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八六一 >

第184部分

一八六一-第184部分

小说: 一八六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不其然,胡雪岩案一完,司法部紧接着又成立了廉政专署,开始对牵涉到胡案的违法官员进行检控。
    一时间,大明的官场出现了人人自危的局面。因胡案而被廉政专署提出控诉的官员达上千之众,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
    发觉在劫难逃的官员们,似乎是有意无意的联合起来,不断的揭发出新的罪证,将更多的同僚拉下水来,于是,涉案的官员从最先的千余之众,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达到了两万人之多,这是一个何其庞大的数字。
    而这些涉案的官员们,为了抵制国家对他们的调查,很快开始消积怠工,各省各市的重要政府机构,每天上班的只有稀稀落落的那么几个人。国家行政效率急剧下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各省省长的告急奏书如雪片一般的飞往南京,声讨的目标直接廉政公署和九人委员会,他们明里暗里的表示。若是国家再执意将此案调查进行下去,那么整个国家机器都将因此而陷入瘫痪。
    啪!
    曾纪泽将手中那份奏折狠狠的摔在了地上,“孟学优这个狗东西,竟敢上折子威胁朕,他是活的不耐烦了吗!”
    皇帝龙颜大怒,下面的几位总理们也跟着一震。李鸿章上前将那份奏折捡起了看了一遍,却道:“皇上息怒,孟省长折子里的话是有点危言耸听,不过也不无道理。”
    曾纪泽白了他一眼,“你还替他说话,你看看他都说了些什么,说什么国家用法过急,逼得官员们走头无投,长此以往,必生祸乱。这些官员们自身不检点,犯了事儿不从自身上找原因,却抱怨国家‘逼迫’他们,真是荒天下之大谬。这个孟学优身上一定也不干净,叫廉政公署,好好给朕查查他,福建的那帮官全都要严查,一个都不能放过。”
    几位大臣们面面相觑,均是不敢吱声。
    曾纪泽将那孟学优又骂了一遍,火发过了,怒气稍减,手一挥,道:“你们一个个怎么不说话了,有什么意见说啊,朕听着呢。”
    李鸿章咳了两声,不慌不忙道:“皇上查这些官员,为的是使政治清廉,这自然是顺天意,得民心,当然是不会错的。那些不检点的官员们做了错事,受惩罚也是理所当然。只是……”
    李鸿章抬头看起了曾纪泽的脸色,他摆了摆手,道:“但说无妨。”
    李鸿章才道:“官员们犯些小错误,多半也与官场旧有的陋习有关,这也正是皇上要改革的地方。从法律角度来看,将这些官员统统依法严惩,目的自然清明政治,为国家工商业发展提供一个良性的支持。但从大局来看,一棍子打翻那么多的官员,国家各级行政机构人员骤然急缺,老百姓找政府办事连个人影也找不到。如此一来,反而对工商业造成了伤害,皇上的一番好意,到最后却是得不偿失。”
    曾纪泽也没头脑发热到一下子处理掉成千上万的官僚,他只是需要别人来说出他心中所想,李鸿章这一番话后,曾纪泽的表情明显缓和了许多,默默问道:“那依总理之见,该当如何处置。”
    李鸿章道:“这个其实也简单,罪大恶极者,严惩以儆效尤,情节轻者,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再不敢越雷池一步,从今往后老老实实的为国家戴罪立功便是了。”
    曾纪泽又征求了一番其他几位总理的意见,众人皆赞成李鸿章的建言,曾纪泽便顺着梯子下了台。
    次日,曾纪泽便以皇帝的身份,下了一道特赦令。
    特赦令中规定,除罪大恶极者之外,凡8月1日之前向司法机关上缴非法所得财物的官员,皇帝将赦免他们之前所犯之罪行。超过时限不上缴非法所得者,国家将依法予以坚决的制裁。
    特赦令一下,无数的官员们都松了一口气。
第三百零七章 法官
    第三百零七章 法官
    特赦令颁布之后。各地的官员们可算抓到了一条救命稻草,纷纷主动的向廉政公署上缴所收财物。
    当然了,他们绝不会承认自己收了贿赂,他们会说这些财物他们本来就打算上缴国家,至于所上缴的财物到底是不是全部,那就不得而知了。
    一个月的时间内,公署共收缴白银数十万两,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数字远远少于实际的数额,但无论如何,这一场轰动全面的廉政运动,总算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暂时告一段落。
    九人委员会宣布正式终结此案后的第二天,朝中就有人迫不及待的上奏折,说是九人委员会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理应就地解散,国家应当恢复正常的司法秩序。
    而曾纪泽的回应却打碎了他们的美梦,九月初,曾纪泽正式下旨,将司法公正委员会改组为大明中央最高法院,将九名法官任命为**官。并宣布他们将终生任职,只有退休或是主动辞职,方才任命新的**官增补。
    不久之后,曾纪泽又颁布了新的《大明司法修正条例》,对法院系统进行了改革。
    条例中规定,省法院采取三极制度,即省地方法院、上诉法院和省最高法院。中央除中央最高法院之外,将全国划为三十个巡回区,设中央上诉法院。
    地方法官、上诉法官将由当地民众选举产生,省最高法官、中央上诉法官和中央最高**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前两者一届任期四年,后三者享终身任制,并享有中央直接发放的高额薪水。
    法院脱离司法部,成为独立的国家机构。司法部分为廉政公署、中央调查署、海关总署、检察总署等多个直属部门。地方上,设省执法局、公路警察局等省一级警备部门,省与中央两级相互平行,互不隶属。
    将警察部门从内务部中剥离,归于司法部管辖,内务部改组为国家安全局、特警部队、海岸警卫队等多个准军事武装力量。
    新的司法修正条例,进一步将司法从行政中剥离出来,尤其是法官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除了皇帝之外,几乎不归属于任何政府机构指挥。
    曾纪泽的司法改革又一次引起了轩然大*,内阁会议上,包括李鸿章在内的三位总理都提出了反对。
    “皇上,法官独立于行政之外,权力实在是大得有点过分了。”
    李鸿章一改往常中庸的处事之道,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这也难怪了。当初九人委员会成立之时,他以为皇帝只是一起兴起,单为胡雪岩一案而设,岂知案子结了,皇帝非但不撤,反而变本加厉,将这实践彻底的付诸于实际当中。如此一来,就等于李鸿章这个总理的权力被削去了一大块,狗嘴里抢骨头,他当然不能轻易就范了。
    曾纪泽哼了一声,质问道:“朕给法官这么大的权,就是为了让他们不受你们这些官员干扰,公正客观的断案,朕实在不觉得这权力给的过分了。”
    李鸿章却道:“当今之计,国家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倘若官府想施行一项事关大局的工程,而那些法官们却死咬着几条法律条文不放,非判决不可施行官府方面却无可奈何。如此一来,虽是依了法,但国家却损失了更大的利益,岂非因小失大。臣举这个例子。只请皇上三思。”
    曾纪泽起身,踱步于大殿之中,道:“殖产兴业,富民强国,此乃强国之策。但凡事都以利字当先,却绝非兴国之道。李总理以为损失白银万两是大,错判一案是小,但朕却觉得恰恰相反。纵观古今,放眼四海,任何一个强国,无不是法律严明之国。法律代表着国家的尊严,代表着子民对国家的信任,说白了,就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如果连灵魂都可以随时出卖,那么朕倒要问一问诸位,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李鸿章一肚子的理由,被皇帝这一番话给堵了回去,一时间倒不知该如何应对。
    这时,主管经济的盛怀宣站了出来,笑道:“皇上依法治国,自然是没错的。不过臣觉得,提高法官的权力无可厚非,只是省下属的地方法院和上诉法院的法官由民众选举而出,这个臣总觉得有些不妥。”
    曾纪泽坐回了龙椅,道:“盛爱卿觉得不妥在什么地方?”
    盛怀宣咳了几声,道:“老百姓他们懂什么法呀,大多数人都是趋利之人,要是让他们选法官。多半一定是选对自己有利的人来当。到时候选出来的法官,这断起案来怎么能公平呢。”
    曾纪泽冷笑了一声,反问道:“那么依盛爱卿所见,那些由上级委任,只需对上级负责,无需对百姓负责的法官,他们断起案来就会公平了吗?”
    “这个……”盛怀宣愣了一下,“由官府委任的法官,那自然都是饱学之士,通理之人,都是有修养有文化的人,他们断案,应该会更公平些吧。”
    曾纪泽哈哈大笑,“原来盛爱卿一直以来判断一个人是善是恶,是公正还是包藏私心,都是用学识多寡来做评判的依据,真是叫朕有点意外呀。”
    盛怀宣被曾纪泽这一番讽刺搞得有点尴尬,曾纪泽却不给他反驳的机会,腾地跃起,厉声道:“自古以来,有多少奸臣,无不是学富五车之辈。前些日子那些被牵涉入受贿案中的官员,他们哪一个不是才华出众之人。朕倒要问一问你们,他们可有公正之心?他们可知荣辱廉耻?”
    曾纪泽声如洪钟,只将众人问得一颗心扑通扑通的跳。
    “他们没有,他们不但没有一个为官者应有高风亮节,相反,他们比那些杀人越货的强盗更可怕,强盗们无非是劫财,这些官员们却是在祸国。”
    诺大的宫殿,鸦雀无声。几位总理都不由自主的微微低头,仿佛曾纪泽是在训斥他们一般。
    曾纪泽舒了一口气,继续道:“所以。朕才要改变,首先要从这法官改起。从今往后,他们再也不能只对上级负责,他们要对百姓负责。百姓趋利怎么了,盛怀宣你不要忘了,你可是出身商人,你该知道,趋利是人之本性,百姓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有什么不对吗?朕就是要把权力这个凶物关进选举这个牢笼中去,让百姓们用选票来驯服它,让它不敢再作恶,只有胆战心惊的为百姓的利益而服务。”
    盛怀宣被曾纪泽洋洋洒洒,慷慨激昂的一番话训得不敢再吱声,余者皆是心惊肉跳,断然想不到他们的皇帝,思想已是达到这般的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他们隐约感觉到,皇帝心里一定在酝酿着一场更大的变革,而这所谓的司法改革,只是这场变革的序幕而已。
    面对皇帝的激烈之词,李鸿章等人均是无言以应,这一场激辩,遂以皇帝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10月末,地方法官选举正式在全国拉开帷幕。全国各市县,将近有三千名地方法官要通过地区选举来产生。
    曾纪泽心知那些对这场全国性选举心怀不满的官员,定然会想方设法的玩弄阴谋破坏选举,故而曾纪泽在大选开始前,便又新成立了一个选举监督委员会,直接隶属于皇帝本人领导。
    该委员会在全国几十个省都设立了监督分部,贿选、破坏选举、伪装选票、统计作假等有违公平原则的行为,都将由该委员会进行监督。
    大明经过十余年的开化教育,适龄儿童就学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六十左右,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这个数字已高达百分之九十左右。
    整个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都有了一个显著的提高,而报纸业的发达,使得民众能够通过广泛的阅读开阔眼界,启发智慧。因此,选举这种手段。多数民众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故而对于这场法官选举,民众们并不是懵懵无知,他们为之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积极而涌跃的参与到其中。
    数千年来,这一片土地上的人民,终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使用了他们的选举权。
    当然,这一场选举还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称得上是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比如在上海、南京、广州这样大城市,民众的教育水平较高,候选人往往需要激烈的竞选,方能拉到民众的选票。而民众在投票之时,更能够选取那些社会上有公正声誉之辈。
    至于偏僻一些的地方,或许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宗族乡绅的传统领导思想仍然很有市场,故而那些农民们在选举之时,也多是宗族里的领袖,或是那些有名望的乡绅,但总算是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维期十天的选举结束,省属两级法院三千余名法官全部产生,与此同时,曾纪泽也下旨任命了中央最高法院、中央上诉法院和省最高法院总计两百余名法官,与选举法官不同,这两百名法官将享有终身任职的权力,并享受着比市长还高的政府津贴。
第三百零八章 征地风波
    第三百零八章 征地风波
    1876年7月。武昌,湖北省鄂东区上诉法院。
    法院的大门之外,拥挤着上千号等待结果的民众,数家报社的记者也挤在人群之中,试图第一时间获取审判庭内的消息。
    一年前,大冶矿业公司探明铜录山北面一带藏有相当规模的铜矿,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获得采矿权,准备开采。
    政府划归的矿区占地约两平方公里,矿区内住着清河乡一百多户居民,他们的宅地和耕地全部在矿区之地。
    半年前,大冶矿业公司开始与清河乡居民商谈征地事宜,大冶公司按照十年前的地价,想以每亩一两银子的价格征收清河乡民的耕地,至于住宅用地,则以每亩二两的价格征收,这样算下来,每户居民平均以三十两的价格卖出他们的土地。
    清河乡居民对这个征地补偿价格是相当的不满。十几年前,大冶一带因遭到太平天国的战争,人口急剧下降,田园处处荒芜。后来在大明初建。政府地无主之田低价送给了流民,清河乡这些百姓就是当年才从外乡迁移到这里来的。
    而由于大冶一带矿藏丰富,采矿、冶化业发展迅速,从而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经过十几年来的发展,大冶已经发展到拥有“小武昌”之称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
    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也带动了物价地价的一并提升,一亩地的价格至少也比多年以前翻了十几倍。
    大冶矿业公司想以十年前的老价格来征地,清河乡的百姓们显然是无法接受,所以,双方一直未就征地的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