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八六一 >

第187部分

一八六一-第187部分

小说: 一八六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的限制,允许民众自由来往通行。
    而大陆方面近几年推行的地方议会制度,也使得两岸在政治方面找到了更多的共通点,意识形态方面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
    1978年初,应大明官方的邀请,台湾民主党前任党主席胡涟凯于新年初始赴大陆进行访问。尽管胡涟凯本人此次是低调访问大陆,但国内外对他的此次大陆之行却予以了高度的关注。毕竟,这是十几年来,第一位访问大陆的台湾高层人士。所有人都知道,胡涟凯此行必然还带着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任。
    胡涟凯第一站访问的地方是湖南,在那里,他拜祭了台湾首任总统左宗棠的祖坟扫墓。
    当年左宗棠兵败东南,退居台湾,终其一生都想回归故里,但碍于两岸间的军事对抗,直到死那一天也没能如愿。作为如今文明富足的台湾的奠基人,台湾人民对左宗棠都怀有无限的崇敬,胡涟凯此番也是算是圆了左氏的遗愿,替其修葺了祖先安息之地。
    二月初,胡涟凯一行抵达了南京,按照惯例,理应由内阁总理与之会晤,但曾纪泽却打破了常例,亲自指定副总理容闳与胡涟凯会谈。
    胡涟凯此番大陆之行,随行人员中,除了众多的台湾记者之外,便是大批的商界名流,在与容闳会期三天的会谈中,双方达成了价值数百万两白银的商业合作意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大陆向台商开放了银行金融业,而台湾方面作为回报,则向大陆开放了矿产开发权。
    大明在工商业各方面都在奋起直追,唯在银行业方面比较欠缺,曾纪泽有意发展现代银行业,以之取代传统的票号银庄,从而建立起大明自己的现代金融体系。
    台湾方面早在十年之前银行业就已经起步。他们将西方的银行运营方式,和本土的传统方式相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了一套适合于东方经济社会状况的先进银行体系。
    大明向台湾开放金融,组建合资银行,就是想要从台湾那里学习这套先进的经验,以进一步发展大陆自己的银行业。而台湾与大陆本属同根,文化思想上的差异并不很大,大陆向台湾取经学习,显然要比从单纯的向西方学习要容易的多。
    会谈结束之后,容闳代表大陆,与胡涟凯签署了《两岸自由贸易区建立草案》,该方案中提出,两岸将共同努力,预计在1880年之前,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从而向两岸经济一体化迈出最重要的一步。
    尽管胡容会谈是相当成功的,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收获。但世人皆知,胡涟凯此次大陆之行,并不单单只是为了做生意而来,他还肩负着与大陆就和平统一问题进一步磋商的政治任务。
    胡容会不久,曾纪泽决定在龙城接见胡凯涟。
    在龙城养心殿中举行的晚宴中,曾纪泽以高规格的宴会款待了这位来自于台湾的前民主党主席。
    台湾报业发达。大陆新闻开放,故在台湾,关于大陆这位传奇般的皇帝的报道屡见不鲜。胡凯曾任民主党领袖,除了民间报道之外,自然还能接触到不少官方搜集的关于曾纪泽的情报,他对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是既充满了景仰,又充满了是好奇。
    这一次,他终于亲眼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人物。
    威严却不使人惧怕,亲切之中却又隐含着咄咄逼人的英气,这是曾纪泽给胡涟凯的第一印象。
    晚宴的整体气氛是愉快的,几巡酒过后。胡涟凯的心情渐渐也轻松下来,这时显露出来的言谈举止才更从容不迫。
    曾纪泽饮过一杯酒,笑问道:“朕如果没记错的话,胡先生应该是浙江绍兴人吧,这一次回大陆,可有准备回家乡探亲的打算?”
    提及此,胡涟凯感慨万千,“当年太平天国之乱时,我全家都死在了战乱之中,这么多年过去了,只怕祖坟上已尽生枯草,就算回乡也认不出来啦。”
    这时,陪酒的容闳道:“胡先生的祖坟,皇上一直都令绍兴的地方官员年年修葺,胡先生难得回一次乡,还是去祖坟上为先人上几炷香吧。”
    胡涟凯当年随左宗棠南渡台湾时,只不过是一个不名一文的文官,他想曾纪泽当时怎么可能认识自己,只怕替他修葺祖坟之事,也只是因他要访问大陆,临时而行罢了。
    容闳知他所想,接着又道:“当年楚军南渡之后,有人主张把他们留在大陆的亲人尽诛,祖坟尽挖,是皇上极力反对才避免了这场悲剧。后皇上亲政之后,即下旨命各地官员,凡南渡楚军将士的祖坟,无律官级大小,都要好好修葺。所以胡先生这次回台湾,可转告那些楚军的同胞,如果想回想扫墓祭祖,大陆随时都欢迎他们。”
    听了这番解释,胡涟凯才真正对曾纪泽由衷的感激,忙敬上一杯酒,道:“明皇真乃胸怀博大之帝王,涟凯这一杯酒代南渡的楚军将士们谢过明皇。”
    很好的一个插曲,使宴会的主宾双方的信任更增进了一步。
    又叙了一些家常。曾纪泽渐将话题引入正轨,却问道:“胡先生此次大陆之行,也参观了不少地方,可对如今的大陆有什么感想吗?”
    “而今的大陆,国民精神振奋,工商农林之业欣欣向荣,实乃中国又一盛世也。明皇重视以法治国,效法西人行司法独立,建地方议会,这更是难能可贵,不过……”胡涟凯笑而不语。
    曾纪泽道:“胡先生但说无妨。”
    胡涟凯便直言不讳道:“而今议会的优点已初步显现,新闻言论自由,民众之智慧也广为开启,若想更进一步促进国家之公正自由,便要开放党禁,使各党在议会中竞争,相互制约,并拓宽议会之权力,使之与行政、司法真正意义上实现三权之分立,这才是扼制官僚**的最佳之法。”
第三百一十二章 对话
    第三百一十二章 对话
    此言一出,在座的大明高官们顿时笑颜尽失。曾纪泽却是微微而笑。向左右道:“胡先生说要开放党禁,准许国民私结党社,竞选议会,不知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在这次胡涟凯的大陆之中倍受冷遇的李鸿章,这个时候第一个站出来,他正色道:“皇上,臣以为这位胡先生所谓党社之论,我大明绝不可采纳。”
    曾纪泽未言,胡涟凯却道:“李总理有什么理由反对,涟凯愿闻高见。”
    李鸿章洋洋洒洒道:“中国自古以来,多有朋党之祸,那些官员们,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勾结,朋比为奸,对上蒙蔽圣听,对下舞逆朝纲。而朋党之间,又屡有争斗,似唐代牛李党铮、宋之元祜党案,无不是弄得国家元气尽丧,所以说。但有朋党,国家必为所祸。而今圣上英明,自登基之初便严禁党争,这才使国家和谐,上下齐心发展,若真如胡先生之言,这党禁一开,各方势力争权夺利,那这国家必遭动乱,莫非,这就是胡先生和台湾愿意看到的吗?”
    李鸿章指责胡涟凯这样的进言是包藏祸心,而胡涟凯却也不介意,从容道:“李总理口口声声朋党以利,但涟凯却认为,小人以利为朋,这种朋党并非是真正的朋党,而是虚伪的朋党,一旦利益瓦解,这种朋党也为之鸟兽散。唯有君子以道为朋,这种朋党才能长久。”
    胡涟凯走入殿中央,面对大明众臣而无所惧,“东汉桓灵二帝,诛杀朋清流朋党,而汉亡。唐昭宗尽投清流于黄河,而唐亡。周武王之时,推举其国中臣子三千结成朋党,而周因之而兴。这就是说。只要国家能用君子之朋党为国效力,那么,国家必然会兴盛。”
    “然而,人性本恶,若不能对朋党采取有效的监督与防范,那么君子之朋党,渐渐也会腐化为小人之朋党。前朝百代,都因为没有这个条件,所以小人之党才会屡屡兴风作浪,但是现在不同了,当此变革的时代,明皇推行民选,那便是将朋党的恶之本性,用民众手中的选票牢牢的关了起来,使之只能为民效命,而不能徇私枉法。所以,涟凯以为,现在正是开放党禁的最佳时机。”
    胡涟凯心思机敏,将《朋党论》与当今的国情所联系,有力的论述了国家开放党禁的正确性。
    李鸿章又欲反驳,而曾纪泽却不给他机会。转而问容闳:“容爱卿,胡先生之说,你以为如何。”
    若说这当朝之中,除曾纪泽之外,只有容闳的思想与胡涟凯最接近,他容闳身为皇帝之臣,自然不方便说出这样的话,现在胡涟凯代他说了出来,容闳心中早就暗自认同,当下便道:“胡先生所言,正符合当今世界潮流。纵观欧美世界,凡有党派林立之国,国家必强,而无党无派之国,政治上却如一潭死水,国力势必衰弱。所以臣以为,这党禁嘛,现在是时候该开了。”
    一场辩论正趋激烈之时,曾纪泽却是挥了挥手,笑道:“众位爱卿,你们可都跑了题了,今晚的主题是欢迎我们的朋友胡涟凯先生,这政治之事嘛,就留着往后再说吧。来,朕与你们同饮了些杯。”
    皇帝明显不想把这场关于党禁的辩论扩大化,他这么一转话题,众人也不好再多说,各自举杯同饮。
    宴会尽情而罢,次日。胡涟凯应邀在国立南京大学做了演讲。
    南京的成立虽不如复旦同济等苏沪高校早,但因其所处之位置特殊,国家投入之丰厚,使得十数年之间,南京大学一跃成为了全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一批批从南京大学走出来的学子,已经成为了大明各行各业中的精英分子。
    胡涟凯的南京大学之行,引起了该校学子们的密切关注,当天的演讲礼堂,可谓是人头爆满,热闹非凡。这些天之骄子,时代的先锋,思想最为活跃的年青人们,他们迫切的想要倾听来自海峡那头客人的心声。
    当天胡涟凯的演讲题目名为《自由之梦》,演讲从胡涟凯本人儿时的经历,巧妙的引出了关于对自由的追求那种崇高而火热的理想,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胡涟凯显然是要在大陆兜售他的“民主论”。
    在演讲结束之后,校方安排了学生提问环节,站在讲台的胡涟凯,将第一个提问的机会,给了前排一位戴眼睛男生。
    “你好,胡先生。我叫宋学仁,我是物理系的一名三年级学生,很高兴您能给我这个提问的机会。”年轻人先是有礼貌的做了自我介绍。
    胡涟凯面带微笑,点头致意,“我年轻的时候一直对物理很感兴趣,只不过数学一直让我很头疼,最后没办法,只好改行站在了这里说书了。”
    礼堂中一阵笑声。
    胡涟凯调动了一下气氛,便道:“很高兴能认识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只要不涉及**。我是知无不言。”
    宋学仁笑了笑,大声道:“宋先生在之前就表示过,两岸和平统一,必须要建立在两岸有着共同社会基础的前提上,那么我请问,宋先生指的这个共同社会基础,是指台湾的社会形态,还是我们大陆的社会形态呢?”
    胡涟凯反应机敏,出未做过多的思考,便从容答道:“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涟凯以为,自然是哪一种形态适合时代的发展,我们就以哪一种形态作为我们和平统一的基础。不知道我的这个回答这位宋同学满赞不赞成。”
    胡涟凯作为客人,又出于友好的考虑,并未直接道明,但在场的学子们都是聪慧之悲,又如何能听不出来呢。
    宋学仁身为大陆之民,如果他赞成了胡涟凯的说法,那么就表明他反对大明现在的社会形态,看来,胡涟凯是不厚道的给这位年轻人下了个小套子。
    宋学仁聪明的话,完全可以避而不答,但他似乎并无一点顾虑,也是不曾多想便答道:“胡先生说的是世之真理,我当然赞同。”
    在场的人们都是低噫了一声,他们对宋学仁的勇气颇为佩服,不少女生马上投以崇拜的目光。但也有不少人嗤之以鼻,横眉冷对。
    胡涟凯也对这个年轻人不由得另眼相看,心里颇为的欣赏,遂道:“涟凯就喜欢直率的人,年轻人就应该有这样的气势。好吧,作为奖励,你可以再问一个问题。”
    宋学仁大为兴奋,干脆一跃跳上椅子,顿时高出众人一截。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他酝酿了一番,高声道:“我也不问为难先生的问题了,众所周知现在的台湾是访效美利坚的制度,要知道美利坚是不存在皇帝的,那么,假设台湾的社会形态是适应世界潮流,那么,胡先生将置我们大明伟大的皇帝陛下于何地呢?”
    会场一片哗然。
    胡涟凯也是颇感意外,怎料到大明的思想开放之风已发展到这般地步,竟然有学生在公众场合公然说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词。
    胡涟凯这会可无法应对自如了,略一思索了一会,却道:“这位同学多虑了,我相信,在大陆与台湾之间,总会找到一个平衡点的。当然,这需要我们必须付出更卓越的智慧,不过我相信,两岸离和平统一的日子,已经并不遥远了。”
    胡涟凯的话意味深长,而宋学仁的第二个问题,也引发了演讲礼堂的不小骚动,组办方只好提前结束了演讲活动。
    在结束了大陆之行的最后一个日程安排之后,胡涟凯正式结束了大陆之行,离开南京前往上海,搭船归往台湾。
    胡涟凯是顺利的离开了,但却留给了大陆不少是是非非。
    在南京大学演讲风波发生的第二天,内务部的秘密警察便逮捕了宋学仁,理由自然是“大逆不道,辱没圣上”。
    宋学仁的被捕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南京各大高校,南京的学子们立时义愤填膺,在校方通过法律程序保释宋学仁无果之后,南京大学学生们率先走出了校园,上千名学生在内务部的总部大门前举行了示威活动,强烈要求当局立即释放宋学仁。
    鉴于几年前的清河乡一案的巨大影响,当局自然对学生们的示威活动非学忌惮,内务总长陈庆国第一时间进宫向曾纪泽报告了此事。
    曾纪泽看着手中那份报纸,那上面刊登着南京演讲风波中的那几段对话,他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一向对学生们持温和宽容态度的他,这一次却有点犹豫了,原因没有别人,改革改到这个地步,终于有人开始触犯到他皇帝的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