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破译圣经 >

第18部分

破译圣经-第18部分

小说: 破译圣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着刀棒,从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都与他同来。那卖耶稣的,给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可以拿住他。’犹大随即到耶稣跟前,就与他亲嘴。耶稣对他说:‘朋友,你来要做的事,就做罢!’于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稣。”一切预言已经、正在、将要成为现实,这一场喜剧的结束正是为了显示善恶有报,基督耶稣这惟一的圣子回到了圣父的怀抱,而犹大“这人用他作恶的工价,买了一块田,以后身子扑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了。    1592 — 94 年威尼斯圣乔尔乔—马乔列教堂的壁画。画家一共有 8 幅关于“最后晚餐”的作品,这是最神秘伟大的一幅。通过忙碌的仆役,充满矛盾的气氛,空中飞翔的鬼魂一般不祥的小天使,画家营造出基督被逮捕之前的怪异气氛。犹大被画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需要仔细寻找才能发现。


第七章…基督教的演变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这是一幅反映第一个基督教殉道者之死的绘画。司提反是第一个为传播基督教而殉难的人。当他在罗马被乱石砸死的时候,很多围观的人观看了这一场面,他们表情冷漠,无动于衷。    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随着基督教在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犹太教教徒从基督教的迫害者转变为虔诚的信仰者,其代表性人物就是由犹太教教徒扫罗,转而为基督教信徒的使徒保罗!他改变宗教信仰与四处进行传教的经历,犹如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融喜剧性与悲剧性为一体的,具有鲜明个人特点的宗教传播与发展的正剧,生动地展示出了基督教的影响是如何由巴勒斯坦扩散到罗马帝国的。  这个正剧是由一场犹太教教徒对基督教教徒进行血淋淋的屠杀拉开序幕的:  那时,门徒增多,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大众都喜悦这话,就选出了司提反等人。各处会堂的几个人都起来,和司提反辩论,司提反是以智慧和圣灵说话,人抵挡不住,大声喊着叫,捂着耳朵,齐心拥上去,把他推到城外,用石头打他,作见证的人,把衣裳放在一个少年人名叫扫罗的脚前,扫罗也喜欢他被害。  随着基督耶稣的殉难,基督教反而正式形成了教会这一宗教发展所必须的组织机构,其中除了有负责传教的使徒外,还选举出了管理教会日常事务的执事。正是在使徒与执事的同心协力之下,基督教迅速发展,社会影响与日俱增,连犹太教中的祭司也开始改变信仰,促成了基督教教会与犹太教会堂展开直接的辩论,理屈词穷的犹太教教徒便以血腥的手段来迫害辩论的对手。在司提反成为基督教的又一个殉教者的同时,青年扫罗却以一个犹太教的狂信者的形象出场了,于是正剧的第一幕上演。   公元 4 世纪时的罗马硬币。右边这枚公元 4 世纪中期的罗马硬币首次采用了基督教的象征符号。令人们不解的是,此时的标志并不是后人认为基督最重要的象征物——十字架。人们不愿用十字架也许是因为当时处死罪犯的方式仍然是在十字架上钉死。直到君士坦丁大帝将死刑改为用火刑执行,到 5 世纪时新的基督象征物才开始流行。君士坦丁于 312 年的一次战役前“受上帝的启示”改信基督教,并于次年颁布法令承认基督教为国教。    “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扫罗却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扫罗仍然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扫罗的家境富裕,并且因为他的父亲是罗马帝国的公民,所以他一出生就拥有了罗马帝国的公民权。这不仅使当初的犹太教狂信者扫罗能够在耶路撒冷之外的大马色(也就是如今的大马士革)去追捕基督教教徒,更使后来的基督教使徒保罗能够在从巴勒斯坦到罗马帝国的广大区域中进行巡回传教。  随后,“扫罗行路,将到大马色,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他就扑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他说:‘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起来,进城去!你所当做的事必有人告诉你。’扫罗从地上起来睁开眼睛,竟不能看见什么。有人拉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色,三日不能看见,也不吃,也不喝。一个门徒把手按在扫罗身上说:‘兄弟扫罗!在你来的路上,向你显现的主,就是耶稣,打发我来,叫你能看见,又被圣灵充满。’扫罗的眼睛上,好像有鳞立刻掉下来,他就能看见,于是起来受了洗,吃过饭就健壮了,就在各会堂里宣传耶稣,说他是神的儿子!”  从此以后,扫罗在一连串的神迹的感召下就成了使徒保罗,正如基督耶稣所说的那样:“他是我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由此可见,使徒保罗所承担的传教使命是空前的巨大的,而他传教的对象将主要是从平民到君王的所有罗马人。  公元313年2月,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与东罗马皇帝李锡尼在意大利的米兰达成政治协议以后,颁发所谓“宽容敕令”,不仅释放被关押的基督教教徒,归还被没收的教会财产,而且宣布帝国臣民有信仰基督耶稣的自由。更为重要的是,在给予基督教组织教会权的同时,还给予主教以释放奴隶权,以及免除传教士的赋税徭役,教会可以拥有财产等等权利。从此开启了基督教的国教化进程。   此图为 12 世纪时的珐琅画。圣保罗传教的道路充满了风险,但也不乏信徒的帮助。图为保罗通过一个吊篮逃离封锁的大马士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