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八六一 >

第90部分

一八六一-第90部分

小说: 一八六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员的**监督。
    廉政司总长一名,下设七个科,分别对受贿、贪污、渎职、公款私用等官员违法犯罪进行监控,拥有随时传询县级以下官员的权力,在经过吴王同意以后,对市长以上官员亦可进行传询。该司不经江苏省政府管辖,而是直接接受吴王的领导,并只对吴王负责。
    同时,曾纪泽剥夺了各级主管长官的司法权,各县市逐级设立数量不一地法官,省一级设立**官,**官由吴王选择,下一级法官由上一级法官选任。
    尽管曾纪泽的这种方式并不能形成有效的“司法独立”,但比起满清原先主要长官一人身兼行政、司法大权已经有很大地进步,对于扼制以权乱法还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而对于司法方面的改革,曾纪泽只是开了个头,他只有等待时机成熟之后,进行更深入地司法独立改革。
    曾纪泽在江苏的一系列改革,无一不是首创,没有一项不引起广泛地轰动,尽管在江苏一省,通过报纸的宣传,以及他吴王地权威,反对意见逐渐被压服,但在南京朝廷中,这种质疑与反对声却是一直不断。更由于浙江战事的拖延,曾皇不得不将他召回京里述职。
    曾纪泽不得不暂时赶回南京,他抵达南京的当天夜里,便去拜会了已经抵达南京两个多月的胡林翼。
    “楚国公,这是路易丝医生托本王给国公你带的药,上一次她送给你的药也应该服完了吧。”曾纪泽从白震山手里接过数盒药放在了桌上。
    “咳,多谢吴王关心了。”胡林翼笑纳了,看他那脸色,说话的气息,似乎身体已比两年前大为不如。他这病本就难治,即使是西医,也只是暂缓病情,延续了他的生命而已。
    “世伯,武昌发生的事,让你受惊了。侄儿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还请世伯见谅了。”曾纪泽换了更为亲切的称呼,在胡林翼面前,他还是不敢摆王爷的驾子的。
    胡林翼摇头笑道:“没什么大不了的,换做是我,也许会和吴王你做一样的选择。毕竟清廷已经**到根子上了,改朝换代,或许中华还有一丝复兴的机会。”
    曾纪泽道:“世伯能这么想,侄儿就宽慰多了。想当初侄儿在世伯幕下时,就从世伯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今日一来,一者是来看望世伯,二来也是想请教些事情。”
    胡林翼咳了几下,道:“你眼界开阔,向洋人学习,大兴改革也是合情合理,只不过这步骤有些急了,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反对之声不息也是情理之中。”
    胡林翼的深察力还是不减,曾纪泽叹了一声,道:“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欧美列强,无不时不刻不在突飞猛进,就连我们近邻的小小日本,现下也在酝酿着改革浪潮,我大明若不抓住宝贵的时间改革,何时何日才能赶上列强。其实侄儿以为,改革的速度不是急了,而是应该更快才对。”
    胡林翼若有所思,道:“你说得不无道理,两年以前,在汉口的洋船中,蒸汽轮船才刚刚出现,而今再看,整个长江上跑的洋船,已几乎都是蒸汽轮船,这世界的变化,确实是我等难以预料。只不过……我中华受满清蹂躏,弊病极重,要想在短时间内革除陋习,自强振兴,只怕是颇为不易呀。”
    曾纪泽豪然道:“中华弊病虽重,但我地大物博,人力丰富,只要我们敢于上下协力,开拓革新,侄儿以为,二十年之内,必可与列强争雄于世界。”(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
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辩论
    胡林翼为曾纪泽的豪言壮语所震撼,他沉思良久,道:“我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拼搏的精神,缺的就是吴王你所说的上下齐心,而今中国正值混乱,人心离散,就算是大明,也未必就是铁板一块,想要上下齐心,又谈何容易
    曾纪泽感觉到胡林翼真是老了,他说的这些话,无不是暗淡忧虑,一点都没有他年轻时雷厉风行,豪气干天的率直之性。看来,一个人再有能力,再有魅力,终究还是逃不过岁月的摧残。
    “天下混乱可以重新统一,人心离散可以重新凝聚,怕的不是前途困难重重,而是我们这些上位者,各怀鬼胎,为个人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更不惜做千古罪人。如果上位者也灰心丧气,沉沦于权力斗争的泥潭,那这个国家才真正没有希望了。”
    曾纪泽的话是若有所感,从未来到今世,经历和目睹了国势的变迁,他深刻的体会到,上位者的价值取向,对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是多么的重要。
    曾纪泽的话仿佛照亮了胡林翼内心中深藏的某种信念,那是要拯救天下苍生的信念,那是要救民于水火的信念,那是要以一腔的热血,重铸这个古老国家辉煌的信念。
    “世伯亦曾目睹过江上纵横自如的洋人舰船,你应该清楚的知道,我们这个国家已经远远的落后于世界的脚步,唯有我等上位者破釜沉舟,视任何反对守旧势力的阻挠于不顾,以雷霆手段强行推动这革新大业,那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才有浴火重生的希望。否则。我们就将像历史上那些强极一时的蒙古、契丹、匈奴帝国一样,永远的退下历史地舞台,五千年之文明,也将永久埋藏在后世的唏嘘感慨之中。”
    曾纪泽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忽然有感,说了这么一大通长篇大论,但此刻,他的这些话却是出自肺腑的。也许。正是通晓天机。才使他的内心比别人更有一种责任感与忧患感,使他比任何人都迫切的想引领这个国家走上正确的道路,而不是如后世一般,仍然在王朝更替、内耗内斗、封闭落后中轮回。
    这一番肺腑之言,着实打动了垂垂已老地胡林翼,他地目光中闪烁着许久未有的热血之光,他腾的站了起来,拍案道:“中国到了这个地步。已是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唯有革新一途,方能在深渊之中凿出一条绝路来。吴王。你放心吧,只要我胡林翼这条老命一天还在,必全力支持你的革新大业。”
    一直以来,曾纪泽的先知先觉所催生的改革。都俨然使他处于一种孤军奋战的状态,尽管如今已位居吴王。但每推动一项革新计划,所受之内外阻力。都使他不得不竭力去应付。
    他知道,仅凭自己一人地力量是不够的。在这个新生的国家,尤其是在中央朝廷中,他必须获得更多地支持。
    胡林翼尽管并非拥立之臣,但却是在湘系中名望颇重之人,就连曾皇自己,对胡林翼那也是十分敬重与推崇,胡林翼的话,在曾皇那里应该是相当有份量的。
    这世上。有些人是要用利益去打动。有些人是要去名誉去打动。也有一些人。他们天生就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打动他们地不是金钱与权力。而是同样地拳拳救国之心。
    曾纪泽做到了。他成功地说动了胡林翼。
    次日朝会上。礼部侍郎柯炳珉公然在朝堂上。对吴王地在江苏实施地革新计划提出了质疑。主要是针对曾纪泽改变原有地社会阶级。将原先士、农、工、商之末地商人提升到了与士人同级别地程度。说这是这有违于国之纲常礼阶。
    “皇上如今要推陈出新。革除满奴弊病。那这所谓地纲常礼阶。自然是该改地也要改。一个守法地成功商人。不但可以为国家上缴大量地税收。还养活了大批地雇工。他们对国家所做地贡献。不比某些坐而论道。只会张口挑毛病地人少。提升商人地社会地位。又有何不可呢!”不用曾纪泽表示。新任地工业部副部长李善兰即站出来反驳柯炳珉地论调。言语中暗带讽刺。
    李善兰一句话把什么社会阶级归到了满清弊病上。如今大明上下都充斥着强烈地反满情绪。柯炳珉在这样一个特殊地时期。自然不敢碰这个敏感地话题。
    “就算如此。那向民间开放一切行业也多有不妥。首先不说有些行业。如军工。关系到国家安全。单就这禁令一开。钱都被这些商人们挣去了。朝廷地利益岂不受了损失了吗。”柯炳珉又转而攻击殖产兴业计划。
    这时,曾纪泽出班道:“关于国家安全,本王已经重复了多遍,应当加强监控以预防,而不是因哽废食,采取弊病更多的官办方式。至于朝廷利益受损,我看倒未必,官办行业,弊病丛生,盈利不但有限,经营无方还要朝廷拿钱来填窟窿。商办的话,亏了是商人的,赚了的话,朝廷可以从中收取可观的税收,可谓是旱捞保收,如此相比,可见还是商办的好。”
    这帮人开口闭口就一个钱字,眼里只有眼前的蝇头小利,全然不曾想过国家的长远发展,曾纪泽也只有以利益来支持他的观点。
    接着,西系的一些大臣们,纷纷站出来提出质疑,从办报、义务教育、雇洋人,各方面的提出质疑,唯对于建立军工、开矿、这些事关强军的洋务全力支持。倒不是他们完全反对革新,而是畏首畏尾,只希望凡事慢慢的来,恨不得办一份报纸,先讨论上三年五载,再考虑要不要实行。岂知今日之中国,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给他们考量、论证和取舍。
    东系在朝中的势力不及西系,而刘坤一、杨岳斌等军机大臣们在朝中势力薄弱,所以谁都不愿得罪,全都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故而曾国荃尽管不在朝中,曾纪泽在这场论战中,却仍处于不利的下风。
    这个时候,一直默不做声的胡林翼忽然干咳了几声,曾皇忙道:“楚国公,你的身体可好?”
    胡林翼道:“多谢皇上关怀,臣这是老病了,不碍事。”
    曾皇便顺势道:“楚国公对吴王革新之事有何见解,你的眼光一向深远,朕很想听听你是怎么看的。”
    胡林翼又咳了几声,这才不急不慢道:“革新之事,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古之商君变法彻底,则使秦国崛起,吞并六国。而宋之王安石变法,因神宗死、新法魔,半途而废,才使北宋未能中兴,终为金人所灭。前明之一条鞭法改革,张居正在时,国力日强,而居正一死,新法随之而废,前明亦逃不脱衰落之势。”
    胡林翼缓了口气,接着道:“以史为鉴,大道自然明了。但凡革新,必当上下齐心,抱着破釜沉舟的信念,那这革新才能成功,国家才能转盛。若是百般畏惧,犹豫不前,则革新之举多是半途而废,诚如此,则国家危矣。皇上神武雄略,自然比臣等凡夫俗子明了,其实即使无今日之争论,皇上心中也自有分寸
    “姜还是老的辣呀。”
    曾纪泽对胡林翼这番说词是暗自佩服,他深知国人好古,凡事必先从古训历史中寻找依据,所以简简单单的几个例子,便把这变法革新上升到了国家兴衰的高度,顺便还拍了皇帝几句马屁。而那几句马屁也拍得有水准,那话的意思便是,你皇帝同意革新那是你的英明,不同意你等于给自己抹黑。
    这一番话,比曾纪泽一味的强调革新有多少好处更有说服力。曾纪泽便想自己还是混迹官场日短,其中学问,只怕还有很多要和胡林翼学习。
    胡林翼说话期间,曾皇是听得连连点头,待他说罢,便是忍不住赞道:“楚国公不愧是楚国公,三言两语就将这其中利害分析的清清楚楚了。嗯,不错,我华夏到了这个时候,不革新是绝对不行的。吴王的革新的步迈虽然是稍有些大,但总体的方向还是正确的。朕之前也说过了,将江苏省作为一个试点省,但凡革新之事,吴王你尽可放开手脚去做吧。不过,切记也不可太过急促了。”
    曾纪泽暗松了一口气,这一轮的反对浪潮就算是过去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反对者依然存在,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必然会再次对变法革新发动新一轮的反对攻击。这使他意识到,必须加快速度发展自己的势力,唯有以权力与声望,才能强行推动改革的进行。
    而在此时,朝中又传来浙江战报,西军久攻不下湖州,平浙的战争陷入了僵持阶段,这对企图速战速决的大明来说是颇为不利的。
    于是曾纪泽趁势向曾皇进言,准许他调动东军主力,由江苏大举进攻浙江,与西军两面夹击,一举扫平左宗棠。(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
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的变数
    在得到了曾皇的准许后,曾纪泽旋即赶回上海,第一步着手对他的东军进行了改组。
    将镇守徐州的向望海等三个团编为第一师,向望海任师长。
    刘铭传、吴长庆、潘鼎新三个团编为第二师,刘铭传任师长、潘鼎新任副师长、吴长庆任参谋长,其下各团长,皆由出类拔粹的黄浦系担当。第二师驻守新克复的镇江以及江北一带。
    将张树声、张树珊、周盛波三个团编为第三师,作为总预备队,布置于淮安市。
    将程学启等三个团编为第四师,布置于苏州一带。
    将胡雪参训导师改近卫师,负责上海、松江、太仓、常熟一线的防守。
    将南方军团编为第五师,该师辖四个步兵团,一个炮营,一个机枪连,重要长官皆为清一色黄浦系出身,装备最为精良,是为曾纪泽重点培养的嫡系部队,由陈庆国任师长、郑爽杰、许冠容分任参谋长与副师长。第五师驻守于嘉兴、杭州,负责江苏南面的防御。
    同时,新编的三个团编为第六师,师长吴宗敏,参谋长李潜龙同为黄浦一期毕业生,且在南方军团的战斗中经过历练,该师驻防于上海近郊奉贤。
    新组建独立炮兵团,团长许厚才,享受师一级待遇,该师拥有近一百门进口克虏伯后膛钢炮。
    新建机枪营,营长郭颂贤,该营装备有二十五挺加特林机关枪。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上海武器制造局的步枪车间生产能力扩充,使得纪泽型步枪达到了每年五千条的生产能力,也因此,东军所属部队中。已有近三分之一装备了国产的步枪。而该枪所用子弹,则实现了完全国产化。
    在短暂而有效地整编之后。曾纪泽立即做出了南征浙江地决定。调程学启第四师、吴宗敏第六师、郭颂贤独立炮兵团南下。会合第五师。组成强大地南征军。由自己亲赴前线指挥。南下进攻浙江。
    四万大军于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