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八六一 >

第14部分

一八六一-第14部分

小说: 一八六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九章 李鸿章
    五月下旬,彭玉麟亲率的水师大队,随载曾纪泽一千余常胜军抵达安庆,路易丝的三艘英国船只也同时抵达安庆江面。。由于安庆之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湘军将安庆水陆通道统统封锁,江上时不时发生激战,非常危险,路易丝英国船长也不敢冒险穿越安庆江面,故三艘英国船只不得不在湘军所控码头暂时停靠。
    此时曾国藩的大营已经由祁门进安庆,就江北扎营,曾纪泽既然来到了安庆,当然不得不去拜见他这位“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老爸。
    曾纪泽催督常胜军移步下船,就近安营。适逢江上刚刚发生一场炮战,太平军从安庆城中射来的炮弹伤了不少水师弟兄,不少伤员都被小船载回了江北大营码头。
    作为一名职业医生,路易丝有着一颗天生的救死扶伤之心,当她见到那些从船上抬下的伤员时,便主动向曾纪泽提出为湘军充当临时的医生。曾纪泽向彭玉麟征得了同意,便安排路易丝在水师营中为伤兵治疗。
    安置了常胜军后,曾纪泽独自前往大营见曾国藩,将近中军大帐时,却见帐中走出二人,边走边聊。能出入曾国藩大帐之人,非是重要将领,必也是其帐下幕僚。曾纪泽穿越不足数月,湘军的诸多文官武将除湖北一带留守之外,他并没有见到过几位,尤其是安庆前线的这几位,他更不识得一个。
    不过,曾纪泽也不是没有做过功课,他私下里曾向人四处打听过湘军各有头有脸人物的相貌,帐中出来那二人中,左边那个天庭饱满,身材瘦而健朗,隐约和他人对李鸿章的描述有几分相象。
    曾纪泽也只是觉得像而已,不敢贸然上前相认,以免认错人弄出大笑话来,于是灵机一动,向旁边一名站哨的湘勇问道:“那位和李大人说话的人是谁?”
    那湘勇摇了摇头:“小的也不认识,不过听说那人是从上海那边来的,想是有事求咱们大帅。”
    曾国藩帐下,还有哪个姓李的幕僚,此人非李鸿章莫属,曾纪泽顿时有了底,上前几步笑着打招呼:“少荃兄,祁门一别,不觉数月,你别来无恙啊。”
    李鸿章拜曾国藩为师,年龄又与自己相仿,曾纪泽称他表字也不失礼仪。那李鸿章闻声抬头一看,脸上顿露惊喜之色:“劼刚兄,你何时到来,怎么也不差人通传一声,我也好往码头迎接你。”
    曾纪泽身为曾国藩长子,湘军上下,人人都称呼他一声大公子,或是大少爷,李鸿章却以兄弟相称,看了他李鸿章与曾氏的关系果然是非同寻常。
    李鸿章作为晚清风云之物,前半生办团练,当幕僚,建淮军,屡立奇功,后半生虽兴洋务,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但大部分的精力却耗在了外交之上。而中国孱弱,清廷,与西人之争,步步受压,多少次的将国家带向灭亡的边缘,清廷只有依赖这位栋梁之柱与洋人乞和谈判。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都出自李鸿章之手,后世之人,多有批评他为“卖国贼”,却不知他也是无力回天,改变不了大清失败的命运,只能在一次次的谈判中,尽量为国家减少一点点割地赔款。
    他的一身经历,充满了传奇与悲情的色彩,纵观近代中国,对曾纪泽最有吸引力的就是他,今日一见,感慨之心溢于言表。
    曾纪泽稍一激动,上前便与李鸿章握了握手,说道:“我是搭乘彭大人的水师赶来的,路上在九江耽搁了一晚,能再与少荃兄纵论天下,实在是人生之快事啊。”
    李鸿章被曾纪泽的过于热情搞得有点糊涂,颇有些尴尬的想往出抽手,曾纪泽这才意识到自己见到名人激动过头了,忙松了手,笑着解释道:“少荃兄莫见怪,这是洋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我也是刚在武汉学得,正好跟少荃兄练习一下。”
    李鸿章乃中近代中国中枢人物中,思想最为开化之人,他对西方文化与科技折欣赏与探求之心,远比胡林翼等人要走得远。曾纪泽这握手之礼他不以为怪,反倒是觉得十分新鲜,也学着他的样子上下握了一握,说道:“洋人这见面礼跟他们机器一样有意思,听说劼刚兄在武汉经常跟洋人打交道,有什么有趣的事,今后还要多向我说说呀。”
    “那是一定。”曾纪泽目光转向旁边那中年人,“这位是……”
    李鸿章忙介绍:“这位是钱鼎铭钱训导,此番专程从上海赶来,只为向大帅求援,派兵去上海,阻挡李季成进攻上海。”
    曾纪泽回忆历史,顿时有了念头。想李鸿章虽然身负旷世之才,但仕途一直不顺,为曾国藩充当幕僚,对他而已算得上是“屈才”,而他真正登上历史的舞台,却是从组建淮军开始。
    原有的历史中,曾国藩是在攻克安庆之后才派李鸿章去组建的鸿军,之后他又升任江苏巡抚,依托着上海为基地,大力发展淮军,所以才淮军才能在湘军解散之后,一举在为大清最强的武装力量,而李鸿章又凭借着淮军的底子,一路升迁,最终进入大清的军机决策层。
    曾纪泽忽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自己何不取李鸿章而代之,在时机到来时,组建一支更先进的淮军。而在上海那样一个中西方交汇的地方,更有利于他施行变革,将来有了经济军事科技的底子,即使他的父亲曾国藩仍执意要解散湘军,那自己也将握有雄厚的家底,足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历史的发展。不过,这已是后话,曾纪泽明白曾国藩在攻克安庆之前是绝不会分兵救沪。
    那钱鼎铭一听眼前之人是曾纪泽,忙是行礼,恭谦说道:“下官钱鼎免见过大公子。”
    曾纪泽不居高自傲,回了一礼,问道:“上海乃大清海关税手主要来源,若为粤匪所据实为不利,理应派兵救援,不知父帅答应了没有?”曾纪泽明知故问。
    钱鼎铭唉声叹息,李鸿章代他答道:“安庆之战已到决胜关头,咱们湘军的主力尽集安庆,大帅说这个时候不容半点闪失,故而不肯分兵去救上海。”
    曾纪泽道:“少荃以为呢?”
    李鸿章道:“李贼虽有染指上海之心,但碍于洋人的缘故,一直没敢轻动,现在安庆这个局面,粤贼内部的意见也不统一,洪贼和陈贼想救安庆,那李贼兄弟却一心向东扩张,举棋不定,李贼正是犯了兵家大忌,等到他决心倾力攻打上海之时,咱们估计已经攻克了安庆,到时再分兵救上海也不迟。”
    不愧是李鸿章,局势分析的是头头是道,曾纪泽点称是,安慰那钱鼎铭:“少荃所言差不多就应该是父帅的意思了,就请钱大人回上海后转告官吏士绅们,我湘军并非不救上海,而是时机还不成熟,待安庆这战结束后,纪泽一定率先向父帅进言,请他发兵增援上海。个中难处,还请你们见谅了。”
    钱鼎铭一听曾纪泽也愿意帮他向两江总督进言,大公子的进言,当然比谁都有份量,钱鼎铭顿时放心了不少,笑得合不拢嘴:“那下官就替上海的士绅谢过大公子了,还请大公子和李大人在总督大人面前多提几句,咱们可就指着湘军救上海官民于水火啊。”
    曾纪泽笑道:“钱大人客气了,身为同僚,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
    钱鼎铭又谢了半天,才被李鸿章送出大营,曾纪泽深吸了一口气,走进了中军大营,准备见他这位大名鼎鼎,却又素未谋面的老爹。
第三十章 假老爸
    一桌、一笔,一墨,一本史记,屏风上挂着一副宽大的地图,而那背手凝神观图之人,不过是一个干瘦的老头。。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兴第一名臣”,后世做官者的典范,大清以文封侯的第一人。种种荣誉的光环之下,只是一个相貌普通,略有点矮的老头而已。
    人不可貌相,这话果然不错。
    曾纪泽忙行礼拜见,曾国藩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当他看到自己这个心爱的大儿子时,严正的表情立刻变得充满了慈爱,他忙伸手将曾纪泽扶起,捏了捏他的肩膀,目光中尽是欣慰:“我总说沉溺于书本,忽略了强身健体,现下看你这身子比从前硬朗了许多,看来带兵打仗真是能锻炼人。”
    说实话,曾纪泽初见曾国藩之时不免有些慌张,主要是名为“父子”,儿子有什么变化,做老子比旁人更容易看出,他是真怕自己这“伪儿子”被看穿帮了。不过,曾国藩那一脸慈容却很快打消了他心中的紧张,曾纪泽遂坦然的将赴武昌之后发生之事尽数讲了一遍。
    曾国藩听着默默点头,曾纪泽讲到黄州之战时,讲得绘声绘色,曾国藩的表情仿佛在随着战斗的过程而起伏。当曾纪泽说到是陈玉成亲自带兵前来时,曾国藩不免露出了遗憾的表情,说道:“陈贼是粤匪之中的一员悍将,若是能将他击杀,于我湘军的剿匪大计便是莫大的帮助,让他逃了,多少有点可惜呀。”曾国藩怕打击了曾纪泽的积极性,又鼓励道:“不过你初次带兵就能击败身经百战的陈贼,实属不易之事,咱们曾家又出了一员能打的将才,为父着实为你感到自豪。”
    对于曾国藩的赞誉,曾纪泽并没有太过在意,他借机道:“孩儿之所以能打赢黄州之战,除了出其不意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孩儿所属的常胜军装备了从英国购买的先进枪炮,还经过了一名洋教习的训练。孩儿可以不夸张的说,我常胜军的战斗力,绝不亚于英法的军队,所以那陈贼兵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曾国藩道:“为父也听闻你的常胜军与众不同,莫非洋枪洋炮真的有你所说的这般威力不成?”
    曾国藩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怀疑,曾纪泽道:“在火器制造方面,洋人的确要优于咱们大清,这一节从两次跟洋人的战争失败中就可以看出来,这是咱们必须承认的事实。但只要咱们能‘师夷长技’,装备了先进武器,学习了先进战法的大清军队,绝不会逊色于洋人,黄州之战就是最好的证明。”
    曾国藩指挥下的湘军与太平天国相持多年,中间大小之战不计其数,他也深切的感受到,装备了一定数量洋枪洋炮的太平军的战斗力是何等惊人,而似他这等“经世致用”派的代表人物,面对内战外战中的种种残酷事实,又岂会没有动过“师夷长技”之心。对于曾纪泽所言的怀疑,与其说是怀疑,倒不如说是在变相的听取他的看法。
    曾纪泽见曾国藩沉思不语,料其心中已有定论,便又趁热打铁,建议他在攻克安庆之后,立刻向外国购买机器,雇用洋工程师,就地建立一座兵工厂,用以批量生产枪炮弹药,为下一步进攻金陵提供强有力的武器保障。
    事实上,在原有的历史进程中,曾国藩确定攻克安庆之后,建立了大清第一座热武器兵工厂,名为“安庆军械所”。这时的曾国藩到底是否已经有了这样的打算还很难说,不过,曾纪泽的进言与提议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是坚定了曾国藩的决心。
    曾国藩又询问了大冶矿务局的相关事宜,曾纪泽言英国购买的采矿机器已经运抵大冶,英方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已到位,在当地招聘的两百多矿工也已在培训之中,大约在下月,第一座矿山就可以投入生产,预计年产铜铁矿石约5万吨。
    曾国藩再三强调,英国人狼子野心,与他们合作务必要小心,万不可让矿务局最后落后他们手中,在这一节上,曾国藩对曾纪泽发明的“官督商办”之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明确的表示了他的支持,并声称如果大冶矿务局运转良好,并能为官府带来相当的利润,他将考虑利用两江总督的身份,大力推广这种合资办厂的“师夷”方式。
    这是曾国藩第一次明确表态支持他兴办近代化军工实业,这对曾纪泽无疑是最有力的支持,有了湘军统帅、两江总督协办大臣的支持,曾纪泽在某些场合下将更容易的推动他的“师夷自强”之论。
    不过,这一切计划的能否顺利实施,是建立在安庆如期攻克的基础之下,安庆一地集中了湘军主力及各路重要将领,这正是曾纪泽展示他西式常胜军实力的大好舞台。曾纪泽当即向曾国藩请战,而曾国藩亦想让他这个器重的大儿子建功立业,于是命他率部协助鲍超、成大吉部,进攻集贤关外赤岭岗太平军四座营垒。曾纪泽即与英国教习威利,率领三营常胜军开往集贤关外,与鲍超等部会合。
    安庆位于长江北岸,因长江水道为湘军水师控制,故太平军的援军只能从江北桐城一线来援,而集贤关位于安庆城北18里处的一道隘口,即是太平军防守安庆的重要屏障,亦是湘军阻断太平军增援安庆的战略要地,故此,集贤关成为了安庆之战中,两军争夺的焦点。
    早在5月初,由鄂退回皖北的陈玉成部就进驻到了集贤后,与此同时,太平天国干王洪仁轩、章王林绍璋、定南主将黄文金所部亦与桐城、庐江一带的吴如孝部数万余人会合,进至安庆北面新安渡、横山铺、练潭一带,连营三十余里,谋与成玉成会师。陈玉成及叶芸来部在与曾国荃及杨载福部水师激战菱湖未分胜负的情况下,亲率马步六千余人绕道赴桐城与洪仁轩等部会合,只留部将刘玱琳等据守集贤关内外各垒。
    成大吉无名之辈,鲍超却是曾国藩手下一员爱将,目不识丁,却以勇猛著称,他带领下的“霆”字营是一支令太平军闻风丧胆的部队,当年陈玉成以五万人马围困霆字营,鲍超却以区区数千之众冲破围困,令陈玉成颜威名扫地,此人可谓一代名将,时人更有“北多隆,南鲍超”之评。
    曾纪泽虽然是大公子,但在人家鲍超面前还粉嫩的新人,战场上,协调好友军的之间的关系万分重要,所以他赶到集贤关扎营之后,便亲赴霆字营中与鲍超商议进攻方略。
    不过,这第一次见面,曾纪泽便对这位湘军第一名将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正当中午,曾纪泽步入营中,让帐外卫兵进去通传鲍超,那卫兵听闻来者是曾大公子,当即表现的十分恭敬,可就是吱吱不唔不肯进入通传。
    曾纪泽就不高兴了,正欲训斥这个不机灵的卫兵,却忽然听到帐中有喘息尖叫之声,再一细听,竟似女人之音。曾纪泽隐约明白了几分,指着大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