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八六一 >

第189部分

一八六一-第189部分

小说: 一八六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李总理只是一时心急,说了些过火的话。臣妾想他也是极好面子的人,应该不会不顾总理身份,长跪殿上不起吧。”诗涵说着忙派侍女前和主议事大殿中去察看。
    过不多时,侍女回报,说是李鸿章果真是长跪不起,任凭大臣们怎么劝都不肯起来。
    曾纪泽这下更来气,怒斥道:“好啊,你个老朽不是要跪吗,好,朕就要你跪个够,朕看你能跪到什么时候。”
    诗涵心有忧虑。道:“皇上,李总理年岁也不小了,这么老让他跪着,只怕会跪出病来呀。不如皇上派人宣一道旨,让他先回府歇着吧。”
    曾纪泽手一挥,恨恨道:“不要管他,他爱跪就让他跪吧,就是跪死了朕也不会搭理他。”
    “可是皇上……”
    “去把今天的报纸拿来吧,朕要看报了。”曾纪泽打断了诗涵为李鸿章继续求情,诗涵也不敢在他气头上再添烦扰,只得叫人去把报纸拿来。
    曾纪泽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如往常一样边饮茶边读那十几份报纸,诗涵不敢吱声,只能在旁不做声的伺奉着,心下却是颇为着急。
    一上午时间,很快就过去,那头李鸿章跪的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这边曾纪泽只作不知,该吃饭吃饭,该午睡就午睡。
    转眼下午已到,曾纪泽一觉睡醒便又接着批改奏折,不知不觉已是黄昏时分,那边李鸿章已经跪了近十个小时,诗涵几次差人前去察看,知李鸿章的精神是越来越差,现在已是跪得有点神志不清,随时有晕过去的可能。
    五点钟的钟声响过,曾纪泽将一天的奏折批改完毕,长长的伸了个懒腰。诗涵见他心情好了许多,才上来道:“皇上,李总理已经跪了快一整天了,再跪下出就要出事了,念在他是两朝元老的份上,就请皇上对他宽容些吧。”
    曾纪泽又岂不知所谓年龄不饶人,李鸿章跪了这么久,不跪出病来才怪,然而。这却正是他所想要的效果。
    曾纪泽哼了一声,不以为然道:“他要面子,朕还要面子呢,朕今天要是软了,那全天下都会以为朕受制于他一个李鸿章。”
    诗涵好生无奈,叹道:“当年皇上草创淮军,李总理辅佐左右,实是劳苦功高。这十几年来,他为大明,为皇上可以说是勤勤恳恳。皇上莫非就忍心,让他吃这样的苦头吗。”
    诗涵的话触动了曾纪泽的心,回想当年,他与李鸿章等人是意气风发,历经艰辛创下淮军基业,这才为他君临天下,为大明变革之路奠定了基石。十几年过去了,似潘鼎兴、吴长庆还有刘铭传这些老臣们皆是病逝的病逝,告老还乡的告老还乡,他们的位置,已多为杜聿光、陈庆国这样的年轻一辈所而代之,李鸿章算是仅剩的不多几个老淮军。
    曾纪泽也叹了一声,道:“朕岂会不顾念他的旧功,可是,要去旧推新,要改革这个国家,有些人就必须要牺牲,现在该是轮到他的时候了。”
    诗涵吃了一惊,“皇上莫非是想罢免李总理?”
    话音未落,侍从急是来报,言李鸿章支持不住,终于是昏倒在了殿中。听到这个消息,曾纪泽反而是松了一口气,方命将李鸿章速送回府中,又传太医们前往症治。
    晚些时候,曾纪泽亲自摆驾总理府探病。李鸿章其实也就是疲劳过度昏过去而已,算不得什么大病,此时正躺在床上休养,听闻皇帝亲自前来探视,一颗灰冷的心又燃起些许温暖。
    他还在打算起床迎驾之时,曾纪泽已经走进了他的房中。
    “李爱卿快些躺下吧,不平多礼了。”曾纪泽几步上前,将挣扎着要起身的李鸿章轻轻按下。
    “皇上,臣,臣……” 李鸿章是倍受感动,情绪激动的有点说不出话来。
    曾纪泽叹道:“少荃呀,朕知道,你所做的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今天的事虽然有些出格,但朕不怪你。”
    “谢皇上。”李鸿章的心情渐渐平伏下来,还待有话要讲,曾纪泽却摆手制止。李鸿章心中一紧,隐约有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只是,这自古以来,又岂有永固的江山社稷,汉唐宋明、伪元伪清,开创之时是何等的强盛,但经历过辉煌之后,最后终不免走向灭亡。中华苦心积累起来元气,无不在一次次的朝代更替中消失殆尽,最终,一点一滴的被西人追赶乃至超越。少荃,你可知这是为何?”
    “这……朝代更替,本为天道徇环,大道如此而已,岂是人力所能挽回,可那也是大势所迫,而今内忧外患都不足为虑,皇上岂可自陷社稷于危境呢。”李鸿章把所谓的王朝更替,归罪给了‘天道’。
    曾纪泽略有些失望,不过,这已经并不重要了。他笑了笑,道:“朕曾经跟你说过好多次,所谓不破而不立,现在,为了大明与中华的长存,朕必须牺牲一些人,少荃,希望你能理解朕这一片苦心。”
    “皇上,你这是要?”李鸿章惊异不已。
    曾纪泽不再多言,起身而去,临别之际,对一脸诧异的李鸿章道:“好好还乡休养吧,把身体养好,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曾纪泽大步而出,太医们还候在外边,曾纪泽道:“朕看李总理的病颇为严重,应该是操劳过度,今后需要长期静养,就这么着吧。”
    太医们面面相觑,心中茫然不解,却只得同声应合。
    三天后,曾纪泽正式下旨,以身体虚弱,无法再为国事操劳为名罢免李鸿章,准其还乡养病。同时,任命容闳为新一任总理。
第三百一十五章 宪法
    第三百一十五章 宪法
    李鸿章“告老还乡”了。有着留洋背景的变革派旗手容闳终于被皇帝扶正,这是皇帝给天下人一个最明显不过的信号:老子要加快变革的步伐了,那些跟不上变革脚步的官员们,你们的下场将会与李鸿章一样。
    随着李鸿章的下台,一大批的保守派高官被从内阁扫地出门,大明最高权力机关中又多了许多新面孔,而这些新面孔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无一不来自于复旦、同济等最早建立起来的新式大学。
    曾纪泽不但是要去旧除新,还要彻底改变官僚老龄化的现状,一个被一群将要入土的老朽们统治下的国家,注定是没有生命活力。
    随着内阁换血结束,曾纪泽再一次召开了内阁机要会议,这一次,开党之事顺利的得到了大多数内阁要臣们的认同。
    于是,经过数月的时间,容闳等人仿照台湾之制,拟定了一个党派发展计划。根据该计划,江苏省又将成为试验省,该省将率先开放党禁,各党派可在县一级的议会竞选议员资格。
    同时,再一次扩增议会的权力。议会将拥有对县长的弹劾权,当议会超过五分之一的议员联名提出罢免县长之时,议会即可进行弹劾投票,弹劾票超过半数之时,该县长将被自动罢免。
    当然,如果该县长表示不服,认为议会弹劾之理由不充分,则可向法院提出上诉,判定议会启动弹劾理由无效,如法院驳回上诉,该县长可继续上诉,直至中央最高法院。整个弹劾与上诉过程,任何一级的官员均无权进行干预,除非皇帝动用皇权做出仲裁判决。
    数千年之中国历史,即使是芝麻绿豆小官,即使是他犯下了滔天大罪,只要他的上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他就可以继续稳坐其位,继续为所欲为,百姓们却只能无可奈何的忍受着。
    直到如今,终于开始改变了,他们可以用手中的选票来控制议会,再通过议会来弹劾那些不称职的所谓父母官。
    曾纪泽的改革改到这一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将权力关入了选票的牢笼当中。当然,这个牢笼还尚显脆弱,体积也有点小,暂时只能容得下大明行政机构最低一级的县长而已。不过。在曾纪泽的计划中,这个牢笼用不了多久就会更加的牢不可破,就算是再凶恶的猛虎,也照样得老老实实的呆在里边。
    党禁一开,大明的政治气氛顿时空前的活跃,江苏一地,大大小小的党派应运而生。最开始,那些党派只在本县活跃,而后逐步向外县扩张,党派之间又互相合并,一些势单力薄的党派很快就被迫解散。截至到1879年末,江苏一省有较大影响力的党派计有民生党、亲民党、兴中党、国民团结联盟等八个党派。
    党派的产生,进一步促进了议会的良性发展,在过去的两年当中,计有三十名不称职的县长被弹劾。在议会强有力的监督威慑下,那些由上级任命的县长们自然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利用手中职权违法徇私者大幅度减少。
    江苏省的试水成功,给了曾纪泽极大的信心,1880年初,他便是下旨。在全国范围内开放党禁。
    党禁一开,顿时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建党热潮,四十余省可谓是“党派林立”,但在经过了两年多的优胜劣汰之后,全国仅剩下二十多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党派,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立足以东南四省的亲民党,起于两湖的人民党,崛起于甘陕等西部省份的强国党,以及起源于河北,成长于环渤海省份的民生党。
    随着各党派发展欣欣向荣,民众也越发的习惯了选举生活,82年初,随着扩大议会规模与权限的呼声高涨,曾纪泽遂下旨,宣布在市一级区域开放议会,允许各党派自由竞选。
    与此同时,将县长的产生,由原来的上级任命,开放为民众选众,并允许党派人士和非党派人士参与竞选,每届县长任期不超过五年。
    1883年初,曾纪泽宣布预备立宪,邀请全国各届人士,共赴南京,商议起草大明帝国宪法。
    成百上千名法学界知名人士、各党派政治家、以及工商界代表汇聚南京,整个会议过程持续了一个月之久。这期间,党派间不断进行磋商,皇帝数番接见了各界代表,听取他们的意见。
    最终经过漫长的争论与妥协。曾纪泽于3月1日正式下旨颁布了《大明帝国宪法草案》,该草案共计七章七十六条,主旨是在维持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大明帝国民主进程。
    宪法草案第一章即规定,大明帝国当由皇帝统治,皇位依皇家宗范规定,由皇族男系子孙继承。皇帝之权乃天赋,神圣不可侵犯。皇帝总握帝国之统治权,依宪法规定实行。
    以三年期为预备立宪期,三年之后,皇帝将召集帝国最高议会,并且议会之召开、停会、乃议院之解散,皆以皇帝之命而定。
    皇帝拥有中央及省一级帝国行政部门之文武官员任免权,统率陆海军三军,其余授爵、大赦、戒严、宣战之权力,皆由皇帝行使。
    宪法草案中,虽然皇帝的部分权力被削弱、下放,但军队之统率,要员之任命却仍然牢牢握在手中,这使得曾纪泽手中的最高权力不受威胁,能够为改革继续维持一个稳定的环境。
    帝国议会方面,将以贵族院、众议院两院组成。贵族院由皇族、公侯爵,以及皇帝特选之议员担任。众议院则依选举法之规定。由公选之议员组织。凡政府提出之法律案,经由议会表决通过方能实行。
    草案中关于国民权利与义务中提出,大明帝国国民拥有服兵役、纳税之义务,亦拥有自由迁徙、言论、著作、集会、结社及宗教信仰之自由权力。
    国民非依法律,不受逮捕、监禁、审讯及处罚。除法律规定之外,未经国民之允许,任何人不得擅闯其私人住宅,其书信秘密不受侵犯。
    国民拥有依法选举与被选举权。
    但国民之权利,只限于和平时期,战时或国家发生事变之时,国民之权利。将不可以妨碍皇帝行施皇权。
    草宪规定大明帝国实施内阁制,国务总理由皇帝任命,其余各部总长亦由皇帝任命,总理名义上为国务院各部之首,但实际上与各部总长属于同级,国务总理之职责,只在于辅弼皇帝。
    内宫之中,设枢密院,其职责在于为皇帝决策提供建议与咨询。这相当于皇帝身边所设的智囊团,目的就在于有效的制衡“外宫”的国务院。
    《大明帝国宪法》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部近代现法,其中虽然有不少条款是为了维护皇权的**统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数千年来最为进步的一部最高法律,在维护皇权不可侵犯的情况下,国民的权利最大化的受到了保护,三权分立之权力制衡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用曾纪泽在诏书中的一句话来讲,《大明帝国宪法》乃是使大明国体延存万世的根本,为了这部宪法,他整整的奋斗了二十多年。
    宪法之颁布,天下沸腾,欧美列国亦为之震动。外媒纷纷盛赞曾纪泽乃东方之华盛顿,而国内的报纸则将他们的皇帝与上古之尧舜并列,尊之为华夏数千年来当之无愧的第一帝。
    如些荣重之名,曾纪泽自然是受愉悦,内心中颇为享受这种为世人发自内心的崇敬。
    虚名虚名,虽说是是虚的,但人非草木,曾纪泽自然也放不下这虚名。但依他之性情,所谓的虚名,绝不是他自削其权,推动民主改革的决定性因素。
    老实说,曾纪泽是有点累了,二十多年来,每一个日日夜夜,他都身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他的敌人数不胜数,洪秀全、李秀成、慈禧、奕※#59460;、曾国荃、左宗棠、法国人、俄国人、英国人……败在他手下的人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
    与人斗,并非如某些人说的那样是其乐无穷。相反,这耗去了曾纪泽太多的精力,他真的是有点累了。而他的儿子们,选择了各自喜欢的生活,无论他们真心与否,在曾纪泽看来,都是无法接过他的班,带领着大明帝国在不久将要到来的争夺世界霸权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作为穿越之人的他,正是根植于他心底,那种从未实现过的梦想,促使他决心顺应世界之潮流。
    他不想让百年之后大明,仍然是一个逃不脱王朝更替宿命的封建王朝。
    贪官遍地、民众苦不堪言、国家内忧外患、某一天,导火线起,烽烟遍地,再推倒重来……
    这样一个可悲的轮回,曾纪泽决心亲手终结它,从现在起,他要让大明的子民们永远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他也想让大明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