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第3部分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第3部分

小说: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凭什么理由再买进一百股,当价格跌到44时双倍地担惊受怕呢?到那时,第一次买进的一百股亏损600美元,第二次买进的一百股亏损300美元。
  如果某人打算按照这种经不住推敲的准则行动,他就应该坚持摊低成本,市场跌到44,再买进200股;到41,再买进400股;到38,再买进800股;到35,再买进1600股;到32,再买进3200股;到29,再买进6400股,以此类推。有多少投机者能够承受这样的压力?如果能够把这样的对策执行到底,倒是不应当放弃它。上例列举的异常行情并不经常发生。然而,恰恰正是对这种异常行情,投机者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以防灾难的降临。
  因此,尽管有重复和说教之虞,我还是要强烈地敦促你不要采取摊低成本的做法。
  从经纪商那里,我从来只得到过一种铁定无疑的“内幕”消息。那便是追加保证金的通知。当这样的通知到达时,应立即平仓。你站在市场错误的一边。为什么要把好钱追加到坏钱里去?把这些好钱放在荷包里多焐一天。把它拿到其他更有吸引力的地方去冒险,不要放到显然正在亏损的交易上。
  成功的商人愿意给形形色色的客户赊帐,但是,肯定不愿意把所有的产品都赊给唯一的一个客户。客户的数量越多,风险就越分散。正是出于同样道理,投入投机生意的人在每一次冒险过程中,也只应投入金额有限的一份资本。对于投机者来说,资金就是商人货架上的货物。
  所有投机者都有一个主要的通病,急于求成,总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发财致富。他们不是花费2到3年的时间来使自己的资本增值500%,而是企图在2到3个月内做到这一点。偶尔,他们会成功。然而,此类大胆交易商最终有没有保住胜利果实呢?没有。为什么?因为这些钱来得不稳妥,来得快去得快,只在他们那里过手了片刻。这样的投机者丧失了平衡感。他说:“既然我能够在这两个月使自己的资本增值500%,想想下两个月我能做什么!我要发大财了。”
  这样的投机者永远不会满足。他们孤注一掷,不停地投入自己所有的力量或资金,直到某个地方失算,终于出事了某个变化剧烈的、无法预料的、毁灭性的事件。最后,经纪商终于发来最后的追加保证金通知,然而金额太大无法做到,于是,这个滥赌的赌徒就像流星一样消逝了。也许他会求经纪商再宽限一点儿时间,或者如果不是太不走运的话,或许他曾经留了一手,储存了一份应急储蓄,可以重新有一个一般的起点。
  如果商人新开一家店铺,大致不会指望头一年就从这笔投资中获利25%以上。但是对进入投机领域的人来说,25%什么都不是。他们想要的是100%。他们的算计是经不住推敲的;他们没有把投机看作一项商业事业,并按照商业原则来经营这项事业。
  还有一小点,也许值得提一提。投机者应当将以下这一点看成一项行为准则,每当他把一个成功的交易平仓了结的时候,总取出一半的利润,储存到保险箱里积蓄起来。投机者唯一能从华尔街赚到的钱,就是当投机者了结一笔成功的交易后从账户里提出来的钱。



正文(2)



  我回想起一天我在棕榈海滩度假的往事。当我离开纽约时,手里还持有相当大一笔卖空头寸。几天之后,在我到达棕榈海滩后,市场出现了一轮剧烈的向下突破行情。这是将“纸上利润”兑现为真正金钱的机会我也这么做了。
  收市后,我给电报员一条短信,要他通知纽约的交易厅立即给我在银行的户头上支付一百万美元。那位电报员几乎吓得昏死过去。在发出这条短信之后,他问我他能否收藏那张纸条。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已经当了二十年的电报员,这是他经手拍发的第一份客户要求经纪商为自己在银行存款的电报。他还说道:
  “经纪商在电报网上发出成千上万条电报,要客户们追加保证金。但是以前从没人象你这么做过。我打算把这张条子拿给儿子们看看。”
  普通投机者能够从经纪公司的账户上取钱的时候很难得,要么是他没有任何敞口头寸时候,要么是他有额外资产净值的时候。当市场朝着不利于他的方向变化时,他不会支取资金,因为他需要这些资本充当保证金。当他了结一笔成功的交易之后,他也不会支取资金,因为他对自己说:
  “下一次我将挣到双倍的利润。”
  因此,绝大多数投机者都很少见到钱。对他们来说,这些钱从来不是真实的,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习惯,在了结一笔成功的交易之后,都要提取部分现金。惯常的做法是,每一笔提取200;000或300;000美元。这是一个好策略。它具有心理上的价值。你做做看,也把它变成你的策略。把你的钱点一遍。我点过。我知道自己手中有真家伙。我感觉得到。它是真的。
  放在经纪商账户里的钱或者放在银行账户里的钱,和你手中的钱是不一样的,手里的钱你的手指可以时常感觉到。感觉到了后就有了某种意义。这里含有某种占有感,稍稍减轻了你做出任性投机决策的冲动,而任性的投机决策导致了盈利流失。因此,一定要时常看一看你真正的钱财,特别是在你这次交易和下次交易之间。
  普通投机者在这些方面存在太多的散漫、纰漏的毛病。
  当一个投机者有足够好的运道将原来的资本金翻一番后,他应该立即把利润的一半提出来,放在一旁作为储备。这项策略在很多场合对我都大有裨益。我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始终贯彻这一原则。在某些地方,它本来会帮助我走得更平稳一些的。



第五章关键点


  太多的投机者听凭冲动买进或卖出,几乎把所有的头寸都堆积在同一个价位上,而不是拉开战线。这种做法是错误而危险的。


正文



  不论何时,只要耐心等待市场到达我所说的“关键点”后才动手,我就总能从交易中获利。
  为什么?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的正是标志着行情启动的心理时机。我永远用不着为亏损而焦虑,原因很简单,我恰好在准则发出信号时果断行动,并根据准则发出的信号逐步积累头寸。之后,我唯一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任由市场自动展开行情演变的过程,我知道,只需如此,市场自身就会在合适的时机发出信号,让我了结获利。任何时候,只要鼓起勇气和耐心等待这样的信号,我就能按部就班,从不例外。我的经验始终如一地表明,如果没有在行情开始后不久就入市,我就从来不会从这轮行情中获得太大的收益。原因可能是,如果没有及时入市,就丧失了一大段利润储备,而在后来行情演变过程中,直至行情终了,这段利润储备都是勇气和耐心的可靠保障,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在行情演变过程中,直至行情结束,市场必定会不时出现各种各样的小规模回落行情或者小规模回升行情,这段利润储备正是我不为之所动、顺利通过的可靠保障。
  正如市场在适当时机会向你发出正面的入市信号一样,同样肯定,市场也会向你发出负面的出市信号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没有哪个重大市场运动会在一天或一周内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步完成发生、发展、终结的整个过程。在一轮行情中,大部分市场运动发生在整个过程的最后四十八小时内,这是最重要的持有头寸的时间,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内一定要持有头寸、处身场内。这一点很重要。
  举个例子。假定某只股票已经在下降趋势中运行了相当长时间,达到了40的低位。随后,市场形成了一轮快速的回升行情,几天之内便上涨到45。接下来,股价回落,几周时间之内始终在几个点的范围内横向波动。此后,它又开始延续前一段上涨行情,直至49。5的高度。随后市场变得很沉闷,几天之内都不活跃。终于有一天,它再度活跃起来,起先下跌了3到4个点,后来继续下滑,直到抵达接近其关键点40的某个价位为止。正是此时此地,需要特别小心地观察市场,因为如果市场要确定无疑地恢复原有的下降趋势,就应当首先下跌到比关键点40低3到4点的位置,然后才能形成另一轮明显的回升行情。如果市场未能向下跌破40,这就是一个信号,一旦市场从当前向下回撤的低点开始上冲3点,就应该买进。如果市场虽然向下跌穿了40的点位,但是跌下去的幅度没有达到3点左右,那么一旦市场上涨至43点,也应该买进。
  如果出现了上述二种情形中的任何一种,你就会发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标志着一轮新趋势的揭幕,如果市场以明确方式来验证新趋势的诞生,就将持续上涨,一直上升到另一个关键点49。5以上而且比这个关键点高出3点或更多。
  在阐述市场趋势的时候,我没有使用“牛”和“熊”两个词,因为我觉得,一旦在市场行情方面听到“牛”或“熊”的说法,太多的人就会立即联想到市场将在一段非常长的时间里一直按照“牛市”或“熊市”方式运行。
  问题是,那种特色鲜明的趋势并不经常发生大约每4到5年仅有一回还好,在没有发生此类行情的时候,还有很多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但轮廓分明的趋势。因此,我宁愿使用“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这两个词,它们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市场在一定时间内即将发生的情形。更进一步地,如果你认为市场即将步入上升趋势因而入市买进,几个星期之后,经过再次研究得出结论,市场将转向下降趋势,你会发现,很容易就能接受趋势逆转的事实。反过来,如果当初持有市场处于明确“牛市”或“熊市”的观点,而你的观点又被市场证实,现在要转变思路就难得多了。
  结合时间要素记录价格资料的利弗莫尔氏方法,是经过30余年潜心研究各项准则的结果,这些准则为我预期即将到来的重大市场运动提供了基本的指南。



第六章百万美元的大错


  耐心等待事态进一步发展,直到关键的心理时刻到来。这可以帮助你赚到不俗的利润。


正文(1)



  这几章的目的是要明确若干一般交易准则。稍后,将要详细讲解将时间要素和价格结合起来的具体准则。
  应当指出,这些一般交易准则并不是多余的。太多的投机者听凭冲动买进或卖出,几乎把所有的头寸都堆积在同一个价位上,而不是拉开战线。这种做法是错误而危险的。
  请允许我们假定,你想买进某种股票500股。第一笔先买进100股。然后,如果市场上涨了,再买进第二笔100股,依此类推。后续买进的每一笔必然处在比前一笔更高的价位上。
  同样的原则也应当应用在卖空的时候。除非是在比前一笔更低的价位卖出,否则绝对不要再卖出下一笔。就我所知,如果遵循这一准则,比采取任何其他方法都能更加接近市场正确的一边。原因就在于,按照这样的程序,所有的交易自始至终都是盈利的。你的头寸的确向你显示利润,这一事实就是证明你正确的有力证据。
  根据我的交易惯例,第一步,你需要估计某个股票其未来行情的大小。第二步,你要确定在什么样的价位入市,这是重要的一步。研究你的价格记录本,仔细琢磨过去几星期的价格运动。事前你已经认定,如果你所选择的股票果真要开始这轮运动,则它应当到达某个点位;当它果真到达这个点位时,正是你投入第一笔头寸的时刻。
  建立第一笔头寸后,你要明确决定在万一判断错误的情况下,自己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金额。如果根据这里介绍的理论行事,也许会有一、二次你的头寸是亏损的。但是,如果你坚持一贯,只要市场到达你认定的关键点就不放弃再次入市,那么,一旦真正的市场运动开始,你就势必已经在场内了。简而言之,你不可能丧失机会。
  然而,谨慎选择时机是绝对必要的,操之过急则代价惨重。
  让我告诉你,有一次我一时心浮气躁,没有选好时机,结果和一百万美元的利润失之交臂。写到这里,我倍感困窘,几乎想把自己的脸转过去。
  多年以前,我曾经对棉花强烈地看涨。我已经形成了明确意见,认为棉花即将出现一轮很大的涨势。但是,就像常常发生的那样,此时市场本身尚未准备好。然而,我一得出结论,当即一头扑进棉花市场。
  我最初的头寸是20;000包,以市价买进。这笔指令把原本呆滞的市场刺激得上升了15点。后来,当我的指令中最后100包成交后,市场便开始下滑,24小时之内回到了开始买进时的价格。在这个价位上,市场沉睡了许多天。最后,我腻烦透了,全部卖出,包括佣金在内,损失了大约30;000美元。自然,我的最后100包是在向下回撤行情的最低价成交的。
  几天之后,该市场再度对我产生了吸引力。它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我就是不能改变原先认为该市场即将形成大行情的念头。于是,我再次买进了20;000包。历史重演。由于我的买进指令市场向上跳起来,完事后,又“砰”地一声跌回到起点。等待令我苦恼,因此我又卖出了自己的头寸,其中最后一笔再次在最低价成交。
  六周之内,这种代价高昂的操作方式我竟重复了五次,每个来回的损失都在25;000美元至30;000美元之间。我变得厌恶起自己来。我虚掷了接近200;000美元,一丁点满意的滋味也没尝到。于是,我向自己的经理人下令,让他在我第二天走进办公室之前去掉棉花行情收报机。我不想到时候禁不住诱惑,再多看棉花市场一眼。这件事实在令人郁闷,然而在投机领域,无论何时都需要一付清醒的头脑,这种情绪显然于事无补。
  那么,到底出了什么事呢?就在我去掉棉花行情报价机、对棉花市场完全失去兴趣的两天之后,市场开始上涨,并且上涨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涨幅达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