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85.活色生香 >

第206部分

085.活色生香-第206部分

小说: 085.活色生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易青和孙茹火速的通过香港证监会使公司达成上市,向社会发行股票。在新公司借壳上市的第一天,原本占45%的孙茹立刻向市场放盘公司股票的10%;同一时间,得到了孙茹内线消息的易青向股市入货,购买自己公司的股票,由于新义安的倒台,原中国星的股票,也就是现在的华星股票重新开盘的价位只有不过几毛钱。
    易青倾家荡产的拿自己这两年拍戏赚的几千万,把放入市场的10%抢回了7%。这样,新公司华星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和控股权就顺利的从孙茹手上转到了易青的手上。今后华星的运营成本就和美国宇通没关系了;那十亿美金成了公司其中一个股东孙茹的个人资产,宇通的人最多能弄得孙茹个人宣告破产,却已威胁不到易青的华星集团。
    接着,易素趁胜追击。在上市后的两个星期内,华星股票突然疯惩。可想而知,华星重组改名的消息传出之后,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家搞垮了新义安的公司。
    在坊间传闻中,这家公司和天剑以及中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不然当初他们也不敢跟向家兄弟这样的枭雄叫板,可见这家公司的大好前途是官方定下了的,而原中华人影业一连五部赚钱的戏,更是香港电影业的异类——种种利好消息连续刺激了这支股票的惩势,原本中国星的股票就因为新义安的垮台而落在地板价上,现在一支被低估的股票突然得到这么大的惩势助力,立刻红线走疯了。
    在依依他们取得学士学位回到香港的头一天,华星股票以四块六毛八收盘,比当初上市时的八毛钱翻了两番还多。为了向社会集资,易青和孙茹趁机炒卖手中的股票,易青放盘10%的华星股票,孙茹放盘5%——作为上市公司来说,只要保持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保证经营权不旁落就行,易青保留手上的37%的股份,而市场上只有23%%的华星股票,还是稳稳坐着董事会第一把交椅。
    放出去的股票成倍的上惩,即使如此大量的出货也没有使华星的股票下跌。易景当初投下去几千万,差点变成穷光蛋,可一转眼,立刻成为身家几亿的香港新晋富豪,一时轰动香江。
    另外,原本宁倩华在中华人影业的地位有点尴尬,因为她毕竟是华新娱乐的高层人员和董事,又是依依的经纪人,所以易青一直也没有当她是公司正式的员工,只是以顾问名义聘用她。这次华星上市,宁倩华买入了3%的华星股票,正式成为华星股东之一,而易青也由此名正言顺的邀请这位资深经理人进入董事会,并且正式聘用她成为集团的行政总监并兼任经纪部门主管。
    随着公司上市之后的集团化,整个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办公规模扩大了三倍都不止。这种气势恢弘的扩张,相伴而来的必然是固定资产硬件的窘迫,原来那种租一层写字楼的办公条件是肯定不行了的。更何况,这么大家上市公司,没有自己的集团文化形象、没有自己的标志性物业,那还象什么话。
    易青和孙茹、宁倩华商量,走遍了中环,终于在西区看中一幢重盖新建的办公写字大楼,并以巨资重金投得这幢大厦,取名“华星大厦”,成为公司未来的驻地。





    第四卷 第三十一章 易家班最强阵容(下)

    这些事,一直在易青他们身边工作的同事们,本来就七零八碎的知道一点。经易青一正式宣布,他们还好,依依和几个刚刚毕业的同事,个个欣喜之余,目瞪口呆,想不到短短两个月不到,易青他们悄无声息,做下这么大的一摊事业。
    依依缓缓的提起笔,认真的在三年价值五千万港币的合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她似乎已经看到,一个属于易青,属于他们这一代电影人的辉煌伟大的时代,就要来到了!
    易青踌躇满志的看着今天在会议室里的这些人。孙茹、李想、单少玉三个寻演班的旧日同学,人人都是独挡一面,八斗之才,李杜领头的文学组十位编辑,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电影各个导演班底中最强大最扎实的剧本保障;依依、小云、吴明玉、陈云可、乔帆这几位当年籍籍无名的新人今天都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罗纲带领的摄影组,完全以北影系统出身的最有经验的老师傅们作为班底;何风、李佩佩的夫妻档,堪称华语影坛青年一代最杰出的录音音乐大师级组合;最重要的是,在电影学院的同学中,专业天赋最为突出的电影美术天才杨娴儿已经归队,原本公司最弱的一个环节,现在毫无疑问将成为未来易氏作品的强项!
    这不正是易青自己在学生时代所梦寐以求的最强黄金阵容吗?带领着这样一支队伍,带领着如此奢华阵容地剧组。易家班必将无往不利,笑傲世界影坛!
    ……
    2012年九月一日。
    这天是原中华人影业成立两周年的纪念日;也是新的华星娱乐集团的乔迁之喜——位于中环西区地豪华写字大楼华星大厦今天正式投入使用。
    早上,易青他们就带着公司的同事们风风火火、兴高采烈的正式入驻新楼。
    中午,华星集团高调举行新闻发布酒会。消息传出。香港各路媒体云集中环西区——不仅仅是娱记狗仔们,连同各大报纸的社会版、财经版的记者都纷纷赶来,惟恐独漏。一时之间,整个中环的交通都为之拥堵。
    因为今天不但是华星乔迁,更重要的是,在记者招待会上要宣布华星集团成立后的第一部投拍大戏的相关消息;而今天的易素,也早已成为香港各大平媒关注地焦点——24岁的青年富豪,两年之内,他所创办的华星集团市值超过六十亿港币;一手整垮了香港第一社团地神秘人物;中国第八代导演中最具票房号召力、最具艺术魅力的领军人物;曾经跟刘一菲、周依依等玉女明星以及华星集团前女总裁传出各种绯闻,私生活充满神秘感的风流才俊……
    无论哪一方面。这位新晋的华星主席都极具新闻价值,一时之间,想象力发达的香港各大媒体地狗仔队们如苍蝇逐血般蜂拥而来,外间世面上。关于易青的身世、发家史、隐私情史及私人癖好等等话题,已经至少有七八个版本。
    利用媒体对易青和周依依等话题人物的关注,宁倩华精心策划了这个酒会,高调向社会宣传华星地新戏。一方面,是为将来新戏的开拍宣传造势;另一方面。大量的利好消息的报寻和一片繁荣向好的景象再次刺激了华星股价的上惩。
    中午一点。
    华星大厦的大厅里灯火辉煌,衣香鬓影,各路媒体云集。
    酒会正式开始。华星主席易青导演代表集团讲话。简单的交代了一些场面话之后,易青就开始切入主题。
    ………今年下半年,华星集团将推出成立后的第一部大戏。这一次,我们要拍地是——《花木兰!”易青语速平缓的说出这句话,底下却是一片哗然。
    《花木兰早就有好莱坞拍过卡通版的大片了,而且当时全球票房可观。今时今日再拍这个题材,未免有些过时老土之嫌。今天的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会对这个题材感兴趣吗?
    好不容易挨到了易素讲话完毕。到了记者提问的时间。马上有记者站起来问出了所有人都想问的这个问题——
    “易导。请说一下华星集团为什么要投拍花木兰。准备投入多少资金,有什么特殊意义吗?美国曾经拍过这个题材,虽然时隔多年,但是你们会不会担心重复这个故事会使观众有审美上的排斥?”
    这个问题一问,底下的人纷纷点头。
    这些问题易青在开记者会之前早就已经预料到了。
    他喝了口饮料,正色严肃的对着正面拍着自己的几个机器:“在这个世界上,普遍存在着一种文化霸权主义。美国人对于世界各国的文化,可以拿过来就拍,肆意篡改。他们用一种美国式的感情倾向和价值观念,以他们的喜恶好憎为标准,把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遗产削改成他们需要和他们希望的那种样子,然后向全世界传播。无论是印度的、中东各阿拉伯民族的,还是中国和亚洲各国的历史遗产、文化形象,他们都可以轻松的用他们的电影、用他们的高科技镀上一层美国价值的外衣,让全世界的人们在轻松欣赏电影的同时不知不觉的用美国人的思维和价值观念去看待世界。”
    ………为什么美国人能这样做?因为他们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影技术,能拍世界上最好的商业电影!电影这个东西,有着先天的优势,因为它是用视听语言说话的。图象和声音是最容易被人脑接受,最容易对人的大脑产生形象记忆刺激的形式。因此电影在文化传播和影响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客观优势是其他一切文化艺术形式都不能具备的——说白了,就是一种不知不觉给人洗脑的能力。一部电影,能让其他国家的观众心甘情愿的坐在那里,乖乖的接收你所要灌输给他们的一切喜火爱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谁能最大限度的控制全球的电影市场,谁就能掌握全球的电影市场世界上最强势的文化话语权!”
    ……自美国版的花木兰,它把我们的女英雄改成一个为了所谓的家族荣誉而放弃婚姻的朋克女青年,在战争中大逞个人英雄主义。这根本就是对花木兰这个人物的歪曲。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核心的灵魂就在于‘替父从军’上。她顶替年迈的父亲出去打仗,立功归来以后既不要荣誉,也不要金钱权势,只想做一个快乐美丽的女孩。她是孝道、勇敢、聪慧、淡泊的象征,尤其是她立功之后放弃荣华富贵,回乡侍奉父母的举动,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那种淡泊从容、含蓄优雅的文化特质。可是美国人却把这样一个中国女孩,塑造成一个张杨而虚荣、向往外界刺激生活的蠢蠢欲动的肤浅女孩,准确的说,根本就是个美国女牛仔!”
    ……自此次,我们新成立的华星集团,预计投资五亿港币,投拍这部大型古装历史商业巨片,就是为了以我们中国人的视角、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重新向世界塑造花木兰,向全世界展示真正的中国文化形象。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明白,花木兰、以及象花木兰一样的中国女孩,根本就不是美国人所包装的那个样子!《花木兰这部大戏,将是华星集团做为一个中国电影公司,向世界发出的第一个声音,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也要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话语权!”
    语出惊人,记者们一片哗然,续而大为激动,都觉得真是没有白来,易素和他的创作班底,总是能带来爆炸性的新闻点。华星集团的第一部戏,居然是刻意挑战好莱坞的卡通经典,而且一砸就是五亿!这简直是整个华语影坛历史上最庞大的投资了!听这话音,还有为民族文化、为花木兰正名的意思。记者们最喜欢这种火药味浓郁、矛盾鲜明的事件。
    上一个世纪,西方列强们用坚船利炮来行使他们的霸权,实践他们的野心,而今天,他们使用的武器则是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是他们的电影、动漫卡通、网游……以及其他文化产品。
    中国人历来对有形的侵略十分警惕,对于无形的渗透,却似乎并不放在心上。于是,在向西方学习的一百年中,我们中国人在学到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的同时,也不知不觉的在思想和文化领域,在基础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悄然向西方递了降书顺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在经济上的腾飞,开始有许多中国人发现并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越长大越象美国人,西方人?西方的东西都是那么好吗?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是差的、不好的吗?都应该被遗忘吗?
    一股倔强的反抗的怒火在易青的胸膛里,也在全中国有志正直的青年人胸膛里熊熊燃烧着!五千年中华文明,龙魂不死!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我们要向全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何等优秀的民族——我们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历史!





    第四卷 第三十二章 纽约来客(上)

    世界上有两种电影,一种是好莱坞电影所代表的世界电影,是电影霸权主义,它覆盖全球。它除了资本和科技强大之外,还攫取全球所有国家的题材。以前是改编欧洲,俄罗斯、法国、英国……《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有美国版。你骂它面目全非也好,你说它偏离原作精神也好,它都照改不误。后来好莱坞又把手伸向亚洲,伸向中国。像《花木兰》,题材一到迪斯尼就变成纯美国化的了。
    还有一种电影,相对世界电影的,被称为民族电影。它以各国尤其是各发展中国家本民族的文化特质为归依,一般仅立足于本国市场,传播本民族自身的优秀文化。可是这类电影往往出自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或者是出自一些弱势民族,他们的电影即使是在本国也无法和美仑美焕的好莱坞电影媲美,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同美国竞争了。一种连自己国家的观众都不乐意接受的电影,怎么可能有话语权,怎么可能发出属于自己民族的声音?
    观众毕竟是拿自己的血汗钱买票进电影院的,电影的品质不好,要老百姓为了爱国、爱民族文化而去看电影,恐怕是行不通的。毕竟并不是每个民族都有韩国、伊朗民众那样的精神,可以为了自己国家的电影工业万众一心。
    夺回中国人自己在世界地文化话语权、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电影工业,首先是要积蓄自己的力量。要让中国电影首先成为本国观众认可和接受的高品质文化产品。然后才能谈得上冲击世界电影霸权。
    这一点,是孙老爷子当年一直反复教导易青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孙老爷子对易青地“人本主义”观念一直非常欣赏,进而使他老人家当年萌生了收这个孩子为关门弟子的想法。
    易青在香港苦心经营了两年多。就是为了完成资本积累后,掌握这样一个机会。《花木兰》如果成功,对整个中国乃至全亚洲的电影业,都是一个巨大的垂范作用,对好莱坞的全球市场,也是一个冲击。所以他一下子就砸上公司现有能调动的全部资金,五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