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85.活色生香 >

第298部分

085.活色生香-第298部分

小说: 085.活色生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八点三十分。电影正式开始了……
    《地狱方舟》全美首映当晚就创下票房过千万美元的上佳成绩;首映第一周。票房一亿两千万,超过《花木兰》单周最高票房。
    然而。面对这样的成绩,易青却非常理智的预测到。《地狱方舟》的票房一定不如《花木兰》;未来的四周,应该是出于一个大滑坡的趋势,一周比一周票房下跌。
    因为象《花木兰》那样放映第三周,有女议员“弹劾州长门”时间发生推动全社会关心与电影剧情有关的女权话题的情况,大概几百年都难遇到一次,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可遇不可求,可一不可再的。
    象《低于方舟》这样对特技特效、明星效应、宣传攻势的依赖远远高于电影艺术含量本身的电影,一般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几乎所有的美国大片,在北美的票房都呈现这种趋势。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根据易青一贯同时兼重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创作习惯,《地狱方舟》依然表现了非常东方化的价值和人文内涵——“东方式的神秘感”这个词组从这个时期开始,成为西方主流权威媒体对易青所有作品的评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并且贯穿了中国易的一生。强烈的民族特色,使得西方的影迷始终对易青的作品充满了期待,因为他们永远不明白易青的下一部作品会给他们呈现什么,那是他们思维逻辑圈之外的存在。
    轻易不肯表扬外国电影的《纽约时报》对《地狱方舟》的大幅评论中说道,该片表现了“东方式内敛的伦理与激情”以及“中国日益溶入国际社会的文化价值”。
    “这些西方人把生命至上、舍己救人说成是他们西方人的文化价值,”易青冷笑的扔下手中的报纸,不屑的说道:“我们中国人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的时候,他们还是半人半猴呢!”
    依依呵呵一笑,顺手递给他一杯咖啡。易青就她手上看了一眼,立即像个任性的孩子一样嚷道:“不喝!给我杯茶。福建绿茶!”
    依依笑道:“摆脱了,皇上。您就将就一下吧,这里是飞机上啊,哪来的福建绿茶,我帮你问问有没有英格兰红茶吧!”
    易青笑着伸了个懒腰,顺手帮依依拉过毯子来盖在膝盖上。
    他确实没有时间去计较美国人浅薄的自以为是,他的心早飞到香港红馆,飞到两天后的金像奖颁奖礼去了。
    不出易青所料。《地狱方舟》第二周的票房就已经掉到了七千多万了,易青知道自己再在美国带下去意义不大,而且香港方面的消息说,大师兄韩山平和华裔兄弟的黄忠磊总监、博南的于董以及冯小刚都已经到达了香港,入住酒店。
    易青已经让孙茹利用以前电影学院的关系去请张一谋,张这个人极重香火之情,只要郑国恩老师替孙茹出面邀请,不怕他不来。
    飞机抵达香港。
    宁倩华派来的司机将易青和依依、小意、孔儒、乔帆接回华星大厦。
    《星际黑帮》和《地狱方舟》成为华星本商业年度盈利方面最大的功臣;《爸爸再爱我一次》为华星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一个金棕榈大奖、一个嘎纳最佳导演奖杯,还有长久不衰的国内社会影响。
    华星创业以来,已经连续四个商业年度快速增长,本年度更是一个巨大的丰收;虽然没有去年《花木兰》那样的票房奇迹,但是显然根基更为扎实,作风更加稳健,而且国际社会的认同度更高了——有金棕榈大奖为证。
    然而,易青和孙茹、宁倩华等主脑人物,已经来不及开庆功会了。
    宁倩华从几个月前开始,就以香港电影金像奖新基金董事、观察员的身份,和其他九家香港影业的观察员一起,监督协助新组建的金像奖董事局工作。从确定评委名单到选片、审查、封闭投票……一连几个月下来,该忙的终于忙完了。
    现在轮到易青和孙茹粉墨登场。
    “什么?自己搞个奥斯卡?”华裔公司的黄忠磊啼笑皆非的听完了易青的讲述,转头对韩山平说了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想不到韩老师和易导居然是同门,师兄弟间年龄相差这么多的还是蛮少见的。”
    易青微微一笑。都说黄忠磊这人口直,容易得罪人,看来真是没传错。
    别看在座这四位都是见过大世面的老前辈,易青一席话还是把他们吓到了。黄忠磊第一个就觉得不可能、不现实,甚至觉得有些幼稚。
    “我赞成。”沉吟许久的冯小刚突然嘣出了一句话,他坐直了身体用一种很直接却很朴实的语气道:“我倾家荡产支持你。”
    “不是支持我,”易青正色肃然道:“是支持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国际颁奖礼——中国电影金龙奖!”





    第六卷 雄鸡一唱天下白 第二章 青出于蓝(上)

    当今世界上的重大影视活动,有两种主要形势——颁奖礼和电影节。
    象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之类的活动,就是颁奖礼。
    象嘎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以及中国上海电影节、长春电影节之类的活动,就是电影节。
    电影还分两种,一种有竞赛单元的电影节,比如嘎纳电影节;还有一种纯交流的电影节,或者是单为某一电影部门设立的电影活动——比如美国的圣丹斯电影节,就是专为制片人设立的。
    电影节活动范围和内容通常都要比颁奖礼丰富。除了竞赛评奖的单元外,一般会有一到两周的展映单元时间,用来给到会各国电影人进行观摩交流。象中国这样对进口影片的数量和内容有严格的配额控制和审查程序的国家的电影人,参加这种活动就非常重要,因为能够看到许多平时不可能看到的作品。
    在国际性上,国际九大A级电影节也比颁奖礼要突出的多。比如嘎纳、柏林、威尼斯这样的电影节,电影节主办地的本国电影和外国电影都使用统一竞赛评判标准,完全不受种族、肤色、国籍的限制。
    而颁奖礼就完全不同。首先是活动内容方面,颁奖礼只是纯粹的评奖颁奖;在国际和艺术性上,颁奖礼通常都只针对本国的电影业进行表彰和嘉奖。
    比方说香港电影金像奖只是针对香港电影业加入地合拍片,用以鼓励和表彰香港本地的电影业人士一年努力和辛劳。
    同样。奥斯卡金像奖也只针对美国本国的电影,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用来“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对有成就给予奖励”的电影奖活动。外国电影能在奥斯卡得到的最高荣誉仅仅是“最佳外语片奖”和其他一些技术性的奖项,比如“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最佳录音”、“最佳指导”之类的奖;至于“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这四个最重要的大奖,任何外国人都是不可能染指地,除非加入美国籍——许多从外国进入好莱坞的明星、名导、都必须拥有
    “美国人”身份后才能难道这几个奖,比如拿过“最佳导演”的黎安导演。
    所以国内的一些憋足媒体说奥斯卡是世界最大的“电影节”或者电影活动,这完全是不懂装懂的说法。事实上,奥斯卡只是由于裹挟了巨大的商业参数。在全世界造成了惊人的响应而已,它地主旨只是炜推动美国本国的电影业而设的活动。
    从奥斯卡颁奖晚会上的发奖顺序可以看出,“最佳外语片”这个奖在整个奥斯卡活动中,是一个怎么无关紧要地地位——把这样一个奖作为留给除本国以外的所有其他国家电影的最高荣誉,奥斯卡有多少国际性可想而知。
    然而由于巨大的商业诱惑力,使得全世界各国电影人对奥斯卡趋之若鹜。争抢那及格本来就又小又少的留给外国电影的奥斯卡奖项,这个在客观上形成了美国电影和美国文件花价值为中心。全世界各民族屈从于美国价值之下为附庸的情况——这就是目前世界电影业地现状。
    二十一世纪以来,已经有不止一位的美国政治家公开指出,奥斯卡将日益成为美国利用电影业向全世界推销美国价值,拖动美国人的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说白了,就是用商业推销文化的一种软侵略。
    所以,易青想要做地中国电影武隆金像奖不仅仅是一个针对本国电影的奖项,否则它无论怎么发展,都很难在未来实现同奥斯卡抗衡的使命。
    但是,它同时又应该承担着振兴中国本国电影的责任,必须具有以中国文化价值的主体性。
    所以,易青要做的其实是一种融合了电影节和颁奖礼两种形势的,或者说介乎两者之间的电影活动。
    要做成这件事。就要建立广泛的、拥有强大实力的庞大市场的泛亚电影文化联盟。再将新创始的五龙金像奖作为泛亚联盟最高奖。
    。。。。。。
    在香港金像奖董事局为贵宾安排的酒店套间里的会议室。
    当韩三平、黄忠磊,于董和冯小刚听完易青的初步叙述后,冯小刚立刻表示了毫不保留的支持;而黄忠磊的态度显然戴上了几分实权人物和商人特有的轻视;博南的于董则不动声色。
    在召集这次中国电影业的五大实力人物聚会之前,易青对这五个人针对自己的这个提议,会产生什么样的态度和反应,做了深思熟虑的评估和预测。
    在这五个人中。冯小刚是会绝对支持的——这一点已经应验了。
    冯这个人在中国电影界是个出名的“愤青”。这主要是由于他是中国电影行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纯商业导演。当年他受到进口大片和好莱坞电影的压迫非常之深,有两次因为但其不敌,几乎被打得破产,要靠老婆演话剧度日。
    他对于国内电影院热衷于吧最高的档期留给好莱坞和香港电影这件事,愤懑了许多年,而且今天他和西方电影界的这种利益对立丝毫没有缓解,这也是他在中国老一代实力派导演中,获得“冲奥”次数最多的原因之一。
    再加上他是当年频繁出入孙老爷子家客厅的人物,属于孙家这个大世家人脉体系的重要一分子。
    凭这两层关系,冯小刚一听说易青和孙茹肯出钱出力花心血,拉起人马和奥斯卡和西方电影界唱对台戏。他非要站在易青这边不可。
    除了冯小刚之外,另外一位导演张艺谋,十有七八成也会同意这个提议。张一谋这个人在业内出了名的,在性格上非常地“农民”。在这里“农民”决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朴实和执拗和迂腐。认起死理来有时候简直有点蛮不讲理。
    张这个人极重门户师承,吧香火之情、院校出身看的很重,不是电影学院和中戏出身的人,一般很难入他的眼。
    易青心里很清楚,光是“电影学院”这四个字,在张一谋心里就已经拿到了一半的感情分;更重要的是,张艺谋冲奥冲了二是几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对于奥斯卡和西方电影界的苛刻于歧视,不可能完全没有怨恨。
    对张一谋,只要适当的徐以利益。在动之以为情,激得他那牛脾气一发。到时候就是想劝他退出也难。
    除了张一谋和冯小刚这两位导演,韩三平就不用说了,这一位最是牢靠稳定。
    身为大师兄的韩三平,从政四十年。在中国电影界殊无太大建树。他和李恩华一个官权一个管钱,是受了孙老爷子厚恩和重托地人;而他今天的政治地位,很大程度上还靠孙家的门生故史们拖着;这些铁板内的门阀派系,互相握着对方的隐私命门和根本商业利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绑在一辆战车的人。
    何况韩三平心里清楚地很,自己要想在权利路上跟进一步,有生之年为中国电影作出巨大建树、赚得个人的政绩和政治资本。那就非协助易青这些人不可。
    在彼此地利益上,他和易青、孙茹具有高度的一致。所以要他支持这个计划也毫无问题。
    现在易青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就是中国最大的两家民营电影集团地这两位老总。
    易青只说了这个开头,得到了冯小刚的表态后刚要对黄忠磊和于董展开游说,就听见门外门铃急促的响了起来。
    开会的会议室是在韩三平的酒店套间里。星级酒店的商务豪华套间一般都会配有会议室。
    韩三平听见门铃,连忙起身开门。于董和黄忠磊见韩三平居然实现锁了门,可见他知道易青今天要说什么事,还知道这事没成不能轻易对外泄漏。这样看来,韩三平是坚决支持易青的。
    两位资深经理人交换了一个颜色,那意思说外界传闻易青是红顶电影商人,有中央背景力挺,恐怕十九是真的——在香港有天剑部队,在大陆有中国影视团董事长、北影厂党委书记一把手韩三平,一路有人保驾护航,看来来头不小。
    易青看似懒洋洋地歪在打转椅上,其实座上输赢人的一举一动一个细微的神情变化都在他的注视之中——这事每个合格导演都会有的职业能力。
    于董和黄忠磊地这个眼神恰恰落在易青眼里,他自然不会揭破,乐在心里。
    韩三平去不多时,外面响起了银铃般的笑声,一个易青在熟悉不过的声音娇笑道:“哎呦哎呦,我们来迟了。我冯叔叔在哪儿呢?”
    易青一听,差点没笑喷出来——虽然冯小刚也算看着孙茹长大的,但是公众场合叫得这么亲热的,恐怕也极是少见。这妮子为了帮助老公,连叔叔都交上了,可真肉麻的紧。
    说话中,韩三平和张一谋互相握着手,亲热的走了进来。张一谋看到了易青,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他之前根本没把易青这个后辈的激請当一回事,还要老恩师郑教授发话、孙茹亲自去请他才把他请来。
    谁知道易青就好像没有这回事,殷勤的站了起来让座,握着张一谋的手一口一个张老师——管先毕业的校友叫老师是电影学院的一种习惯,这下倒令张一谋越发不好意思起来。
    一屋子都是早已认识的熟人,大家纷纷客套寒暄。
    易青趁着这热闹劲儿,连忙又像张艺谋介绍了一遍自己的想法。
    果然不出所料,张一谋听完这话,谨慎的打量了一下于董的脸色,他并不知道事先谈到了什么程度,于董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