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八六一 >

第89部分

一八六一-第89部分

小说: 一八六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笫氯绾危氲锹絯ww。**。,章节更多,
第一百六十章 殖产兴业
    “你们,你们这是做什么!”李秀成猛然惊醒,一脸的无辜之状,指着众人咽硬而言,但那屁股却坐的很稳,并没有打算起身离开那龙椅的意上,实为天国计,还望主上恕罪。”
    李秀成跌足道:“我李秀成受先王之恩,辅佐幼主,尔等这般逼我,叫我将来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先王
    赖文光大义凛然道:“古人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上身登大宝,乃是天国万民所期盼,江山社稷之福运,就算是先王再生,只怕也不敢反对。如今天国衰落,臣等军民,正日夜盼望追随主上,中兴我天国基业,主上若再有推辞,便是要将天国子民置于水深火热之地而不顾
    赖文光说罢,蔡元隆等群臣皆也上前,你一句我一句的,慷慨激昂,都表示李秀成若不当天王,天国就没戏了,他们这些人离死期也就不远
    木已成舟,李秀成根本没有后退的余地,虽然他被拥立的环境不同,但与曾国藩的窘境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事先全无准备,皇帝这么一个天大的帽子扣上来,任谁也一时难以接受。
    但李秀成乃饱经世事之人,他很懂得人是应当面对现实的。在赖文光等人哭天呛成的表情由惊慌渐变沉稳,沉吟了半晌之后,他长叹一声,道:“我李秀成绝无私窍尊位之心,受诸君拥立,全是为天国社稷长存,为天下苍生福址。诸君若能同心协力,为我天国中兴赴汤蹈火,这天王的位子。我李秀成就斗胆暂坐,若将来更有贤德者,我自当退让此位。”
    赖文光等人见李秀成接受了事实,均是长松一口气,纷纷下拜,又是一番山呼万岁,大表忠心。
    三天之后,李秀成在这大张庄中正式举行了登基大典,国号仍为太平天国。改元为中兴元年。封赖文光为东王、分蔡元隆为西王、封郑海利为南王、封张禹宗为北王,各王听天王号令,分掌天**政大权。
    新的太平天国政权在大张庄这个小地方建立,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百官六部无一不有。李秀成登基之后,大封君臣,分封之人甚多,刻印不及。只好以木章暂代。
    登基大典之后,李秀成便与群臣商讨天国中兴方略,蔡元隆等主张传檄天下,聚集旧兵重振旗鼓,然后挥师南下,克复南京故都,在江南重兴天国政权。
    而赖文光等捻系诸王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江南新兴的明朝已十分强大,太平天国在江南的根基也已断尽。克有实现的可能。
    所以。赖文光等主张在江北发展。先在河南、皖北、山东、河北中原之地站稳脚根。向南采取防御态势。阻止明军地北侵。主攻向北。从满清手中争夺地盘。扫平北方之后。再集大军南征。攻灭明朝。一统天下。
    李秀成在思考再三。决定采纳赖文光地方略。但在太平天国地战斗口号中。取消与南方明朝地敌对内容。并考虑派使臣前往南京与明廷修好。
    “伪明侵我故国。杀我天**民不下百万。乃天国仅次于清妖地仇敌。大仇未报。咱们岂可与仇敌修好呢?”蔡元隆对李秀成地决定感到难以理解。
    李秀成道:“天下大势。变化莫测。唯有永远之利益。而无永远之仇敌与朋友。现今天国立足未稳。南明强盛。远非我重创之军能与之战。唯有与之修好。才能避免两线作战。朕才能抽调出人马北灭满清。这是目下我天国唯一地选择。”
    李秀成刚音未落。赖文光便马上站出来道:“主上英明。臣等拥护主上地旨意。”接着。各捻系重臣们也纷纷表示支持。
    而蔡元隆等“老兄弟”们虽然思念故土。但事实面前。他们也不得不低头。李秀成便定下了太平天国“南交北攻”与明廷修好。
    时间进入九月末,遭受大败的湘王曾国荃心有不甘,再调五万大军入浙,自己也从南昌的大本营而去,亲自前往前线指挥攻浙之战。湖州在刘松的一万人马坚守下,充分利用先进枪炮地优势,使得明军久攻而不得下。
    与此同时,左宗棠集结了三万大军,北上再攻杭州,明朝东军南部军团在曾纪泽严令下,同样是坚守杭州,拒不出战,使得楚军攻城一月,除了占据了若干外围据点外,并无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就在浙江的大战陷入僵持不下之时,曾纪泽继教育改革之后,再度掀起了新一轮的革新浪潮。
    十月初,曾纪泽在《明报》上发表了“开放进步、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署名文章,将振兴教育,大办洋务视为“富国强兵”的主要手段,为他的革新大业在理论上提供了基础。
    文章发表之后,社会各界给予了广泛的好评,因为无论是商人、农民、还是地主,他们都将从这场改革中获得利益。于是,继教改政策出台后不久,殖产兴业计划紧接着新鲜出炉。
    计划中称,政府将以徐州矿业、上海武器制造局、上海机器织布局为模范企业,每年从税收中拿出百分之三十兴办各类工业企业,并以采矿、冶收期长、技术含量大,风险大的行业作为主要投资对象。
    允许私人资本投资到任何行业,只要符合大明地法律,经过商务司审核之后,都将无条件允许。同时,对于新式的工业企业,官府所征之税,将低于传统手工作坊税率的百分之三十征税,以为鼓励。
    官府将通过大明外交机构,从国外雇用近2000名技术管理人才,为包括官办和民营的各类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官府将以引导的方式,鼓励私人重点投资于纺织、造纸、印刷、船运、铁路等行业,对于建立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机器购买问题,政府都将尽力提供免费的服务。
    鼓励私人成立蒸汽轮船运输公司,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其大力扩张海外运输,争夺东南亚地区地国际海运市场。
    取消士、农、工、商的等级歧视,大幅度的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改为“士商”、“工农”两级阶级。每年对省内的优秀商人进行评选,挑选其中上缴税银多者,授予相应的伯爵以下的荣誉爵位,并将享受相应的特权,但并不授予行政权力。
    建立大明商业银行,完全模仿西式银行经营,通过发放“发展债”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专职负责向试图开办新分十年期,逐步减少官办企业之股权,将之以优惠价格出售给私人,但在某些重点行业,将加强官府的审核监督力度,对于损害国家利益之商人,将毫不留情地根据大明律法给予严惩。
    曾纪泽的“殖产兴业”十年计划可谓是大手笔,更确立了他以行政手段,推动经济私有化,市场化的脚步。
    “殖产兴业”地计划自然是受到了商人们的一致拥护,这样一来,他们便可脱离原先清廷地种种束缚,将手中大笔的资金投入了利润可观地各个新兴行业中来。但与此同时,该计划也自然遭到了部分“守旧”官员的反对,这其中地代表人物,自然少不了李鸿章。
    作为一名“开明人士”,李鸿章的思想显然已经跟不上曾纪泽的脚步,他一直以来都是官办经济的坚决拥护者,对于私有经济,向来是持有怀疑的态度。
    这一次,曾纪泽的“殖产兴业”计划一出,对他的震动是相当大的,他一连写了几封言辞肯切的长信,阐述了私有经济对国家安全的威胁,要求曾纪泽务必要慎重考虑,改私有为官督商办。
    与民争利的国家,注定不能长久。
    官办经济在其出现之初,就注定其必要走向灭亡的结局,而官府在国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越大,其灭亡之后为这个带来的危害就要越大。
    也许官办经济在国家工业起步阶段,能够起到“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优势,但它也仅限于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起一个铺垫作用。如果固执的将官办经济坚持下去,到最后,它的弊病将无可避免的越来越明显,直至发展成为“集中精力办坏事”。
    所以,曾纪泽才要在官办经济未能成形之前,将这祸胎消灭于起始,以温和的方式,将其以私有经济所代替。
    面对“保守”官员们的反对之声,曾纪泽决心以前所未有的魄力,以吴王之威严,顶住各方压力,强行推行私有经济发展。
    同时,他在《明报》中发表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评论文章,表明大明政府将坚定不移的支持民营企业,并将以严格的法律来监督任何企业行为,无论是官营还是民营企业,一旦触犯大明法律,都将受到法律的惩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
第一百六十一章 曾胡会
    十月末,教改令下达的两个多月后,第一所免学费的新式小学堂“慧泽小学”,在奉贤县南城建成,学校校长是容闳的一名学生,教师是两名来自复旦公学堂的毕业生,还有两名当地聘请的秀才,专职负责儒学教育,由于学费全免,南城学区有一百名适龄少年入学。
    当然,其中也不乏某些短视的家长,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将来又不考功名,所以宁愿让孩子在家打酱油也不想让孩子上学。但奉贤县政府对于教改法的执行很严格,政府派出专人对这些家长进行劝说,强制他们允许自己的孩子上学。
    曾纪泽一直把教育视为重中之中,“慧泽小学”的开学消息经由《明报》大篇幅的宣传,自然也就到了曾纪泽的办公桌上。为了表示他对教育的重视性,曾纪泽亲自参加了该小学的开学典礼。
    按照教育司的学校礼仪规定,学堂开学典上,学生将穿着汉服,对夫子像行跪拜之礼,并由校长对学生训导《论语》之中的圣人之言,勉励他们尊师重道,勤奋刻苦,学业有成,将来报效国家。
    儒学乃是中国文化之本,尽管他在经历了满清的摧残之后,精华锐减,糟粕累累,一直为后人所诟病,甚至后世有许多人将中国之衰落,怪罪于儒学之腐朽。岂不知今时之儒学,已非孔孟之说,早已被那满清殖民者改得面目全非。将一个变通、大气地儒学,改成了现今保守、固执的奴才之学。
    所以曾纪泽要对儒学进行改造,他令冯桂芬等人从宋以前的儒学中拾取精华,编写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儒学课本,而慧泽小学也将成为新儒学的首个使用学堂。
    为了显示传统与开放并重,曾纪泽亲笔为慧泽小学题了一词。是为“礼法育德,科学明智”,而这一题词很快为各个新建小学所吸取,纷纷将之以碑文树立于校园正中,作为各小学的校训。
    就个人而言,曾纪泽不喜欢形式主义,但有些有时候,这个形式主义还不得不搞,曾纪泽在慧泽小学旁听了整个上午,从儒学课到算术课。从算术课到体育课。他甚至还在体育课上即兴表演了一番跳绳地功夫,这种全新的西式锻炼方式,使得学生们大感新奇,很快,跳绳成为了学生课外娱乐,风靡一时的项目。
    曾纪泽在参观过慧泽小学后,顺道前往奉贤县政府视察,而当他走进颇为气派的县政府时,本来愉悦的心情却顿时阴沉下来。
    “王爷劳累一上午。下官特备下酒宴,还请王爷赏脸。”县长罗志诚以为曾纪泽的脸色不好是因为饿了。
    曾纪泽暂不发作,待进入大堂之后,却见数桌丰盛的酒宴已摆好,什么山珍海味,珍佳肴,一应俱体。
    罗志诚笑道:“王爷。这些都是咱们奉贤地特色菜。可能比不上王爷地王府膳食。但也算尝个新鲜。”
    曾纪泽哼了一声。道:“罗县长。本王倒想知道。你一个县长一月地俸禄是多少?”
    罗志诚一怔。道:“回王爷。我大明律例。县长俸禄一月七十两银子。”
    曾纪泽冷冷道:“那这一顿酒宴下来。岂不是你一个月地俸禄都花光了。罗县长你这一月该怎么过活呢。”
    罗志诚讪讪一笑。道:“王爷视察乃是公务。这吃住地开销。自然也会由公费来付。就下官这点俸禄。怎么请得起王爷呢。让王爷见笑一眼这高堂大院。道:“本王看你这县政府盖得颇有气势。想必也花了不少银子吧。”
    罗志诚似乎听出了几分意思。忙又解释道:“这县政府乃办公之所。下官地宅弟并不在此。比起这里自然是差远了。下官想这县政府嘛。代表着是官家地威严。自然要盖得有气势一点。方能让百姓镇服。”
    “胡说八道!”曾纪泽拍案而起,将那罗志诚吓得混身一颤,险些跌倒在地。
    曾纪泽指着罗志诚骂道:“这一顿酒宴,够那小学半年经费,你这一座县政府,够建十几座小学。你身为一方父母官,不将财赋投入该用之处,却挥霍于这些无用的开支,将本王廉洁训导视若无睹,罗志诚,你可知罪!”
    满清统治下的官场,公款吃喝是习以为常,县衙高墙大院,民居草顶泥墙那是再正常不过,罗志诚原本就在满清统治下做官,现在虽然剪了辫子,换了身官服,做了大明的官,但内心里那种满清官场的陋习却积重难返。故在曾纪泽看来这些挥霍之事,在他而言却是再正常不过。
    被吴王这么一骂,那罗志诚吓得两腿一软,扑嗵就跪了地下,哭道:“小人知罪,小人知罪,请王爷恕罪,给小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曾纪泽怒道:“本王给你机会,谁给那些饥死街头地百姓机会,来呀,将罗志诚官印没收,从此除为庶民。”
    左右护卫上前,将哭哭啼啼的罗志成官服剥去,官印没收,又将他轰出了县政府。在场的官员们是个个心惊胆战,低头自省,不敢正视曾纪泽犀利的目光一眼。
    曾纪泽朗声道:“从今往后,上级到下属辖地视察,吃饭消费不得超过十两。各级所属政府,哪一个敢盖得比当地小学豪华,直属长官一律撤免。本王今天的话就是法令,哪个敢与大明律法作对,本王就要他后悔至死。”
    曾纪泽的训斥令在场官员无不动容,纷纷表示一定要检点反省自己。而曾纪泽在回到上海之后,立即下令成立一个“廉政司”,全面负责对本省官员的**监督。
    廉政司总长一名,下设七个科,分别对受贿、贪污、渎职、公款私用等官员违法犯罪进行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