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85.活色生香 >

第33部分

085.活色生香-第33部分

小说: 085.活色生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茹道:“你下午是不是找点资料来恶补一下。杨娴儿再不济也是个美术系专业第一,就有点水分也差到哪里去,你可别给我们系丢人啊!”
  易青道:“非也非也,艺术这种东西,是要靠理解了悟,不是靠积累背诵的,看再多资料,心窍不开,又有什么用呢?”
  ……
  随着晚上的渐渐临近,易青的心里的期待值也在逐步飙升。这场沙龙派对已经不再是易青和杨娴儿两个人的比试这么简单,美术系和摄影系还有导演系都参加了进来。
  除了七个系的新生老生做观众之外,美术系把刚刚毕业的那届学生的毕业作品全挂了出来,等易青和杨娴儿比试结束后要请张叔萍品评一下。
  此外,美术系的王洪海教授还请来了几位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为这次沙龙增色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孙茹和导演系的学生们在组织的时候还顺手给这个沙龙拉了个赞助,北京的佳声摄影器材连锁店负责这次沙龙的全部酒水食物,以及场地布置的原料采购;当然晚上用的全部摄影器材、胶片胶卷也是他们提供的。
  电影学院的摄影、录音以及美术系的化妆专业,公认的是烧钱的专业,尤其是摄影系的学生,一个月用掉的胶片胶卷,再加上器材的耗损,每月都要上千块钱,花得狠的比如期末考试那几个月,差不多要五千多块。
  佳声这种摄影器材店,把广告做到电影学院里面来,确是聪明之举,只要摄影系和美术系的学生以后常买他们的东西,多少钱也能赚回来。
  **
  (ps:晚上十二点,更新一章冲榜。这两天真是拼老命写了,大家晚上来支持一下啊!晚上不在的请明天早上投票也行。今天晚上十二点后我们开加精大会,要精华的来。)





    第二卷电影学院的牛B生活 第三章 游龙戏凤(1)

  
  外界的人一般说起电影学院,总是比较关注美女如云的表演系和牛人倍出的导演系。
  但其实在电影学院内部,大家都知道论人数、论专业数目,美术系才是真正的第一大系。
  电影学院美术系创立于1959年,四十多年来,美术系不仅为中国电影界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电影美术设计师,他们是历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美术奖的主要得主,更有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美术大奖的杰出人物;而且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成为了著名的电影、电视剧导演,其导演的作品在国内、国际的电影节中频频获奖;同时在他们之中还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影视广告导演、视觉特效指导和画家,成绩斐然,令人瞩目。
  当年那一张张年轻而稚嫩的面孔背着画板排着队进入美术系,在他们中间,一串串脍炙人口的名字后来震惊了话语影坛:贺群、冯晓宁、霍健起、韩纲、霍霆霄、尹立……
  论专业之多,美术系也同样首屈一指,一共有四个学科九个专业,其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新媒体艺术专业和影视虚拟空间专业,这两个专业是为了适应现代网络生活日渐发达的现状设立的。通俗的说,前者就是教人怎么设计网站和网络电视,后者就是教人怎么做网络游戏和设计3D动画这一类。
  这两个专业的设置,在全国所有大学中是首创,只有前卫的电影学院,才会把其他高校视做洪水猛兽的网游当作值得尊重、应该开发的产业项目,并且看好它的远景。在全国高校到处在讲戒除“网瘾”的今天,电影学院敢去申请这种专业,还审批通过了,不得不说上“牛B”二字。
  此外,老牌的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影视特技专业、影视广告专业、现代绘画专业、人物造型设计专业、化妆专业、镜头画面设计专业——这些班级加起来,再加上个二级学院动画学院,电影学院人堆里砸块砖,砸中十个少说有四个是美术系的。
  能在这样的一个庞大的队伍中脱颖而出,点中今年的专业考试状元,杨娴儿就是再有水分,那也该有两把真刷子吧!
  再说,从孙茹的例子易青多少就能知道电影学院这种牛B自傲的作风,管你是谁,老子就不是不鸟。孙茹的爷爷那么牛,一个电话能把张叔萍招来,那有怎样,导演系状元还是给了自己。
  易青坐在多功能小剧场临时搭的会场边上,想到这些,不禁有些紧张,大话放出去了,要是丢了脸……
  正想着心事,孙茹引路,学院领导簇拥着张叔萍进来了。
  全场肃穆起来,长达三分钟不停歇的掌声,易青真怀疑这些老生们是不是专门训练过,怎么可能坚持拍手拍那么久。
  张叔萍显然对电影学院的学生这种致敬的方式非常受用,笑咪咪的跟几位领导和教授在那里谦让位置。
  没等张叔萍坐稳位置,美术系和摄影系的学生群中一片欢呼,门口走进来几个长头发的男生,看年纪全是研究生,打扮的前卫又古怪,恨不得把“艺术家”三个字刻在脑门儿上。
  “杨娴儿,加油!”
  人群里冷不丁爆住一声喊,随即讪笑一片。导演系一个易青班上的同学给了他一个大哄,笑道:“你丫超级女声的粉丝吧!”
  底下哄堂爆笑。导演系、文学系、表演系向来是一个鼻孔出气;美术系和摄影系都是背画板的,他们是一拨;剩下管理系和录音系纯属看热闹的。
  易青还看见角落里几张凳子只坐了几个人,大家很自觉的没有挨过去。黄小明、刘一菲和刚刚考上研究生的赵微坐在那里,还有几个叫不出名字的老一辈演员,个个都脸熟。
  后来易青就适应了,几乎所有电影学院的沙龙,总会有一两个正巧在校的名人不请自来,很自然的就坐在学生们中间。
  电影学院的学生从来不拿任何明星当腕儿,当年斯皮尔伯格、妮可&;#8226;基德曼、吕克倍松这些地球上最牛的电影人都曾经来过电影学院,就非常惊讶这个学校这些学生的素质——或者叫傲慢。不但没有一个过来要签名的,甚至见到了只看一眼,随即低头走路,除了极个别新生还没被这种气氛锻炼出来之外,其他学生个个象电影公司老板似的不拿他们当回事。
  所以只有在这里,这些明星才能感受一下久违了的当普通人的感觉,不用担心被骚扰。而且电影学院门槛严,媒体狗仔队不容易混进来,一进来就会被学生自发的轰出去。
  孙茹离开小剧场的舞台,指挥赞助单位的人把吃的喝的用一条西式自助餐的长桌子抬了进来,无非是些薯片橙汁之类。
  孙茹知道易青是肉食动物,顺手摸了一根粤式甜肉肠过来,塞到他嘴里,低声道:“幕布后面是美术系的那群研究生布置的,不知道搞什么鬼。”
  易青嚼着肠,点点头,指了指舞台上做背景的幕布,含糊不清的说道:“喏,揭晓了。”
  杨娴儿在几个研究生护卫队的簇拥下,上去拽着幕布绳子一扯,呼啦一声,露出幕布后面他们几个忙活了一下午的背景。
  “哗……”
  全场不分方阵的,七个系的学生一起响起了整齐而热烈的掌声。
  在艺术面前,所有年轻人的心都是热的。
  墙上用景块和废旧材料搭出的,是张叔萍先生在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中的经典布景——就是张国容扮演的西毒居住的那个沙漠无名茅屋,沙漠后面还是沙漠,山后面是另一座山,隐约有几个杀手来往,几群马贼出没,仿佛超然于世,模模糊糊出现了几个附近村落和村民的镜头,也有驴子、鹅之类的家禽或家畜在背景里。
  在平板的一面墙里,居然通过浓重的油漆,运用油画的超现实观念,做出了非常丰富的层次感——一面墙就把张叔萍在电影中表达的美术精髓传神的再现出来了。与其说是以这种形式向张叔萍致敬,倒不如说是美术系学生在领会张叔萍原作精神基础上的再创作。
  连易青也不禁在心里由衷的喝一声采!这手玩得太帅了,亏她怎么想来!
  张叔萍眯着眼睛看了半天,仿佛是想找出什么纰漏来,看了半晌,向着站在舞台上的杨娴儿问道:“这个是你设计的?”
  杨娴儿向着这位前辈大师鞠了一躬,道:“是我设计的。莽撞了,唐突的先生的杰作。”
  张叔萍摇着头放声大笑,对王洪海教授道:“你们电影学院,了不起啊!”
  一言之褒,余有荣焉,底下美术系的学生更是高兴的大声起哄。
  孙茹盯着那幅背景看了又看,终于叹了一口气,轻声道:“不用油彩用油漆,居然已经到了这种随心所欲,凡是物皆可运为艺术的心理境界,太强悍了吧!易青同志,我看你有难了。”
  易青淡淡得笑道:“那又怎么样呢?”
  孙茹惊奇的看着易青从容的模样,这种感觉十分的熟悉,当初在导演系三试的考场上,易青那又是骄傲又是桀骜不逊的抗辩第一次震撼了她少女的心。那时候易青给她的感觉跟此刻竟是如此的相似。
  这种时刻,他最有光彩!
  **
  (冲榜了冲榜了,砸呀!一会儿加精大会)





    第二卷电影学院的牛B生活 第三章 游龙戏凤(2)

  
  易青神秘兮兮的冲孙茹做了个鬼脸,从座位上拿起一个背包,向台上走去。
  台上正在问:“今天沙龙的男主角呢,怎么不见上来?”
  美术系的学生在台下一片哄。
  易青在一片哄笑声中登了台,向张叔萍和几位教授鞠躬行礼。
  然后从主持人手里拿过无线麦克风,就是象个小步话机似的那个东西,给自己带好别在腰上,调好话筒。然后慢里斯条的从包里拿出三样东西,一一摆在张叔萍面前。
  台下的人登时平息静气,好奇的伸长了脖子。只见台上张叔萍的面前,摆着一口钟、一个鸟笼、一件旗袍。
  “这是干什么?”一些迟钝的学生在底下议论纷纷。
  张叔萍看了这三样东西,微笑着点了点头。
  易青道:“想不到张先生真的亲自莅临,来指导我们这么两个微不足道的末学晚辈的一场比试,实在是惶恐之至。因此我谨代表我们2006级导演班,向您献上这三件薄礼,聊表我们的敬意。”
  张叔萍笑得红光满面,亲自站起来跟易青双手相握,半天没松开。
  “谢谢,真是太有心思了,谢谢谢谢。”
  到这个时候还没反应过来的就不是电影学院的学生了,就算不知道的,旁边的人也早告诉了——张叔萍除了对电影美术的环境设计、主色调的选择等方面蜚声国际之外,还有一项特殊的本事,就是会根据导演的需要和摄影师的实际拍摄方案来选取相配合的道具。
  道具部门本来也属于电影美术部门的一部分,但是一般被人视为体力劳动的部门,常常由一群工人组成。而张叔萍极富创造性的把这个部门也带入了艺术创作,使得道具的选取成为匠心独运的神来之笔,甚至成为整个影片的点睛之作。
  比如在金色背景中,张叔萍会弄一个白色的物体在正面中景镜头中,作为前景晃来晃去,有意的造成视觉疲劳,增加王家伟电影特有的慵懒的小资主调。
  又比如拍夜景蓝调时,他会用一盏红灯笼调节画面;拍阴暗茅屋内景时,他干脆拿块瓜瓤鲜红的西瓜来调节、平衡画面色调……种种奇思妙想不一而足,他把电影银幕当做了画布,纵意实现自己的创作理念。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莫过于他在三部轰动戛纳的王家伟影片中选取的三样道具:阿飞正传》里的钟,《东邪西毒》里的鸟笼,《花样年华》里的旗袍。
  尤其是《东邪西毒》中极具他个人风格特色的道具——鸟笼。在画面造型中起了重要作用。
  旋转的迷离光影,投射在人物脸上身上的小格阴影,配合风格、节奏奇异的音乐,传神写出影片的格调。配合上杜可锋的摄影,那种迷离的摇曳的感觉,以黄、蓝、白、红为主的暖调、高调,爆发出一种流动的美感。
  易青以这三样道具作为向张叔萍致敬的礼物,比起杨娴儿他们的背景画,心思又高了一筹,又贴合他导演系学生的身份,而且不费吹灰之力,彻底把风头抢了过来。
  台上台下雷鸣般的掌声中,易青极有风度的向全场弯腰致意。
  待全场安静下来后,易青对张叔萍道:“北京琉璃厂的古钟、八大处的鸟笼,都是别的城市不可能买到的精品;至于这件旗袍,是北影厂的道具部门专为三十年代的一些旧上海片定制的,跟《花样年华》中章曼玉小姐穿得那些旗袍完全是一个风格。”
  张叔萍拿过古钟和鸟笼,看了又看,尤其是八大处的鸟笼,有名的八栅一百单八柱,密而不杂,井井有致,那是前清王子贝勒们遛鸟用的珍品。现在在北京不过是几十块钱的玩意儿,但对于来自文化沙漠的香港人来说,那种历经几百年锤炼出来的手艺,依然是绝对的震撼眼球。
  孙茹在底下笑得花枝招展,刚才的担心一扫而空。难怪这小子最近一下课就跑没影了,原来去采买这些东西去了,居然不带上我,哼!
  正式的比试还未开始,两人就小小的较量了一把。张叔萍微笑的把东西交给助理,然后对着话筒道:“那我们就开始今天的主戏吧。今天这场比试由鄙人和贵校美术系主任王教授,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的刘教授担任评判人。”
  王、刘两位教授又是好一阵谦让。
  张叔萍继续道:“比赛分三场进行,先得两分者为胜。第一场,双方各自出示专为今天比赛选取的美术或摄影作品;第二场,就作品陈述各自对电影美术的理念认识;第三场,比得是对影片美术风格的评述以及对美术方案的理解。”
  宣布完毕,看看双方均无异议,比赛开始!
  杨娴儿首先出示自己选的作品,是一幅超现实主义作品《恐怖的车房》。作品摄于日落后的傍晚,天空传出阴森之气。路灯下一辆私家车停了下来,车门和后仓盖已经打开,驾车人正要下车。车旁的一片亮光,显然不是来自路灯,而背景中照在墙上的蓝光,同天上阴暗的云色相呼应,让人联想到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笔下日光和夜色的共存与冲突。车旁的绿树上,闪烁的树叶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