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 >

第20部分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第20部分

小说: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偷是很聪明的,至少比曾国藩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小偷,而曾国藩却成为毛泽东最钦佩的人,毛泽东称赞他是 “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小偷的记忆力很好,听过几遍的文章就能背下来,而且出乎意料的勇敢,见曾国藩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 “大怒”,训斥了他之后,还要背书,最后扬长而去。可遗憾的是,小偷名不见经传,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一家著名的房地产公司年薪一百万的销售总监给新招进来的销售人员上培训课。
  销售总监并没有给他们讲什么枯燥的理论知识,他开门见山地问:“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可以拿一百万年薪吗?”
  这个敏感的话题显然抓住了大家的兴趣,他们开始窃窃私语。
  “没有关系。你们尽管大胆地把你们认为可能的理由说出来。”销售总监鼓励他们说。
  “因为你学历高!”
  “我只有小学的学历。”
  “因为你和公司的老总是亲戚。”
  “我并不知道他的妻子是谁。”
  “因为你有销售的天分。”
  销售总监仍然摇了摇头,销售人员们把想到的一切理由都说了,仍然没有说中。他们怀疑总监是在和他们开玩笑。
  看见销售人员们满脸的疑惑,这位总监讲起了自己的故事:“我来北京的时候只有18岁。我们家是我们那个村子里面最穷的,因为我的父亲很早就死了。我读不起书,只能读到小学。那时候,村里面的人都嘲笑我没有钱娶媳妇。说来好笑,我就是为了这句话才跑到北京来的。我发誓一定要赚足够的钱娶一个媳妇回去给他们看看。刚来这家公司的时候,规模还很小。我给公司免费发了三个月的传单,联系了一家客户才被录取的。做销售的,口齿要伶俐,但我天生的缺陷就是普通话说不好。曾经有好几个客户没有听清楚我说的话,误解了我的意思,导致谈判的失败。为了练好普通话,我找来小学课本,把汉语拼音重学了一遍,每天含着小石块朗诵课文,力求发音准确。普通话练好以后,我开始练胆子,你们都应该知道,胆大是销售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心理素质。我专门跑到人多的地方,大声地喊出自己的名字,并说自己一定要成功,一定会成功。周围的人都以为我是疯子,如果换作我我也会这么想的,但我顾不得那么多了。胆子也有了,还缺乏经验。于是我跑到西单图书大厦买来很多关于销售方面的书籍,一本一本地阅读。在客户方面,我的同事有的很轻松就可以签下一笔业务。而我往往要联系几十个客户才能成功地签到一笔业务。为了谈判成功,我想尽办法获取客户的详细资料,有一次竟然遭到客户的殴打,说我窃取他的隐私……所以,我能有今天,是我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而换来的。我年薪拿一百万,靠的就是两个字:勤奋!”
  销售总监的故事讲完了,台下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很努力了,其实我们还不够努力,所以我们没有成功。看看上面的那位销售总监,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有他那样努力吗?没有的话,就不要想着要拿一百万年薪。鲜花和掌声从来不会光顾懒惰的人,超人的成就往往是付出了比常人多数十倍的努力换来的。这是永恒的真理。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总奢望有能呼风唤雨的父母,即使把你安排到了一个显要的位置,如果你无法胜任,也许可以偶尔充当一下南郭先生,但要想永久地服众则是痴人说梦。不要说自己的运气不好,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更不要说自己没有天分,如果你这样认为就是对自己彻底的放弃。
  第51节:要先看得起自己(1)
  作者: 文泉杰
  014 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大丈夫的种种行为,表现出的这种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骨气。做人,首先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这就是骨气。
  气,代表一个人的气质、涵养。有的人容易生气,动不动便发脾气;有的人则充满侠气,与人交往讲究义气。一个容易意气用事的人,做事血气方刚,得意时意气风发,不如意时怒气冲天;反之,一个沉得住气的人,处世能心平气和,该维护正义时,又能正气凛然。
  做人一定要有骨气,不卑躬屈膝,不唯唯诺诺,挺起腰杆做人,绝不苟且偷生,这样才会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一个有骨气的人,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即使一无所有,就凭一身傲骨也不会被人看不起。人穷志不穷,就是为了这一口气,我们也要活出个样来。
  志军是一个打工仔。父亲死得早,母亲改嫁了。为了供小弟小妹读书,志军一个人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打工。
  志军还没有找到工作,身上的钱也花光了,只好在街上流浪。
  他情不自禁、不知不觉地走进一家叫做风林的书店。志军对书特别敏感,不知为什么,只要一见到书,他就觉得浑身充满力量。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挣到钱,好让弟弟妹妹能念上书。
  志军拿着一本书看得入了神。这时候,外面的吵闹声打扰了他,一种本能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出了书店,竟然忘记了把书放回原处。原来是两辆自行车在书店门口相撞了。纠纷平息后,志军才发现书还在自己的手里,于是赶紧转过身去,打算把书放回原处。就在这时,书店的老板娘气势汹汹地跑了出来,不容分说,就给了志军一个耳光,骂道:“你这个小偷!不要脸的家伙!没教养的东西!”
  志军惊呆了,好一会儿才为自己辩解道:“我不是小偷!我是想买这本书。”可话一说完,志军就后悔了,他身上根本就没有钱买书。
  “那好,那你把钱掏出来!”
  “这……”
  “掏啊!怎么不掏!还说不是小偷。你们这种人我见多了,没有钱就偷书,上回我还抓了一个!”
  志军不再做任何辩解,他把身上唯一一块值钱的手表做了抵押,要老板娘给他一周的时间,一周后带钱来买下这本书,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的清白。
  一周后,志军没有来。老板娘轻蔑地笑了。又过了一周,志军仍然没有来,但他的弟弟来了。弟弟把20块买书钱给了老板娘,买下了那本书,换回了志军的手表。老板娘忍不住问了一句,他,怎么没有来?
  “他死了。”
  “死了?”
  “在工地上做小时工,被失事的起重机砸死的。这是我在我哥书包里看到的一张字条。”志军弟弟把纸条递给老板娘,“我哥不是你想的那种人。”说完,就离开了书店。
  老板娘摊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我欠风林书店20块钱。我一定要挣到钱买下那本书,我不是小偷!
  志军的不幸让我们叹息,但他的骨气却让我们敬佩。身有傲骨,可杀而不可辱。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当中,做人处事就要带那么几分傲骨,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你可以要他的命,但是你不能侮辱他,不能伤害他的尊严。
  第52节:要先看得起自己(2)
  作者: 文泉杰
  文天祥有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尽管被拘囚在地牢里,受尽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这就是有骨气的代表。头可破,血可流,就是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古时候有一位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是怀才不遇,屡试不中,最后只得靠出卖自己的字画来维持生计。
  他在家门口摆了一个书画摊,现场为客人写字作画,围观的人好不热闹。他规定,一副对联五文钱,一副匾额十文钱,一幅画一两银子。
  没有生意的时候,这位才子就在一边弹琴。
  一次,一位富有正义感的官员被他的琴声所吸引,循声而来,刚开始还以为是哪一家的书香门第呢,没有想到,只是一个卖字画的穷小子。不过,这位官员马上被他的字画迷住了,这种飘逸洒脱的字画他以前从来没有看见过。
  官员打算买下几幅字画,回去好好观摩观摩。出于同情,官员买了几幅现成的字画,却给了他五两银子,说不用找了。但才子执意把多余的钱退还给了官员 。官员想,天底下还有这么傻的人,给他钱竟然不要。莫不是装的吧?为了试他一试,这位官员故意把钱袋趁他不注意的时候落在他的书画摊上,然后就离开了。大约走了几米远,官员听见后面有人叫他,回头一看,正是卖字画的那位穷小子。
  “这是你掉的钱袋。”
  “谢谢。真不知道该如何感激你。”
  这位官员不仅为他的才气所感动,更为他的骨气所折服,决定要助他一臂之力。回到家后,官员请来了很多社会名流一起鉴赏他买回来的字画。这些达官贵人都以为这些字画是这位官员所作,赞不绝口。等官员说出真相后,更是惊讶不已。在官员的大力宣传下,才子结识了更多的社会名流,一传十,十传百,这位才子的名气越来越大,最终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他的名字就叫唐伯虎。
  所以,世间的人,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气质,做人至少要有一点骨气。有骨气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受人尊重,都会受人礼敬。如果没有骨气,无论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被奴役的性格,都不会受人尊重。因此,一个有骨气的人,自有其不同于一般人的人格特质。唐伯虎就是这样一个有骨气的人。
  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也不肯吃别人丢给他的一碗饭。因为那一碗饭不是善意的,是一种蔑视。对付蔑视的最好方法就是更加蔑视。那人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种架势就像喂狗一样,谁都受不了。如果穷人吃了这碗饭,以后的日子更不好过。不仅要受肉体折磨,还要受精神折磨,还不如饿死。
  是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应该学学文天祥,与其苟活一世,不如轰轰烈烈地离去。人活一口气,如狼牙山五壮士气壮山河。人为尊严和自由而战,我们应该学学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第53节:车到山前没有路
  作者: 文泉杰
  015 车到山前没有路,路至尽头就转弯
  古时候有一个人去天山采莲。
  爬山之前有人警告过他,天山只有一条路直通山顶,其他的看似是路其实都是半路,走着走着就没有路了。好心人告诉这个人,不要轻易爬天山,如果真的要爬,一定要选择时机,对天山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这样才有可能爬上山顶,才不会有生命危险。
  可这个人似乎很有自信,把别人的告诫当作耳旁风,什么准备都没有做,而且选择了一个很差的天气上路了。
  爬了一会儿,前面出现了两条路,这个人想也没有想就随便选择了一条,他想,车到山前必有路,怕什么呢。就这样走了一段路,突然发现前面果真没有路了。
  这可如何是好呢?早知道就不走这条路了。他一边想着一边往回走,走着走着,他惊讶地发现又没路了。原来是发生了崩,把来时的路堵死了。
  登山人吓得魂飞魄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几天后他就被冻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不要总以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样的侥幸心态实在要不得,做事之前一定要未雨绸缪,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这就好像平时我们谈理想、谈未来,当谈起这些时,我们都能理直气壮地说将来自己要做什么,把前景蓝图规划得无可挑剔。但到要实施时,才发现原来订的目标,原来谈的理想,原来规划的未来都不那么好实现,于是会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于是只能降格以求。
  车到山前必有路,但事实上我们行在路上,并不能预知前面有没有路,前面或许真的有宽阔平坦的大道,但更常见的是荆棘丛生,是坑坑洼洼,是崎岖泥泞。我们对前路不要有太过理想的期盼,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前行路上可能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准备好力量,这样才能逢山开山,遇水架桥,才能走得更远。
  小明刚上大一的时候就抱着一种侥幸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学业,他认为依靠自己的家庭背景,毕业了找一份不错的工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车到山前必有路嘛,他常常这样想。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现在应该轻松轻松了。
  于是,在别人努力学习的时候,他在宿舍里睡觉;当别人外出参加社会实践的时候,他在玩电脑游戏;当别人考这样那样的证为自己的求职增加砝码时,他在和女孩子打情骂俏。四年的大学时光很快过去了,小明没学到什么知识。小明学到的是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学到的是考试如何作弊,作弊发现后如何厚着脸皮和监考老师周旋。
  大四这一年,同学们都在辛苦地实习,出去找工作,唯独他整日游手好闲,从这个宿舍晃荡到那个宿舍。同学们问他找到工作没,他说:“ 急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
  还有一个月就要毕业了,小明这才急起来,于是赶紧打电话给家里人为他联系工作,就在这时候,父亲告诉他,他的公司破产了,无法为小明联系工作了,一切只能靠他自己了。小明当场傻了眼。
  这就是小明信奉 “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下场。
  车到山前必有路,这其实是我们为自己的懒惰寻找的一个借口,本应该今天办的事情我们却推到明天;这是我们为自己的未来虚拟的一个依靠,我们枕着它终日沉溺于缥缈的幻想之中;于是我们生命的光阴便一寸一寸地消耗在自以为逍遥无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