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微笑送给打击你最深的人 >

第6部分

微笑送给打击你最深的人-第6部分

小说: 微笑送给打击你最深的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生活中随时保持该有的警觉性,可以让你活得更有尊严。    
    


‧;卷 二‧;成 功名与利

      人生中最难看透的二个字就是「名」与「利」。    
      相传干隆皇帝下江南,路过镇江,特登上金山游览,问一老和尚道:「和尚!你看前面大江之中,风帆片片,碧天无际,烟波渺渺,你知道这江上来来往往有多少的风帆吗?」    
      那老和尚定一定神,悠悠地答道:「皇上,依贫僧所见,只有两张帆。」    
      干隆皇帝问道:「是哪两张帆呢?」    
      老和尚说:「就是为名、为利的两张帆。」    
      干隆皇帝便在那老和尚的肩上一拍,笑道:「好一个为名为利!」    
      一般说来,「名成利就」,好象是人生中莫大的安慰,有了名利,仿佛对人生就有了交待,问题在于「名利」是个无边无际的黑洞,当你获得些许的名利时,就会想要更多的名利,这一陷下去,容易被名缰利锁给紧紧包围住,那么你就得永远在红尘中为名利而挣扎了。    
      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怠」,并不是你很努力就一定可以得到名与利。人生中有很多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尽全力去完成,至于名利,却不是我们可以强求而来的。    
      别让偏见影响你的视野    
      偏见,会阻碍你向着远大理想和正确目标来前进。    
      你必须固守自己的信念,但是要随时放弃自己的偏见。    
      因为,偏见限制了我们对「改变有效」的响应能力,偏见会限制我们的眼光,让我们只注意存在的事实;偏见会僵化我们的创意,让我们看不到真正的问题,限制住信息的流入。    
      有偏见的人选择他们所相信掌握的事实,而不愿敞开心胸,接受别人的想法。放下偏见,绝非易事,尤其年纪愈大的人,通常愈难。要如何消除偏见呢?很简单,打开心胸、接受别的想法和意见即可。    
      人随着岁月的增加,不知不觉会在身上添上一些多余的外衣,例如外表、面子、金钱、地位,就譬如说吧!有人认为过了三十岁,就要有三十岁的样子、当主管就必须有当主管的样子,当缺乏创意的想法存在愈多,你越是会动弹不得,尤其是专业知识越丰富的人,越难以超脱固定的窠臼,无法发挥自由的创造力,对于任何新的事物,容易有固定的成见,偏见于焉产生。    
      事实上,我们从小陷入成千上百的限制中,总是接受或遵行别人的教诲和生活方式,对许多的事情看法产生很多的借口和理由,例如:我没有足够的条件、我受的教育程度不够、我太年轻了、我太老了、我的才能不够、我没足够资本等等,如果你有以上这些情形,就表示你的思维模式里充斥着偏见的思想。    
      有偏见的人,会先丧失好奇与怀疑的能力,有偏见的人会越来越不注意任何异常的现象,也不会问为什么?虽然每个人总会有听不进别人意见的时候,但是如果你已经陷入封闭的心灵,以及自以为是的窠臼中,那么你可能已进入一个危险的状态中││那就是你的脑袋瓜过于僵化了。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领导者或成功的人,那么先测验你的偏见指数是否过高。要解决问题或者具有领导能力,必须来自不断的挑战与学习,若能跳脱过去的疆界,而且不断的冒险,并将偏见解套,那么,你就成功了。    
      很多有能力的人都是败在「偏见」这件事上,放下偏见,可能让你看到问题的核心,不要再用你已熟知的方法来看这个世界。    
      要做一个具有宽广视野的领导者,而非独裁者,就必须放弃自己的偏见,如此,才不致于有视野上的盲点。    
      在佛教的观念里,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是不相关的。    
      所谓「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愤事失机者,多执拗之人。」意思是说,建立功绩、成就事业的人,大抵都是处事圆融、有包容力的人;而事业失败、错失良机者,必然是顽固褊狭的人。    
      「虚圆」就是不囿于既有的价值观与固定观念,具有能接受任何事物的能力,这么一来,不论情势如何变化,都能灵活应对。    
      而固执自己狭隘见解的执拗者,就是做不到这一点,思考与行动如果僵化,是不可能安然度过大风大浪的。    
      偶而,放下既有的思考模式,换个方向看看,也许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卷 二‧;成 功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

      人生是单行道,只能不断向前走,永远不能回头。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路。人生就像是一场无法预定期限的旅程,想走得远些,但也有人只关心眼前风景,忽略了更长远的路途。    
      人生到处充满着无数的道路,事业的路、学业的路、爱情的路,有崎岖、有平坦、有狭窄、有宽阔,也许在人生中我们都只是一个过客,跟着千千万万的人向前走,不管是特立独行,或是创造新路,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未来走出一条新的路来。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潇洒走一回,或者是千山独行,皆须是自己想走的路,虽然,有的人并不是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道路,不过,只要坚持到底,我相信,就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路,只要找到路,就不必怕路途遥远了。    
      走在人生的路上,幸运的,能够遇到知己贵人,否则就得孤独的走上人生旅程。这条路,也许热闹、也许冷清、也许寂寞、也许快乐,走在这条道路上,不仅需要不败的意志,更需要有不屈的勇气。    
      这条路也许有着太多人不能控制的意外,但不可以此为借口,不肯好好的爱惜自己,尤其在年轻人身上,更容易看见这种本质,纵情的挥洒生命,不肯用心倾听自己身心的需求,用青春来燃烧自己,所以,这条路你可能走得比别人短些。    
      走在人生的路上,虽然有的人有双完好的眼睛,却什么也看不到。路是让人走的,必须用「眼」看,用「心」体会,而我们走在人生的这条路上,必须睁大眼睛,用心去体会,不要错过了眼前最美的风景。    
      《坎伯生活美学》一书曾提到,关于如何走在自己的道路上,他说,就像叔本华说的,当你回顾一生时,它看似规划好的剧情,但当你身历其境时,却是一团乱,只是一个接着一个而来的意外。    
      事后你再回顾它时,却是完美的,因此,我的理论是,如果你走在自己的道路上,事情便会如你所愿,因为那是你自己的道路,从未有人走过,因为没有前例可循,所以发生的每件事都是令人惊奇而适时的。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路,也都有各自的途径去创造及发展,只要找到你自己的路,就可以走到你想要到的地方。    
      因为,这条路,我们只有走一次的机会。    
    


‧;卷 三‧;勇 气最痛的伤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痛,所以深刻。    
      有位诗人曾说:「凡爱过的,永不遗忘。凡受过伤的,永远有创痕。」不过也有人说:「当你的生命中承受了某一种痛,你才会有生命的觉醒,觉悟往往是从大悲痛来的。」    
      成大护理系副教授赵可式,在小时候经历了母亲辞世时,医护人员胡乱将母亲丢上尸车送往太平间的痛苦,使她深深觉得人死后一点尊严都没有,于是将这分悲伤化为日后学习护理的动力。    
      后来,高龄八十六的父亲生病,却没有医院愿意收,激励赵可式走上临终照护的路,并积极在国内推动安宁缓和医疗。    
      悲伤是自然的情绪反应,会随着时间久远而变淡,只要修补、淡化裂痕即可。「容许悲伤存在,直接面对悲伤」,不须刻意治疗悲伤,而此时最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并给予精神上有力的支持。    
      去年发生在美国盐湖城的一段真实新闻,一个父亲带着三岁儿子到森林打猎,父亲为了追赶猎物,留下儿子在车子里熟睡,但他回来后,却不见儿子踪影,他发狂、着急,数天后儿子被发现了,稚龄幼儿独自打开车门走入冰天雪地中被冻死。    
      法官判这位父亲必须坐三十天的牢,伤心的父亲在聆听判决之后,选择在发现儿子尸体的地方举枪自尽。这是一个父亲在失去儿子、陷入悲痛和自责中,却无法得到支持力量以致寻死的例子。    
      每个人在成长的岁月中,都曾经有过深深浅浅的创痛,有的伤痕深、有的伤痕浅,有的令你印象深刻、有的让你选择遗忘,但是最痛的伤,往往让你受到最多的教训,因为痛,你反而不容易忘记。    
      刻画在心版上的伤痕,深深浅浅的、旧的、新的,总是让你牢牢的记住,伤痕的背后总是有一段伤感的故事,如果你愿意选择「遗忘」,那么就表示伤痕已经痊愈,如果你不想碰触这个伤口,或许是这个伤口尚未结疤,因为还有痛楚,所以无法忘记。    
      在每个人的生命里,总有一些看不见的伤痕,而最痛的伤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它总是可以教人看清人生的真相、看透世事的无奈,以及人事的无常,你总是可以因此学到一些什么,或者看清楚一些什么,或许有些残忍,却是人生最真实的面貌。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脆弱都转化成悲悯与幽默,人反而有种破蛹而出的喜悦,世事变化无常,今日的聚首,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其实人生的一切事情,也都可能只有一次,它逼得我们不得不珍惜人生中无数的每一次,因为,每一次都可能是最后一次。    
      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追求一些自以为可以满足我们内心的东西,当我们得到这些东西之后,又会发现竟是如此的空虚;反而是得不到的东西,常常让我们魂牵梦系,当我们碰到困境或挫折时,总是让我们记得牢牢的,也许一辈子想忘,都忘不了。    
      作家钟玲说:「一桩严肃的悲哀,沉重的失落,往往会带给我们对生命更深一层的体认。真的,没有比在深沉悲哀中,让我们更接近生命的本质。」    
      生命中最痛的伤、挫折、困境,往往是生命转型的契机,古人说:「必有大雕落而后有大发生,必有大摧折而后才有大成就。」    
      人生也是如此,有时候经过了折损、患难、屈辱、轻视、嘲弄,反而活出强大的生命韧力。    
      活在这个世界上,谁也不能免于受伤,若仅仅是外伤,比较容易获得痊愈,倘若是内心的创伤,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不管你「伤」在哪里?人总是可以因此获得一些教训。那么,那些伤、那些痛,都是生活中最好的老师,让人学会最多的道理和功课。    
      一次大破坏可能是另一次新生的契机,然而透过全面的反省与思考,新的生命才得以厚重与深刻,在疗伤止痛之余,也要能寻找生命的复原与苏醒。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美国诗人怀特曼说:「唯有在凛冽寒风里颤抖的人,才能感受到阳光真正的温暖。」同样的,唯有饱尝人生折磨者,才能领略生命的可贵之处。    
      我相信真正的智能是,生命经过了煎熬与折损,以至于获得提升所得到的。    
      因为,生命中最可贵的经验,往往伴随着最深的苦难。    
    


‧;卷 三‧;勇 气以爱疗伤,重建家园

      三年前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点四十七分的大地震,铺天盖地而来,震碎许多人的美梦,大地在怒吼,强震也撕裂了这个美丽之岛,一瞬间土崩瓦解,也震出无数家庭家破人亡的惨状。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时的感觉。    
      虽然历经三年,当时的情况仍历历在目,我一直都有晚睡的习惯,那天的我仍然伏在计算机桌前努力敲打着键盘,毫无睡意,先是突然停电,然后,一阵猛烈的摇晃,老实说,这是我有生之年第一次碰到这么大规模的地震,而且是在自己那么清醒的清况下,当时的我简直被吓呆了。    
      有人说:「当你的生命中承受了某一种痛,你才会有生命的觉醒,而觉悟往往是从大悲痛中来的。」这么痛的伤,这么深刻的记忆,烙在台湾人的心中,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是台湾人内心最深、最深的痛。    
      当我从电视上看见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时,只能用「惨、惨、惨」三个字来形容,一栋栋的房子倒了、路断了、山秃了、哀鸿遍野,遍地尸体横陈,几千个受伤哀嚎的人,镜头前的灾难景象显得触目惊心,我几乎不敢相信规模七点三级的大地震,竟然也会在台湾发生了,我不禁红了眼眶,泪水瞬间决湜了。    
      「悲极!已无言,做事就对了。」证严法师心疼的说着:「我也好想哭。」    
      舞蹈家林怀民说:「能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至少能够与哀哭的人同哀哭。」    
      云门的舞者把舞鞋换上球鞋,和慈济的义工一同上了灾区。有人问慈济人要帮助灾民到什么时候,证严法师说:「灾民和救难者没有离开,慈济人绝不离开。」    
      台湾人的爱心这次真的动了起来,一车车的物资,一箱箱的粮食,不断增加的捐款金额,无数的志工和救难人员真诚无私的奉献,让许许多多人也开始团结起来,共同为重建家园而努力。    
      一场世纪末的灾难,让爱重新站了起来。    
      台湾有爱,因为爱的震撼就是一股正气,点滴的善念可以汇成大福报。证严法师的大爱抚慰了无数灾民的心,宗教的力量在此次灾难中,安定了无数受创的心灵。    
      且让我们皆以「爱」疗伤,重建家园吧!    
      开始的勇气    
      「智愚的差别在于采取行动的时机,智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    
      很多人对于自己梦想未能完成,总是说如果有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