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怎么办? >

第57部分

怎么办?-第57部分

小说: 怎么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一个人不能给你讲清楚,需要我的姐姐来帮忙,你早已见过她了。她是我的主人,又是我的仆人。我只能成为她要我成为的样子,不过她又是在为我工作。姐姐,来帮帮忙。”

  “姊妹们的姊妹,未婚夫们的未婚妻”来了。

  “你好,妹妹,”她对女皇说,“你也在这儿,妹妹?”她对韦拉·巴夫洛夫娜说,“你想看看我调教出来的女皇统治所有的人的时候,人们将怎样生活吗?你瞧吧。”

  一座庞大的建筑物,这种建筑物就连在今天最大的京城里也只有几座,或者干脆说,今天连一座也没有!它高耸在田野和草场、花园和树林之间。田野里长的都是我们俄国的庄稼,不过又跟我们的不大一样,而是长得密密实实,茂盛丰饶。难道这是小麦?谁见过这样的麦穗?谁见过这样的麦粒?今天只有温室里才能长出这样饱满的麦粒和密实的麦穗来。田野就是我们俄国的田野,可是这样的花朵今天只能在我们的花圃中见到。花园中有柠檬树和检子树、桃树和杏树。怎么都生长在室外呢①?哦,周围还有许多柱子呢,对了,这是几个被掀掉屋顶过夏的温室,是为了让这些树在夏季见见天日。树林倒是我们俄国的树林:橡树和椴树、槭树和榆树,是的,树林跟今天的相同。都受到很细心的照料,其中没有一棵病树,但还是那些树林,只有它还跟今天一样。然而这座建筑物这是什么?这是什么建筑式样?今天没有这种式样。不,已经有了一个轮廓塞屯汉山丘上的宫殿②:到处是铸铁和玻璃,只见铸铁和玻璃。不,不只是铸铁和玻璃,这仅仅是建筑物的外壳,它的外墙,里面才是真正的房屋,一座极为高大的房屋:它被由铸铁做骨架通体透明的建筑物像套子似地罩着,它的每层楼都有宽阔的游廊与那建筑物衔接在一起。这内屋的建筑有多么精巧,窗间墙多么狭长,窗子可又宽又大,跟楼层一般高低!内屋的石墙像一排壁柱,无异于给那些面对游廊的窗子镶上了框架。这是什么样的地板和天花板啊?这些房门和窗框是用什么制做的?这是什么?银,白金?家具也几乎都是这样。这儿摆上些木头家具只是独出心裁,不过为了别有一番情趣而已,但所有其余的家具、地板和天花板都是用什么做的呀?“你试着动动这把扶手椅子。”年长的女皇说。这种金属家具比我们的核桃木器还轻巧。这到底是什么金属呢?哦,现在我知道了,萨沙让我看过同样的一块小板子,它像玻璃那么轻,现在已经有这种材料制做的耳环和胸针了。对,萨沙说过,铝迟早总会代替木材的,也许还可以代替石头呐。这种铝制品真多!遍地都是铝、铝。自与窗之间的空隙挂满了大镜子。地板上铺着多好的地毯!这间大厅的地板有一半是光露着的,从这里看得出它也是铝做的。“你看,这块地板质地不光。因为小孩要在这儿玩,大人也跟他们一起在这儿玩,这样地板就不能太滑溜了。那间大厅也没有铺地毯,那是舞厅。”处处是南方的树木和鲜花,整座房子好比一间宽敞的大暖房。
  ①北国气候寒冷,柠檬等树只能种在温室中。

  ②塞屯汉,在伦敦北郊。一八五一年英国政府为举办盛大的世界博览会在伦敦海德公园建造了一座用铸铁和玻璃制做的展厅,称为“水晶宫”。一八五四年,这座建筑物移至塞屯汉山丘。

  这座比宫殿还要富丽堂皇的房子里究竟住着些什么人?“这儿住着许多人,许许多多的人。走,我们能看见他们。”她们来到一个从最高层的游廊伸出去的阳台上。韦拉·巴夫洛夫娜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这些田野上布满一群一群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还有小孩们混杂相间,到处都是人。不过还是青年占多数,老头儿很少,老太太更少,小孩比老人多,可还是不很多。小孩大半留在家中干家务活,他们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活,他们很喜欢于这个。有几位老太太同他们在一起。老头儿和老太太很少,是因为这儿的人衰老得晚,这儿的生活又安定,又有益于健康,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田野上干活的人群差不多都在唱歌。不过他们在于什么活呢?哦,他们是在收庄稼。他们干得真快!他们怎能干得不快,他们怎能不歌唱!原来机器几乎代替了他们的全部劳动从收割、打捆到运送,人几乎只要走动走动,管管机器就行。而且他们给自己安排得舒舒服服,天气炎热,可是对他们毫无影响:他们在干活的那块田地上支起一个大凉篷,活儿子到哪儿,凉篷也推进到哪儿,他们给了自己一片凉爽!他们怎能干得不快不开心!怎能不歌唱!连我也愿意这样来生活!他们的歌唱不完,永不断,他们唱的是我不熟悉的新歌,但是他们也想起了唱我们俄国的歌,我知道这首歌:

  我们俩会像贵族老爷一样生活:

  那些人都是我们的朋友;

  只要你心里有什么希求,

  我和他们统统都能弄到手……①
  ①引自柯尔卓夫的《逃》(一八三八)。

  活一干完,所有的人都朝着那座建筑物走去。“我们再走进大厅里,看看他们怎样吃午饭,”姐姐说。她们走进一间最宽敞的大厅。大厅中有一半地方摆放着餐桌桌子已经摆好,准备开饭餐桌真多!有多少人在这儿用餐呢?有一千人或者更多:在这用餐的还不是所有的人,有愿意单独吃的就可以在家吃。不下田的老太太、老头儿和小孩来准备这一切:“做饭、干家务活、收拾房间,这些活儿对于其他的人来说是太轻松了,”姐姐说,“那些还没有能力、或者已经失去能力做其他事情的人才应该干这些活。”餐具精美,全是铝和水晶制品。宽大的餐桌中央摆着一瓶瓶鲜花,一字排开,菜已经端上了桌子,下田干活的人进了大厅,他们坐下来和做饭的人一同用餐。“谁来侍候他们呢?”“什么时候?用餐的时候吗?干吗要人侍候?总共有五六道菜,热菜都放在不致凉的地方,你看,壁凹处就是一箱箱开水,可供温菜用。”姐姐说道:“你的生活过得好,你喜欢吃得好,你能经常吃到这样的饭菜吗?”“一年能吃几次。”“在他们,这是家常便饭。谁要愿意吃得更好,吃到他想吃的也能办到,但是得单独付钱。如果不要求吃特殊的小灶,他就连一个钱也不用付。各个方面都是如此:凡是靠集体的钱财人人能享用的东西,个人一概不用付钱。如果你需要一件特殊的东西,或者满足一种特殊的需求,那就得自己付钱。”

  “莫非这是我们俄国人吗?莫非这是在我们的土地上吗?我听到了我们的俄国歌曲,他们说的是俄语。”“对,你看见不远处的那条河,就是奥卡河。这些人都是我们俄国人,要知道,跟你在一起的我,就是一个俄国人啊!”“这一切全是你做的?”“这一切全是为了我做的,我是鼓励这样做的,我是鼓励干工作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但做这些的是她,我的姐姐。她是一名女工,而我光是享受。”“将来所有的人都这样生活?”“是的,”姐姐说,“那对于所有的人都永远是春天和夏天,永远欢乐无穷。不过我们只给你看了一天的工作当中,属于我的这半天的结尾和属于她的那半天的开头。我们再来看看两个月以后一个晚上的情景吧。”

  (九)

  百花凋谢,树叶枯萎飘零,景色日渐凄凉。“瞧,满眼看去叫人心烦,住在这儿问得发慌,”妹妹说道,“我不愿这样。”“大厅空荡荡,田野上和花园里也没有人了,”姐姐说,“我这么安排是遵照女皇妹妹的旨意。”“莫非宫殿真的走空了?”“是啊,这儿又寒冷又潮湿,为什么还要待在这儿?这儿原来有两千人,现在只剩下一二十个喜爱标新立异的人,这一回他们要留在这个荒凉偏僻的地方,瞧一瞧北方的秋景,他们觉得这另有一番情趣。过些时候就是冬天,这儿的人员总是在不断地更迭,冬游爱好者们会三五成群的前来,照冬季的游乐方式消磨几个冬日。”

  “可是现在他们在哪儿呢?”“在各个温暖宜人的地方。”姐姐说,“夏天这里活计多,气候好,大批形形色色的客人从南方涌入。我们上次去过的那所房子里,全是你们一伙俄国人。但也有许多房于是为招待客人建造的,还有一些房子是供主人和各族客人合住的,谁乐意,谁就可以加入这个群体。夏天你们接待大批客人,还有帮工,每年气候变坏的季节,你们自己也要到南方住上七八个月,去哪儿住按各人意愿。可是你们在南方也有个特别的地段,你们当中大多数人都到那边去。那个地段就叫新俄罗斯①。”“是敖德萨和赫尔松所在的地段吧?”“这是你那个时代的老皇历了,而现在,你瞧,这就是新俄罗斯的所在地。”
  ①新俄罗斯,十八、十九世纪时黑海北岸和亚速海沿岸一带的总称,包括敖德萨和赫尔松在内。

  山上布满了花园,山与山之间是狭长的深谷和辽阔的平原。“这些山从前是光秃秃的岩石,”姐姐说,“现在给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泥土,山上各个花园之间长着一片片树林,树木特别高大。下面那潮湿的凹地是咖啡树种植场,上头有海枣树和无花果树。葡萄园和甘蔗种植场混杂相间。田里也有小麦,不过水稻更多。”“这到底是什么国度?”“我们再往高处走一小会儿,你就看得见它的边界了。”在遥远的东北方有两条河流,它们汇合之处正是在韦拉·巴夫洛夫娜站立的地点的正东边。她再朝南看,发现东南方有个又长又宽的海湾。南方有一片陆地向远处延伸开去,它夹在这个海湾和另一个狭长海湾之间,越往南扩展得越大。西面的狭长海湾构成了陆地的西部边界,它跟远处西北面的大海中间有一条窄窄的地峡①。“我们是在沙漠的中央吧?”韦拉·巴夫洛夫娜好奇地问道。“不错,是在旧有的沙漠的中央②。而现在,你可以看到,从北方,从东北方那条大河起,这整个地区已经变成一片最肥沃的地方,像大河以北的沿海一带那样富庶,沿海一带曾经很富庶,现在重又富庶起来,古人说它到处‘流奶与蜜’③。你看,我们离这个耕作区的南部边界不很远,半岛上的山区仍旧是一片多沙的不毛之地,在你那个时代,整个半岛全是这样。你们俄国人年年都把沙漠的边界往南推移。别的人在别的国家里干活,人人都有很多的居所和足够干的工作,又自由,又富有。是的,从东北的大河起,往南到半岛中部止,整个地区草木翠绿,鲜花遍地,也像北方一样,处处耸立着高大的建筑物,三里一个楼,四里一座屋,仿佛一个巨型棋盘上摆着无数硕大棋子。”“我们下去看一座建筑物。”姐姐说道。
  ①这里描写的是阿拉伯半岛,两条河为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东南方那个又长又宽的海湾指波斯湾,西面的狭长海湾即红海,西北大海为地中海,窄窄的地峡是苏伊士地峡。

  ②指阿拉伯沙漠。

  ③见《旧约·出埃及记》第章第八页。

  又是一座通体透明的高大的房屋,不过它的圆柱呈白色。“柱子是铝做的,”姐姐说,“因为这儿天气热,白色的东西在阳光下吸热少些,铝比铸铁贵一点,可是用在这里更相宜。”他们还想出一个做法:离这座水晶宫四周很远的地方,竖起了一排排细细的、老高老高的杆子,杆头撑着一块白色的凉篷,高高地罩在整个宫殿和方圆半俄里的地面上。“凉篷上不时地喷水,”姐姐说,“你看,从每根柱子中都往上喷出小小的喷泉,喷得比凉篷还高,然后又像下雨似地撒落在四周,因此住在这儿挺凉快。你看,他们简直可以随意改变气温了。”“如果有人偏爱热天和此地的灿烂的太阳呢?”“你看,远处有那么多亭子和帐篷。每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心愿生活,我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干什么工作都只是为了这个目标。”“那么,城市也是为那些喜欢生活在城市的人保存下来的罗?”“这种人不很多。城市比从前少,差不多只是作为交际和货运的中心,全部位于良好的港口附近和其他的交通枢纽上,可是这些城市比从前更大、更为壮观了。人人都爱进城小住几天,换换口味。大部分城市居民经常地变化更迭,他们到那儿去是为了进行短期的劳动。”“但是,如果有人愿意常住城里呢?”“那就常住好了,正像你们住在你们彼得堡、巴黎和伦敦一样,这跟别人有什么关系?谁会妨碍他们?每个人爱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不过绝大多数人,一百个人里面有九十九个,都像我和我妹妹指给你看的那样生活,因为他们觉得那样较为愉快,较为有益。可是,进宫殿去吧,天色已经相当晚,该去瞧瞧他们了。”

  “不,我首先想要知道这是怎么办到的。”“什么?”“就是那片不毛的沙漠地带怎样变成了良田沃土,差不多我们所有的人每年都要在那儿度过三分之二的时光。”“这是怎么办到的?这有什么费解的?这不是一年也不是十年之内办到的,我是逐步地把工作向前推进的。他们拥有很多大马力的机器,从东北大河两岸和西北大海沿岸运来粘土,把它跟沙子粘合在一起,并且开运河,进行灌溉,于是草木变得一片翠绿,空气中的湿度也增加了。他们一步一步地前进,一年前进几俄里,有时只前进一俄里,他们现在还是这样继续朝南方推进,这有什么了不起?他们只不过是学得聪明了,开始把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用来为自己谋福利,而从前他们是人财两空,对自己毫无益处,而且简直还有危害。我的工作不是徒劳无益,我没有白白地教导他们。困难的只是让人们懂得什么事才算有益,在你那个时代,他们还是那样一群粗鲁的、残酷的、莽撞的野蛮人,可是我反复地教导他们,当他们渐渐理解以后,实行起来便不难了。你知道,我是一点都不会难为人家的。你也在照我的意思为我做一些事情,难道有什么困难吗?”“没有。”“当然没有。想想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