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85.活色生香 >

第257部分

085.活色生香-第257部分

小说: 085.活色生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电影音乐家和一个古典音乐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后者相信音乐是在特殊的艺术规律支配下严肃而规范的一种创作;而前者则象何风一样,认为世界上所有能被人的耳朵听到的声音都可以成为音乐——甚至还不止,应该说所有能被人的心灵和思想感觉到的声音,哪怕不是用耳朵而是毛孔来听的那些,都可以成为电影音乐的一部分。
    以前的电影家们只会用中国音乐来配中国电影,用西洋音乐来配欧美电影;然后渐渐发展到了东西方风格的音乐在各种电影中交替混用,比如《卧虎藏龙》,这就使艺术无国界这个理念在电影音乐这个领域实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融合;现在,最前卫的现代电影音乐家,比如何风这样的人,他们开始尝试拮取自然界一切可听可感知的声响来做电影音乐,渐渐达到了东方哲学里所推崇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人类对艺术的理解感知扩大到了一个无所不至的范围。
    从某种意义来说,后来的人们评价《花木兰》这部电影的音乐时,都不得不承认天才的录音师何风先生,在这部作品里从最根本的创作理念这个角度,把整个电影音乐艺术拓宽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
    ……
    易青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好操心的了,他笑着冲何风打了个手势,转身谁备出去。
    突然隔音室门口开了一条小缝,孙茹的俏脸出现在门后面,她盯着易青做了几个口型。易青知道那是孙茹让他出去。
    在何风工作的地方,对各种声音是最为敏感的,即使是孙茹也不敢在开门的时候发出声音,更别说张嘴讲话了。要是在何风工作的时候有任何声音影响到他,他非跟你大吵一场不可,即使是易青和孙茹也没有面子给。
    易青连忙闪身出了隔音室,孙茹把他拉到一边,笑道:“北美院线的事情谈下来了。下午跟李氏的人出去签约。有好几条院线的负责人,下午要赶好几场呢,你快淮备一下。”
    易青笑道:“多赶几场好,就怕没得赶。一条院线少说也是几百万美元呢!”
    说道这里,易青笑得眼晴眯着了一条线,象个神经病似的在走廊上举手大喊道:“美利坚,我来了!”





    第五卷 第十章 名扬美利坚(中)

    美国的MPaa,它的全称为“TheMotionPictureAssociationofAmerica”即“美国电影协会”。这个组织成立于1922年,最初是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交易组织而出现的。如今它涉足的领域不仅有在影院上映的电影,还有电视、家庭摄影(homevideo)以及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其他传送系统领域。
    MPaa在洛杉玑和华盛顿为它的成员服务。它的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由也是MPaa的会员的美国最大的七家电影和电视传媒巨头的主席和总裁共同担任。
    这七大影业巨头跟所谓的好莱坞大同盟是两回事,它仅包括象迪斯尼、华纳、派拉蒙、21世纪福克斯这样的传统意义上的美国本土影业托拉斯;像李氏国际这样的亚裔色彩浓厚的后起之秀就很难位列其中。
    1922年,为了纯洁电影画面,保证票房收入,MPaa就开始筹建审查委员会。
    这一机构当时由共和党人威尔·;海斯领导。1922年,在巨头们的邀请下,他出面主持一个新协会——美国电影制造商和经销商协会,并出任正在筹建中的审查委员会的主席。
    此后,整个美国各州都依据本州的相关法律确定了相应的审查制度并成立了审查委员会。同时,从上世纪中叶开始,美国电影就要接受许多民间组织、宗教组织的审查。比如著名的罗马天主教“道德联盟”等等。
    当年著名的美国电影《达文西密码》就因为涉及宗教观念问题被美国地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团体大力反对在美国许多地方和院线部分遭禁。
    虽然美利坚联邦各州的相关法律在细则上都有些微地不同,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统一的按照美国电影的分级惯例分为五个级别:G级、PG级、PG…13级、R级。
    就在易青、杨娴儿、何风带领着各自的组员为《花木兰》的后期制作殚精竭智的工作地这些日子里,孙茹和李恩华也没闲着——他们在为《花木兰》通过美国电影审查委员会的审查这件事情而奔走。
    对于孙茹和李恩华来说,最大的难题是在于如何把《花木兰》归于PG级而不让它被归于PG…13级。
    不要小看这么小小的一点区别。当它反映在票房差距上时,里外里所造成的经济差异可能是巨大的。
    在美国,最容易被院线方面接受的没有审查问题的电影,当然是G级。也就是所谓的大众级——指得是所有年龄均可观看,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地电影。
    这个级别的影片在每年地美国电影总产量中所占比例很少,但是也最容易被院线方所接受,因为它安全无害。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比如有名地《绿野仙踪》、《音乐之声》、《狮子王》、《小猪贝比》、《玩具总动员》等等。
    象这种G级的电影,是获准在所有的院线所有的影院放映的。而除此外的PG、PG…13、R、NC…17等各个级别的电影,在影院放映时会受到法律的各种限制,许多院线和公司在签下这些级别的电影放映的同时,总是要特别考虑一下。如果对象是华星这样的“外来户口”的话,签约的可能性就更加降低了。
    幸亏电子大王史蒂文森·;李在美国混了半辈子,也可说是手眼通天了。经过一番马拉松式的谈判和研究,有不少血腥战争镜头的《花木兰》被定为PG级的电影。
    PG级也就是所有的辅导级,这类影片属于“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儿童产生不适感。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
    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所以也叫普通级。在好莱坞,例如《星球大战》、《小鬼当家》、《蝙蝠侠》、《回到未来》、《辛巴达:七海传奇》等影片都属于这一级。
    对于华星和《花木兰》剧组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大多数美国现代电影都会被分到这一级,各大院线对这个级别的放映许可还是很宽容的,为易青后期的院线放映分成合约的谈判减少了不少压力。
    如果是PG…13级(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有吸毒镜头和脏话)的话,这部电影将成为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观看的特别辅导级。也就是说13岁以下儿童要有父母陪同观看,而院线方必须提示其中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这样势必会大大影响票房。
    此中差别真是非常巨大,要不是有李恩华这种美国通在替易青他们奔走,《花木兰》这次估计要吃大亏了。
    由于有李氏国际挂名参与制片与投资,而且又是PG级的大路片,所以和各大院线的签约非常顺利。富有东方色彩的电影在美国其实是非常好卖的,当年张一谋的《英雄》才签了三条院线,在美国十几个城市放映了四周而已,就进了那年的北美票房前十,和那些占了十条八条院线的美国电影并驾齐驱。
    所以这次《花木兰》能顺利在美国通过审查,各院线的放映商和电影院也非常愿意和这样一部利润可期的东方电影签约,毕竟没有谁会跟美金过不去。
    这几天谈判下来易青才渐渐体会到,美国不愧是世界第一商业电影大国。许多当年在学院学到、听到的抽象数据,此时都得到了一种深刻的体认。
    就拿院线规模来说吧,以香港和中国大陆为例,当年香港电影全盛时期所有影院的银幕的数量加起来不过一百五六十块;十年前,也就是2004年的时候,中国大陆36条院线的所有银幕加在一起也不过就是比香港多了不到十几倍,大概2668块,到近几年每年都有逐渐加多的趋势,也超不过三千块。
    而美国的基础观众量虽然只有中国的10%,但这是一个把电影当作第一文化消费和大众娱乐形式的国家,所以全美银幕的数量在04年的时候就达到了36594块,是中国大陆的十几倍。
    李恩华和几位长期在美国电影业工作的经纪人一起,照着美国地图精心挑选了十九条美国院线,这些院线所属的电影院网络覆盖全美几乎所有城市;然后,再由李恩华和他的团队领着易青、孙茹以及华星的人逐一去谈判。
    这可真是好一场马拉松大战。易青和孙茹从创业至今所有经历的合约谈判加起来,恐怕也及不上这一次多。不过易青心里很清楚,这第一次无论多艰难都要扎扎实实的拿下来,因为它至关重要。如果《花木兰》这次在美国一炮打响,将来华星的电影要赚美国人的钱就不会象这次这样费事了。
    这场商业大舌战一直持续到了2014年元旦,易青和孙茹在美国过了一个典型的美式圣诞和新年。终于,最后他们拿下十九家院线中的十一家。
    同时,易青也不得不佩服美国商人们在热情直接的外表下的那份精明。一听说是中国电影,这帮***鬼子就开始使劲压价,他们都知道这对于一部中国电影在经济和经济以外的各方面具有多么大的意义。
    所以当年曾经嘲笑过张一谋是商业白痴的易青不得不签下一份份和当年张一谋签的同样苛刻甚至更加苛刻的合约,让这些美国电影商人从未来《花木兰》的票房中抽走四成甚至四成以上的分红。当易青带着彬彬有礼的微笑签下这些合约时,对面那些美国鬼子的祖宗十八代各位女性自然是倒了霉。
    至于没谈成的那八条院线所属的几家公司,简直就是把中国人当肥羊羔子来宰。那些条件离谱到令人发指,易青在忍痛放弃之余真恨不得把他们的肥头大耳塞回他们各自的屁眼里去。
    ……
    忙完了签约的事,还没等易青睡个囫囵觉,李恩华的高级行政助理又把一份由李氏和华星的策划人员共同拟订的《花木兰》美国及亚洲宣传计划草案放在了他的面前。
    这几个月在美国的工作,令易青不得不对自己的美国同行们心生戒惧。跟李氏这样的大型美国公司的工作流程及其强度比起来,自己的华星集团简直就象是小孩过家家。人家好莱坞这些公司做事情那都是一环扣着一环,有一整套熟极而流的规范的。所有的人力、所有的资金、所有的资源配置都是最合理最到位的,象身材匀称的少女穿上一身剪裁得体的晚装一样流畅迅捷,无懈可击。
    看来忙完《花木兰》的事回到香港之后,华星内部改革的事一定要抓紧了!易青感慨地想到。





    第五卷 第十三章 调教美国大亨 (上)

    “中国飓风?”强森惊讶的道:“是怎么刮起来的?易,是你打了个喷嚏吗?
    “是的,当然。”孙茹立刻一本正经的接口道:“如果你认为《花木兰》只是一个喷嚏的话。”
    强森立刻大笑道:“当然不!我怎么敢跟美金过不去!那可是一周一亿一千四百万哪!我的上帝!”
    “什么?”这个数字连孙茹自己都吓了一大跳,她当然知道《花木兰》第二周口碑和宣传效果都出来了之后,票房会大涨,但是涨到这种地步实在是太今人意外了。
    只有易青象个没事人一样,大大咧咧的走到李恩华旁边挑个位置坐了下来,口袋里摸出刚才在唐人街买的松子糖咬得嘎嘣脆响,好象他早就知道这个数字了一样。
    “一亿一千四百万?美元?一周?”孙茹非常夸张的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用英语重复着这个数字,然后瞪着强森道:“你确定不是港币或者日元什么的?”
    强森的女助手非常认真的道:“当然。加上前一周的三千八百万美元,《花木兰》的两周票房总额已经达到一亿五千三百万左右。我们计算了所有放映合约的分成之后,扣除发行过程的耗损和必须分配给院线的分成,我们目前的直接票房利润已经超过九千万,基本完成了易青先生最初的最低票房构想……”
    “哈哈,嘿嘿,嚯嚯……”强森一连发了三组语气叹词,挥舞着大手道:“先生们女士们。我们现在总结战果是不是太早了点。要知道。还有两周呢!一周一亿一千万,再有两周……天哪!花木兰万岁,我喜欢中国女兵,是的,我是说我爱她,你们知道地。我爱死她了……”
    易青懒洋洋地打断了强森这种南美式的激情胡言乱语,对大家说道:“得了吧,伙计们。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第三周的票房下跌的跌幅应该超过40%。而第四周和第二周相比,跌幅超过60%,要知道新鲜感这种东西,尤其是来自外国,我是说来自异体文明的新鲜感,是很难持久地。要让他们再对中国感兴趣,那得是下一部电影了。”
    “所以,我预计,”易青总结道:“《花木兰》的首轮票房大概达不到三亿;而后加上第二轮和派拉蒙、华纳续签之后的票房。大概可以达到三亿五六千万的成绩,具体如何,那还要看上帝地安排。”
    说这些话的时候。易青的嘴角挂着强大的自信和一丝戏谑的微笑,那种感觉,仿佛他才是那个主宰一切的“上帝”一样。
    这时,李恩华的秘书温莎把一壶绿茶端了进来,按照英美贵族喝茶的习惯,给每个人倒了一杯,还配上了牛油小饼干。
    易青端起杯子,笑着示意大家道:“来吧,让我们为《花木兰》干一杯!各位,请别忘记了。这,来自中国……”
    李恩华欣赏的看着这个朝气蓬勃地师弟,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他喜欢易青说的这句英语故意在“这”的指代上用了歧义病句,让人搞不清他地“来自中国”到底是指电影,还是指绿茶……
    La中国城广粤料理厅。
    在吃午餐的时候,李恩华拾易青要了一笼他最爱吃的虾饺,然后随口问道:“你怎么在唐人街买那么多东西?”
    孙茹笑着在旁边接口道:“马上回香港了,买点中国的东西,送一送在美国认识的朋友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