他所谓的这西王,又如何能与南太平天国那些开国之王们相比,无论是胆色还是才略,均远逊一筹。
    “坐谈无用,束手待毙而已。如今之计,唯有奋起一搏,诛杀东王,整肃朝纲,方有一丝生机。”
    “什么?”当蔡元隆听到许鞍华这一番话时,不禁腾的跳了起来,惊骇万分地他,一时间有点惶然不知所措。
    “东王目无主上,欺凌众王,分明有大逆不道的野心,王爷诛逆臣,定也符合天王的心意,他老人家非但不会追究,必还会重新重用王爷。”许鞍华斩钉截铁道。
    “可是,东王有三万人马,本王与他动起手来,万
    敌众怎么办。”蔡元隆有点动了心。
    “王爷大可放心,东王兵力虽众,但大多驻扎在城外,带入城中者不过千余。而咱们能在京城中调动地兵力,至少不下三千,再给他来个出其不意,必可一举将之击杀。然后王爷以东王首级招纳余众,那些人群龙无首,必然归如蚁附。介时王爷手握数万雄兵,内可把持朝政,外可抵御强敌,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许鞍华巧舌如簧,一席话说得众臣信心大振,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