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 >

第16部分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第16部分

小说: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人因为压力过大而常生气,有时候甚至乱发脾气,但生气对我们有百害而无一利。据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气对人体的健康有以下害处:令皮肤长出色斑,引起胃溃疡,加快脑细胞衰老,伤肝,引发甲亢,伤肺,损伤免疫系统等。
  生气不仅对我们生理上产生不利影响,对我们心理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在生气的状态下,我们会做出很多冲动的事情,结果后悔不已。在生气的状态下,你的情绪不稳定,处理问题失去理智,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在生气的状态下,你不分对象,每一个人你都看不顺眼,往往你控制不住自己而把别人当作出气筒。曾经有一个售楼小姐在生气的状态下和一个客户谈判,可想而知,客户不仅拂袖而去,还向公司老板告了她一状。
  古希腊有一个叫斯巴达的人,他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而一生气时,他仍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孙女问:“爷爷!你生气时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是为什么呢?”
  斯巴达对孙女说:“我年轻的时候,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时,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别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劳作了。”
  孙女又问:“那你成了富翁后,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斯巴达笑着说:“边跑我就边想啊,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也就消了。”
  斯巴达生气时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气就消了,可谓是智者所为。我们应该学学他这种心态,学学他消解生气的方法。其实有很多方法和措施可以使我们避免生气。
  比如试着在生气的时候说“没关系”。发生不顺心的事,遭到误解后,采用放松心理的方式,对自己说小事一桩。当你生气时,可以这样想,我为什么要生气呢?他这样做是他的权利,我为什么要惩罚自己呢?
  可以嘴上不气,但可以在日记本上生气,记下你为什么要生气,值得不值得,久而久之,你就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要爱惜自己,要知道即使别人做的事情如何不对,生气首先伤害的是自己的身体。生气时,想想后果,别图一时之快,同时想想你的感受和对方的感受。当你不生气时,同那些经常受你气的人谈谈心,互相指出容易引起动怒的言行。
  当你生气的时候也可以采用瞬间转移法来消解你的愤怒。比如,你刚刚因为受了老板的批评而生气,这时候你可以马上转移你的注意力,把你的注意力从生气这件事转移到其他的事件上去,比如想一想最近发生的令你愉快的事情,刚领了工资或者发表了一篇文章等。当你的情绪变得愉快的时候,你就会淡忘让你生气的事情。总之一句话,就是不要想让你生气的事情。
  生气的时候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发泄,当然拿别人做出气筒也是一种发泄,不过这是最愚蠢的一种发泄,你发泄完后不但气没有消,反而惹来更多的气。你完全可以想其他的方法,比如听听音乐,跑跑步等。
  总之,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下面这首诗我们可以读一读: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第41节:目标在于实现
  作者: 文泉杰
  004 目标在于实现,不在于高远
  方丈带着一大一小两个和尚在寺院里修行。有一天,方丈派遣师兄弟俩去指定的地方布施。两人各领了一部分财物便匆匆上路。行至中途连遭大雨,师兄弟依旧风雨兼程。不料,一条大河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河面上的桥已被洪水冲塌,河中也没有任何船只过往。师兄坚持应带着财物返回寺院,师弟则坚持就地布施,师兄弟只好各行其道。
  大和尚带着财物原路返回,一进寺院就去见老和尚,并禀报了途中所遇。老和尚双眼紧闭,只是低低地“哦”了一声,便打发他去休息。
  几天后,小和尚布施完回到寺院,方丈一见他便问:“你布施完了吗?”小和尚双手合什,恭恭敬敬地回答:“师傅,弟子已完成布施。”方丈继续追问:“ 那你去哪儿布施的呢?是不是我指定的地方?”小和尚并没有直接解释,而回答说:“弟子布施的地方不是师傅指定的地方,但遵照师傅的意愿,我已把所带财物布施给了最需要帮助的人。”方丈非常满意小和尚的回答,不久就让小和尚做了寺院的住持。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远大目标,但当这个目标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实现时,我们是不是就这样放弃呢?如果目标还能实现,也没有改变初衷的话,放弃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不如学学小和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再设定一个目标,并实现它。
  理想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把理想这个大目标分割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分别去实现它。当我们实现第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有信心地去实现第二个目标,依此类推,我们的理想最终就会实现。
  目标不能太虚幻太笼统,否则就像空中楼阁一样,看似绚丽,其实只是昙花一现。目标必须具体。比如你想把英文学好,那么你就制订一个具体的目标,每天背30个单词,写一篇英文日记,看一份英文报纸,听一个英文节目。由于你定的目标很具体,并能按部就班地去做,目标就容易达到。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猴子分成两组,训练它们去跳高。第一组有具体的高度,在那个高度上挂了一个香蕉,第二组没有具体高度,就让猴子随便去跳。半个月后检验两组儿子的训练结果,在同一个高度上挂一个香蕉,让它们去摘。结果第一组的猴子摘到香蕉的数量比第二组要多得多。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就是因为第一组有一个具体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有无具体目标的差别。
  两个人去找鲁班拜师学艺。一个胖子,一个瘦子。
  鲁班刚开始并没有答应他们,只允许他们在旁边观看他的手艺。
  一个月后,鲁班对他们说:“如果你们真想拜我为师,必须经过考验才行。”
  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愿意接受考验。
  “你们各自做一套家具,这套家具必须包括桌子、椅子、凳子、柜子和床。桌子一张,椅子两张,凳子四张,柜子两个,床一张。如果你们谁能做好,我就收谁为徒。”
  瘦子并没有多想,他开始把目标具体化。先做一张桌子,这个目标最好实现。再做两张椅子,接着做四张凳子。三个小部头做好后,再做两个大部头。他的计划是先做一张床,最后攻克两个相对来说比较麻烦的柜子。瘦子的计划有条不紊,先易后难,每完成一项,都给自己打气。他会自我鼓励地说:“下一个目标就是一张凳子嘛!太容易了!”然后就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
  再来看胖子,一想到要做那么多的家具就发愁。天啊,这么多啊!我做一年都做不完啊。“这么重的任务怎么能完成呢?太多了啊。为什么一定要做那么多呢?做少一点不行吗?真的太多了啊。我肯定完成不了。”胖子语无伦次地抱怨任务太重,心中毫无目标,不知从何下手。既想做椅子,又想做桌子,还想做柜子,恨不得一下子全做完,一口气吃成一个大胖子。于是椅子做了一半就丢在一边去做桌子,桌子的四条腿还没有完成又跑去做柜子。
  两个月后,瘦子的一套家具全做好了,而胖子连一张椅子都没有做好。
  鲁班收瘦子为徒,胖子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同样一个目标,瘦子能完成,胖子却只能败兴而归,并不是胖子的手艺比瘦子差,而是胖子不懂得有计划有条理地把目标具体化和细化,脑子里老想着这么大的一个目标怎么能实现,胖子输就输在这里。要知道“在65岁之前,我希望我在银行中的存款能达到20万元,我将在那时退休”的效果要比“我希望赚很多钱,尽早退休”好得多。
  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目标按照优先次序进行排列。根据你的个人信仰,把精力放在那些对你有重要意义的目标上面。我们还可以把奋斗目标分成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这会帮助你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最终目标。通过制定并实现年度目标、每月目标、每周目标,甚至每日目标,你就会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和积极性,迈上一个新台阶。
  按照计划定期行动,逐步实现目标。真正的成功来源于前进道路上的每一小步,不要幻想凭借好运就能一步登天。把精力放在若干个短期目标上,你就能实现更长远的目标。坚持不懈,每天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目标不在于高远,而在于实现。请把你的目标放低一点,再放低一点,不要好高骛远,不要眼高手低。如果你想行万里路,就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如果你想破万卷书,就老老实实地读完每一本书。
  第42节:细节决定成败
  作者: 文泉杰
  005 细节决定成败
  有一天,一位将军外出狩猎,口渴了,经过一座寺庙,于是便到寺中求茶。
  一个和尚热情地接待了将军,给他打来水,让将军洗脸,先凉快凉快。
  接下来和尚开始给将军倒茶。和尚奉上的第一杯茶是大碗的温茶,和尚说:“ 这第一杯大碗温茶是为解渴的,所以温度要适当,量也一定要大。”将军点头称许。
  接着,和尚又给将军倒了第二杯中碗稍热的茶,并说:“ 第二杯是中碗的热茶,是因为已经喝了一大碗不会太渴了,稍有品茗之意,所以温度要稍热,量也要小些。”
  当将军要第三杯时,和尚却奉上了一小碗热茶。将军有点生气,以为和尚小气,就说:“你不必担心,本将军喝了你的茶会赏你银子的。”
  和尚赶紧说:“将军误会了。这第三杯茶,不为解渴,纯粹是为了品茗,所以要奉上小碗的热茶。”
  将军被和尚的体贴入微深深打动,于是将他选在自己的幕下,成为一代名将。
  这就是细节的魅力。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讲求精细化的时代,细节往往能反映你的专业水准,突出你内在的素质。
  有一句话说,做人要不拘小节,但是做事,一定要注意细节。注意细节,注重细节的人,才有把事情做对,把工作做好的可能。而那些不注重细节的人则会“由百分之一的失败,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从而导致工作全盘瘫痪,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100减去1等于多少?你也许会觉得这个问题简单到连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知道,但是你能说出它的答案吗?如果你说是99,那就太幼稚了,它的答案是0。不是吗?航天飞机上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一个小小的零件发生故障,就会导致整个发射失败。
  很多事情我们没有成功,不是我们没有付出努力,而是我们忽略了一些细节。一个优秀的青年由于简历上没有写清自己的手机号码而失去一个工作的机会;药厂厂长的一口痰结束了一次与外商合作的机会;入口处多一节拐弯的门,可以降低空调的耗电量;市长弯腰拾起眼镜,引来了巨额投资……这一切都说明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是一种长期的准备。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们关注了细节,就可以获得一些机遇,也就为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小朱在一家大型外贸公司当部门经理,他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很注重细节的人,就是因为他的这个优点当初才能够顺利进入这家公司。
  小朱大四的时候来到这家公司实习,与他一起来实习的还有几个同学。由于这家公司实力非常强,还没进来的时候就有人向小朱透露,要想通过实习为跳板进入公司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公司让他们实习只不过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而已。
  正式实习的那一天,有关负责人向同学们介绍部门的成员和同学们的分工。由于不能够留下来,其他同学就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整天无所事事。而小朱主动见事做事,跟着同事跑银行和商检交单,到海关报验,即使在大热天乘公共汽车去也毫无怨言。小朱认为,多跑一个地方,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交接单的过程,也可以让他熟悉这个工作的环节。即使出了差错,请示老师后,现场改正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公司里有一个老业务员老王,其他同学都跟着员工喊他 “老王”,而小朱一直很尊敬地称他“王老师”。有好几次,老王接国际长途,小朱就默默地坐在一边“旁听”,细心地揣摩他如何同外商交谈。有时则悄悄地给老王递一支笔,或续上水,或记录一些数据。这些细小之处,既给老王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也表现出新人对 “前辈”的尊重。老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小朱刚一毕业,老王就以老员工的身份极力推荐了小朱,经过一番考察,小朱被公司录用了。
  因为细节,小朱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告诉我们,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都可以分割成若干细节,一个职业经理人说得好,做事业就是做细节。同一个项目,很多人都在做,大的方面不相上下,这就要靠细节了,你做得越认真越仔细,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两家餐厅,设施基本上一样,一家生意很火,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另外一家则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原因何在?就是因为第一家餐厅为顾客提供免费茶水,而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