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85.活色生香 >

第144部分

085.活色生香-第144部分

小说: 085.活色生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国三级以下的电影可以无限制的进入中国市场。税率和审查门槛都和国产电影一样。这对当时委糜地中国电影业简直是个天大的噩耗。那时候张一谋、陈凯歌这帮人都已经被日本的文化间谍骂得进入闭关艺术空白期了,整个中国影坛除了主旋律电影就只有冯晓刚一个人还在拍电影。”
    易青笑道:“原来如此。原来‘中国的狼’这句话是这么来的。”
    孙老爷子微笑道:“电影学院的孩子看来没有不知道这个掌故的。”
    当年中国加入WTO,中国电影市场宣布全面对外开放,青中国电影周刊》在首页全版登出了一篇社评《狼来了》。把即将入侵的外国资本称为西方来的狼。
    同年,冯晓刚来到电影学院与学生座谈地时候,当时的学生,也就是后来的张元、管虎这些第六代地导演们在座谈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扯起一条红字条幅,上面写着“冯晓刚——中国的狼!”意思是关门防狼是不行的。要把中国自己的狼放出去跟敌人对咬。可见对冯晓刚冀望之深。
    孙老爷子接着道:“结果小冯这条狼最后还是没用上。”
    孙茹问道:“为什么啊?那后来是谁带领大家干掉了美国鬼子,不是爷爷你吧?”
    易青瞄了孙茹一眼,心想不管多有才华的女孩子都是这样。喜欢幻想有个救世英雄,孤胆侠行什么的。
    孙老爷子笑道:“我哪有这个本事。是中国的政府和老百姓,让在世界上无往不利的好莱坞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
    “什么意思?”孙茹问道:“大家联合起来不去看美国电影?不会啊,现在的年轻人还很迷恋好莱坞大片啊!”
    “是盗版吧?”易青试探的问道。
    孙老爷子笑道:“还是易青脑子转的快。美国那些电影公司的股东现在说起来,还气的快要疯了。以前中国人用录象带的年代,盗版这东西还非常少。后来都用光盘了,在技术上来说,制作盗版影碟就成了一个普通三口之家都可以操作的简单工作了,有家伙什就行。”
    易青忍不住幸灾乐祸的哈哈大笑起来,现在做电影的人整天骂盗版,原来美国佬也受过这种罪。
    孙茹白了他一眼,不屑的道:“切,狭隘!”
    孙老爷子笑道:“那个时候国内的盗版商根本对国产电影没有兴趣,即使冯晓刚地电影。那时候盗版了利润也不高。可是美国大片就不一样了,一本万利呀!所以盗版商们就象苍蝇逐血一样一拥而上。那时候只要进来一部好莱坞的电影,还在审查的时候,市面上就开始出现铺天盖地的盗版,等到电影上映地时候。电影院空空荡荡,就那么几个观众躺着看都可以。美国人第一年送进来十部大片,包括著名的那部《真实的谎言,几乎连运营费用都赚不回来。但是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对中国观众说,票房几千万又上亿什么的,结果年底国家统计核算的时候,发现全国电影院这一年的票房值也才一亿多,如果按照美国人对外宣传的那样,那就有十几二十亿乙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自弈成这样。美国人当然不干了。同样被侵权的美国软件业和那几个电影商纷纷通过世贸组织给中国方面施加压力,说中国的知识产权状况这么紊乱。不具备进入世贸的资格。国内地那些领导根本不理睬他们,进都已经进了,还能再让我们退出来吗?实在逼的急了地时候,就来个严打整风,狠狠打击一批,当众烧掉什么的,通过新闻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政府是一直在抓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的。至于成效不好。那就是中国国情了。”
    易青会意的一笑,孙老爷子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里面的风向他当然很清楚,话说到这样就足够了。欧美各国都有盗版问题,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懂得贪便宜,但是这些国家的盗版完全形不成气候。为什么?不是因为中国多穷而这些国家有多富裕,再富裕地人也不会嫌钱咬手,有便宜普通老百姓干嘛不买?
    而是因为解决盗版问题其实根本没想象的那么难,欧美的很多国家都有法律规定。收藏盗版产品达到若干限额就算违法。如果中国政府真想解决盗版问题,很简单,谁买盗版就抓谁——家里查出来有十张以上盗版的就开始罚款。一百张以上重罚,五百张以上劳役、拘留还可以酌情追究刑事责任。
    真要这么干了,谁还敢为了点小便宜去买盗版?
    但是以现在国内软件和电影产业的脆弱程度,要是没有了蝗虫一样的盗版,外国资本一下子就把中国市场鲸吞了。
    中国电影现在还在扭扭捏捏的不肯承认当初“纯艺术路线”遗留下的错误,2006年百花奖居然好意思在《功夫、〈神话、《十面埋伏、《霍元甲等众多大片竞争下把最佳影片奖和百花影帝“安排”给一部主旋律电影,还硬说是观众评出来的。这样地风气,怎么可能跟观众至上,票房第一的美国商业大片抢市场啊!
    所以说广电部、电影局的这种做法说到底还是两败俱伤,光脚地不怕穿鞋的,放任盗版,国产电影和外国电影一起死,看谁损失大。
    孙老爷子叹道:“美国人做梦也想不到,他们和日本人一样,没有输在中国同行手上,却莫名其妙的输在了铁板一块的中国国情上面。后来几年,美国大片进口的情况就渐渐少了,国内趁着压力减轻,又恢复了外片进埠审查制度,限定一年只进口七到十部外埠影片,而且包括香港电影在内。从那以后,中国的本国民族产业保护主义在全世界就出了名了,不论哪方面的外国公司要进中国,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所以后来也就有了长篇中国电影市场分析《乔治报告,乔治在这篇报告里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电影人的理论研究水平世界第一的论断,并鼓励好莱坞把中国作为廉价的美国电影人才后源地,而对进入中国市场要审慎再审慎。后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基于这个报告,美国每年派很多大学生来中国学电影,并且把中国的基础技术人才成批的挖走。”
    易青听到这里,心里忽然一动,他终于明白了孙老爷子刚才的感叹——
    ………世上的善恶美丑也就很难说了’——可不是吗?两次保卫了中国电影命脉的,居然是他们这些年轻学子最看不起的繁琐机制和形同盗窃的盗版影碟。如果历史不是如此,也许今天中国年轻人中哈日崇美的就不是少数而是主流了,那真是太可怕了。
    孙老爷子苦笑道:“我们都知道廉洁开放的机制,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是一个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你们年轻人也整天抱怨,为什么别人国家那么容易就解决了的问题,中国永远也解决不了……个中的难处,又有谁知道呢?”
    说到这里,孙老爷子突然道:“你们知道中国电影业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最大的罪人又是谁?”
    易青和孙茹一起看着老爷子,孙老爷子缓缓的伸出一个手指头,指了指自己!
    易青看着孙老爷子,忽然感到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英雄迟暮,壮士白头,一个为中国电影呕心沥血了一生的老艺术家,到头来竟发现自己和自己所代表的某种规则成了阻碍中国电影业前进的绊脚石,怎不令他唏嘘良多
    第三卷第二十八章打碎铁板
    孙老爷子叹道:“有的选择的话,谁又希望是用这种方式赢得苟延残喘的机会;身为中国电影人,谁不希望自己国家的电影,和自己民族的文化雄踞傲视于世界之林……这一天我是看不到了,但是只要你们努力,你们是可以看到的,而且也一定要看到!”
    易青笑道:“老师您别这么说啊,您还年轻着呢,我们都陪着您长命百岁。”
    孙老爷子摇头道:“不活那么长咯!太累了。别说我没有那么久的命,就是有,我也不想留在这世上碍你们的事……老了的,旧了的,阻碍历史进步的,就该主动退出历史舞台,给年轻人让路。”
    说着,老爷子把手里的烟头重重的掐进了烟灰缸里,拂了拂腿上的烟灰,道:“这块铁板一样的落后机制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模式,客观上好象是挡住了一时外国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侵蚀,但是绝对不是长久之计。当时对盗版的放任,已经造成了今天中国电影两厢狼狈的局面,美国人早早的退却了,可是商业利益受到了损失,却不影响美国价值通过盗版在中国下一代民众中传播;而盗版的发达,更大大损害了本民族知识产权的健康发展。再说这些层层审查地行政制度,使得中国电影死气沉沉。创作者们迫于审查压力只敢拍几种固定类型的电影,受众小、创作范围窄的问题已经几乎让中国电影发展不下去了。”
    ………任何一种制度、一种模式都有一个适用于某个时期的‘保质期’;一些东西在当时也许是有益地,是能推动历史发展的,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它就会反过来阻碍历史的进步。”孙老爷子道:“我们这些人现在就已经到了应该消失、应该退出这个舞台的时候了!中国电影不再需要一个行业首脑,不再需要一个精神象征了,中国电影应该迎来一个由少数精英分子引寻的,以基层观众需求为第一创作方向的,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轰轰烈烈的辉煌时代!”
    易青和孙茹看着孙老爷子激动的样子,不知怎么的,忽然觉得有点心酸。这孙老爷子怎么了,怎么会在今天说这些话。
    老人显然没注意到他们地心疼的眼神,继续动情地说道:“但是,这个机制、这个铁板里的人,是不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因为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而且这个圈子里带给他们的利益实在太巨大了,我想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拒绝这种巨大利益的诱惑……”
    ……自所以。我迫切的希望我退出之后的空白,是由一个有有魄力、有理想,又不为富贵荣华、权欲美女所动地年青人来继承——这个人就是你,易青!”
    易青没有露出一丝惊讶的表情,只是心里沉甸甸的。
    孙老爷子道:“这就是我没有选择孔儒而选择你的原因。论能力,论潜质,孔儒都不在你之下。他的才华足以成为一个很有前途、很会赚钱、很能拿奖的电影导演。但是,他自私、狭隘、占有欲太强。如果现在这块铁板还处在能保护中国电影,能推动中国电影进步的情况,那么我会毫不犹豫的放弃你而选择孔儒;但是我现在需要一个象你这样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美色权欲皆不能迷惑其心志,内心崇尚自由快乐的年轻人站出来,利用我留给你地财力、物力、人力隐身于这块铁板之中左右逢源,腾挪经营,最终打碎这块顽固的铁板,教日月换一番新天!”
    ……
    在回去的出租车上。易素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地夜色,有点晕忽忽的感觉。
    “打碎铁板……”易青傻呆呆的复述着这句话,觉得象做梦一样。
    他本来不过是一个为了逃避数学高考而报考艺术类院校的大男生而已。
    曾经。他一生最大的志愿就是可以不靠父母自己找一份优越的白领工作养家糊口,过上小资一点的生活。
    他的理想无非是希望口袋里有两个钱,除了能吃饱之外,周末能去高档餐厅来个法式牛排全套,或者海鲜火锅自助;吃完再到酒吧里喝个两杯,找个豪放娇娃一夜情什么的,将来存钱买个三居室,找个小家碧玉的纯情老婆;结婚以后攒点票子,买个房子,生个孩子……
    最多最多,奢望一下中年时能有点余钱让自己孤身环游世界,说不定半路上还遇上一个金发美女来个“廊桥遗梦”……
    这样的人生,易青从小已经勾画过无数次了。可是自从踏进电影学院,认识了孙老爷子之后,他的人生轨迹竟不可遏止和无可拒绝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仿佛冥冥中有一只无形的命运之手,一步步的把他推上了一个风急浪涌的宿命中去。
    居然有人冀望他来改日月换新天;还要他跟整个落后的中国电影业旧有机制PK。***,介个玩笑开滴忒大咧!
    易青在车上自嘲的笑了笑——孙老师啊,但愿你可不是所托非人,俺可没答应你什么。
    车窗外,北京2009年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
    “过年了过年了……,
    “新年好!新年好!”
    “喂!捧场捧场,谢谢谢谢,到时候早点到!”
    旧历腊月二十九这天,电影学院的其他科系年级地学生早已放假。而这天却是电影学院导演班和表演系大三的学生毕业话剧大戏巡演的最后一天。
    没有参加排戏的易素和孙茹专门给同学们做了一个月地后勤,当然也没少忙〈两个人的奥运上映的事。
    汇演结束的这天,易青和孙茹笑容满面,一身崭新的唐装站在电影学院小剧场的门口。挨个给从门里出来的观众发自己的首映礼电影门票。
    这些观众可不是普通的观众。
    电影学院的各年级各科系巡演,一般地规矩是排出来以后先在各校巡回演出,然后邀请社会各界不同的观众阶层来看。最后这天地这场,邀请的全是文化界的人士,有各个大学的教授级人马、作协影协画协的知识分子、电影学院本校的学生干部和老师,还有北京ITT业的一些精英人士……
    易青地电影,定在农历正月初八上映,正是过农历年后的第一个周末。真是黄金不换的好日子,吴司远先生不愧是制片发行界的大牛人。
    易青和孙茹从韩山青那里拿到北京本地各院线的首映礼电影票三百张,除了剧组部分负责人和比较重要的伙伴们拿去一百多张以外。还有给依依她们留下一部分以外;易青和孙茹全部在这天发出去。
    “谢谢谢谢,我们自己的电影。不好意思,请多指教……”
    “哎呀,吴老师,听说您升副教授了,哦?什么?不是您,那你升了什么?什么!生了个女儿?恭喜恭喜,请您看电影。到时早点到啊,多提意见,谢谢谢谢……”
    “哇,这不是刘老师吗?听说您也升那个什么……是升教授了还是生小孩啊……哎呀总之新年新气象一定有的升啦,您赏脸,到时候来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