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

第54部分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54部分

小说: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以后,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的挑战面前,毛泽东率先提出了科学对待一切外国的东西,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性任务,并且取得了探索的初步而丰富的成果。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1956年9月,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提出党在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建设,坚持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了执政党建设问题,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加强党和群众联系。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1957年以后,党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一个是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发展趋向,这就是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了一些正确和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另一个是错误的发展趋向,这就是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这些错误的东西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一般出选择题或分析题)1.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1956年9月党的八大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981年6月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又作了新的概括,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党的中心工作(此知识点2002年理科单选题第10题考查过)    
    (1)八大政治报告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也就是说,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决议的另一处又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三)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这是毛泽东制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也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个核心。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毛泽东指出,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要实行这个方针。    
    毛泽东在讲话中分析了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他说,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的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然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这一基本方针,认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在讲话的最后,毛泽东再次强调: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我们一定要把党内外、国内外,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反复阐述的一个重要思想,一个基本方针,也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个重要思想,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此知识点在1998年理科论述题第28题、2001年理科单选题第9题考查过)    
    (一)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不存在矛盾,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明了的回答。后人常常把马、恩揭示的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视为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以前各种形态社会所具有的基本矛盾。列宁曾认为,对抗和矛盾完全不是一回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但列宁没来得及对社会主义的矛盾展开论述。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还承认,苏联存在着“结合内部的矛盾”(工人阶级同农民等其他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和“结构范围以外的矛盾”(工人阶级同富农之间的矛盾),但在1936年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之后,他否认社会主义矛盾还存在,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完全和谐统一的,政治上、道义上的一致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直到1952年斯大林才勉强承认,如果搞得不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也会发生冲突。但他没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看作基本矛盾。    
    毛泽东在考察苏联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一命题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毛泽东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矛盾运动的特点和解决矛盾的途径、方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一般出选择题或分析题)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其他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在矛盾的性质,矛盾运动的特点和解决矛盾的途径、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矛盾双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矛盾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也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这些不相适应而相矛盾的方面,不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范围内加以解决;解决的方式方法,就是通过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这正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之所在,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一般出选择题或分析题)1.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毛泽东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学说。其要点是: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样两类社会矛盾。这两类社会矛盾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来说,除了对抗性的一面,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毛泽东特别指出,在我们国家里,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是第一次。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民族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的矛盾本来是具有对抗性的;但是,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的正确的方针、政策,终于将这种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了民族资产阶级问题,通过和平赎买顺利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有根本的不同。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也就是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诸如,在经济上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毛泽东强调,在处理各方面人民内部矛盾的时候,必须树立“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思想。(此知识点在2004年多选题第22题考查过)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在论述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基础上,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指出在当时提出划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其目的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展,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在这里,毛泽东明确表达了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其出发点或归缩就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十分迫切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有着相当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总之,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它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存在状态、性质、解决途径等进行的深刻论述,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客观存在的基本矛盾;引导人们在实践中努力探寻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一)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1.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虽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有过论述,但都没有作过明确的划分。斯大林在1936年就宣布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并开始酝酿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因受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发展乐观思想的影响,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有过于乐观的估计。但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等对在中国经济落后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里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了比较实际的深刻思考。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时候,毛泽东就意识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只能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当年1月的知识分子会议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1957年,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社会主义的“建立”、“建成”作了进一步的划分。他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的过程,人民群众对于这个制度还需要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