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棋魔前传 >

第237部分

棋魔前传-第237部分

小说: 棋魔前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所措。结果被判违规输掉了这一局。而实际上他是优势。参加过两次段位赛。总排名一次第六十三名。一次第三十八名。
    第四名于泽礼。十三岁黑龙江人。七岁学棋。启蒙老师是段天德。后又拜在罗喜安门下。去年获大庆杯棋童赛冠军。参加过一次定段赛。总排名为第三十三位。棋风冷静。沉稳。计算精确。擅于把握机会。官子细腻。缺点是过于注重实地。有时会错失大局要点。。。。。。”
    谭啸天把A组其他几名种子选手的情况向李飞扬尽量详细地做着介绍。有些是他自已掌握的。有些则是在会上听别人说的。
    “嗯。。。。。。地确是非常强劲的对手。那么飞飞如果顺利通过前三轮。最先碰到的会是谁呢?”听完谭啸天的介绍。李飞扬表情严肃地问道。
    比赛进行中对手的选定标准是以棋手的成绩为第一因素。比如在第一轮比赛中有一半棋手获胜。一半棋手战败。则在第二轮比赛选手的安排上是让胜者同胜者下。败者同败者下。号码相近者优先。第二轮过后。肯定会出现二连胜。胜一局负一局和一局未胜三种情况。那么在第三轮中将优先安排两连胜的棋手相互对阵。然后是一胜一负。最后是两连败者。后面的比赛进程也是以此类推。
    一个小组有九十余名参赛者。五名种子选手。平均二十人里有一位。为避免这些种子选手的过早相遇;他们在比赛名单上地位置间隔通常很远;简单的说就是五个区;如此一来;相临两区的种子选手如果发挥正常要比其他几区的种子选手早碰到的几率高很多。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棋要一盘一盘的下。一般棋手的资料无从搜集也没有意义搜集。那么研究最先可能遇到地竞争对手便是此时可做的工作。
    “毛国伦。飞飞的号是八十三。他的号是六十一。两个人的位置最近。”谭啸天答道。
    “噢。是他。。。。。。。你刚才说这名棋手功夫全面。棋风灵活。布局和中盘战阶段很有特点?”李飞扬把毛国伦的资料拿出来再次仔细地研究着。
    “对。局部感觉非常敏锐。和飞飞有的一拼。”谭啸天补充道。
    “有他的棋谱吗?”光是文字的表述还不够。做为研究。李飞扬还需要更详细地资料。
    “我这儿是没有。不过他既然参加过两次段位赛。我想在中国棋院的网上资料库里应该能够查到吧。”谭啸天想了想答道。
    “哦。要是这样就好办了。我这次来带了笔记本。马上上网找找。”
    现时不同往日。以前一台普通笔记本电脑随随便便就能卖八九千。而现在。惠普。IBM那样的国际名牌也有五六千的机型。至于专门设计用来上网地所谓上网本更是连三千都不到。当然。技术性能比以前也是提高了不止数倍。什么蓝牙接口。无线上网。实在是出门在外。长途旅行时工作和打发时间地利器。
    李飞扬打开电脑。接通网络。不大一会儿便登录到中国棋院的网上资料库。
    在搜索栏里输入毛国伦的名字。然后再输入去年段位赛日棋敲下回车键。不大一会儿功夫。一张图表在显示器上跳了出来。
    “哈。还真有。”几个人心中均是一喜。
    通常而言。业余比赛的棋谱是不会收入中国棋院的官方资料库。相关方面的资料都是由棋手本人及比赛组委会搜集整理。因此非相关人士很难得到全面的资料。大家所能看到地往往也只是媒体报刊上地采访报道。既不全面。更难言详细。
    段位赛却不一样。虽是由各地棋院主办。但授权者却是中国棋院。属于官方举办的正式比赛之一。因此比赛地棋谱资料必须要保存留档。以备不时之需。所以每轮比赛结束之后。本轮比赛的胜方便必须按规定将比赛的棋谱记下来。交给比赛的主办单位。至于主办单位如何将如此多的棋局录入资料库那就不是棋手们要关心的事儿了。
    点开其中一条链接。李飞扬从行里里找出便携式打印机接上。随着打印喷头发出的轻微声响。一张清清楚楚的棋谱就此出现。
    “呵呵。现代高科技。就是先进。”谭啸云叹道。
    过去要完成这样的准备工作。必须得找熟人。托关系。不仅费时间。费精力。还得欠人情。而现在。只要在网上轻轻一点。海量资料就滚滚而来。
    “呵呵。是先进。不过这样地先进却是一把双刃剑。在谋福的同时还在谋杀。”李飞扬笑道。手上却是不停。将一张张棋谱打印出来。
    “呃?这是哲学问题吗?很深奥啊。”谭啸天不解地问道。
    “呵呵。你们想。资讯发达带来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就是便利。拿围棋来说吧。以前国际重大棋战想要进行实战转播。不想花费巨大租用通讯卫星就得先租一条国际电话线。然后那边一个人。这边一个人。一招一招的把棋局的进程传过来。不仅麻烦。效率低。而且很容易出错。现在呢?只要在棋桌上边支个摄像头。旁边再连上一台电脑。全世界的人便都可以看到。另外。以前棋手研究出来的新手使出后往往几个月内其他国家的棋手都不会知道。可是现在。不要说一天。甚至这盘棋还没下完。就已经有不知道多少人在拆解了。”李飞扬答道。
    “对呀。要是没这些好处。人家干嘛费那么大的劲发展科技呢?邓总设计师说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经成为公理了。我不明白。你说地谋杀又是什么意思呢?”谭啸天问道。
    “呵。很简单。就是谋杀棋手的劳动成果呀。以前围棋四大家的时代。每一家都有秘传杀招。什么大斜百变。村正妖刀。研究出一招秘技。就足以称霸一时。现在呢。还有什么秘技可言吗?棋手辛辛苦苦。花费几个月时间研究出来的新手最多只能使两次。再多就不灵光了。结果搞的很多棋手不再在布局。定式方面下功夫。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中后盘阶段。反正别人研究出来的新招。到时候自已拿来用就是了。长此以往。我很担心围棋技术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窄。”李飞扬叹道。
    “呃?还有这样的话法?呵呵。想起来还真是不无道理。说起来现在地棋比过去激烈了许多。观赏性也强了许多。但棋的韵味比起过去就要差了那么一些。以前棋手下棋大都是追求如何保证自已不犯错误。然后再等待对手出现错误。现在呢。则是错进错出。比的是谁出的错多。谁出的错大。功利性太强了。”谭啸天也感慨起来。
    “没办法。这也是不得已的。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比过去快了许多。相应的。比赛的时间也要缩短了许多。过去下一盘棋动不动就要花几天时间。现在呢。除了日本地大三冠。哪儿还有两日制对局?比赛时间缩短。没有办法进行长时间的深入思考。出现失误的机会便会增加。棋谱的质量自然也就下降了。所以。与其怪棋手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创造性上。到不如怪金钱地作祟。我现在是没钱。得我有钱了。我就办一个每方十六小时地世界棋战!”谭啸云笑道。
    “呵呵。别说。这还真是一条路。当初应氏规则刚刚出来的时候。中日韩三国棋院谁都不用。应氏规则空背一个没有缺陷规则的虚名却没几个人知道。谁让人家应昌期财大气粗。拍出一百多万美金搞了个应氏杯。所有规则都由他说了算。这不。看在钱的面上谁还在意什么贴八点。什么超时罚点。三国的顶尖高手全来捧场。结果应氏规则一下子就尽人皆知了。”李飞扬笑道。
    “呵。方法到是好方法。问题是他办的到吗?拿钱砸人谁不会呀。可是钱在哪儿呢?啸云。不是我说。把你我两个人的家当全凑起来够不够十万美金还难说呢。凭这几个钱就想搞每方十六小时地世界棋战。呵呵。够不够那些棋手地车马费还两可呢。”谭啸天笑道。
    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外一回事。在脑子里空想没人能拦住。可真要把想法变成现实。那就得掂量一下自已的份量了。
    “哈哈。聊天嘛。谁还当成真地。对了。说起来飞飞第一次参加段位赛也不是没有优势。至少他的棋谱现在在网上没有。别人研究不了他。只有他去研究别人。”谭啸云笑道。
    “是啊。这就是辩证法。有一得必有一失。有一利必有一弊。”李飞扬点头赞同。
    王一飞以前没有参加过全国比赛。和外地棋手的交流只限于寒暑假期间的个人交流性质。下的棋自然知道的人不多。更不用说会进入中国棋院的资料库。
    “不过这个优势也维持不了太久。我想三轮比赛过后。那几位种子选手也该开始研究怎么对付飞飞了。”谭啸天冷静地说道。
    “哈哈。怕什么。那时候飞飞大概也已经适应了比赛气氛。此消彼涨。一样没什么好担心的。”谭啸云非常乐观地笑道。
    打印机的声音终于停止。四位种子选手去年段位赛上的棋谱一局不落的都有了。(   
第一第五百六十二章 前后
    第二天,上午九点半,成都棋院内人头攒动,数百名棋手,包括参加升段赛的职业棋手还有参加定段赛的冲段少年还有他们的教练集中在了这里,棋院外还有数不清多少的棋手父母在翘首张望。
    “飞飞!”王一飞拿着参赛证正按照上面标注的位置寻找自已的赛场,忽然有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扭回头去看,只见一个上穿西装下蹬皮鞋的年轻人正向自已招手,西装笔挺,皮鞋锃亮,满脸是欣喜的笑容。
    “啊,春生哥哥,是你呀!”尽管外观和气质变了不少,但王一飞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对方是谁。
    自三年前冲段成功以后,黄春生便离开忘忧清乐道场回到成都,成为成都棋院下的一名棋手,这几年虽偶尔也曾去过北京,但大多是为了参加比赛,来也匆匆,去匆匆,很少有时间能够长留,而且就算能够多留几天,绝大部分也会用来陪李翠云逛街游玩,没办法,这就是人性。
    这次段位赛由成都棋院,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他这位成都棋手自然不能错过机会,虽说现在段位的意义不象过去那么重要,但那终究也是水平的象征。*
    “呵呵,飞飞,还真的是你呀,我还以为你明年才会冲段呢!”黄春生笑着迎上来说道。
    “嘻嘻,是呀,李老师说有枣没枣也要先打三竿子,只要有机会就不能放过。反正大不了就当多长一些经验罢了。”王一飞笑着答道。
    “哦,呵,倒也是。对了,那你的学习怎么办?”黄春生问道。
    “没关系,请假了,是董校长特批的。临走的时候董校长还叮嘱我要好好下争取今年就能定段成功。”王一飞笑道。
    “呵呵。你的命真好。有这么多人关心你,帮助你。”黄春生笑道。
    “嘿嘿,是呀。昨天谭大叔叔和谭二叔叔还到旅馆跟我拆了大半夜的棋呢。”王一飞笑道。
    “谭大叔叔,谭二叔叔?。。。。。。。你说的是谭啸天和谭啸云吧?”成都本地区地业余顶尖高手,黄春生当然认识。
    “对。*就是他们俩。”王一飞点头答道。
    昨天下午查到A组其他几名种子选手地对局资料后,谭家兄弟并没有就此收兵回家,而是和李飞扬及王一飞一起分析这些主要对手需要注意的优点,及可以利用的弱点,为了让王一飞可以取得最好的成绩。这两位可是下足了功夫。
    “他们俩是这次定段赛地裁判长;知道的棋手资料最详细,对你准备比赛地帮助很大。现在就要看你的表现了。说到底,棋手最终靠的只能是自已。”黄春生说道。
    “嘻嘻,这个我明白。对了,春生哥哥,这两年你过的怎么样呀,看你穿的这么漂亮,一定是非常好了?”王一飞问道。
    “唉,只能说是马马虎虎了。以前没拿到职业段位之前,总觉得只要成了职业棋手生活就有了保证,但真当上了职业棋手。才知道原来这碗饭也不是那么容易吃地。”黄春生轻轻笑道。
    “咦?不是当了职业棋手以后都有工资吗?”王一飞不解地问道。*
    “呵。工资当然是有,不过那点钱是温饱有余。想要过上好日子就差的太远了。”黄春生叹道。
    “不对呀,陈海鹏去年回过道场一次,我听他说他就过地挺好的呀,不光买了车,还买了房呢。”王一飞奇怪地问道。
    “呵,能一样比吗?海鹏比我虽然只大了一岁,实力差的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他现在已经是国内一流棋手,经常出现在头衔战的番棋决战中,每年还总能得到一两次参加世界大赛的机会。我呢?现在充其量也就是二流棋手,大多数比赛能过两轮就算不错了。比赛对局少,收入自然就少,虽说可以下指导棋,但棋院有规定,指导棋的大头要归棋院,所以能留在手里的”就没多少了。唉,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当业余棋手也不错,至少他们的收入就是收入,用不着和谁去分,而且没有条条框框限制,不必让谁管,现在业余比赛很多,虽说奖金比职业比赛少的多,但拿到前六名的收入却绝对比只下两轮就下台地要高。”黄春生苦笑道。
    “是吗?春生哥哥,你该不会想现在就退役吧?”王一飞担心地问道。*
    “呵,短时间内还不会,我打算再拼两年,如果还是下不出来眉目,那就只能放弃了。”黄春生答道。
    “那就好。你还是再努努力吧。我听陈海鹏说,他刚刚成为职业棋手那一两年也很苦,跟你现在这样差不多,大多数比赛一两轮就被涮下来。但他没有放弃,一直在苦用功,结果后来成绩就慢慢好了起来。春生哥哥,你只要坚持下去,早晚也会象他一样成为一流棋手地。”王一飞反倒给黄春生打起了气。
    “呵呵,飞飞,你就别再安慰我了。我自已的事儿自已清楚,以我地资质再怎么用功,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中坚棋手,偶尔爆发一下儿可能拿到一两个比赛的挑战权,运气好的话也许还可以蒙上个冠军,但早晚还是会被那回原形,继续去做人家前进路上绊脚石的角色。”黄春生苦笑道。“啊?真有那么严重吗?”王一飞惊讶的问道。要知道前几年还未拿到职业段位时黄春生对未来生活还是充满憧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