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八六一 >

第179部分

一八六一-第179部分

小说: 一八六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九十九章 统一问题
    第二百九十九章 统一问题
    对法战争的胜利,使得大明从中获得了空前的利益,而同样作为战争胜利者一方的越南,却并没有从中得到好处。
    战争结束后不久,大明即逼迫越南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明继承了法国人在越南的一切特权,还变本加厉的拥有了外交审核权、关税制定权等更多的特权,并将这种特权扩展到全越,越南彻底的沦为了大明的殖民地。
    之后不久,大明又与德国瓜分柬埔寨,将北柬埔寨王国变成自己的附属国。
    同年十一月,大明借口老挝藏匿大明逃犯,出兵五万,一个月之内既攻占老挝全境,逼迫老挝国王签订殖民条约,将老挝变为大明附属国。
    在对法战争胜利之后的一年时间内,大明迅速的对外扩张,经过一年多的对外战争,基本确立了在中南半岛的殖民优势。
    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胜利,使。得大明从中获得的利益愈加的丰厚,高层的官员们从中尝到了甜头,到这个时候,连李鸿章等原先的温和派高官,也开始向激进派转变。74年初,李鸿章上了一道奏议,建议朝廷向台湾用兵,以解决中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完成国家之一统。
    “台湾乃我中华不可分割之领土,。自左氏割据海外,至今已近十年,而今我大明威凌四海,自当大举王师,消灭台湾割据之贼,救台湾数十万百姓于水火之中。所以臣等请皇上下旨发兵,解放台湾。”
    这就是李鸿章的开战之词,曾。纪泽不知他是怎么灵机一动,用了“解放”二字,意识是够超前的,不过听起来却让曾纪泽感到搞笑。
    台湾问题,自然是要解决的,不过曾纪泽却有自己。的想法。
    “李爱卿之词朕基本同意,不过,却也有不实之处,不。知道李爱卿有没有认真的了解过台湾的现状,那里的百姓真的是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吗?”
    “这个嘛……”李鸿章一起语塞。
    曾纪泽也不待他找借口,目光转向了容闳:“容爱。卿,你对世界各地之形势都了如指掌,台湾的近况如何,你可与众爱卿说一说。”
    “台湾自左氏割。据之时,便仿美国之制,但当时只是在经济、文化、教育上学习美国,其间因法国人的介入,又添入了不少法国因素。这期间,一方面是法人援助,另一方面是左氏确实治理有方,故台湾的经济发展甚快,到得左氏死之时,台湾百姓的生活水平基本已超过咱们大陆的平均水平。”
    “后来根据左氏临终遗言,台湾在政治上也全盘模仿美国,大总统由民选而出,议会开始获得实权,行政、司法、立法三权逐步分立。起初因变革之因,岛内不太稳定,但当时我大明正与俄人作战,无暇南顾,使得台湾获得了政治过渡的充足时间。而此后的几年间,台湾政治清明、官员廉洁、法律逐步完善,这些都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后盾,截止到今年之时,台湾百姓的平均收入已高收我们大陆两到三倍,算得上是小康生活了。”
    听罢容闳之言,众人皆是唏嘘不已,似是难以相信,仅凭台湾那弹丸之地,发展的却是如此之快。看来这帮子大臣们,平素里对大陆以外的形势变化还是了解的太少。
    “李爱卿,容爱卿的话你也听到了,不知你还有何看法。”曾纪泽笑而问道。
    李鸿章怔了一怔,道:“这个,想当初左氏逃离大陆之时,几乎将浙江福建一带的金银搜刮一空,台湾能这么快富起来,与这是分不开的。而且,台湾诺大一个地方,不过区区几十万人而已,就这么点人口,平摊下来每个人也富了,更别说有法国人的援助,所以说台湾之富,只是一个特例而已。”
    接着,他又道:“再则,台湾富裕不富裕,与大明收不收复它并无直接关系,自古以来,祖国大陆与台湾,就好比是母亲与儿子的关系,这儿子离经叛道,要背叛家庭,做母亲的焉能容忍。”
    “母亲与儿子,哼,朕觉得李爱卿这个比喻有欠妥当。”曾纪泽道,“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都同属中国,便如外蒙、西藏、新疆与中原一样,都属于中国,谈不上谁是谁的亲妈,最多是兄弟之间发生了争执。”
    李鸿章忙道:“皇上说得是,不过就算是兄弟之间,也要有个长幼之分,大陆自然为长,所谓长兄为父,做父亲的要教训一下不听话的儿子,那也是情理之中。”
    李鸿章反应机敏,口齿上十分的伶俐,但心里面却愈加的糊涂。他原以为皇上在多次战争胜利的鼓舞之下,会毫不犹豫的再启战端,而依大明现在的军事实力,想要攻下一个失去了列强支持的台湾小岛,根本不在话下。
    却不知为何,皇上的对于武力收复台湾并不是十分的热衷,想反还有点反对的意思,李鸿章就想不通,为皇上到底是什么个心思,难不成不想要台湾了?
    曾纪泽忽然提高了音调,道:“我大明自立国以来,内战还打得少么,因之而死去的同胞还少么。既然只是兄弟之间的争执,非得拼个你死我活才能解决吗?朕这些年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李鸿章眉头微皱,也不再拐弯,却道:“但自古以来,中国之强盛王朝,无不是国家一统,无论台湾是兄弟也好,儿子也罢,都必须置于中国统治之下,臣请皇上三思。”
    “中国统一的大略,朕从来就没有含糊过。”曾纪泽慷慨说道,话锋一转,温和道:“但朕却在想,既然台湾与大陆情同手兄,若以武力解决统一问题,死的还不都是中国人,如此,则只能令亲者痛,仇者快。那么,咱们何不转变一下思维,以和平手段来统一台湾呢。”
    和平手段!
    众臣无不为皇帝这个新的动议而吃惊,在他们的映像当中,以秦以来,每一个王朝的统一,无不伴随着血腥的杀戮,鲜有割据者愿意放弃野心,屈从于强者。所谓的和平统一的例子,实在是屈指可数。
    “皇上以仁泽四海,不愿看到台同胞流血牺牲,这个心愿当然是好的,但台湾虽小,如刘松之辈在那里享受的也是至高无上的荣华富贵,若让他们放弃现在拥有的一切,归于朝廷,只怕他们万万不肯的。”这个时候,就连外交总长容闳也站在了李鸿章这一边。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和平解决并不意味着放弃武力,朕正是要以强大的武力威胁为和平统一保驾护航。摆在台湾割据者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通过谈判,和平回归中国,要么朕之大军踏平台湾,他们沦为俘虏。朕相信台湾那些割据者都不是傻子,他们应该分得清该选哪一条路。”
    曾纪泽既下定决心,在不放弃武力的前提前,与台湾展开谈判,以期和平统一中国。
    1874年1月1日,大陆方面正式宣布停止对台湾海峡的封锁。几天之后,在纪念同济医科大学建校十周年的校庆上,曾纪泽发表了一封《告台湾同胞书》。
    在该书中,曾纪泽指出,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之领土,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血浓于水,两岸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无论如何,两岸的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无论是谁,都不应该做中国历史的罪人。
    大明中央政府已下令福建等沿海明军停止对台湾的武力打击,解除台湾海峡的封锁,同时呼吁台湾当局也结束军事对峙状态。两岸之间可以通过谈判,恢复贸易、通航、通邮等民间往来,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探亲访友,文化交流。
    两岸应当通过交流,坦诚相待,消除前嫌,建立起良好的互相关系,在时机成熟之时,就如何和平统一进行磋商。
    大明国力日强,台湾经济繁荣,两岸只有携手实现中国统一,方能完成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中国人才能在世界强国之林站有一席之地。凡是为一己私利,阻碍统一之人,都将是中华之公敌,华夏之罪人,人人得而诛之。
    《告台湾同胞书》一出,立时引起了轰动,消息很快传到台湾,同样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民主党阵营代表着从大陆而来的所谓“外省人”,这些人思乡情切,故民主党内对和平统一是持积极态度。而共和党阵营的主要支持者多为台湾的土著,这些人对于统一的态度是比较冷淡的,或者说是他们更倾向于保持现状。
    对于大总统刘松来说,他身为“外省人”,从内心底里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归故乡,但统一之后,他的权力是否还能够维持现状,却又是他对和平统一持怀疑态度的重要因素。
    而更为重要的是,台湾目前的制度,决定了刘松已不是“一言九鼎”的皇帝,他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将受到议会的监督,乃至全岛民众的监督。
    在本届任期将近,正在谋求连任的刘松来说,讨好民主党支持者固然重要,却也不能就此失去本岛土著的选票。
    所以,不久之后,在台湾最大报纸《海峡报》的一次访谈中,刘松表示:如果大陆能率先解除敌对状态,台湾愿意给予积极的回应,对于开展两岸经济、文化等交流,他也是持支持态度的,至于两岸是否要统一,怎么一个统一方式,还要遵从全岛民众的意思。
    刘松的回应是含糊不清的,但至少两岸迈出了交流的第一步,两个月后,经过秘密的谈判,双方达成了《海峡通信协议》。
    1874年3月7日,一艘来自于大陆的邮船驶进了基隆港口,时隔十年,两岸终于恢复了断绝以久的通信往来。
第三百章 忆往昔
    第三百章 忆往昔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同济医科大学的前身——同济医学堂,是曾纪泽最早创办的一所新式高等学府,经过这十年来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好的一所医科大学,为促进中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曾纪泽以皇帝之尊,从南京赶到上海来出席同济的十年校庆,除了表示对这所学校的重视,以及借机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之外,还有另一个私人原因。
    在当天的晚宴上,曾纪泽换下了汉服的礼装,穿上了时下颇为流行的黑色西装。说实话,尽管帝王之装华贵无比,但只有此时,他才能回想起一点点现代的感觉。
    晚宴上,他的目光始终不离那个人。而她的眼眸,却也有意无意的回应着他专注的凝望。
    宴席过半,曾纪泽找了个借口先行离去,出得宴会大厅,转了几道林间弯路,在图书馆的喷泉旁边,看到了她的身影。这么多年过去了。那种默契依然不减,他一见她离开,便知她会在这里等着。
    月色撩人,泉水轻灵。
    她一身的蓝色长裙,金发垂。肩,在月色的映照下,更显动人。
    曾纪泽信步走了过去,那些侍卫。们很识相的远远观望,看起来周遭无人,但实际上,数十名便衣侍卫早已部署在四周的隐密之处,随时监视着任何可疑之事。
    “路易丝。”曾纪泽轻喊她的名字,。未出口之时,过往的种种美好回忆已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她看到了他,再见之时,已不复当年热恋情人般的。激动,但却多了许多脉脉温情,那是只有经历过岁月洗礼之后才有的,如陈年佳酿一般回味无穷的情感。
    “曾。”即便他已贵为皇帝,但她还是习惯这样直呼他。的名,一如十几年前,江上初见时那样。
    他走上前来,凝望着她脸上的每一个细节,抬手。轻抚她的鬓侧之发,而她也很默契的微侧脸庞,享受着他的爱抚。于是,他低头在她唇上轻轻一吻,她顺势揽住他的脖颈,深情无比的与他一番激吻。
    不知何时,他已。牵着她的手,漫步于墨光鳞鳞的小湖畔,银色的月光随波流转,那两个亲密相拥的身影在银光中时聚时碎,温馨的就像是两个相守多年的老夫妻。
    “路易丝,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吗?”曾纪泽忽起感慨,当一个人事业有成,名垂千古之时,他就越是喜欢回忆过去。
    “当然记得,那时是在湘江上,我要赶回武昌给领事治病,可是北极星号却出了故障,幸好你及时出现,帮我们修好了机轮。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一切就像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一样。”
    那应该是1861年的春天吧,多少次,曾纪泽差点就已经想不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来到这个时代的。而今十几年已过,他已从青葱的小年青变成了快要奔四的老男人,而她,也已不再是当初的妙龄少女。
    人生若只如初见啊……
    “是啊,你还是那么美,而我,呵,都老了。”曾纪泽自嘲道。
    路易丝笑道:“你可是正当壮年,哪里老了。”
    曾纪泽摸了摸头发,道:“还不老啊,你看,我这头发都白了一大半了。”
    他身为一国之君,每日为国事所累,满脑子是无尽的奏章,不长几根白头怎能说得过去。
    路易丝却是抚着他的鬓间白发,幽幽道:“我的曾不是老子,是更成熟了。”
    曾纪泽怔了一怔,却也笑了,道:“算是吧。”
    这么多年来了,虽然身边红颜无数,但说到底,算得上知己的,只有眼前伊人,而她,也是曾纪泽觉得亏欠最多的。
    此时此刻,曾纪泽忽然心生一念,紧握起她的手道:“路易丝,与我回南京吧,这一次,我们再也不分开了。”
    路易丝身子一震,眼波间,明显有些许惊喜闪过,但随后却又归于淡然,她道:“曾,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为你付出一切,但是,我还是做不到。”
    曾纪泽神色顿时暗了下来,道:“中国之皇帝,无有不后妃成群,这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我知道你很介意,但这也是我的无奈。”
    “我当然介意,不过我也能理解,毕竟,每个国家的风俗都是不同的。但作为一个女人,我不会只为守在你身边,就放弃自己的尊严,我宁愿就这样,远远的,默默的爱着你,这就够了。”她毕竟还是一个外国女人,有着独立的人格。
    想要的女人都已在身边,但所有的女人,却都是那样的雷同,只有她是与众不同的。她的思想与行为,是唯一能让曾纪泽感到熟悉与亲切的。如果是这样,那又何必将她也变成普普通通的后妃中的一个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