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八六一 >

第171部分

一八六一-第171部分

小说: 一八六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种营长吴守边急撇开了手中的机枪,挥手招呼道:“有人受伤,医务兵!”
    一名戴眼睛的年轻人弓着身子,避过枪林弹雨冲了过来,吴守边叫道:“他左胸中枪了,快抢救。”
    年轻的医务兵吕湘是同济医科大学的一名毕业生,去年应征入伍,成为了特种营的一名战地医生。由于明军是刚刚开始在全军配属战地医务兵,所以即使是像特种营这样精锐中的精锐之师,也只能配备这样一名完全没有过战争经历的新兵。
    吕湘手忙脚乱的撕开了伤者破损的衣服,稀烂的创口叫人瞧着毛骨悚然,鲜血如泉水般涌出,吕湘怔了那么一下,却才开始不太麻利的替伤者包扎。
    但这一枪伤得太重,鲜血难以止住,吕湘叫道:“营长,他伤得太重,得抬下去治疗。”
    吴守边一边操纵机枪射击,一边不耐烦的冲他吼道:“你是医务兵,救人的事问老子做什么。”
    吕湘碰了一鼻子灰,回头召呼了两名弟兄准备抬伤者下城头,就在这时,一发炮弹落在了附近。
    轰,爆炸激起的冲击波,瞬间将他们掀翻在地。
    “**,空军不是说把俄毛子的大炮都干掉了吗,这一炮是屁崩的么!”吴守边从烟尘中爬了起来,没好气的骂着,他右臂却是裂了道一寸长的口子,显然是被刚才这一炮所伤。
    他还算运气好,就在离他不远处,包括那名伤者在内的三名士兵当场就被成重伤,只有吕湘命大,只是擦破了点皮。
    俄军连着又开了数炮,稍有压制明军火力之后,千人的方阵便开始向赤塔城压来。
    十几天的战斗,特种营虽然抵挡住了俄军不计其数的进攻,但自身损失也是惨重,五百多号人加上先后运来的三百多援军,死的死伤的伤,剩下来能守城的只不过两百余。而这点点兵力,部署在城四周更显然零落。
    抵挡这千人的方阵的,竟是只有吴守边一人,没有人能够给他帮助,因为俄军几乎已是倾巢而出,每一个机枪点都面临着同样规模的攻击。
    敌人已经进入射程,吴宗边想要开枪阻击,但手臂受伤不轻,却是无力扣动扳机。
    “哎,那吕什么的,过来替老子射击。”
    吕湘还在忙着救那几个重伤者,于是愣道:“营长,这几个人再不止血就要死啦,我是不是……”
    吴守边大骂道:“是个屁!再他**的啰嗦咱都得被俄毛子杀了,别管那几个人了,快给老子过来。”
    吕湘万般无奈,只好放弃了他人病人,接过了吴守边的机枪。
    “瞄准了,给老子往死里打这帮畜生。”
    吕湘深吸了口气,回想了一遍军事课上的射击规程,几秒钟后,扣上下了扳机。
    子弹迎着敌人的炮火倾泄而下,几千人的俄军,成排成排的倒在血泊中,而他们却视死如归,高呼着沙皇万岁的口号,一步步的继续往前挺进。
    “杀——杀——”
    吕湘已经杀红了眼,他狂吼着,激励着自己不可畏惧,而那挺水冷机枪,也因连续的射击,竟已变得滚烫,蒸气往外腾腾直冒。
    当打完了第三个子弹袋之后,筋疲力尽的吕湘一屁股软坐在了地上。吴守边小心翼翼的探出头去张望,却下城下,已是尸叠成山。一千多号俄军,死伤几近,只余下几名幸存的伤兵,还在用手不停往前爬。
第二百八十七章 扬眉吐气
    第二百八十七章 扬眉吐气
    俄军组织的最后一次赤塔争夺战以失败而告终,在付出了近万人的代价之后,他们仍然没能撼动仅仅由五百名明军坚守的小小土城。
    机枪的巨大威力在这一战中尽显无疑,就是在这一战争之后,西方国家才开始重视起这种魔鬼一般的速射武器。
    俄军的失败就在于他们只是简单的妄图打通补给线,在一次次失败之后,他们仍然没有吸取教训,改变这种固执的策略。
    如果他们能够转过弯来,以主力由赤塔城方向突围,恐怕即使明军有机枪之利,也不可能挡得住十几万大军的轮番进攻。
    十天之后,俄军弹尽粮绝,他们开始大批的宰杀战马以充饥,但肚子问题虽然可以暂时解决,而没有了弹药,他们又拿什么来抵挡明军的进攻呢。总不至于回到原始的冷兵器时代,以大刀长矛来对抵挡枪炮吧。
    对于俄军所处的困境,明军。前敌统帅部一清二楚,原本他们是打算等着俄人饿得撑不住,主动投降的,但考虑到赤塔城的坚守程度已经达到了极限,为了避免出现变数,前敌统帅部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十万大军全线出击,在近百门大。炮的掩护下,大军只遭到轻微的抵抗便渡过了石勒喀河,中路三个师的主力当天便攻克了俄远东军司令部所在地尼布楚城。
    当明军昂首阔步的踏入俄军。阵地之时,才发现这里的俄军在进攻开始不久便全线崩溃,有力气的拼着命往北部逃去,希望能够翻过山脉逃回西伯利亚,而饿得走不动的则干脆坐等明军前来,然后缴械投降。
    击溃俄军当然不是明军作战的目的,前敌统帅部。的命令很明确,穷追不舍,直至消灭任何一名敢于顽抗的敌人。
    于是,第3集团军的勇士们继续北进,一天之后,他们。将近九万俄军包围在了雅布洛夫山脉脚下。
    饥饿难耐的他们,想在明军的追击下翻过高不。可攀的群山逃出升天,这机率几乎是微乎其微。俄远东军总司令阿巴耶夫不愿再拿他的士兵的生命做赌注,这位在俄国国内赫赫有名的将军,最终屈辱的选择了向明军投降。
    远东之战大明。获胜的消息,很快传向了全世界,如果说第一次明俄战争中大明的获胜,让欧美列强对中国刮目相看的话,那这一次中国的胜利,则令世人震惊。
    明军借着得胜之势,迅速扩大战果,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第3集团分为两路,主力部队六万余人,会同第2集团军,会攻俄乌的伯兴一线,即南贝加尔湖区域之敌,一路四万人,沿奥廖克马河北上,深入东西伯利亚腹地。
    当时的西伯利亚军事力量颇为薄弱,主力十万大军被歼灭,则整个东西伯利亚的小股部队凑起来也不过两三万人,他们如果能抵挡得住明军成建制的正规军的进攻。
    明军北上之军一路长驱直如,连克丘利曼、乌卢、雅库茨克诸城,同时北太平洋舰队也成功的运送了一支海军陆战师在马加丹港登陆。
    8月中旬,两支明军在朱格朱尔山脉与切尔斯基山脉间的奥尔托巴拉甘会师,至此,明军完全控制了鄂霍次克海沿岸的俄国将近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南线,在两个集团军的协同作战下,乌的伯兴之敌苦战二十天后溃败,明军十万大军深入到南西伯利亚,迅速的攻占了贝加尔湖周边区域,并将兵锋指向了叶尼塞河以西的西西伯利亚地区。
    俄国沙皇政府从增兵远东到试图与大明谈判,从对大明开战决心不明,再到对大明军队的作战实力等一系列误判,导致了远东十几万大军的被歼。
    而漫长的交通线又使得俄国从中亚调来的援军行军缓慢,直到大明攻占了贝加尔湖一带时,将近五万人的援军才仓促的赶到了西西伯利亚。
    明军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再一次的上演了闪电战的神话,当然,这离不开明军新式武器的作用,以及电报广泛应用的功劳。
    反观俄国,尽管国家整体的工业实力胜出大明不少,但在将工业实力转化为军事战斗力方面,却远逊于大明。
    直至此时,俄军所用的步枪,才刚刚换装成为后膛枪,而这些换装的后膛枪,已经是英法列强准备淘汰的型号。
    而明军则比英法更厉害,不但装备了神器般的马克沁机枪和飞艇,组建了成建制的炮团,就连最基本的步枪,也已经进入毛瑟枪的时代。而当TNT、无烟火药广泛应用于子弹与炮弹中时,这种装备上的差距就更为的明显。
    其实,这场战争早有开战之前,胜负就已成定局。
    尽管明军在西伯利亚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也已经是强钝之末,双方在叶尼塞河附近激战数次不分胜负,之后便开始了僵持。随着时间进入九月,西伯利亚也进入了雨季,泥泞的环境使双方更无法发起有力的进攻。
    大明因这场战争的胜利,国内民心士气空前的高涨,人民无比的团结,而俄国则不一样,远东的惨败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颜面扫地,数年辛苦改革所积累的人心与物资在化为乌有。
    这一次不光是普通民众怨声载道,就连上层贵族也对战争的失败极为不满,攻击的矛头纷纷指向了沙皇和他的政府。很快,俄罗斯国内又陷入了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样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屈辱性的选择与大明和谈。
    十月初的一天,俄国斯的谈判代表团悄然来到了南京。与以往进京的列强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不同,这一个二十多人的代表团,竟是趁着天刚蒙蒙亮之时,悄悄的从南京不太繁华的太华门进城。
    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团,他们试图避过中国民众的围观和嘲笑,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大明政府可不打算让他们蒙混过关,在谈判之前先羞辱谈判对手一番,这同样是一种打击对手信心的有效手段。
    所以,早在俄国使团到达的前一天,南京的警备厅便张贴出一张公告,声称明天早上俄国使团将由太华门进城,请附近的居民尽量推迟出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交通拥堵。
    这公告看起来是在为俄国人着想,其实却是暗着告诉南京的市民们,俄毛子要派人来谈怎么割地赔款了,想看热闹的人们可不要错过呀。
    果然,自信心高涨的民众们,在这一天起了一大早,几千号人天还没亮就挤在了太华门外,而当俄国使团进城之时,太华门前的那条街已是人山人海。
    “狗日的俄毛子,看你们还敢嚣张不。”
    “叫你们欺负俺们中国,现在遭报应了吧,活该。”
    “不跟他们和谈,叫咱军队打到俄毛子京城去,抓了俄国狗皇帝回来给咱皇上当太监。”
    ……
    群情亢奋的市民们叫嚷着,宣泄着内心的怨气。
    多少年了,这种久久压抑于心底的怒火,积累到今日,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二十多年前,就是在金陵这座古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中国从此成为列强欺凌的对象,中国人也成了列强眼中野蛮、落后的民族。
    今天,一个曾经欺凌中国最盛的列强终于是灰溜溜的找上门来,这一次,不是夺走中国的土地,而是乞求中国的原谅,拱手将它们夺去的土地奉还。
    尽管,距离民富国强的伟大目标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无论如今,今天都是足以铭记于史册的一天。
    这是一个开端,一个伟大的开端。
    “何助理,这……这是怎么回事啊。”新上任的俄国驻华公使白亚尔慌张的说道。
    何景龄是一名外交部的年轻助理,他负责接待俄国使团入城,眼前场景本就在他意料之中,他却一点也不着急,微笑道:“公使阁下请看,我们大明的民众多么的富有热情,他们竟然会起这么一大早欢迎阁下的到来。”
    白亚尔听不太懂中国话,但那些中国人激愤的表情却告诉他,这些人绝对是怀有浓重的敌意,而他也知道这些姓何的中国官员,明摆着就是在看热闹。但他却无可奈何,只能和他的同伴在拥挤的人群中艰难的前行。
    冷不丁,一物横空而来,正中白亚尔的脸。白亚尔吓得大叫一声,腾的就龟缩在了马背上。
    “哈哈——”何景龄大笑起来,捡起那飞来之物在他眼前晃了晃,幸灾乐祸的说道:“公使阁下休要慌张,只不过是一片菜叶子罢了。”
    “无礼,太无礼了。”白亚尔气得吹胡子瞪眼,却又不敢太过激动。
    这时,民众们纷纷开始向俄国使团投掷杂物,什么菜叶、鸡蛋的,嗖嗖的就往来飞,整得这些俄国人是既恼火又尴尬。
    何景龄见戏弄得他们也差不多了,真要让他们挂了彩,倒显得大明没有气度了,遂招呼随行的士兵,在人群中开出一条道来,引着这些狼狈不堪的俄人在民众的骂潮之中去往了俄国使馆。
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京条约
    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京条约
    俄人迫切的希望能够尽快与大明谈出个结果来,以减轻边境地区的压力,沙皇方才能集中精力对付国对的威胁。故白亚尔抵南京不久,便一再要求与大明立即开始和谈。
    但大明方面却不那么着急,在曾纪泽的授意下,外交部有意拖延谈判开始时间,对于白亚尔几次三番的请求视而不见,外交总长容闳甚至对白亚尔的几次登门造访都拒而不见,这使得白亚尔的处境相当的尴尬。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伯利亚的降雨更盛,道路泥泞不堪,叶尼塞沿线的明俄两军,一出了阵地几乎就是寸步难行。
    俄军自然是无法对明军采取行动,但明军就不一样了,他们有飞艇的优势,当陆军进入休整之时,空军却是频频的出动,轰炸俄军的补给线、指挥部、弹药库等军事要点,虽然战果有效,却搅得俄军寝食难安,焦头烂额。
    前线俄军士气一跌再跌,逃兵现象不断,在这种不利的境况之下,沙皇只好一再的催促俄国使团尽快与中方达成和谈协议,哪怕是在和谈中做出一些重大让步也再所不惜。
    曾纪泽当然不可能探查得。到莫斯科与俄使团之间的通信内容,但他故意这么拖着不谈,其实也就是想给前线的明军制造机会,让军事为和谈增加筹码。
    差不多拖了一个月的时间后,曾。纪泽听说俄使已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四下的求人希望他们能帮着说上一点话。曾纪泽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便令外交部着手与俄人谈判。
    白亚尔来到南京后的这一个。月简直是度日如年,现在他终于取得了一点点进展,刚想长舒一口气时,却又被谈判桌上大明所提出的苛刻条款吓得倒吸冷气。
    大明所提出的和约几点基本条款如下:
    一、废除俄国与前清所签订的包括《尼布楚条约》、《北。京条约》等所有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