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33、[商战风云] 工业霸主 作者:齐橙(起点vip2013-01-01完结) >

第540部分

033、[商战风云] 工业霸主 作者:齐橙(起点vip2013-01-01完结)-第5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36 追求最好

    西赛发现自己的执政已经陷入了一团乱麻之中,他原先对于治理这个国家是有一套想法的,但具体实施起来之后,就发现想法与现实之间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他列出的十几个任期目标,在两年的时间里一个都没有完成。他和他的团队成天忙忙碌碌,可谓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但最终却一事无成。

    清洁能源这件事情,是西赛寄予了重大希望的,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却屡屡受挫。在得知风电场的运营商一边享受着减税政策、一边又在采购中国风机的事情之后,他马上向国会提出了调整税收政策的提案,要求把减税的主体改为国内的风机制造商,但就是这样一个提案,在国会里也吵成了一锅粥,根本无法得以通过。

    代表制造商利益的国会议员,对于西赛的提案自然是拍手叫好,称这是使美国走出目前经济困境的重要举措,谁反对这个提案的通过,就是美国的公敌,是中国人在美国的代理人。

    而代表运营商利益的那些议员,则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反对。他们认为,发展清洁能源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至于在发展清洁能源的过程中使用哪个国家生产的风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西赛的提案是本末倒置了。

    为了反驳西赛的提案,这些议员公开向那些支持提案的议员叫板,问他们如果向美国的风机制造商减税,这些制造商是否可以承诺把风机价格降低到中国风机那样的水平。

    谁都知道中国人控制成本的能力是逆天的,即使有国家的减税政策支持,美国的风机制造商也不敢说自己的产品就能够卖得比中国产品更便宜。更何况,这些风机制造商还有自己的利润诉求。国家提供政策是为了让他们发财的,傻瓜才会承诺减税之后立马降价呢。

    制造商们当然也不会直接这样说话,他们找出了另外一个理由来反驳对他们的质问。他们指出,美国每年新建的风电场数量太少,以至于他们在研发产品时的投入无法摊薄,这是美国风机价格不可能降低的重要原因。

    这个道理从表面上看也是说得过去的。比如说。研发新的一代风机需要每年投入10亿美元,这些钱是需要分摊到产品中去的。如果一年卖出1万兆瓦的风机,每兆瓦的研发投入分摊就是10万美元;而如果一年能够卖出2万兆瓦的风机,每兆瓦的分摊就可以下降到5万美元。

    制造商们就是用这样的数字来回击国会议员的批评,他们声称。如果美国每年能够新增2万兆瓦的风电装机,而不是如现在这样的1万兆瓦,那么他们可以承诺让每兆瓦设备的价格下降5万美元。关键是,政府有这样大的魄力吗?

    在这两家互相指责的时候,第三股力量也参与进来了。他们是代表传统能源公司的。这些人认为。风电也罢、太阳能也罢,都不过是一些被所谓全球气候变化神话洗过脑的傻瓜所提出来的方案,生物质能源才是王道。政府有这些钱,还不如拿到阿拉斯加去搞地质勘探,看看能不能再找出一些新的石油储量来。

    至于那些与这些公司都没有关系的议员们,则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大说风凉话。他们认为无论是风电公司,还是石油公司。都是美国经济中的蛀虫,国家不应当给他们任何补贴。而应当对他们征以重税,以便向老百姓减税。据他们的说法,只要老百姓有钱了,就会去买东西,而需求是能够自动产生出供给的,这是萨伊说的……

    西赛被这些争论搅得晕头转向,他很想去给这些议员上上课,给他们讲讲什么叫国家利益,什么叫美国精神。但他终于还是没有去做这样的傻事,他知道,议员们背后有自己的利益集团,他这个总统的背后,又何尝没有一堆利益集团在支撑着。在一个由利益集团主导决策的国度里,讲什么国家利益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给风机制造商减税的事情搁浅了,以国会的效率,估计在西赛的这个任期结束时,这场讨论也不会有一个结果。风机制造商们自己先扛不住了,来自于中国的价格更为低廉的风机抢占了他们的市场,让他们的经营日趋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风机制造商祭出了美国企业惯常使用的一件武器:双反调查。

    所谓双反,是指反倾销和反补贴,这两项都是世贸协定明确禁止的非正当竞争手段。据美国的风机制造商陈述,中国的风机制造商在向美国出口风机时,享受了中国政府的补贴,而且以比在中国市场更低的价格向美国市场销售产品,正因为这两个原因,所以中国的风机才会如此便宜。

    由于有世贸协定的约束,各个国家在保护自己的产业时,都越来越少依靠关税作为手段了。单方面提高关税这种手段,违背了贸易自由化的原则,同时也容易招致别国的报复。在无法使用关税作为手段的情况下,各国便发明出了各种各样的非关税手段,像双反调查之类的,就属于这种情况。

    在西赛当总统之前,美国对中国商品进行反补贴、反倾销调查非常频繁,任何一个产业在被中国商品挤压得无法翻身的时候,就会诉诸这种非关税的保护手段。西赛上台之初,就声称自己不赞成各种非关税壁垒,他认为,美国应当用堂堂正正的手段来赢得竞争。

    如今,风机制造商联合提出了双反请求,这不亚于在他这个总统的脸上扇了一巴掌。

    “我不认为通过双反调查来打击中国风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西赛懊恼地对能源部长特温说道。

    特温问道:“为什么呢?”

    西赛道:“我看过这些风机制造商提交的证据,我认为这些证据是牵强附会的。也许中国政府的确对中国的风机制造商有补贴,但这种补贴是通过税收减免、土地无偿划拨等方式提供的,而这方面的认定一直是世贸协定的空白。事实上我们也在对风机制造商减税,这与中国人的做法没有什么区别。”

    特温道:“总统先生,你要知道,我们提出双反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暂时限制中国风机的进口,为我们的风机制造商提供缓冲的机会。调查结果如何并不重要,只要有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了。”

    西赛更加恼火了,他说道:“我知道这一点,所以我才反对这个双反调查。我认为,我们应当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上下工夫,而不是把希望建立在非贸易壁垒上。自由贸易是我们一直信奉的原则,我不希望看到美国成为一个贸易保护国家。”

    “总统先生,我觉得我们还是应当面对现实吧。”特温看着西赛,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口吻说道。

    “你说的现实,是指我们的风机产业无法与中国人抗衡?”西赛反问道。

    特温耸耸肩膀:“的确是这样,虽然承认这一点让人觉得不太愉快。”

    “这怎么可能?你们告诉过我的,我们的技术远在中国人之上。”西赛追问道。

    “那是曾经……”特温道:“我们的技术的确曾经比中国人更好,但过去两年中,中国人投入了上千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发展风机产业,他们的生产设备已经比我们更先进了,生产成本也比我们要低得多。

    他们拥有的用于加工风机叶片的大型机床,是全球最大的,在这样的机床上,他们可以一次性地完成一个叶片的加工。而我们使用的是更小的机床,要加工一个叶片,需要分成几次才能完成。

    以往中国人主要是靠低廉的人工成本来降低产品的成本,但现在,他们除了人工成本依然低廉之外,在技术上也已经超过我们了。凭借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他们同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全球最大的设备,居然出现在中国,而不是在美国?”西赛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完全颠覆了他的常识。美国难道不是世界第一强国吗?怎么可能中国人拥有的设备,而美国人却没有呢?

    商务部长福特道:“总统先生,这是事实。中国人拥有许多世界第一流的设备,而我们美国却没有,这种情况在1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这几年尤为严重。中国人喜欢追求世界第一,这一点你是知道的。过去他们没有钱,也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所以做不出来。而现在,他们只要做什么设备,就一定是朝着世界第一的目标而去的。”

    特温补充道:“上个月,中国人制造出了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风机叶片,全长62米,最大弦长4。5米,预弯1。5米……呃,这么说吧,这种叶片是用于海上5兆瓦风机的,目前能够制造这个等级风机的只有丹麦的维斯塔斯,和中国的汉华风机公司。”

    “我听到一个消息,汉华有意收购维斯塔斯,如果这个传闻属实的话,那么……地球上将没有哪家企业能够Hold住汉华了。”福特笑眯眯地加上了一句,丝毫不顾西赛的脸色变得更黑了。(未完待续)

737 无可奉告

    “关于汉华收购维斯塔基的传闻,我能够告诉诸位的,只有一句话:无可奉告。”

    面对着一屋子记者,林振华笑呵呵地给了大家一个很不厚道的回答,激起了记者们的一片义愤之声。当然,大家也就是口头上喊几嗓子而已,与其说是向林振华表示抗议,还不如说是在向林振华卖萌。

    自从汉华下重手整垮了南部经济导刊之后,全国的媒体对汉华都有了几分敬畏。所有派去采访汉华的记者,临出门之前,总编都要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不要招惹汉华,不要得罪汉华的任何人,哪怕是一个普通工人。

    其实,林振华和项哲对于媒体的态度还是非常不错的,当然前提是对方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来找汉华的茬。由于汉华的业务繁多,动辄就是很大的动静,所以汉华索性建立了一个定期的新闻发布会制度,每次发布会的前半段是向记者披露汉华的新动向,后半段就是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今天这个发布会,不知什么原因,所有的记者都盯上了汉华的风电业务,从遭遇美国的双反调查,到收购全球最大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的传闻。也难怪,这些事情在坊间都已经传得有板有眼了,但汉华自己却一言不发。

    “林总,美国政府最近启动了对中国输美风机产品的双反调查,作为向美国出口风机产品数量和金额最多的企业,汉华风机公司对此有什么评论。这项调查对于汉华的风机业务是否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一名记者换了一个问题,向林振华问道。

    “关于美国政府对中国输美风机启动双反调查一事,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那就是强烈谴责美国政府的这种贸易保护行径。我们认为,贸易保护无助于提高美国风机产品的竞争力,对于全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更是一种严重的挑战。国内风机制造企业已经联名向我国商务部提出报告。要求商务部就此事与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必要时,商务部应当采取报复性措施。以保护我国风机企业的合法权益。”

    林振华装得像只大尾巴狼似的,冠冕堂皇地说着外交辞令。不过,记者们对于这样的外交辞令同样是不会放过的。一群人对着笔记本电脑噼噼啪啪地打着字,有些网络媒体已经把特稿发出来了:

    《汉华董事长林振华称:不排除对美国采取报复性措施》

    《汉华将对美国双反调查进行强烈报复!》

    《面对美国双反调查,林振华怒了!》

    《西赛魂飞魄散:林振华称将对美国进行核报复!》

    ……

    在这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年代里,要求媒体正正经经地说话已经是一种奢望了,幸好,读者的心脏也已经越练越强悍,寻常一点夸张,根本都没人会在意了。

    “那么,美国的双反调查会不会影响到汉华风机对美国的出口呢?”记者继续问道。

    林振华果断地摇摇头道:“我想,应当是不会的。事实上,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们已经停止向美国出口风机了。”

    “什么?汉华已经停止向美国出口风机了?”记者们一阵骚动,这和大家了解到的情况完全不同啊。谁不知道中国风机已经占据了美国风机市场的20%以上,而中国出口风机最多的就是汉华。这二者合在一起,难道还不能证明汉华是向美国输出风机的大户吗?

    可是,林振华好歹也是一个公众人物了,在新闻发布会上,他可能睁着眼说瞎话吗?

    林振华说完这些,就笑着退场了。接替他的,是汉华集团的总部办公室主任毕敏。对于毕敏,记者们要熟悉得多,纷纷围上来向毕敏打听林振华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毕敏微笑着给大家发了一本汉华年度报告,告诉大家说,大家关心的事情都在报告上写着呢。

    记者们翻开报告一看,发现林振华还真的没说假话,自从去年10月开始,汉华对美出口风机的数量就骤降到了0,在这个时候,美国还没有启动双反调查呢。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汉华主动放弃美国市场了?这不像是汉华的风格啊。”

    众人议论纷纷,这时,有一位记者终于在报告上看出了端倪,他笑着对众人说道:“各位,大家认真看一下汉华风机出口的国别统计,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现象?”

    奇怪的现象?记者们还真有点求知精神,纷纷认真地察看着手上的报告,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问题:

    “1。2亿美元的风机部件,销往乌桑国……这个乌桑国是什么地方?”

    “好像是非洲的一个国家吧。”

    “这个国家很富有吗?为什么要采购这么多的风机部件,而且还不是整机。”

    “这个国家我似乎听说过,好像是去年的时候,汉华在那里建过一个分厂。”

    “什么分厂,是汉华和乌桑国的合资企业好不好,业务好像就是风机装配。”

    “我明白了……”

    众人的脸上都绽出了笑意,大家觉得自己已经猜出了问题的关键。美国启动双反调查,这是对中国的风机产业而言的,但如果风机是从非洲销售到美国去的,就不会受到双反调查的限制了。汉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